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萊蕪區

編輯 鎖定
萊蕪區,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地處山東省中部,泰山東麓,地質構造受魯中緯向構造及魯西旋卷構造控制,氣候屬於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下轄8個街道、7個鎮,另有1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共有840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1739平方公里。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萊蕪區常住人口969632人。 [29] 
萊蕪區位於汶河兩岸,是古老的大汶口文化發源地之一,是嬴姓發源地。古有嬴國,古城址在今羊裏鎮城子縣村一帶。商代,牟子國建立,都城在今鋼城區辛莊鎮趙家泉村。境內因古代有嬴國和牟子國,因此有“嬴牟故國”之稱。抗日戰爭時期,萊城區是魯中地區重要的抗日根據地,八路軍山東縱隊、中共泰安地委、泰安軍分區、一一五師兵工廠、北海銀行等抗日軍政機關與境內人民一起團結抗日,發生過吉山戰鬥。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城市(區)。 [2] 
2022年,萊蕪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5.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21年增長3.4%。 [45] 
中文名
萊蕪區
外文名
Laiwu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370116 [3]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山東省濟南市
地理位置
山東省中部、泰山東麓
面    積
1739 km²
下轄地區
8個街道、7個鎮
政府駐地
鳳城街道
電話區號
0531
郵政編碼
2711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萊蕪戰役紀念館齊魯長城
機    場
濟南遙牆國際機場
火車站
萊蕪東站雪野站萊蕪北站萊蕪站 [42-44] 
車牌代碼
魯S、魯A
地區生產總值
1005.3 億元(2022年)
方    言
冀魯官話-石濟片-聊泰小片-萊蕪方言
區委書記
焦衞星 [27] 
人    口
969632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萊蕪區歷史沿革

編輯
春秋,為牟國、齊嬴邑、平州(漢為梁父)邑地。
萊蕪區 萊蕪區
秦,置嬴縣,治所在今羊裏街道城子縣村,屬濟北郡
西漢,增置牟縣(治所在今鋼城區辛莊街道趙家泉村),又於牟縣以北置萊蕪縣,因治所設在淄水流域的萊蕪谷,故名萊蕪,故址在今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城子村。嬴、牟、萊蕪三縣同屬泰山郡。東漢、三國、魏晉沿襲未變。
北魏,嬴縣治所向東遷移至口鎮的大小古城或蔡鎮一帶。撤銷設在淄川的萊蕪縣,其區域北部劃入設在淄川的貝丘縣,南部分別劃入嬴縣與牟縣。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撤銷牟縣,併入博平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牟縣。
大業元年(605年),牟縣又併入嬴縣。
唐貞觀元年(627年),撤銷嬴縣,併入博城縣。
武周長安四年(704年),於北魏嬴縣故城復置萊蕪縣,從此,萊蕪縣治所開始設在今萊蕪區境內。
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將萊蕪縣併入乾封縣。
大和元年(827年),復置萊蕪縣,屬兗州魯郡。
宋初屬兗州魯郡,繼屬襲慶府魯郡。
金代,廢除設在今萊蕪的主管冶煉的萊蕪監,於大定十二年(1172年)將萊蕪縣遷至萊蕪監舊址,屬泰安州。
1914年,屬濟南道。
1927年,道廢屬省。
1941年,抗日民主政權將萊蕪與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區合併劃為萊蕪(萊北)、萊東(博萊)、萊南(新甫)三縣,1945年10月抗戰勝利後恢復原建制,屬泰山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縣委縣政府駐口鎮,1953年秋,縣委縣政府由口鎮遷至萊城,相繼隸屬泰安專署、濟南市、泰安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8月,改為縣級萊蕪市,由泰安市代管。
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萊蕪市由縣級市升為地級市,轄萊城、鋼城兩區 [46] 
2018年12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 [4-5]  [18] 
2019年1月16日,濟南市萊蕪區掛牌。 [6]  10月1日,濟南市萊蕪區人民政府正式在文化北路001號(原市委大樓)掛牌,濟南市萊蕪區人民政府正式遷入原萊蕪市委大樓。 [7] 

