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萊陽縣誌

鎖定
《萊陽縣誌》是明代萊陽知縣程時建創編的縣誌
書    名
萊陽縣誌
作    者
程時建
出版時間
萬曆間康熙間民國24年
編纂者
程時建萬邦維衞元爵梁秉錕楊酉桂
描    述
三志傳承,史料豐富

萊陽縣誌志書情況

《萊陽縣誌》建國前共編纂刻印了3次。第1次,明萬曆八年(1580年)由文林郎雍韓人萊陽知縣程時建創編,萬曆十年(1582年)完成,全書共八卷,已佚失,僅存兩篇序文記載於康熙版縣誌中。主纂是山西按察使僉事鹹懷良和庠生譚仲頊。訂正者為張夢鯉(大理寺卿)、孫旬(監察御史)、左之宜(鎮江府推官)。由知縣程時建、邑人鹹懷良作序。
第2次,康熙十二年(1673年)秋天由萊陽知縣麻城萬邦維編纂成,但是未付梓印刷,繼任知縣長興人衞元爵繼續組織人訂正補充,刻印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而成,由文士張重潤總纂。共十卷,約15萬字。該志於雍正年間再次刻印出版。纂修:原任萊陽縣知縣鄒知新,字俟庵,湖廣麻城人。儒學署教諭事,舉人劉偉字萬年,濰縣人。趙自立字耐庵,沾化人,舉人。
第3次,1933年12月開始編纂,督修者是梁秉錕 、楊酉桂。是年,楊酉桂編纂工作開始啓動,11月梁秉錕繼任,1935年10月修纂成功,分12冊,約40萬字。總纂文士邑人王丕煦(1871年-1943年),字葵若,一字揆堯,號楸園。分纂有:庠生於汝舟、文學生王士瑨,邑庠生張煥之、王鍊、山東八中學畢業生王鋭、布衣李任。由昌陽書局印刷裝訂出版。
案:乾隆年間鄒知新纂《萊陽縣誌》,道光年間宮卜萬纂《萊陽縣誌拾遺》,同治年間趙榮山修《萊陽縣誌》,均未刻印,亦亡佚。
民國縣誌出版時候,共十二冊。活字印刷,內容詳實,涵蓋豐富,留存歷史資料極多,是研究萊陽曆史乃至膠東歷史的重要資料。保留了前2次縣誌的重要史料,內容涵蓋今天萊西市的內容。2014年,經過陳化章等人重新點注,吉林出版社再版。 [1] 

萊陽縣誌凡例康熙版本

一是書志凡有十,為綱;列事凡九十有三,為目。綱以統目,目以詳綱,井井不紊。
一是書列志凡十有四,鄒父母裁定去天文、武備、名宦、鄉賢四志,今止存十。
一原編天文志,今將星野入疆域,災祥入外紀。名宦志世遠言湮,不能細考,傳異者詳名宦祠,附學校下,鄉賢亦附人物,並未特書。武備志因國朝元儲備,勝國所蓄,亂後十不存一,雖餼羊宜存,恐索馬難對,故鄒父母今刪去,今細思終不可缺,抑將兵防入建置志,亦見一班。
一藝文中原列有誥敕並志銘等項。夫例封之文,吏未必盡良;諛墓之章,人未必盡賢。即盡良盡賢,吾邑明季以來,冠蓋駢繁,雖捆載不勝書,又不便擇取,故悉略焉。
一仙釋,異人也,不得列人物中;宮寺,異地也,不敢入建置中;災祥,異兆也,不敢入天文中;兵火,異事也,不敢入人事中。故皆從外紀焉。
一食貨志應列歷代之則,以觀時變而備參考。但城破之後,房廊盡毀,典冊無存。今僅從縣胥所錄,備現今之典章耳。
一本縣舊無志書,自程父母鹹僉憲討論成刻,兵荒後並無存者。董學博江門舊有私志,亦失無稽,徒深感慨,今從張學博九如編本,稍刪增之。
一是編因撫軍奉部文大索郡國諸乘,備修統志,檄勒成書錄真以上而刻未成書。萬父母遷去,衞父母三浙名士,興廢補輟乃始成刻,實為不朽盛事。
一是書編次大半由鄒父母手,倡之者有家憲、副華、平叔,其十志則不佞潤與焉,採綴成文則劉生火介暨諸文學力,參訂由賴吾邑諸君子。本縣明季之末,實有明賢數輩,迥出倫表,在人耳目不朽萬年者。而微詞隱義春秋,且然況於末學。後世君子自有知者,幸無譏脱略也。
一前不與修,後不與聞,例不概書,非敢闕也。
一凡官師人物直書姓名,示臨文不諱之義。
一紀事有列無評,有褒無貶,志之體也,不與史同。
萊陽縣誌 萊陽縣誌
民國《萊陽縣誌》

萊陽縣誌修志軼聞

張允齡參與編修康熙縣誌
張允齡(1626-1690),字如九,號壽符,張家灌村人,順治間貢生,福建長樂知縣,晚年教授生徒,名重當時,著作有《濠上園別集》、《盧鄉集》等。《萊陽縣誌》(續志)是康熙年間知縣萬邦維和衞元爵主持完成的,在修該志期間,張允齡做出了特別大的貢獻,他將一本《萬曆縣誌》殘本貢獻出來,成為當時唯一可資查閲的志書資料。由於邑志資料匱乏,張允齡不顧年老,長期跋涉於昔人遺蹟之間,斷碑殘碣上揩蘚手錄,為縣誌的編寫積累了大量的第一資料,民國《萊陽縣誌》稱:“手錄積十五年始成,今縣誌(康熙志)所採錄,多公舊本焉。”
張允齡先生一生著述很多,至今村裏人還保存有他修過的《張氏族譜》和他寫的三本小冊子:《重修小灌莊觀音庵碑記》記敍了張氏移居張家灌村的歷史:《長樂公世仇記》寫的是從張宏德到張允齡兩代人與宋應亨、宋璜和宋琬一家因為田產、房產糾紛而產生的仇怨,對於研究宋琬的生平有一定的價值;《長樂公保身本末記》則是記錄了他在癸未(1643)邑難中驚心動魄的逃難經歷,記述翔實,是研究明末萊陽邑難的重要資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