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鬘

鎖定
【華鬘】
華鬘(mán音),用華作成之鬘。即以絲綴花,或結之,作為頸上、身上的裝飾。也是瓔珞的另一種稱呼。
中文名
華鬘
外文名
suma-mala
大日經
為六種供養、五供養
玄應音義
頂言俱蘇摩
歷史記載
《玄應音義》卷一雲:“頂言俱蘇摩,此譯雲華;摩羅·此譯雲鬘。(中略)案西國結鬘師多用蘇摩那華,行列結之,以為條貫,無問男女貴賤,皆此莊嚴,或首或身,以為飾好。則諸經中有華鬘、天鬘、寶鬘等,同其事也。”作華鬘時多用鮮花,所用的種類並不一定,主要是選擇有香味者。
以華鬘裝飾人身上,本來是印度風俗,但依戒律,比丘不得裝飾華鬘,僅能懸於室內,或以之供養佛。
在《十誦律》卷三十九中説:“有人施僧華鬘,諸比丘不受,不知用華鬘作何物。是事白佛,佛言:聽受,應以針釘著壁上,房舍得香,施者得福。”《毗尼母經》卷五中説:“花鬘瓔珞自不得著,亦不得作華鬘瓔珞與俗人著。比丘若為佛供養,若為佛塔、聲聞塔供養故,作伎不犯。”後更用來莊嚴佛殿。
關於作華鬘之華,《大日經》卷二亦以華鬘供養本尊聖眾,為六種供養、五供養、八供養之一。亦有金剛鬘菩薩,華鬘之印明。並説此印,能流出無漏七覺之華及種種華雲海,周遍法界微法剎土,以此乃成供養。
在古代印度雕刻中,遺留在許多華鬘供養之作品,如加爾各答博物館所藏的阿摩羅婆提(Amaravati)塔的欄楯雕刻、優薩夫宰(Yusafzai)地方出土的説法佛像之中,刻有許多人運載大華鬘,華鬘上又雕有蓮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