萊蕪區行政區劃

編輯

萊蕪區區劃沿革

1997年,萊蕪區(2018年及以前稱萊蕪市萊城區,下同)轄1個街道(城市街道)、13個鎮(張家窪鎮、口鎮、羊裏鎮、方下鎮、牛泉鎮、高莊鎮、南冶鎮、辛莊鎮、苗山鎮、上游鎮、大王莊鎮、寨裏鎮、楊莊鎮)、11個鄉(北孝義鄉、聖井鄉、鐵車鄉、見馬鄉、常莊鄉、和莊鄉、腰關鄉、茶業口鄉、雪野鄉、鹿野鄉、大槐樹鄉),共有88個管理區,906個行政村(居委會),1085個自然村。區政府駐城市街道。
2000年12月14日,撤銷北孝義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城市街道辦事處;撤銷南冶鎮、高莊鎮,以原南冶鎮和高莊鎮的行政區域設立高莊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高莊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張家窪鎮,以原張家窪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張家窪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張家窪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鐵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辛莊鎮;撤銷常莊鄉、見馬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苗山鎮;撤銷腰關鄉、茶業口鄉,以原腰關鄉和茶業口鄉的行政區域設立茶業口鎮,鎮人民政府駐原茶業口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鹿野鄉、上游鎮、雪野鄉,以原鹿野鄉、上游鎮、雪野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雪野鎮,鎮人民政府駐原上游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大槐樹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大王莊鎮;撤銷聖井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牛泉鎮。
2001年5月,成立萊蕪經濟開發區,將鳳城街道辦事處所轄程故事、大故事、小故事、馮家林劃歸其管轄。2001年12月,將鳳城街道辦事處所轄南姜莊、北姜莊、地理溝、黃泥溝劃入萊蕪經濟開發區。
2002年10月,設立鵬泉街道辦事處,將萊蕪經濟開發區所轄的程故事、大故事、小故事、馮家林、南姜莊、北姜莊、地理溝、黃泥溝和萊城區鳳城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前宋、後宋、李陳莊、北孝義、孝義樓、中和、南連河、北連河、樸務頭、畢家莊、郭家莊、官廠、大橋、孫故事、南孝義、南張家莊、陶家莊、泉子共26個村(居)劃歸其管轄。
2003年6月,設立泰鋼工業園,將鳳城街道辦事處的曹東、曹西、馬莊、古石溝、孟家峪、藺家莊和張家窪街道辦事處的東白龍、西白龍、沙家莊、劉家莊共10個行政村劃歸其管轄。2003年10月,將鳳城街道辦事處的楊家莊、西峪、馬龍崮、柳龍崮、瓜皮嶺5個村劃歸鵬泉街道辦事處管轄。
2005年,該區轄4個街道、11個鎮、1個鄉:鳳城街道、張家窪街道、高莊街道、鵬泉街道、口鎮、羊裏鎮、方下鎮、牛泉鎮、辛莊鎮、苗山鎮、雪野鎮、大王莊鎮、寨裏鎮、楊莊鎮、茶葉口鎮、和莊鄉。
2006年6月23日,將鳳城街道辦事處的東龍崮、南龍崮、前坡、磨山子、近崮、鄒家埠、北張家莊、東沈家莊、長安、老鴉峪、孔家莊、姜家莊、傅家莊、大山、小山、侯盤龍、前盤龍、陳盤龍、馬盤龍、段盤龍、草溝、汶陽、西陳家峪、中陳家峪、小陳家峪、上陳家峪26個行政村和辛莊鎮的郭家溝、秦家窪、大石家3個行政村共29個村劃歸萊蕪經濟開發區鵬泉街道管轄。同時,將辛莊鎮劃歸鋼城區管轄。
2007年4月28日,將雪野鎮整建制劃歸雪野旅遊區管理,行政區劃仍屬於萊城區。
2010年4月30日,將口鎮狂山村劃歸雪野鎮管轄。5月10日,撤銷和莊鄉,以原行政區域設立和莊鎮。
2020年7月,撤銷口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口鎮街道,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口鎮政府駐地;撤銷羊裏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羊裏街道,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羊裏鎮政府駐地;撤銷方下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方下街道,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方下鎮政府駐地;撤銷雪野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雪野街道,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雪野鎮政府駐地。 [8] 

