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陽鎮

(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下轄鎮)

鎖定
華陽鎮,隸屬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地處望江、東至、彭澤3縣結合部,東臨長江黃金水道,南依華陽河與泊湖水系相通。 [1]  行政區域總面積143.24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華陽鎮户籍人口為117017人。 [3]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劃歸望江。1970年,恢復華陽鎮,隸屬華陽區。1992年2月,華陽鎮郊、白沙鄉、華陽街道合併為華陽鎮。2004年12月,華陽鎮、雷陽鎮合併為華陽鎮。 [1]  截至2022年8月,華陽鎮轄4個社區、6個行政村。 [2]  [4] 
2011年,華陽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326.8元。 [1]  2019年,相州鎮有工業企業151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9個。 [3] 
中文名
華陽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
地理位置
望江、東至、彭澤3縣結合部
面    積
143.24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6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556
郵政編碼
24623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文廟,雷池,雷陽書院,卧冰池,青林寺
車牌代碼
皖H
人    口
117017人(2019年户籍人口)

華陽鎮歷史沿革

原華陽所轄區域變化較大,龍潭、新彭、白沙、江調原屬江西省彭澤縣。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劃歸望江。
1956年,設華陽區。
1958年,成立公社,華陽區以區為單位建立華陽公社。
1961年,撤銷區級公社,恢復區制,撤銷管理區,恢復鄉(鎮)級人民公社。
1969年,華陽鎮併入華陽公社,蓮洲、溝口合併為蓮洲公社。
1970年,恢復華陽鎮,隸屬華陽區。
1981年,成立華陽區公所。
1984年,恢復鄉村建置,改公社為鄉,蓮洲鄉劃入漳湖區。
1986年,華陽鄉與華陽鎮合併,原華陽鄉、鎮成立鎮郊、街道。
1992年2月,華陽鎮郊、白沙鄉、華陽街道合併為華陽鎮。
2004年12月,華陽鎮、雷陽鎮合併為華陽鎮。 [1] 

華陽鎮行政區劃

華陽鎮區劃沿革

1956年,轄華陽鎮、華陽、楊灣、白沙、雷港、蓮洲5鄉。
1958年,轄華陽、楊灣、白沙、雷港、蓮洲5鄉均稱管理區。
1961年,華陽區轄華陽、楊灣、白沙、雷港、蓮洲、溝口公社及華陽鎮。
2011年末,華陽鎮轄牌坊、桃園、卧冰、回龍、蓮花、龍湖、新西、新北、寶塔、望華、永徵、吉水、古港、天河、青林15個居民委員會,白沙、計渡、磨盤、大號、司閣、陶寓、鶴莊、翠湖、清泉9個村民委員會。 [1] 
2022年8月,將華陽鎮新北社區、桃園社區、青林社區、翠湖村、鶴莊村劃歸雷陽街道管轄;將華陽鎮新西社區、龍湖社區、吉水社區、牌坊社區、卧冰社區、清泉村劃歸吉水街道管轄;將華陽鎮回龍社區、蓮花社區、寶塔社區和太慈鎮茶花村劃歸回龍街道管轄。 [4] 

華陽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8月,華陽鎮轄4個社區、6個行政村。 [2]  [4] 
華陽鎮區劃詳情
望華社區
陶寓村
計渡村
永徵社區
白沙村
磨盤村
古港社區
大號村
/
天河社區
司閣村
/
參考資料: [4] 

華陽鎮地理環境

華陽鎮位置境域

華陽鎮地處望江、東至、彭澤3縣結合部,東臨長江黃金水道,南依華陽河與泊湖水系相通。 [1]  行政區域總面積143.24平方千米。 [3] 

華陽鎮地形地貌

華陽鎮地處皖西南長江北岸,古雷水之濱,揚子江畔。境內地勢平坦,地形為平原。 [1] 
華陽鎮

華陽鎮氣候

華陽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温和濕潤,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温16.8C,年平均降水量1318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54天,全年盛行東北風。 [1] 

華陽鎮人口

2011年,華陽鎮轄區總人口16.5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93萬人,城鎮化率77.9%。另有流動人口36680人。總人口中,男性8.69萬人,佔52.4%,女性7.9萬人,佔47.6%,14歲以下25378人,佔15.3%,15~64歲12.66萬人,佔76.3%,65歲以上13933人,佔8.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6.57萬人,佔99.9%。2011年,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長率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06.3人。 [1] 
截至2019年末,華陽鎮户籍人口為117017人。 [3] 

