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萍搖蚊

鎖定
萍搖蚊的種類很多,有萍二帶搖蚊、萍黃搖蚊、褐搖蚊和綠搖蚊等,均屬雙翅目搖蚊科。其中以萍二帶搖蚊最常見且危害嚴重。幼蟲通稱萍絲蟲,在水中咬食萍葉和萍根。受害萍體變為紫褐色、缺根、生長停滯,成離散狀,危害嚴重時能引起萍體枯萎死亡。
中文學名
萍搖蚊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萍搖蚊各級形態特徵

萍搖蚊成蟲

雌蟲體長約3毫米,翅展6毫米。體灰黃色,觸角念珠狀,具許多剛毛。中胸盾片兩側各有1條黃褐色縱條斑。前翅半透明,中部有藍紫色寬橫帶。足細長,灰黃色,腿節、脛節端黑褐色,前足第一付節較脛節長。腹部較粗壯。第三、六腹節背面具褐色橫帶,第二、八腹節背面具淡褐色斑。雄蟲體較細,長4毫米,翅展約6.8毫米。觸角較雌蟲 的長大。前翅無橫帶,腹部細長,第三、六腹節背面也具褐色橫帶。

萍搖蚊

橢圓形,長0.15毫米,寬0.08毫米。初產時無色,後變為淡白色。卵囊1-2毫米,似小球狀膠團,無色。

萍搖蚊幼蟲

初孵幼蟲乳白色,後漸加深成黃色,可透見紅色,消化道。老熟時體變淺紅色,體長4-6.7毫米。前胸和腹部末節各具原足一對。第九腹節背面有乳突一對,各生細長毛7-8根,末節在肛門附近有尾鰓二對,無腹鰓。

萍搖蚊

體長3-4毫米,黃綠色至暗綠色。前胸背有一對毛狀呼吸器伸出頭部。翅芽伸達第四腹節中部。第九腹節上有粗毛剛毛。

萍搖蚊生活習性

在南方一年發生九至十二代,以幼蟲越冬。冬季氣温較高時仍能活動取食。4月中旬越冬代成蟲盛發,第一代歷期40天;其他各代歷期20-30天。全年以春、秋兩季發生最多,對綠萍危害甚烈。
成蟲多於傍晚羽化,羽化後在萍體上棲息1-2小時即能飛翔。雌蟲趨光性強。成蟲壽命1-5天,白天多在稻從、田邊雜草或萍面潛伏。羽化的當晚或次晚黃昏,在離地高1米處處成羣飛舞交尾,並於當晚產卵。黎明前後產卵最多。卵囊粘附於吸收葉下面或萍根上。一般每雌僅產1個卵囊。初產的卵囊極小,為乳白色小點,經水浸泡後膨大,成直徑2毫米左右的不規則的白色球狀膠團。卵期1-3天。初孵幼蟲蟲體極小,在萍體的生長點上咬食嫩葉,並能鑽入頂芽、取食嫩根、吸收以葉和同化葉。至第三齡以後,食量漸增,綴萍體碎片等結繭築巢,匿居其中,僅伸出蟲 體前部,取食萍體、萍根。2頭三至四齡幼蟲,48小時可吃完一株綠萍。田間每平方市尺萍面(以每畝水面放1000斤左右綠萍葉)有1000頭幼蟲,且在15-20天能完成一個世代的氣候條件下,1-2天內就會發生大面積“蟲倒萍”。幼蟲期10-20天(越冬代除外)。老熟幼蟲至預蛹期間能吐絲作繭。近羽化 時,蛹能鑽出巢繭,懸浮活動於水中,至體表變黑而具光澤時,即浮於水面羽化。

萍搖蚊防治方法

萍搖蚊農業防治

萍田控制淺水,萍絲蟲活動會受到限制。故養萍田塊保持 濕潤狀態,日排夜灌,可減少萍搖蚊的危害。此外,合理施肥、精細管理,使綠萍繁殖迅速,大大超過萍絲蟲的繁殖速度,也能避免綠萍受害。

萍搖蚊燈誘成蟲

萍搖蚊趨光性極強,點燈誘殺成蟲,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萍搖蚊藥劑防治

在萍搖蚊盛發期,注意檢查,掌握蟲情,及時施藥。可用50%雙硫磷乳油800倍液噴治,也可每畝用3%呋喃丹顆粒劑3.5公斤撒施萍面,或用茶子餅5-6公斤,搗碎沖水25公斤,浸一晝夜,去渣過濾,加水至75公斤噴霧或加水3-4擔潑澆。 由於 萍絲蟲 棲息巢蠶中取食,有外物保護,故施藥前適當 拍萍,破壞蟲巢,能提高 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