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萊蕪燒餅

鎖定
萊蕪燒餅又稱萊蕪吊爐燒餅,是山東濟南著名的特產美食。整體呈橢圓形,外表金黃,上層撒一層薄薄的芝麻,薄且香脆,下層軟中帶脆,通常有韭菜餡或白菜餡,一口咬下去滿口溢香,讓人百吃不厭。夏天是韭菜餡,冬天是白菜餡。製作需要使用特殊的烤具,期間還要不停的翻面,剛出鍋的最好吃,酥脆的口感加上椒鹽的味道。 [2] 
中文名
萊蕪燒餅
別    名
萊蕪吊爐燒餅
主要原料
麪粉,芝麻
主要營養成分
蛋白質,熱量
主要食用功效
充飢
儲藏方法
通風

萊蕪燒餅發展歷史

萊蕪燒餅中最受歡迎的當屬範鎮火燒(範鎮火燒又名泰山火燒),最早叫做“徐家火燒”,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間。話説,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途經泰安,在品嚐完徐亭貴所做的徐家燒餅後,隨即題寫了“徐家燒餅鋪”的墨寶,賜給徐亭貴。從那時起,徐家有了引以為傲的御賜燒餅鋪招牌。
同治十年夏,山東巡撫丁寶禎來到泰安特邀徐家燒餅第三代傳人徐景文為座上賓,席間,對徐家燒餅曾做過這樣一段評論:“徐家燒餅,以火烤之,火有向上之焰,有升遷興旺之意;其形圓,有團圓圓滿之説;其層數厚道,且有心多智多之講;其香濃,以示名聞四方矣。簡之,徐家燒餅是瑞祥之麪食也。”新中國成立後,徐家燒餅的五世傳人徐連功將其更名為“範鎮火燒”。 [3] 

萊蕪燒餅烤制技術

傳統萊蕪燒餅是用吊爐烤制的,其獨特之處便也在於這吊爐。所謂吊爐,並不是指吊起來的爐子,如果非要做個説明,將其解釋為“上方懸吊着燒餅的爐子”似乎更為貼切。勤於動腦的萊蕪人將大鐵鍋倒扣在爐火之上,外面用草、泥和白灰的混合物糊上厚厚的一層,在鍋的一側邊緣開出孔洞,用於掏、放燒餅。鐵鍋下面的木炭選擇也有講究,通常選用果樹木炭,蘋果樹木炭尤佳。等到鐵鍋燒到一定温度,便可把裏面放有椒鹽、外面打了花刀和糖稀芝麻的燒餅從邊緣的孔洞放進去,貼在鐵鍋內壁烘烤。由於水與面的比例適中,燒餅直至烤熟出爐,也不會掉入爐火中,堪稱一絕。這種古老的燒餅烘烤技術已被改進為抽屜烤爐的懸空式烘烤,但為了吸引顧客,仍有一些燒餅鋪子在沿用此法。 [1] 

萊蕪燒餅用面

萊蕪燒餅在用面方面也十分講究,必須要用“三合面”,即發麪、生面、老面,三者按一定比例配製。這樣做出來的燒餅,上層微薄香脆,中層綿軟爽口,下層軟中帶脆,可謂是外酥裏嫩、百吃不厭了。 [1] 

萊蕪燒餅吃法

萊蕪羊湯是齊魯一絕,而萊蕪燒餅則是配喝羊湯的不二之選。凡是在濟南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都會發現,幾乎所有羊湯館都會供應萊蕪燒餅,萊蕪燒餅之於羊湯,幾乎已成魚水關係。寒冬臘月,若是來上一碗飄香的羊湯,吃上兩個熱乎乎的燒餅,的確會暖到心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