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須芒草

鎖定
華須芒草(Andropogon chinensis (Nees) Merr.)是禾本科須芒草屬多年生草本。稈直立,叢生,光滑無毛,上部多分枝。葉鞘無毛或被柔毛;葉舌膜質,頂端圓鈍;葉片線形,扁平或干時內卷,頂端長漸尖,兩面常有柔毛,有時背面無毛。總狀花序孿生,花序梗被微柔毛,成熟時伸出佛焰苞外,佛焰苞舟形或線形,其上葉片常退化,小穗柄與總狀花序軸節間近等長,頂端膨大,斜杯狀,有齒狀附屬物,中下部邊緣常被白色纖毛,上部邊緣被短柔毛或無毛。花果期8-12月。生於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灌叢、疏林等較乾燥的環境。 [1] 
中文名
華須芒草
拉丁學名
Andropogon chinensis (Nees) Merr.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須芒草屬
華須芒草
分佈區域
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省區

華須芒草形態特徵

華須芒草圖片欣賞
華須芒草圖片欣賞(15張)
多年生草本。稈直立,叢生,高40-100釐米,光滑無毛,上部多分枝。葉鞘無毛或被柔毛;葉舌膜質,長1-2.5毫米,頂端圓鈍;葉片線形,扁平或干時內卷,長8-22釐米,寬2-3毫米,頂端長漸尖,兩面常有柔毛,有時背面無毛。總狀花序孿生,長1.5-3(5)釐米,花序梗被微柔毛,成熟時伸出佛焰苞外,佛焰苞舟形或線形,其上葉片常退化,小穗柄與總狀花序軸節間近等長,長2.5-4毫米,頂端膨大,斜杯狀,有齒狀附屬物,中下部邊緣常被白色纖毛,上部邊緣被短柔毛或無毛。無柄小穗長約5毫米(連基盤),線狀披針形,第一穎背部具2脊,脊中上部粗糙,脊由頂端伸出成短芒或小尖頭,中部具1深槽;第二穎舟形,背上部被毛,頂端2齒裂,裂齒間具1芒,芒長6-10毫米;第一外稃線狀長圓形,長約4毫米,透明膜質,上部邊緣疏生纖毛;第二外稃與第一外稃同質,長約3毫米,頂端2裂,邊緣具纖毛;芒自裂片間伸出,長2-3釐米,於中部膝曲,芒柱扭曲,色深;內稃長為第一穎之半,邊緣具纖毛;鱗被2,長約1毫米;雄蕊3,花葯長約3毫米;花柱分離,柱頭羽毛狀。有柄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約4毫米;第一穎背部扁平,具數脈,邊緣偶有纖毛,頂端具長約7毫米的細直芒;第二穎較窄,短,頂端具1短芒;稃與雄蕊存在或常缺。花果期8-12月。 [1]  [3] 

華須芒草生長環境

生長於開闊而乾旱的山坡、草地、疏林下或林緣,生長地土壤多為黃紅色、磚紅壤,耐酸性土、耐瘠、極耐乾旱。常與赤山綠豆(Desmodium rubrum)、崗松(Bacckea frutescens)、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等伴生,組成成片的羣落。
生於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灌叢、疏林等較乾燥的環境。 [1] 

華須芒草分佈範圍

華須芒草
華須芒草(5張)
產於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省區;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地亦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澳門。 [1] 

華須芒草主要價值

飼用價值:華須芒草為中等牧草,抽穗前較幼嫩,牛、羊喜食。抽穗後莖幹迅速老化,粗纖維含量增加,並有大量的花序。食口性降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