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萇弘

(歷史人物)

鎖定
萇弘,亦作萇宏,字叔(約公元前565年—前492年),古蜀地資州人。為中國古代著名學者、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學家。其博聞強識,涉獵廣泛,通曉歷數、天文,且精於音律樂理,以才華聞名於諸侯,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劉文公所屬大夫,曾為孔子之師。
別    名
萇宏
萇叔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古資州
逝世日期
公元前 492年
本    名
萇弘
相關典故
萇弘化碧、碧血丹心

萇弘人物簡介

萇弘(公元前582?—前492),字叔,又稱萇叔,周朝時期蜀地資州人。劉氏與晉範氏世為婚姻,在晉卿內訌中,由於幫助了範氏,晉卿趙鞅為此聲討,萇弘被周人殺死。傳説死後三年,其心化為紅玉,其血化為碧玉,故有“萇弘化碧”、“碧血丹心”之説,以喻忠誠正義。事見《左傳·哀公三年》。《莊子·外物》記載:“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後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東晉《華陽國志》記萇弘蜀人,唐《元和郡縣誌》《資州圖經》。《莊子·外物篇》載:“萇弘蜀人,被殺之後,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後化為碧。”後人以“萇弘化碧”形容一個人精誠忠正。成語“碧血化珠”、“碧血丹心”、“萇弘化碧”即由此而來。
萇弘是忠君報國的典範,他堅持科學思想、忠誠周室、絕地圖存、悲天憫、最終求仁得仁,用生命詮釋了人間正道,是以生命實踐“仁、義、禮、智、信”核心價值的儒文化的先驅。
資中文廟內的孔子站像 資中文廟內的孔子站像
萇弘是孔子的老師,在萇弘故里資中,根據孔子畢生提倡“尊師重教”的學説,在孔子老師的家鄉這一特殊的環境裏,站而不坐,將“市中心新巷肖氏之宅”一尊現成的“老夫子站像”供入廟內。這尊石像並不高大,但據南宋地理總志《輿地紀勝》資州古蹟條記載,此像竟是“相傳三國時石工為之”,在當時就是一尊罕見的珍貴文物,現今更是萇弘故里歸屬問題的鐵證。並且,現資中境內有很多以萇弘命名的景物。如資中發輪鎮的萇弘洞,相傳為萇弘讀書之處,洞前有三塊大石碑,其中一塊書“孔子拜萇弘於此”,資中甘露鎮的萇弘橋,資中兩路口的“萇弘故里”牌坊,資中境內還有萇弘洞、萇弘墓、萇弘灣等。作為“學無常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先賢孔子,他“尊師重教”的美德為後人做出了榜樣。孔子曾向他請教過音樂方面的學問,既然“訪弘問樂”、“問樂於萇弘”,那麼老師在此,學生怎敢坐下。所以萇弘的故鄉資中文廟的孔子只好“彬彬有禮,侍立以待”的站像了。 [1] 

