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菲律賓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鎖定
位於呂宋島中央的科迪勒拉山脈,有許多標高超過1000米的山峯。“科迪勒拉”(Cordilleras)即是西班牙語的“山脈”。碧瑤這個熱門的避暑聖地即位於此山脈上。在碧瑤東北方的巴納威鎮及邦圖克、巴達特等地區為梯田主要分佈的區域。梯田的總長度大約是2000公里,故以世界最大規模梯田的名義,在1995年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的珍貴之處,在於它是現今仍然存活的原始景觀,當地居民沿用原始的農業方式耕種着千年水稻梯田,並承襲着古老的文化。 [5] 
中文名
菲律賓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外文名
Rice Terraces of the Philippine Cordilleras
位    置
呂宋島中央的科迪勒拉山脈
總長度
大約是2000公里
國家及地區
菲律賓
入選時間
1995
遴選依據
文化遺產 (iii)(iv)(v)
地理位置
N16 56 2.004 E121 8 12.012
遺產編號
722

菲律賓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世界文化遺產

遺產描述
菲律賓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於菲律賓呂宋島科迪勒拉山脈沿線的伊富高省,是世界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統,景色非常壯觀美麗。這個水稻梯田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這裏山勢陡峭,梯田的外壁大多用石塊砌成,台階般整齊而錯落有致的梯田讓人驚歎不已。梯田面積小的僅有4平方米,大的可達2500平方米。據測量,最高的梯田在海拔1900米以上,與最低一層梯田的垂直距離為420多米。這裏的梯田自古用泉水灌溉,以竹筒將泉水引出,然後經過水閘,流往梯田,由高層到低層,層層不缺水。
199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 (iii)(iv)(v),菲律賓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iii):菲律賓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是一個社區可持續的、主要是公共的水稻生產系統的生動證明,該系統基於從覆蓋着森林的山頂收集水,並創建石梯田和池塘,這是一個已經生存了兩千年的系統。 [1]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菲律賓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
菲律賓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1張)
兩千年以來,伊富高山上的稻田一直是依山坡地形種植的。種植知識代代相傳,神聖的傳統文化與社會使這裏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體現了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征服和融合。 [1-3] 

菲律賓科迪勒拉水稻梯田遺產介紹

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其規模為世界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統。它是當地土著部落——伊富高部落的人民為了謀生而在裸露的山地上開墾出的高山梯田,被世人被美譽為“通往天堂的天梯”的稻米梯田。
稻米梯田在整個亞洲並不罕見,但是完全靠人工從呂宋島以北的崎嶇的山脊上開墾出來的稻米梯田唯有菲律賓的稻米梯田。與此同時,伊富高並未融入現代的主流社會,而是繼續從事傳統的農耕生活,仍保持自己的信仰,但所幸的是古時當地人可怕的“獵頭”的習俗現已銷聲匿跡了。兩千年以來,伊富高山上的稻田一直是沿着山坡種植的。代代相傳的知識,神聖的傳統和微妙的社會平衡使這裏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表現了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征服和融合。
伊富高部落人民的傑作
菲律賓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位於菲律賓呂宋島科迪勒拉山脈沿線的伊富高省。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其規模為世界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統。它是當地土著部落——伊富高部落的人民為了謀生而在裸露的山地上開墾出的高山梯田,被世人被美譽為“通往天堂的天梯”的稻米梯田。
幾個世紀以來,伊富高部落人民為了防止土壤流失,不辭辛勞地用一塊塊的岩石壘成一道道的堤壩。這完全靠肩扛手扶,在海拔1500米的山上修築出大規模的高山梯田。由於山坡陡峭,這裏最大的梯田只有1/4公頃,最小的不到4平方米。梯田的外壁全部用石塊築成,最高約4米,最低不到2米,總長度達1.9萬公里,所用的石料比古埃及金字塔還多。
稻米梯田在整個亞洲並不罕見,但是完全靠人工從呂宋島以北的崎嶇的山脊上開墾出來的稻米梯田唯有菲律賓的稻米梯田。與此同時,伊富高並未融入現代的主流社會,而是繼續從事傳統的農耕生活,仍保持自己的信仰,但所幸的是古時當地人可怕的“獵頭”的習俗現已銷聲匿跡了。兩千年以來,伊富高山上的稻田一直是沿着山坡種植的。代代相傳的知識,神聖的傳統和微妙的社會平衡使這裏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表現了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征服和融合。 [2] 
被拋卻的“舊愛”
幾個世紀以來,伊富高部落人民為了防止土壤流失,不辭辛勞地用一塊塊的岩石壘成一道道的堤壩。古代伊富高人完全靠肩扛手扶,在海拔1500米的山上雕刻出大規模的高山梯田。由於山坡陡峭,這裏最大的梯田只有1/4公頃,最小的不到4平方米。梯田的外壁全部用石塊築成,最高約4米,最低不到2米,總長度達1.9萬公里,所用的石料比古埃及金字塔還多。 被拋卻的“舊愛”滄海桑田,古老的梯田文化猶如一株枯木迷失在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春天裏,它面臨的是傳統生活方式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而產生的矛盾。伊富高梯田水稻一年只收獲一季,其總產量僅能保障當地人五個月的糧食需求,其餘時間都需要從外省進口。一位42歲、有8個孩子的木雕工匠説:“我家有一塊梯田,每年的產出僅供全家兩個月的糧食,其餘10個月必須靠副業賺錢為生。一個月賣木雕製品大約收入4000到4500比索(約合500多元人民幣)。”
菲律賓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菲律賓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現在,原始的手工耕種梯田、維護梯田泥石以換取微薄利潤已不復存在。由於這種勞動的入不敷出,伊富高的年輕一代在拋卻 “舊愛”,轉而傾心於從事跟旅遊相關的工作,譬如手工編織、木雕等引導遊客前往水稻梯田參觀。“年輕的伊富高人已切斷了自己與水稻梯田的紐帶,他們甚至厭惡去耕種山間梯田的想法。原因很明顯。脱離沉重乏味而又繁重的手工勞作,種植梯田已不再是現代社會一種獲利和現實的勞動來源。” 由於勞動力短缺,25%至30%的梯田已處於荒廢。 [2] 
生態保護
1995年,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宣佈在菲建立“國際梯田委員會”,而後,“巴納維水稻梯田責任組”誕生,專門管理伊富高梯田。2002年2月,阿羅約政府將上述兩個機構取消,至今沒有一個政府機構專門負責梯田事務。4月中旬,世界遺產委員會派出專家組到伊富高梯田考察,旨在與菲政府合作拯救梯田,將梯田從瀕危名錄中刪除 [4] 
伊富高一位議員索羅門·庫噶拉沃對記者説:“如果世界遺產委員會為了保護原始景觀而讓伊富高人回到過去的生活方式,我們都不會答應。我們不能像博物館陳列古董似的陳列原始的生活方式,我們需要發展,需要與現代社會同步。梯田是伊富高人的驕傲,它是我們文化與傳統的根。目前,原始農業生產無法滿足伊富高人的物質需求,因此我們不得不忽視甚至放棄梯田。”他表示,歡迎世遺委員會保護梯田,但同時,應該允許當地發展經濟,向現代化邁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