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廉·華萊士

(蘇格蘭民族英雄)

鎖定
威廉·華萊士蘇格蘭蓋爾語:Uilleam Uallas,英語:William Wallace;1270年—1305年8月23日),是一名蘇格蘭騎士,後來成為了蘇格蘭獨立戰爭的重要領袖之一。1297年,他在斯特林橋戰役(Battle of Stirling Bridge)中擊敗英格蘭軍隊。之後,他被指定為蘇格蘭護國公,直到1298年7月在福爾柯克戰役(Battle of Falkirk)中失利。1305年8月,華萊士在格拉斯哥附近的Robroyston被英格蘭人擒獲。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下令對他嚴刑拷打之後,以叛國的罪名斬首。
華萊士死後,他的聲名遠揚,超出了他的故鄉的範圍。他成了蘇格蘭獨立戰爭的一個標誌性人物。蘇格蘭人視其為民族英雄,在不列顛有好幾座華萊士的紀念碑和塑像。
中文名
威廉·華萊士
外文名
Uilleam Uallas
國    籍
蘇格蘭王國
民    族
蘇格蘭人
出生日期
1270年
逝世日期
1305年8月23日
職    業
騎士、軍事家
主要成就
帶領蘇格蘭人抗擊英格蘭侵略者
出生地
倫弗魯郡-埃爾德斯利
信    仰
天主教

威廉·華萊士人物生平

威廉·華萊士武藝高強

威廉·華萊士教堂壁畫 威廉·華萊士教堂壁畫
1270生於艾爾德斯萊 [3]  ,父親是蘇格蘭貴族詹姆斯·斯特沃特的佃農。威廉早年的經歷無據可考,不過,按當時的習俗,威廉作為次子應擔任神職。傳説他的一個叔父就是斯特靈附近鄧尼佩斯(Dunipace)的牧師,教授給他拉丁語和聖經箴言,灌輸了自由思想,據説他的劍術和騎射工夫也是在這段時期學的。 [1] 
傳奇中的華萊士武藝高強,可力敵數人並最終取勝。他能從屢次追剿和血戰中生存下來,相信傳説不虛。但事實並不止於此,華萊士還是一位優秀的指揮官。他顯然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但縱橫山林多年的經歷使他作戰經驗豐富,深諳游擊戰術,懂得收集和利用情報,能夠根據敵我雙方的特點揚長避短合理運用部隊,善於利用地形,對攻擊的時機把握得恰倒好處。
華萊士的另一面,是嗜血成性、殺人如麻。有一幅畫表現戰鬥中的華萊士,天上日光慘淡,地上濃霧瀰漫,手握利劍的華萊士在遍野的屍堆中逡巡,彷彿餓虎下山,色調陰冷晦暗,氣氛恐怖肅殺。對於英格蘭人給他造成的傷害和侮辱,他都以冷酷的殺戮加倍報復。起義軍每攻克英軍盤踞的城堡或在野戰中擊敗英軍,都要殺盡包括平民在內的所有英格蘭人及其外國僱傭兵,從不抓俘虜,心情稍好一點的時候會放過婦女、兒童與僧侶。有的時候甚至他的部下都覺得過於殘暴而於心不安,以至於事後跑到主教那裏去懺悔。畢竟他生活在一個以暴易暴的時代,野蠻是生存的需要。征服者的傲慢侮辱與殘酷鎮壓,多年來你死我活的追殺,已經令復仇之火燒焦了他心裏最後一點仁慈和憐憫。
華萊士對英格蘭人的刻骨仇恨,不僅僅出於對自由的信念,也來自親身感受到的亡國毀家之痛,由家仇而知國恨。據説,1291年,當愛德華一世上演“至尊”鬧劇時,華萊士的父親——剛正不阿的老馬爾科姆屬於少數拒絕低頭的蘇格蘭人。為了躲避迫害,他帶了長子離家出走,但終於還是被個叫費尼克(Fenwick)的英格蘭騎士殺害於艾爾郡的羅頓山(Loudoun Hill),年方弱冠的威廉只好隨母投親,就是這段時間他進了教會學校,但不久,就因殺死向他挑釁的英國佔領軍而被通緝,從此浪跡江湖。此後的故事有些像《水滸》,鬥毆、追捕、復仇、死裏逃生,甚至有人説華萊士其實是傳奇俠盜羅賓漢的原型之一。