萊蕪區區劃詳情

萊蕪區共轄8個街道、7個鎮,分別是鳳城街道張家窪街道高莊街道鵬泉街道口鎮街道羊裏街道方下街道雪野街道牛泉鎮苗山鎮大王莊鎮寨裏鎮楊莊鎮茶業口鎮和莊鎮 [8]  萊蕪區人民政府駐鳳城街道文化北路001號。

萊蕪區地理環境

編輯

萊蕪區位置境域

萊蕪區,位於山東中部,齊魯腹地,泰山東麓,地理座標為北緯36°02'46″~36°33'10″,東經117°19'0″~117°58'05″,北以齊長城與濟南市章丘區相鄰,東靠淄博市博山區沂源縣,南接濟南市鋼城區和新泰市,西連泰安市岱嶽區,總面積1739平方公里。 [1]  [9] 

萊蕪區地質

萊蕪區地質構造受魯中緯向構造及魯西旋卷構造控制。構造形跡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境內侵入岩發育良好,廣佈全域。岩石類型較複雜,其中以酸性巖為主,其次為中性巖,少量為基性、超基性岩。境域地層發育較為齊全,有泰山岩羣、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第四系。

萊蕪區地形地貌

萊蕪區地形為南緩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圓形盆地。北、東、南三面環山,北部山脈為泰山餘脈,南部為徂徠山餘脈,西部開闊,中部為低緩起伏的泰萊平原,由長埠嶺延伸入泰安。境內海拔最高點994米,最低點148米。境內有大小山頭1000餘個,其中海拔900米以上的3個。北部為泰山餘脈,近東西走向。南部為徂徠山餘脈,走向與北部泰山餘脈大體平行。兩山脈諸山皆為山勢陡峻、切割強烈的中低山。

萊蕪區氣候

氣候屬於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春季温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晴朗。2018年,萊蕪區總體氣候氣温偏高,降雨偏少,日照時數偏多。年平均氣温14.7℃,年降水量622.9毫米。全年日照時數2377.3小時。 [22] 

萊蕪區水文

境內有大小溝河300餘條,98%屬於黃河流域大汶河水系,2%屬於淄河水系。汶、淄兩河的界限與發源地在北部原山山脈。大汶河水系在境內有牟汶河、贏汶河(亦稱匯河)、方下河 [30]  、聖經河、牛泉河、汶南河、新甫河、蓮花河,皆為源短流急的季節性河流。其中,牟汶河是境內第一大支流,境內長30餘公里,流域面積1000餘平方公里。贏汶河是境內長59公里,流域面積743平方公里。淄河水系在境內有和莊河、嗇泉河、崮山河,以北源和莊河為主流,境內長12公里,流域面積102平方公里。 [22] 

萊蕪區自然資源

編輯

萊蕪區水資源

萊蕪區水資源總量5.157億立方米,地表水徑流量4.778億立方米,地下水貯量2.21億立方米,其中重複計算1.728億立方米。水資源地域分佈不均,資源明顯不足。地表水資源量與降水量相適應,80%以上集中在汛期。汛期除蓄水工程攔蓄外,剩餘水量大部分出境。地下水資源量的變化與降水入滲量相適應。

萊蕪區土地資源

萊蕪區土地總面積17.40萬公頃(含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雪野旅遊區、萊蕪經濟開發區、泰鋼工業園)。其中農用地13.27萬公頃,佔總面積76.3%;建設用地3萬公頃,佔總面積17.27%;其他土地1.12萬公頃,佔總面積6.42%。全區耕地面積4.84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704公頃。

