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沙大學

鎖定
華沙大學(波蘭文:Uniwersytet Warszawski;拉丁文:Universitas Varsoviensis;英文:University of Warsaw)簡稱華大(UW),坐落於波蘭共和國首都暨最大城市華沙,是世界級著名研究型大學中歐地區頂尖高等學府、世界三百強名校以及波蘭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曾將華沙大學列為“歐洲最好的100所大學”之中。
華沙大學成立於1816年,擁有200多年建校史,是4EU+聯盟歐洲大學基金會歐洲大學協會歐洲首都大學聯盟的重要學術成員,誕生了七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五位波蘭總理,曾被歐洲委員會授予“人力資源研究成果獎”。
華沙大學在成立之初被命名為“華沙皇家大學”(Royal University of Warsaw),後更名為“華沙帝國大學”(Imperial University of Warsaw),最後學校正式命名為“華沙大學”。大學學部星羅棋佈地分佈在華沙城市的各個角落,現有126棟教學建築和18個學部。
中文名
華沙大學
外文名
Universitas Varsoviensis(拉丁文)
Uniwersytet Warszawski(波蘭文)
University of Warsaw(英文)
簡    稱
UW、華大
創辦時間
1816年
辦學性質
國立大學
學校類別
綜合類研究型大學
學校特色
歐洲大學協會成員
歐洲首都大學聯盟成員
4EU+聯盟成員
現任領導
Marcin Pałys(校長)
院系設置
人文學部、社科學部、商學部、法學部、理學部、醫學部等
主要獎項
7名諾貝爾獎得主
知名校友
肖邦
戴維·本-古裏安
梅納赫姆·貝京
伊扎克·沙米爾