威廉·華萊士遊擊生涯

在遊擊生涯中,華萊士周圍逐步形成了一支以親族為核心的骨幹力量,包括舅舅帕特里克(Patrick Auchinleck of Gilbank)、堂兄弟亞當、理查和西蒙(Adam, Richard and Simon Wallace),表兄弟威廉(William de Crauford)、外甥愛德華·裏特和湯姆·哈利德(Edward Little、Tom Halliday),以及貴族格拉漢姆(Sir John Graham Jr.)、愛爾蘭人史蒂芬(Stephen of Ireland)、勇士格雷(Gray)、克雷(Kerly of Cruggleton)、修道士約翰·布萊爾(John Blair)、土匪愛德華·、約翰、喬治·等。他們利用襲擊英軍繳獲的裝備、馬匹和給養武裝自己,不斷壯大。

威廉·華萊士羅頓山伏擊戰

比較可信的是一些規模較大的戰鬥。譬如羅頓山伏擊戰。1296年7月,威廉·華萊士率宗族數十人在父兄遇難的羅頓山守株待兔,利用狹路設伏,擊斃仇人費尼克騎士,截獲了他護送的運輸隊。再如夜襲拉那克(Lanark,在蘇格蘭南部)。華萊士的妻子梅倫(Marion Braidfute,一個富有領主的獨女,二人是否正式結過婚無從考證)死於愛德華一世委派的拉那克郡長荷斯里格爵士(Sir William Heselrig)之手。華萊士率手下夜入城堡血洗了郡長的府邸。《勇敢的心》中,這一事件被編排成由“初夜權”引起的官逼民反,並作為大起義的導火索

威廉·華萊士拉那克之戰

威廉·華萊士 威廉·華萊士
拉那克之戰是華萊士命運的轉折點。軍事上,這一戰斬殺英軍240多人,使華萊士聲名大振,激發了飽受壓榨的蘇格蘭下層人民的反抗意識。在他周圍迅速聚集起三千多起義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軍隊。而在此之前,追隨他的不過是數十名親族和一些真正的江洋大盜,至多算一支游擊隊罷了。政治上,華萊士由自發反抗佔領軍的殘暴統治向為光復祖國而戰轉變。羅伯特·維斯哈特主教早有發起復國運動之心,但苦於手中無兵,而實力派貴族又只重私利罔顧大義。華萊士義軍的崛起正合他意。主教找到華萊士,勸説他打出了恢復國家獨立、迎請巴里奧國王還朝的旗號。在此之前,華萊士及其抗英鬥爭一直被當作暴民作亂,得不到大貴族的認同。
一些貴族也加入了反抗的行列。但此舉也給本來沒什麼政治傾向的華萊士貼上了“擁巴里奧派”的標籤。
華萊士率領義軍連續攻城拔寨,席捲整個北部高地。
多加特湖(Loch Dochart),華萊士聯合當地起義軍突襲佔有數量優勢並有偽軍支援的英軍愛爾蘭軍團邁克法迪恩(MacFadyen)部,全殲該敵,斬殺了所有愛爾蘭籍俘虜,但對繳械求饒的蘇格蘭俘虜則全部釋放。邁克法迪恩本人逃離戰場後,被追及並梟首。
北方重鎮珀斯,起義軍填平城壕,架雲梯攻入城中,英軍2千人被殺盡。
達諾塔(Dunottar)城堡,對“艾爾穀倉事件”等暴行記憶猶新的華萊士拒絕給逃入城堡避難的4000多英格蘭人及其追隨者以任何憐憫。抵抗者最終被趕下懸崖,甚至教堂也被點燃,把躲在裏面的人活活烤死。
阿伯丁(Aberdeen)港,英軍匆匆登船撤離,被疾速趕來的起義軍乘低潮攻上甲板,殺得片甲無存,百餘艘艦船被焚燬;英國派來的郡長掛起了巴里奧的旗號,從而免於血戰。
隨後,華萊士與安德魯·莫雷合兵,圍攻鄧迪
這時,降伏了蘇格蘭貴族的英軍,已在瓦倫的指揮下大舉北進。