萊蕪區生物資源

萊蕪全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共186種,其中鳥類158種,隸屬15目38科,獸類5目9科15種,兩棲類1目3科6種,爬行類2目7科4種。野生獸類有兔、黃鼬、鼠、獾、狼、刺蝟、狐、蝙蝠等;鳥類有水鴨、山雞、啄木鳥、斑鳩、喜鵲、灰喜鵲、黃鸝、麻雀、燕雀、鵪鶉、鷹、貓頭鷹等;爬行類有蛇、蜥蜴、壁虎等;兩棲類有青蛙、蟾蜍、鱉等。有益昆蟲有118種。其他無脊椎動物有蚯蚓、蜈蚣、螃蟹、蝗蟲等。人工飼養的畜禽有牛、羊、豬、免、雞等,其中瘦肉型萊蕪豬為省肉優良品種。木本植物有71科、177屬、471種。野生的喬木、灌木類有酸棗、銀杏、女貞、白醋、荊、杜梨、赤梨子、山葡萄、金銀棵、枸杞、山榆、柚貢子、山杜鵑、迎春柳等;雜草類有金針、薏苡、沙棚、薺菜、薺薺菜、掃帚菜、人心菜、苦菜、灰菜、黃草、蕕草、蒿草、刺蝟皮草、紅百合、白百何等;水生類有葦、蒲、荻、浮萍、芡實、荷包薺等。 [22] 

萊蕪區礦產資源

萊蕪區夜景 萊蕪區夜景
萊蕪區地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發現礦產(含亞礦)42種,其中探明儲量的17種,礦產地78處。主要有鐵、煤、銅、鋁、磷、金、大理石、三葉蟲化石等礦種。鐵礦石已探明儲量近4億噸,在中國佔重要地位。西南部分佈的寒武系時期的三葉蟲化石(俗稱燕子石)為萊蕪特有古生物化石,是獨具特色的不可再生資源。煤炭已探明儲量2.18億噸,是山東省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

萊蕪區人口

編輯
萊蕪區常住人口105萬人 [9]  。全年出生人口6348人,出生率11.5‰;死亡人口3312人,死亡率6‰;自然增長率5.5‰。萊蕪區境內居民除漢族外,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彝族、壯族、朝鮮族、藏族、苗族、維吾爾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土族、達爾族、布朗族、錫伯族23個少數民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萊蕪區常住人口為969632人 [26]  [29] 

萊蕪區經濟

編輯

萊蕪區綜述

齊魯長城·萊蕪段 齊魯長城·萊蕪段
2017年,萊蕪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為362.1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2%,比上年提高2.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8.92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179.53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153.67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比為8:49.6:42.4,三產佔比同比下降3.2%。人均生產總值61564.09元。
截至2017年底,萊蕪區固定資產投資項目377個,比上年增長36.6%。其中,5000萬元及以上投資項目107個,新開工47個。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04.4億元,同比增速6.2%,5000萬元以上大項目全年新納入53個,完成投資額43.55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4.63億元,下降17.84%;第二產業投資120.82億元,增長11.39%;第三產業投資78.99億元,增長0.56%。三次產業投資比為2.3:59.1:38.4。民間投資活力激發,全年民間投資完成129.4億元,增長31.69%。全年工業投資118.19億元,增長13.54%。工業技改投資63.54億元,下降13.39%;高新技術產業投資40.65億元,增長30.37%。
2017年,萊蕪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63億元,同比增長11.46%。其中,税收佔比為85.94%。公共財政支出25.17億元,同比增長0.07%,其中用與核算GDP的八項支出20.1億元,同比增長4.11%。城鎮人口38.61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5.64%,比上年提高1.86百分點。全年新增城鎮就業3561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78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
2017年,萊蕪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263元,同比增長9.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90元,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11元,增長8.6%。全年新增城鎮就業3561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78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
2020年,萊蕪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41.6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9.54億元,增長3%;第二產業增加值277.33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304.73億元,增長1.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9.4:42.2:48.4調整為9.3:43.2:47.5,三產佔比下降0.9個百分點。 [17] 
2021年,萊蕪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8.8億元,年均增長5.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0.1億元,年均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94.6億元,年均增長7.5%;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1628元和21506元,年均分別增長6.6%和8.3%。 [28] 
2022年,萊蕪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5.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4%,高於全市0.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73.9億元,比上年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29.3億元,比上年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02.1億元,比上年增長1.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9:38.8:53.3調整為7.4:42.7:49.9,二產比重上升3.9個百分點。 [45] 

