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圖珊

鎖定
華璂,女,字圖珊,別號迦俊館主,生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無錫縣盪口鎮人。父親華荻秋是頗有名望的山水畫家。她自幼喜愛書畫和刺繡。及長,以刺繡山水風景、翎毛、走獸見長。與安徽籍金石家張守彝結為伉儷。其夫亦擅畫山水,對她幫助頗多。 [1] 
圖珊
迦俊館主
出生日期
1869年
本    名
華璂
性    別

華圖珊個人生平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盪口鵝湖女校教授刺繡宣統二年(1910年),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她的作品《山水繡件》得金牌獎。
民國元年(1912年),華璂夫婦在上海開辦刺繡傳習所。
民國4年,她所繡《蹲在稻草堆的公雞》(簡稱公雞圖)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牌獎。
民國2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華璂與人合著的《刺繡術》一書。該書總結了仿真繡技法,在畫繡結合的理論上具有獨到見解。《刺繡術》經職業教科書委員會審查通過,自第一版起,10年內共再版3次。
八一三事變華璂復返盪口避亂。
民國28年病逝,終年70歲。

華圖珊個人成就

《南洋勸業會研究會報告書》中提到:“華璂、華珏(華璂堂妹)繡品名譽素著,物殊不惡,乃研究已有年,於經驗上得絕大之進步,且善畫,故其作尤超出尋常之上,實比湘繡、蘇繡為優。”
華璂的刺繡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她對風景繡的研究上。她的風景繡大都以西洋水粉畫、油畫為稿本。這對一貫以中國畫為稿本的傳統刺繡來説,無疑是一大創新。更可貴的是,她不但在內容上引進了現代繪畫的寫實風格,在刺繡針法上亦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突破。
她運用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列針和鎖和針法,打破了傳統刺繡一味追求平、勻、細、密的呆板做法。她放針自由,線條活潑而多變。所用繡線,也是多色絞合,粗獷而不失縝密,分外顯得灑脱奔放。在色彩方面,她特別講究明暗層次的安排,巧妙地將數百種色線安排在一個畫面之中,利用絲線的色光,反映大自然中的天光雲色、林蔭草叢,層次分明,具有油畫的藝術效果,給人以和諧的美感。她的這種自由運針方法,成為現今盛行的亂針繡法的先導。她一生的創作多為以風景為題材的仿真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