萇弘文獻記載

《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國語·周語》:“敬王十年,劉文公與萇弘欲城周,為之告晉。魏獻子為政,説萇弘而與之。將合諸侯。”
《禮記·樂記》: “丘之聞諸萇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鄭玄注:“萇弘,周大夫。”
《史記·封禪書》:“是時萇弘以方事周靈王,諸侯莫朝周,周力少,萇弘乃明鬼神事,設射貍首。貍首者,諸侯之不來者。依物怪欲以致諸侯。諸侯不從,而晉人執殺萇弘。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萇弘。”後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
張衡東京賦》:“萇弘、魏舒,是廓是極。”
晉·左思蜀都賦》:“碧出萇弘之血,鳥生杜宇之魄。”
漢·劉安《淮南子·氾論》:“萇弘,周室之執數者也,天地之氣,日月之行,風雨之變,律歷之術,無所不通。”
晉·王嘉《拾遺記》卷三·周靈王:“時有萇弘,能招致神異。王乃登台,望雲氣蓊鬱,忽見二人乘雲而至,鬚髮皆黃,非謠俗之類也。乘游龍飛鳳之輦,駕以青螭。其衣皆縫緝毛羽也。王即迎之上席。時天下大旱,地裂木燃。一人先唱:‘能為雪霜。’引氣一噴,則雲起雪飛,坐者皆凜然,宮中池井,堅冰可琢。又設狐腋素裘、紫羆文褥,羆褥是西域所獻也,施於台上,坐者皆温。
又有一人唱:‘能使即席為炎。’乃以指彈席上,而暄風入室,裘褥者棄於台下。時有容成子諫曰:‘大王以天下為家,而染異術,使變夏改寒,以誣百姓,文、武、周公之所不取也。’王乃疏萇弘而求正諫之士。時異方貢玉人、石鏡,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謂之‘月鏡’有玉人,機戾自能轉動。萇弘言於王曰:‘聖德所招也。’故周人以萇弘幸媚而殺之,流血成石,或言成碧,不見其屍矣。”
按諸書記萇弘事頗相牴牾,其詳可參看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蜀都賦疏》。

萇弘人物評價

萇弘是“以方術事周王”之賢士,在周王室大臣劉文公手下任大夫一職。《淮南子》載:“萇弘,周室之執數者也。”高誘注:“數,歷術也。”説明萇弘的主要任務是觀測天象、推演曆法、占卜兇吉,對周王室的出行起居、祭禮戰事等做預測,對自然變遷、天象變化進行預報和解釋。司馬遷把他寫進《史記·天官書》,作為天文學家錄入該書。萇弘在周王室做事,為王室效力達五十年,並長眠於邙山腳下,與洛陽有着不解之緣。
萇弘學識淵博。《淮南子》是這樣描述他的,“天地之氣,日月之行,風雨之變,歷律之數,無所不通”。《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家語》都有記載。公元前518年,孔子自曲阜西行至洛邑,向老子請教禮制,特意去拜訪萇弘,向其請教“樂”的知識,足見萇弘的學識和地位。
萇弘忠於職守。他在王室任職期間,國家已經出現了“王室衰微,諸侯坐大”的局面。為極力輔佐周王,維護王室的尊嚴,萇弘巧妙地運用自己精通的“方術”為周王尋找統率天下的依據,從而達到控制各諸侯國的目的。《史記》、《左傳》中有多處記載,如《史記·封禪書》載:“是時,萇弘以方術事周靈王,諸侯莫朝。周力少,萇弘乃明鬼神事,設射“貍首”。“貍首”者,諸侯之不來者,依物怪欲以致諸侯。”萇弘通過設射“貍首”,藉助鬼神之力,要求諸侯國服從周天子,奉行上天的旨意。
為避王子朝之亂,幫助王室擺脱困境,萇弘和劉文公商定在瀍水以東的狄泉附近擴建成周城。《國語·周語下》記載:“敬王十年,劉文公與萇弘欲成周,為之告晉,魏獻子為政,説萇弘而與之,將合諸侯。”由於周王室財力匱乏,萇弘四處遊説,爭取到晉國和其他諸侯的支援,最終完成了這一偉大工程。
萇弘死得悲慘壯烈。萇弘的學識、忠誠和治國之道,並沒有贏得應有的回報。公元前492年,晉國發生了大夫範吉射和中行寅叛亂事件,萇弘的上司劉文公與範吉射為世代姻親,為達到削弱晉國實力、輔助王室的目的,萇弘暗中為範氏出謀劃策。內亂平息後,晉卿趙鞅以此為藉口要征討王室。
周敬王是依靠晉國的支持,才登上王位的,他迫於壓力,為息事寧人,討好晉國,下令殺了萇弘。忠心耿耿的萇弘最終做了“替死鬼”。
相傳,因萇弘死得悲壯、死得冤屈,其血三年化為碧玉。後常以“碧血”與“丹心”連舉,稱頌為國捐軀之士,用“萇弘化碧”、“六月飛雪”比喻千古奇冤。《後漢書·郡國志》中,洛陽下注引《皇覽》説,偃師東北山(邙山)有萇弘墓。今偃師市化碧村有一冢,應為萇弘所葬之地。最近在該村又發現明朝萬曆年間所立的萇弘墓碑,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説法。