華陽鎮經濟

華陽鎮綜述

2011年,華陽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326.8元。 [1] 
2019年,相州鎮有工業企業151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9個。 [3] 

華陽鎮農業

2011年,華陽鎮農業耕地面積11.6萬畝,林地面積21635畝。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等。
2011年,華陽鎮生產糧食28157噸,其中水稻25822噸,小麥3435噸。
2011年,華陽鎮棉花種植面積47000畝,產量4247噸,可向社會提供4100噸商品棉。
2011年,華陽鎮農業總產值4.6億元,比上年增長7.5%,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3%。
2011年,華陽鎮水果種植面積600畝,產量448.5噸,主要品種有梨、橘子、葡萄,其中梨205噸,橘子150噸,葡萄5噸。
2011年,華陽鎮有大型農業機械15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棉花、水稻、油菜、蔬菜等,綠色環保農產品有棉花、水稻、油菜、蔬菜等。
2011年,華陽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66000畝,產量10096噸,其中芝麻98噸,蔬菜種植面積16000畝,產量17727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油菜、蘿蔔、西紅柿、茄子,其中大白菜2607噸,油菜2100噸,白蘿蔔2600噸,西紅柿1593噸,茄子1411噸。
截至2011年末,華陽鎮累計造林1000畝,其中防護林2500畝,經濟林1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7500株,林木覆蓋率14.7%。 [1] 

華陽鎮畜牧業

2011年,華陽鎮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
2011年,華陽鎮生豬飼養量30000頭,年末存欄13000頭,羊飼養量2000只,年末存欄1000只,牛飼養量2000頭,年末存欄1000頭,家禽飼養量84萬羽,上市家禽62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587.7噸,其中豬肉1444噸,牛肉117噸,羊肉26.7噸,禽蛋8200噸,畜牧業總產值6700萬元。 [1] 

華陽鎮漁業

華陽鎮以捕撈、養殖為主。
2011年,華陽鎮魚塘養殖面積1063公頃,產量8100噸,捕撈水產1500噸,水產品總產量9600噸,漁業總產值87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8.7%。 [1] 

華陽鎮工業

華陽鎮形成以紡織服裝、農產品精深加工、建材生產、新興製造等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紡織服裝、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集羣。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3億元,比上年增長47%,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45%。
2011年,華陽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職工1.1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67億元,比上年增長60.5%。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15家,職工1.1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67億元,比上年增長60.5%。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1家。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 [1] 

華陽鎮商業外貿

2011年末,華陽鎮非公經濟組織3522家,綜合市場3個,專業市場2個,大中型超市20餘家。 [1] 

華陽鎮社會事業

華陽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華陽鎮有幼兒園40所,在園幼兒4500人,小學31所,在校生10600多人,初中1所,民辦初中1所,民辦雙語學校1所,中心學校2所。 [1] 

華陽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華陽鎮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6個,其中中心衞生院2所。 [1] 

華陽鎮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華陽原稱花揚,因初春時節綠蔭映江,柳絮飛舞而得名。清順治年間改稱華陽。 [1] 
華陽鎮

