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i]
汉字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莱(读作lái)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1]此字始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文字中。 [2]本义是指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生田间、路边、荒地、宅旁等地,为古代贫困者常食的野菜。后由引申指生满杂草。后也引申为除草。 [2]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汉典网 [3]
中文名
拼    音
lái
繁    体
部    首
五    笔
agou(86版)agus(98版)
仓    颉
tdt
郑    码
ebkv
字    级
一级字(编号1822) [1]
笔    画
7+10
注    音
ㄌㄞˊ
统一码
基本区 U+83B1
结    构
上下结构
笔顺编号
1221431234
四    角
44905
平水韵部
平声十灰 [4]
造字法
形声字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源演变流程图 [2]
“莱”始见于《说文》己她习中的小篆员设文字中(字形1)。汉代戒燥骗胶文字作图1。“莱”的异主祝体字是“莱”。“莱”是由“”和煮背举连狱击浆体尝“”组成的。“莱”是形声字。“草”字旁格旬想表义,指草本植物。“来”读lái,表声。本义是指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生田间、路边、荒地、宅旁等地,为古代贫困者常食的野菜。《诗·小雅·南山有台》中说“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这里说的便是“莱”字的本义。引申泛指杂草。《周礼·地官·山虞》中说“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这里指除草。又可指草屋,也用作地名。 [2] [5]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一》《艸部》 洛哀切(lái)
蔓华也。从艸来声。 [7]

说文解字注

蔓华也。
今释艸作釐、蔓华。许所见作莱。小雅北山有莱之莱。未知卽此与不也。经典多用为艸莱字。
从艸来声。
洛哀切。一部。籒文作。 [8]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韵》洛哀切。《正韵》郞才切。𠀤音来。《说文》:蔓华也。《玉篇》:藜草也。《诗·小雅》:北山有莱。疏:莱,草名。其叶可食。
又《周礼·地官·县师》: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注:莱,休不耕者。郊内谓之易,郊外谓之莱。
又《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注:莱,除其草莱也。《诗·小雅》:田卒污莱。注:莱,草秽。
又地名。《书·禹贡》:莱夷作牧。《齐语》: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注:东莱,齐东莱夷也。
又山名。《山海经》:莱山,其木多檀楮。
又姓。《孟子》:苦伊尹、莱朱。《赵岐注》:莱朱,汤贤臣仲虺是也。《左传·文二年》:莱驹为右。
又《韵补》:音黎。郭璞《游仙诗》: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泉揖淸波,陵冈掇丹荑。
又《广韵》落代切。音赖。义同。
《尔雅》作釐。 [9]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英译
释义
例句
例词
lái
名词
lamb’s-quarters
草名。即藜。
《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陆玑疏:莱,草名,其叶可食。
unrotated land
指郊外轮休的田。
周礼·地官·县师》: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
郑玄注:莱,休不耕者,郊内谓之易,郊外谓之莱。
《周礼·地官·遂人》: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
莱田
指丛生的杂草。
《诗·小雅·十月之交》: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汉·桓宽《盐铁论·通有》: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
Lai state
古国名。今山东省·黄县东南有莱子城即古莱国旧址。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六年》:十一月,齐侯灭莱,莱恃谋也。
姓。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莱驹为右。
动词
overgrow with weeds
长满杂草
《周礼·遂人》:莱五十亩。
《越绝书·吴内传》:莱,野也。
《诗·小雅·十月之交》:田卒污莱。
weed
除草。
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
郑玄注:莱,除其草莱也。
隋书·礼仪志三》:有司先莱野为场,为二军进止之节。
[3] [6]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异体字

异体字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

书写演示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韵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l
əɡ
王力系统
l
ə
周法高系统
l
əɣ
李方桂系统
l
əɡ
两汉
西汉
东汉
əї
əї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皆灰咍废
əi
北魏後期北齐
皆灰咍废
əi
齐梁陈北周隋
灰咍废
əi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l
ɑ̆i
拟音/王力系统
l
ɒi
拟音/董同龢系统
l
Ai
拟音/周法高系统
l
əi
拟音/李方桂系统
l
ậi
拟音/陈新雄系统
l
əi [10-11]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开口呼
次浊
落哀切/洛代切
lAi
去声
开口呼
次浊
洛代切/音来
lAi
集韵
平声
开口呼
次浊
陵之切
lie
平声
开口呼
次浊
郎才切
lɒi
去声
开口呼
次浊
洛代切
lɒi
韵略
平声
郎才切
增韵
平声
郎才切
去声
洛代切
中州音韵
阳平
皆来
次浊
lai
中原音韵
平声
皆来
郎台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六皆
次浊
郎才切
lai
去声
六泰
次浊
洛代切
lai
平声
三齐
邻溪切
分韵撮要
阳平
[1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