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粹深

鎖定
華粹深(1909—1981)劇作家,崑曲行家,評論家。北京人,滿族。他自小愛好看戲,20世紀40年代開始撰寫戲曲札記《聽歌人語》,又寫了京劇劇本《哀江南》。新中國成立後,他任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講明清文學史和民間文學等課程。 [1] 
中文名
華粹深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81年
人物生平
華粹深(1909—1981)劇作家,崑曲行家,評論家。北京人,滿族。民國二十年(1931)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師從俞平伯,參加谷音社學崑曲。民國二十四年畢業後,應聘到程硯秋、焦菊隱主辦的中華戲曲專科職業學校擔任文化教員。他自小愛好看戲,20世紀40年代開始撰寫戲曲札記《聽歌人語》,又寫了京劇劇本《哀江南》。新中國成立後,他任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講明清文學史和民間文學等課程。並滿腔熱情地參加天津市的戲改工作,1952年曾作為天津戲曲代表團團長,率隊參加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先後擔任天津戲曲學校副校長、天津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天津戲改會主任委員、天津文化局創作室副主任。從50到60年代的十年間,他整理編創了將近三十個劇本,如河北梆子《秦香蓮》和《打金枝》,曾分別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劇本一等獎和天津市劇本一等獎。1957年他縮編的崑劇《牡丹亭》,經俞平伯校訂後,由北京崑曲研習社搬上舞台,主要演員由曲友名家袁敏宣、周銓庵、張允和、範崇實等擔綱,特請上海市戲曲學校崑劇班教師朱傳茗、張傳芳、沈傳芷、華傳浩指導排戲,在紀念湯顯祖逝世三百四十週年時演於文聯禮堂,1959年又作為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的獻禮劇目,在長安大戲院公演,獲得成功。1966年“文革”開始後,他遭到迫害,身心備受摧殘,長期卧病。1979年南開大學中文系成立了古典戲曲小説研究室,他堅持在病中指導研究生,為培養新一代人才竭盡心力。其門下的大弟子有寧宗一、黃克、吳乾浩、張燕瑾、彌松頤、魯德才、許祥麟、薛瑞兆諸君,都能繼承併發揚其師的事業,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新的貢獻。 [1] 
參考資料
  • 1.    王永敬主編. 崑劇志 下卷[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5.09.第1016-10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