威廉·華萊士斯特靈之戰

威廉·華萊士油畫 威廉·華萊士油畫
9月10日,起義軍先敵趕到福斯河北岸,佔據了奧奇爾山上的有利地形,山頂的克雷格修道院成了指揮部。
此其時,蘇格蘭正規軍已經不存在。來到斯特靈迎擊英軍的這支隊伍,簡直就是烏合之眾。莫雷的六千北方部隊情況稍好,有一些正規軍的底子,其中還有150名裝甲騎兵。華萊士的一萬人,則由臨時聚集的揭竿而起的平民組成,加上一些附義的小貴族,缺少軍官,裝備低劣,訓練嚴重不足,幾乎沒有戰鬥經驗。儘管如此,他們的愛國精神都已經到了狂熱的程度,渴望一戰。
瓦倫率領的英軍稍後也趕到了南岸,與斯特靈守軍會合。這是一支可怕的力量,共有一千重裝騎兵、五千步兵、三百威爾士長弓手,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士氣高昂;統帥經驗豐富、深孚眾望。他們蔑視對手,認為這些蘇格蘭人既沒勇氣又不團結,缺乏紀律和戰術。
瓦倫曾經在鄧巴之戰中擊敗蘇格蘭科明家族的軍隊,但面對華萊士和莫雷的指揮,瓦倫卻被以弱勝強,遭遇慘敗,倉皇逃走。斯特林橋戰役以蘇格蘭軍隊獲勝告終。
穆裏在此戰役中傷重不治而死,從此華萊士只得獨自擔任起領導義軍的重任。十月,華萊士乘勝攻克了英國北部重鎮德漢姆,但由於兵力和補給不足,無力防守,因此十一月退回蘇格蘭。 1298年五月,華萊士在斯科克森林被授勳為騎士,並被任命為蘇格蘭護國公,領導整個蘇格蘭爭取自由的大業。
威廉·華萊士定下兩個應對英格蘭人的策略:
1.堅壁清野--將英軍可能路過之處的居民,牲畜、糧食全部轉移,不給英國人留下任何可以補給之物。
2.訓練士兵使用“槍陣”,即以若干長槍兵為一組,背靠背站立,槍尖朝外,形成一個攻擊和防禦力都倍增的作戰單位。
威廉·華萊士雕像 威廉·華萊士雕像
1298年,愛德華一世親征,在福爾柯克戰役擊敗了威廉·華萊士。蘇格蘭幾乎成為英格蘭王國領土的一部分。
為了擊垮蘇格蘭人的鬥志,“長腳”愛德華一世分兵數路,深入蘇格蘭各地大肆燒殺。法夫、克拉克曼南、拉納克、艾爾等地均慘遭英軍荼毒,所有的男性不分老幼盡皆殺死。
蘇格蘭人在撤退的途中破壞了斯特林和珀斯,蘇格蘭基督教的中心聖·安德魯斯也被棄守,後遭英軍付之一炬。不久以後,重整隊伍的華萊士再度發起了游擊戰, 這令英軍又一次陷入了補給不足的困境。愛德華一世不得不退往福斯河口,以便從海軍艦隊那裏獲取給養。華萊士抓住機會集中兵力,尾隨英軍,在林利斯戈襲擊了他們的後衞。英軍在這次襲擊中損失慘重,被迫迅速撤回了卡萊爾邊境,此次遠征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福爾柯克會戰的失敗意味着華萊士軍事生涯的結束,他於1298年年底辭去了護國主一職,此後再也沒有領兵打仗。威廉·華萊士支持巴里奧家族,在辭去護國公職位後前往歐洲大陸,與法國和教皇宮廷進行斡旋,試圖使約翰·巴里奧恢復蘇格蘭王位,據説他還曾去挪威等地尋求支援。
1304年8月,由於蘇格蘭人,華萊士信任的夥伴,叛徒約翰·曼提斯的出賣,華萊士在格拉斯堡附近被俘,隨即押往倫敦。作為獎賞,曼提斯被任命為德姆巴敦的行政長官。而在倫敦,經過一場形式上的審判後,華萊士被指控叛國及謀殺拉納克執政官哈澤裏克,判處死刑,而且沒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
在押赴刑場的路上,華萊士遭到圍觀人羣的辱罵嘲笑,人們還紛紛向他投擲腐爛的蔬菜,麪包等,因為他們被告之這個犯人是個罪大惡極的匪徒,叛國者,而且殺害了許多無辜的英國人。在遭受了繩勒、刀割、火燒等酷刑後,威廉姆·華萊士被斬首,身子被肢解為四塊,分別送往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四方, 頭顱則被懸掛在倫敦橋上,以警告人民休要反抗。
[2] 