萇弘歷史典故

東周景王時,萇弘任上大夫。景王死後,王族內亂,萇弘和卿士劉文公聯手,借晉國幫助平亂,輔立王子匄即位,史稱周敬王。萇弘忠心耿耿,盡心竭力,又有修齊治平之雄才大略,深得周敬王的信任。君臣同心戮力,欲復興王室。但是,他們的做法,引起諸侯國中一些政客的嫉恨,衞國大夫彪傒説:“周王朝自從幽王昏亂以來,至今已歷十四世了。”
萇弘還想復辟,一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不久,晉國的範氏、中行氏智氏、趙氏、魏氏、韓氏六卿內訌,範氏和中行氏被其他四氏剿滅。範氏原為晉國執政正卿,又和周王室的卿士劉文公有姻親關係。因此,在晉國內亂時,周王室明顯地站在範氏和中行氏一邊。趙、智、魏、韓四氏滅了範氏和中行氏後,接着又追究周王室中支持範氏和中行氏的人。他們知道劉文公根基深、地位高,無法扳倒,便指名道姓要周敬王懲治萇弘,而周敬王認為萇弘是輔立自己的功臣,一向忠心不二,不肯懲處他。
晉國正卿趙鞅便派大夫叔向出使周王室,用陰謀詭計離間周敬王和萇弘的君臣關係。他故意頻繁地同萇弘接觸,有時密談到深夜才告辭,試圖引起周敬王和劉文公的懷疑。最後,叔向去晉見周敬王時煞有介事地説:“大王,我們晉國已經查明範氏、中行氏之亂與萇弘無關,你不必再追究萇弘了。我也便告辭回國覆命去了。”叔向臨走時,故作匆忙狀,不慎把袖中一封偽造的信件遺落在殿階上。
內侍把信件撿起來交給周敬王。周敬王打開一看,竟是萇弘寫給叔向的密信。信曰:“請轉告晉君,儘速發兵攻打周國,我將迫使敬王廢黜劉氏,以作內應”云云,周敬王把信傳給劉文公,劉看了大怒,不辨真假,不由分説,立即要周敬王搜捕萇弘,誅滅其九族。周敬王念其輔佐之功,不忍加害,但最終還是把萇弘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蠻荒蜀地去了。
萇弘有口難辯,悲憤交加,沒想到自己對周王室一片忠心,到頭來卻因一封假信,竟落得如此悲慘結局。他到蜀地後,鬱鬱寡歡。不久便剖腹開膛自殺了。萇弘的冤死,引起了當地吏民的憐惜同情,他們把萇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來埋葬,立碑紀念。三年後,掘土遷葬,打開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瑩剔透的碧玉。