萊蕪區第一產業

2017年,萊蕪區糧食播種面積33.05萬畝,比上年增長0.7%,總產達到15.86萬噸,增長2.0%,平均畝產479.8公斤,增長1.4%。蔬菜播種面積17.82萬畝,總產量44.41萬噸,比上年減少1.3%。肉類總產量3.77萬噸,增長10%。禽蛋產量1.72萬噸,增長8.8%;牛奶產量0.15萬噸,增長72.1%。
2020年,萊蕪區糧食總產達到19.34萬噸,同比增長1.2%。蔬菜播種面積32.87 萬畝,總產量111.2萬噸,比上年下降9.2%;瓜菜類產量4.49萬噸,同比增長12.73%;主要畜禽品種豬牛羊禽肉類產量合計達到5.12萬噸。 [17] 
2020年,萊蕪區組建產業聯合體6個,已批覆3個,打造市級蔬菜標準園8個、菜籃子保供基地4個、漁業標準園9個;加快省級山楂之戀、市級蓮花山茶旅市級田園綜合體建設,分別完成投資18561.27萬元、6560.27萬元;新增高標準農田1.2萬畝,推廣水肥一體化1.2萬畝。新培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市級3家,認定“三品一標”77個,“萊蕪豬”地標獲評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萊蕪區獲評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範區、全省首批農產品出口產業集聚區、全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大王莊鎮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牛泉鎮、楊莊鎮被評為省級農業產業強鎮。處置批而未供土地2234畝,盤活閒置低效土地3800畝。 [17] 
2020年,萊蕪區提升改造“四好農村路”342公里,完成農村通户道路硬化690萬平方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改造提升80個村、新建42個村,處理率超過35%。建成省級美麗鄉村達標村40個、示範村4個。泰豐食品獲批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新增市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家庭農場5家,認定“三品一標”農產品28個,成功列入全省日光温室補貼試點區。55個村完成農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40處,改造農村清潔取暖2.3萬户,完成農村改廁1.1萬户,改造農村危房1093户。 [17] 

萊蕪區第二產業

2017年,萊蕪區206家規上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50.1億元億元,同比增長27.9%,其中,輕工業52.2億元,同比增長28.6%;重工業697.9億元,同比增長27.8%。規工業實現增加值121.84億元,同比增長11.72%,比上年同期提高2.8百分點,增速全市排第一位。分地區看,區屬工業92.1億元,增速5.4%;市及市以上工業29.7億元,增速32.5%。生產同比增長的企業141家,增長面68.5%,比上年提高21.1%。產銷率為98.57%,同比提高0.11%,實現出口交貨值25.05億元,增長99.33%。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保持穩步增長,其中,粗鋼411.09萬噸,增長14.7%;生鐵443.62萬噸,增長9.68%。鋼材473.44萬噸,增長3.3%。商品混凝土92.48萬立方,增長9.5%。
2017年,萊蕪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95.05億元,增長27.11%。實現利潤14.88億元,增長9.3%;利税25.69億元,增長10.74%;資產負債率71.57%,同比降低2.4%;虧損企業虧損額2.88億元,同比降低17.4%。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3.32億元,同比增長5.63%。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達50家,比上年增加16家。
2020年,萊蕪區規上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26.82億元,同比增長12.01%。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65.14億元,同比增長14.8%,增速排全市第五位。 [17] 
2020年,萊蕪區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100.3%,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實現出口交貨值52.9億元,同比增長18.9%。 [17] 
2020年,萊蕪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312.28億元,同比增長13.69%;實現利潤27.71億元,同比下降4.18%;利税46.3億元,同比增長1.66%。新興產業效益良好,萊蕪區規模以上專用設備製造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40%。 [17] 
2020年,萊蕪區建築業總產值58.9億元,同比增長1%。年末納入統計範圍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達106家,比上年增加33家。 [17] 