華陽鎮風景名勝

文廟
文廟又名孔廟,位於望江縣城中心,為一宮殿式古建築。據《望江縣誌》記載:文廟始建於宋仁年間。大成殿高10多米,面積300多平方米,24根大柱組成方形結構,四周圍廊,重檐翅角,鐵馬空懸,迎風作響,其形奪目,其聲悦耳。廟後有很多附屬建築物:前方左右為東西兩廡,前有戟門,戟門東為土地祠,西為王幼學祠,前首為欞星門,石柱組成石牌坊,上書“麟風騰祥”,左為聖城,右為賢關,入口處中間有石橋,名狀元橋,兩側有泮池,過橋可見一方高大紅牆書有“宮牆萬仞”4個遒勁大字,中上方書“聖旨”2字。廟後為啓聖祠,東為禮門,西為義路,後為明倫堂。文廟歷盡滄桑,幾經修建。因遭日寇燒燬,僅存文廟主體——大成殿,現經省級批准並拔款修葺,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雷池
雷池在華陽鎮東南10千米處,緊靠長江北岸,面積100平方千米,入江處為雷港。因古雷水自湖北黃梅縣界東流至此,積而成池,故名雷池,亦名大雷池。東晉時置大雷戌,為江防要地。東晉咸和二年(327年)歷陽(今和縣)鎮將蘇峻聯合壽春(今壽縣)鎮將祖約叛亂,向京都建康(含南京)進攻,忠於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嶠慾火速統兵去保衞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權的庚亮得知後,擔心當時手握重兵的荊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因此在《報温嶠書》中説:“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叫温坐鎮原防,不要越雷池而東。後來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範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語,即源於此。明天啓間(1621~1627年)雷池口為大量流沙所塞,雷水改道從望江縣華陽鎮流入長江。
雷陽書院
雷陽書院為一座清代風格的古建築羣。始名“來仙書院”,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知縣陳柿祚籌資興建,後任知縣狄寬加以修葺,改名為“雷陽書院”。咸豐八年因兵荒水患倒塌。光緒八年重建面積約4000平方米,大門框為石質立柱,兩旁有石鼓,門上有林調陽題寫的“雷陽書院”四個顏體大字的匾額。大門內,左右兩側為廊廡,東西兩側為教室,中間為大講堂,組成四合院,講堂中懸掛一塊“多士歡顏”大匾。兩邊大柱上有知縣林調陽撰寫楹聯:“名教中樂地無涯,對山色湖光,足以盪滌胸襟,放開眼界;善學者會心不遠,看鳶飛魚躍,便是精微道理,活潑文章。”講堂左右為長形廊廡,後進為一座兩層樓房,樓後有一高墩,名曰“鳳凰墩”。光緒二十年知縣金鳳閣籌款在墩上建一宮殿式魁星閣,虎踞於書院之後。閣分上下兩層,上層有魁星木雕像,底層為廳堂。書院歷經滄桑,現存四合院和講堂。
卧冰池
卧冰池是世傳晉王祥為母卧冰求魚處,坐落縣步河南岸。王幼學《通鑑綱目集覽》載:“此地雖極凍,其中不冰,如人卧形。”明萬曆十四年知縣楊廷薦曾立“王祥卧冰碑”,碑上刻有“真念格天,萬古王祥”八個大字及贊文。有詩云:“不緣一念迴天眷,那得雙魚報母慈”;“為念烏慈申養志,最奇魚負代承歡”。
青林寺
青林寺位於小北門。元泰定三年(1326年)僧了智創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僧性空重建佛殿,宣德二年(1427年)僧會行容建鐘樓、方丈山門,清康熙七年(1668年)戒僧如意募捐建殿宇,並修山門。寺的正大殿與佛殿在抗日期間遭日軍燒燬。民國36年(1947年)冬,僧道參主持重修佛殿與大型佛像,恢復寺的舊貌。“文化大革命”中,佛像和佛殿遭嚴重破壞。後重修,1986年大殿竣工,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大雄寶殿大門上的匾額親筆書寫“青林古寺”四個大字。
奎文塔
奎文塔坐落於華陽寶塔河邊,清道光五年建。6角5層,頂層懸掛風鈴,塔內有磚砌階梯,逐層盤旋到頂層,每層內壁環列磚刻佛像。民國28年正月初一,遭日軍炮擊,塔身彈痕累累,但仍巍然屹立。1967年秋,奎文塔被視為“四舊”拆毀。
化龍橋
化龍橋坐落在華陽鎮望華路和沿河路相交處,明萬曆四年蹇達興建,長19丈,高寬各2丈餘,為三拱石橋,中拱上方石頭上刻有“化龍橋”三字。1951年,對橋身損壞部分進行修整。1965年,又在石拱橋上面澆築混凝土加固橋身,可載重20噸。
回龍宮
明代,縣令唐守禮擅長看風水。他上任後見城東諸山如龍盤虎踞,其中有一支山脈頭朝東,勢欲過江,他認為這對望江不利,即大聲喝道:“十咀圍望江,一咀護東流(縣名,與望江對江相望),打你三百板,回頭不回頭。”説完命差役將這支山脈狠打三百大板,山咀果然流血。隨後在這山脈上建一廟宇,名曰回龍宮,以鎮住這山龍脈。如今,回龍宮在華陽鎮境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