萇弘軼事典故

萇弘萇弘之死

在晉國的“六卿之亂”中,萇弘站在周王室一邊支持範氏而被殃及,後被殺。
公元前497年8月,範吉射中行寅合攻趙簡子,拉開魏、韓、趙三家分晉的序幕。鑑於範氏與劉家世代姻親,關係密切,中行氏和範氏又是通家之好,萇弘為了宗周的前途,乃以周朝名義幫助他們,把王室田税也讓出一些。
公元前493年9月,萇弘讓鄭兵護送齊國粟子給範氏。趙簡子在途中偷襲,擊潰鄭兵,劫走軍糧,在戚誓師,大敗範氏、中行氏。接着,唆使晉大夫叔向到周,多次密會萇弘,造成關係詭秘的假象,然後率師逼周。兵臨城下之際,周敬王得到叔向偽造的書簡:“萇弘對叔向説:‘你起晉師來攻周,我廢劉氏另立單氏。’”周敬王信以為真,萬分震怒,殺心頓起。
公元前492年7月9日,萇弘在成周被剖腹掏腸,壯烈殉國,享年約90歲。押解出宮時,老人大呼冤枉,周敬王置之不理,殺了他好請晉師退兵。臨刑前,先生沉痛陳詞:“殺身之禍,我並不悲哀,我是痛惜宗周不統一!難道主張遷都是為了表功?唉,可憐周王清靜的廟堂就要毀滅了!”
萇大夫的忠骨安葬在河南洛陽東北邙山上,遺著《萇弘》15篇,惜已無存,其言論散見《左傳》《國語》《孔叢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後人築祠祭祀他,並自戰國以迄民國,流傳了他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一説他因範氏、中行氏之亂放逐歸蜀,自恨迴天無力,剖腹自盡。一説是被周人車裂而死。一説是趙簡子派兵入蜀(周時小邑,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將他胣刑而死,鄉親們感於萇弘殉難之慘烈,把他的血藏在匣中,三年以後化作青綠色的美玉,璀璨奪目,光照人間。這個故事形成典故,左太沖寫《蜀都賦》,關漢卿著《竇娥冤》,秋鑑湖作《對酒》詩,孫中山挽黃花崗,柳亞子悼李家鈺,共和國頌周恩來,都運用了這個典故。

萇弘萇弘化碧

劉氏與晉範氏世為婚姻,在晉卿內訌中,由於幫助了範氏,晉卿趙鞅為此聲討,萇弘被周人殺死。傳説死後三年,其心化為紅玉,其血化為碧玉,故有“萇弘化碧”、“碧血丹心”之説,以喻忠誠正義。事見《左傳·哀公三年》。《莊子·外物》記載:“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後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東晉《華陽國志》記萇弘蜀人,唐《元和郡縣誌》《資州圖經》。《莊子·外物篇》載:“萇弘蜀人,被殺之後,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後化為碧。”後人以“萇弘化碧”形容一個人精誠忠正。成語“碧血化珠”、“碧血丹心”、“萇弘化碧”即由此而來。

萇弘孔子學樂

萇弘博學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常與周景王交往,孔子齊國久仰其名其才,於周敬王二年(前518年)前往洛邑造訪萇弘,求教韶樂與武樂之異同和不解之處。
孔子在請教萇弘韶樂與武樂異同後,問萇弘道:“武樂與韶樂孰為軒輊?”萇弘道:“武樂為周武王之樂名,韶樂為虞舜之樂名,若以二者之功業論,是繼堯之後治理天下,武王伐紂以救萬民,皆功昭日月,無分軒輊。然則就樂論樂,韶樂之聲容宏盛,字義盡美;武樂之聲容雖美,曲調節器卻隱含晦澀,稍遜於韶樂。故爾武樂盡美而不盡善,唯韶樂可稱盡善盡美矣!”
對於萇弘博學施教,孔子稱謝不迭,並於次年前往齊國聆聽了韶樂的演奏,樂得手舞足蹈,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與萇弘的會晤,史稱“訪弘問樂”。其六藝(禮、樂、書、詩、易、春秋)中“樂以發和”思想即源於萇弘的樂學理論。

萇弘後世評價

後人遂用“萇弘化碧、血化碧、碧化、碧血、血碧、三年化碧”等形容剛直忠正,為正義事業而蒙冤抱恨;亦寫青綠的顏色。
關漢卿《竇娥冤》:“等他四下裏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辛棄疾《蘭陵王》:“萇弘事,人道後來,其血三年化為碧。”
顧況露青竹杖歌》:“玉潤猶沾玉壘雪,碧鮮似染萇弘血。”
温庭筠《馬嵬詩》:“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成碧草愁。”
萇弘的赤膽忠心為歷代人所頌揚。戰國著名哲學家莊子是這樣評價萇弘的:“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子胥靡,故四子賢,而身不免乎戮”。
清人張漢為萇弘墓題詩曰:
貳被忠臣墓,先師訪樂人。
三年消碧血,萬古化清憐。
地下追彭化,天中重鬼神。
如何薄西路,抔土冥湮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