萊蕪區第三產業

2017年,萊蕪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2.15億元,增長29.92%,其中,住宅投資9.37億元,增長35.9%。房屋施工面積136.4萬平方米,增長48%。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00.5萬平方米,增長59%。竣工面積15.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3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32.1萬平方米,增長90%。其中,全年新開工住宅面積37.37萬平方米,住宅銷售面積27.6萬平方米,增長81.3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2.99萬平方米,上年末減少2.37萬平方米。
2017年,萊蕪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4.1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比上年提高0.8%。分行業看,貿易業實現銷售額293.25億元,同比增長45.65%。其中:批發行業完成銷售額222.7億元,增長60.4%,零售行業完成銷售額69.3億元,同比增長12.5%,住宿行業完成銷售額0.84億元,增長89.4%,餐飲行業完成銷售額0.45億元,同比增長-3.0%。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9.78億元,增長9.0%。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8.62億元,同比下降14.3%。其中,出口28.50億元,同比增長3.4%;進口20.12億元,同比下降31.1%,貿易順差8.4億元。萊蕪區實際到賬外資350億美元。
截至2017年底,萊蕪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幣存款餘額549.74億元,比年初增長額16.08億元,餘額同比增長2.9%;人民幣貸款餘額387.55億元,比年初增長額32.16億元,餘額同比增長10.1%。

萊蕪區社會事業

編輯

萊蕪區科學技術

萊蕪區夜景 萊蕪區夜景
2017年,萊蕪區專利申請1862件,同比增長7.01%。發明專利授權96件,同比增長33.33%。有效發明專利276件,同比增長33.3%。省級創新平台總數達到37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新建院士工作站2個,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6項,培育山東名牌產品4個。新引進院士2名、泰山學者11名,自主培養“泰山產業領軍人才”2名。

萊蕪區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萊蕪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19所,其中,普通中學16所,小學46所,幼兒園157所;各級各類學校在校中小學生人數為5.88萬人。5所學校投入使用,4所學校正在掃尾,新建園所8處。
2020年,萊蕪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99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職業中專1所,初中18所,小學68所(含民辦華清園學校),九年一貫制9所。在校中小學生人數76027人,教師6495人。城鎮中小學“大班額”銷控基本完成。幼兒園335處,幼兒教師3656人,其中,公辦幼兒園183處,公辦覆蓋率50.23%,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39處,普惠性覆蓋率91.8%。推動教育均衡發展,高中教育資源加快優化整合,建成標準化家長學校80所、標準化考場605個,完成校園提升工程5所、操場10處。新建提升各式足球場17片、健身工程110處。 [17] 
學校
本專科學校
普通中專職業學校
萊蕪職業中專
萊蕪長勺職業中專
萊蕪衞校
萊鋼廣播電視大學
萊蕪旅遊學校
萊蕪贏城職業技術學校
山東財經大學萊蕪校區 [10] 


萊蕪區文化事業

2017年,萊蕪區建設籠式足球場4片、新型農村社區健身工程1處、鎮(村、社區)示範提升工程3處、村級健身工程40處,更新村級健身工程28處,完成11個省定貧困村健身設施配建。農家書屋407個,補充更新圖書1.89萬冊。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9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407個,村史展館50處,紀念館1處。完成農村電影放映工程4884場次、千場文藝走基層活動演出424場次。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6處,市級19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省級3項、市級非遺項目16項。

萊蕪區醫療衞生

截至2017年底,萊蕪區共有醫療衞生機構509個,其中醫院(衞生院)14個。擁有病牀牀位756張;衞生技術人員1198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460元提高到480元,“200元包住院”持續深化,為參保農民減免費用600多萬元,累計1.6萬人次受益。

萊蕪區體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萊蕪區舉辦了第七屆全民健身運動會27項、 “萬步有約”健走活動,獲得中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中國健走示範城市。參加中國、省以上各類體育比賽活動取得中國級金牌8枚、銀牌2枚、銅牌2枚,省級銀牌2枚、銅牌7枚。