威廉·華萊士軼事

威廉·華萊士出生年份

關於他的出生年份,沒有一個確切可信的説法。傳説的日期跨度近十年,人們根據各自的理解主觀地加以取捨。希望這位悲劇式英雄的年庚儘可能長一些的人,相信他出生於1267年;認為他是少年英雄的人則主張他的生辰其實是1275年或1276年;也有人為了湊歷史的巧合,説他生於1272年或1274年,因為前者是他的死敵愛德華一世在十字軍中繼承王位的年份,後者是回到倫敦加冕的年份;也有主張1270年的,可能是為了取整數。

威廉·華萊士父親名字

他父親的名字是馬爾科姆還是理查也各有其説。父親叫馬爾科姆,而理查是叔叔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根據比較公認的説法,華萊士家有三兄弟,老大叫馬爾科姆,老二就是威廉,老三叫約翰,而一個堂兄弟叫理查。當時流行長子繼承父名,所以小馬爾科姆這個名字來源於父名,當在情理之中。

威廉·華萊士人物形象

傳説華萊士身高兩米(六英尺七英寸),即使在當代也算得上巨人,更何況據考證當時成年男子平均高度才1.5米。在他的有生之年沒有留下真實的畫像,但作為人們寄託理想的英雄和崇拜效法的榜樣,他的形象在蘇格蘭民間有很多版本,有青春偶像的,有小鬍子的,有絡腮鬍子的,甚至還有鬚髮皆白的,多數是披堅執鋭的戰鬥姿態。但是引起最大爭議的,還是新近在斯特陵旅遊服務中心前落成的那尊塑像。因為很多人説,他們要紀念的是威廉·華萊士,而不是梅爾·吉布森

威廉·華萊士家族成員

華萊士家族,據信系由威爾士遷入蘇格蘭的。Wallace也作Walensis,詞義為“説威爾士語的人”。這個家族是蘇格蘭西南部的小貴族,也就是向大諸侯稱臣的小領主,這種多層分封的關係在中世紀的歐洲很普遍。作為蘇格蘭皇家司禮事務大臣(High Stewards)家族的封臣,華氏先人不遲於1250年獲得了老樹原(Elderslie,Field of Elder Trees)領地,位置在當時倫弗魯郡(Renfrewshire)的派斯雷(Paisley)附近。威廉的母親也出自望族,是艾爾郡(Ayr,在蘇格蘭西部沿海)郡長雷吉納德·克勞福德(Sir Reginald de Crauford)的女兒。

威廉·華萊士人物影響

他對蘇格蘭民族的影響,還廣泛反映在各種文學作品中。
威廉·華萊士雕像 威廉·華萊士雕像
威廉·華萊士被處死的地方,立起了紀念碑 威廉·華萊士被處死的地方,立起了紀念碑
華萊士死後,英王愛德華一世的目的並沒有達到,蘇格蘭人民在威廉·華萊士無畏精神的激勵下,浴血奮戰,誓把英國人趕出自己的國土。最終,他們贏得了自由。似乎沒有資料記載華萊士在臨死前高呼“自由”,但有一首華萊士最喜歡的詩卻流傳至當今。
原文為拉丁文
告訴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許多事值得爭取。但,自由無疑是最重要的。永遠不要帶着腳鐐,過奴隸的生活。
如今,在蘇格蘭可以看到不少蘇格蘭人為他們的英雄建立的紀念碑。其中一座在愛丁堡,位於城堡入口的一側,(另一側是羅勃特·布魯斯);一座在拉納克的大教堂門口;最著名的則是在斯忒林的國立華萊士紀念碑。威廉·華萊士永遠活在蘇格蘭人民心中。
15世紀時,吟遊詩人哈里(又稱盲哈里)就憑長達十一卷、一萬兩千行的凱爾特語傳奇史詩《華萊士之歌》(The Wallace)名動一時,文化階層爭相傳閲。此書自16世紀付梓後,在蘇格蘭的流行程度僅次於聖經。1995年好萊塢出產的大片《勇敢的心》(Braveheart),由梅爾·吉普森成功塑造的華萊士形象俘獲了全世界影迷的心,以致於在影片公映後,蘇格蘭旅遊局便推出了“電影旅遊”(filmtourism)的項目來滿足從全世界蜂擁而至的觀光客的要求,互聯網上有關“Braveheart”的搜索鏈接竟然達到了21000個之多。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劇本改編自蘭道爾·華萊士1995年出版的暢銷小説,而小説就是以《華萊士之歌》為藍本進行創作再加工的。從15世紀的史詩到20世紀的電影,它們無疑都在延續着一個“威廉·華萊士的神話”。

威廉·華萊士影視表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