萊蕪區基礎設施

截至2017年底,萊蕪區累計投入2.7億元,完成城市核心區拆遷62.3萬平方米。北部新城建設全面推進,職業中專、黨羣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千佛山醫院萊蕪院區、嬴城步行街等重點工程加快建設,南部旅遊區開發搭起框架,總體規劃編制完成,旅遊大道全線通車,“山東小三線”紀念館等紅色記憶工程加快推進,成功創建蓮花山省級森林公園。美麗鄉村加快建設,改造提升農村公路40公里,完成農村公路安保工程75公里、農村改廁6861户,硬化小街小巷44個村27.3萬平方米,40個村達到美麗鄉村標準。

萊蕪區社會保障

2017年,萊蕪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57萬人;萊蕪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1.16萬人;萊蕪區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5.11萬人、2.1萬人、5.66萬人和3.38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

萊蕪區交通運輸

編輯
萊蕪區位於山東省的地理幾何中心,4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其中有3條分別與京滬、京福和濟青相連;2條鐵路在境內交匯,與京滬、膠濟鐵路相連;30分鐘可以到達泰山,1小時到達濟南遙牆國際機場,2小時到達開放港口青島。 [5] 
截至2017年底,萊蕪區公路通車裏程1516.98公里(含區、鄉及村道),其中,一級公路46.75公里,二級公路128.52公里。公路密度達到公里180.95百平方公里(含縣、鄉及村道)。

萊蕪區風景名勝

編輯
萊蕪戰役紀念館
萊蕪戰役紀念館(5張)
萊蕪區在歷史上是齊國與魯國的交界限地帶,境內有“汶水西流”、“宮山夕照”、“蒼峽雷鳴”、“仙人遺蹟”、“礦山呈瑞”、“龍潭星現”、“二洞雲連”、長勺之戰遺址、萊蕪戰役指揮所等人文景觀。
截至2017年底,萊蕪區共有A級景區3家,包括3A級景區2家,2A級景區1家,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1家,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2家,旅遊強鄉鎮2家,旅遊特色村2家,四星級農家樂1家,三星級農家樂3家,二星級農家樂12家,省精品採摘園6家。接待遊客327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總額6.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9%和15.4%。
萊蕪戰役紀念館
萊蕪戰役紀念館坐落於萊蕪市中心的黃山之上,佔地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館名為遲浩田題寫。 萊蕪戰役紀念館由革命烈士紀念塔、展覽館和全景畫館三大主體建築構成,成“品”字佈局。革命烈士紀念塔高19米,花崗石砌成,為全國100個重點紀念碑之一。

萊蕪區榮譽稱號

編輯
1971年,萊蕪被列為山東省花椒商品基地縣 [40] 
1987年,萊蕪被列為全國、全省山楂發展基地 [41] 
1998年,萊蕪區被命名為“中國花椒之鄉” [40] 
2017年12月21日,萊蕪入圍2017年中國最安全城市排行榜 [38]  。同年,萊蕪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39] 
2020年1月,“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發佈,萊蕪排名第83。 [13]  同月, 萊蕪區入選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排名100。 [14]  6月2日,萊蕪區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12]  6月30日,萊蕪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5]  12月22日,萊蕪區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16] 
2021年7月15日,萊蕪區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19]  9月8日,萊蕪區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 [21]  9月14日,萊蕪區入選全國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 [20]  10月,入選《濟南市第一批傳統地名保護名錄》 [31] 
2022年6月,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23]  [35]  6月26日,被評為2021年度山東省文旅康養強縣。 [32-34] 

萊蕪區現任領導

編輯
中共濟南市萊蕪區委書記:焦衞星
中共濟南市萊蕪區委副書記:李光輝、於炳基
中國共產黨濟南市萊蕪區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焦衞星、李光輝、於炳基、高學常、王寧、付華(女)、吳慎寶、馬秉軍、牟高飛、彭敏(女)、弭學峯 [24] 
政協第十一屆濟南市萊蕪區委員會主席:張富林 [25] 

萊蕪區著名人物

編輯
孔凡萍,女,漢族,1969年1月生 [36]  。現任山東省威海市委副書記、市長 [37]  、市政府黨組書記 [4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