華沙大學辦學歷史

華沙大學成立於1816年11月19日,當時是一所皇家大學,當時波蘭的分區將華沙與最古老,最有影響力的克拉科夫大學分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批准建立五個學院:法學和政治科學,醫學,哲學,神學和人文學科。該大學迅速發展,但在1830年11月起義期間關閉。它於1857年作為華沙醫學院重新開放,該學院設在附近的Staszic Palace,僅設有醫學和藥學系。1月起義失敗後,所有波蘭語高等教育機構均於1869年關閉,但該大學設法培訓了3,000名學生,其中許多人是波蘭知識分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主樓重新開放,以訓練軍事人員。該大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復活,1918年的學生人數達到4,500。一戰後波蘭獨立,新政府致力於改善大學,並在1930年代初成為該國最大的大學。建立了新的學院並擴展了課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華沙的毀滅之後,該大學於1945年成功重新開放。
如今,華沙大學由126座建築和教育大樓組成,擁有18多個系:生物學,化學,新聞與政治科學,哲學和社會學,物理學,地理和區域研究,地質學,歷史,應用語言學斯拉夫語言學,經濟學,語言學,教育學,波蘭語,法律和公共管理,心理學,應用社會科學,管理和數學,計算機科學和力學。
華沙大學從建校開始就一直在波蘭的政治,文化領域扮演重要角色。2006年,被《泰晤士高等教育》評為世界500強大學之一;2007年,被波蘭報紙評為波蘭最好的高校。當今社會的華沙大學已經成為了波蘭教學、科研的重要高等學府。隨著波蘭社會的激烈變革,為華沙大學提供了許多挑戰和機遇。21世紀初,華沙大學開始進行現代化改革方案,從1989到2005年,學生人數翻了四倍,教師超過3000人,每年新生有18800人入學。華沙大學不僅設有大學和碩士、博士學位課程,還設有暑期課程、預科班課程和假期課程,並實行跨專業學習等新興教育方法。華沙大學進行各種高級科學研究,爭取成為波蘭最好的大學和進入歐洲大學的前列,尤其是要為作為中東歐著名大學發揮作用。
華沙大學
華沙大學是波蘭最大的高等學府。華沙大學的歷史與跌宕的波蘭歷史及作為首都的華沙歷史緊密相連。1816年,華沙大學由1766年建立的華沙軍校、1808年建立的法律學校和1809年建立的醫學院合併而成。18世紀沙皇俄國、普魯士及奧地利瓜分波蘭,亞歷山大一世授旨建立華沙大學。
1830年至1856年,沙皇政府關閉了大學。1870年大學重開,沙皇控制下的大學裏,很多員工來自俄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佔領機構同意在華沙建立波蘭的高等學府。華沙大學自此成為波蘭第一個合法的國家學術機構。自1915至1918年學生人數從1000人發展到4500人。1918年波蘭獨立後,大學得以實現其成立以來最大的思想自由。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華大已經發展到擁有員工250人、學生10000人。二戰期間,華大成了納粹的軍營,約有162名教工、30名行政人員失去生命,60%的建築被毀。1945年12月,大學再次重開,成為斯大林轉型的中心。
  • 十九世紀
1795年,對波蘭的分區管轄使華沙只能進入維爾紐斯學院;波蘭最古老、最有影響力的學術中心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成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1815年,隨着維爾紐斯併入俄羅斯,剛剛成立的實際上屬於俄羅斯帝國的自治國會波蘭完全沒有大學。最早在波蘭國會建立的是法學院和醫學院。
1816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允許波蘭當局創建一所大學,由五個部門組成:法律與行政,醫學,哲學,神學以及藝術與人文科學。該大學很快發展為擁有800名學生和50名教授的大學。在大多數學生和教授參加了1830年11月起義之後,大學被關閉了。
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後,俄羅斯進入了短暫的自由化時期,並被允許在華沙建立波蘭醫學和外科醫學院(Akademia Medyko-Chirurgiczna)。1862年,法律與行政,語言學和歷史以及數學和物理系成立。新成立的學院變得越來越重要,並很快改名為“主要學校”(Szkoła Główna)。但是,在1863年1月起義之後,自由主義時期結束,所有波蘭語學校再次關閉。在其短暫的生命中,主要學校教育了3,000多名學生,其中許多人成為波蘭知識分子骨幹的一部分。
華沙大學被俄語“華沙帝國大學”所取代。“華沙帝國大學”目的是為在華沙的俄羅斯駐軍提供教育,大多數學生(波蘭人平均1,500至2,000名學生中的70%)是波蘭人。沙皇當局認為這所俄羅斯大學將成為完善波蘭社會的理想方式,並花費大量資金建立新的大學校園。但是,各種地下組織很快開始發展,學生們成為了華沙的領導人。這些團體中最著名的(波蘭復興運動的支持者和社會主義者)加入了1905年俄國革命的行列。之後宣佈抵制這所俄羅斯教育設施,波蘭學生人數降至10%以下。大多數想繼續學業的學生都去了奧匈帝國加利西亞地區和西歐
1863年至1864年一月起義失敗後,沙皇當局決定將主要學校轉變為一所俄語大學,以帝國大學的名義運作了46年,並曾兩次考慮將大學遷至俄羅斯。在1905年至1907年的革命期間,面對波蘭學生抵制該大學的情況,一些教授提出了這樣的建議。與包括沃羅涅日和薩拉托夫在內的許多俄羅斯城市進行了有關該主題的討論。俄羅斯政府最終決定在華沙保留一所大學,但由於遭到抵制,這所大學不僅使用的語言是俄語,其教授和學生也都是俄國人。
  • 二十世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軍事和政治局勢迫使俄羅斯當局撤離,這是第二現這個問題。從1915年秋天開始,有兩所華沙大學:一所波蘭語大學位於華沙,另一所俄語大學位於頓河畔羅斯托夫,一直運作到1917年。1917年5月5日,俄羅斯臨時政府決定關閉華沙大學,該決定於1917年7月1日生效。
華沙大學校友:以色列國父古裏安、鋼琴家肖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於1915年佔領了華沙。為了贏得波蘭人的支持,並確保波蘭人在前線獲得支持,德國奧匈帝國政府允許在波蘭實行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由化。根據Mitteleuropa的概念,德國軍事當局允許重建幾個波蘭的社會教育機構。華沙大學就是其中之一,大學重新引入了波蘭語,並允許教授重返工作崗位。德國軍事當局為了不讓波蘭的愛國運動失控,講師的人數保持在低水平(通常不超過50名),但學生人數沒有限制。到1918年,學生人數從僅有的1000人增加到超過4500人。
波蘭於1918年重新獲得獨立後,華沙大學開始迅速發展和改革。所有重要職位(校長、參議院、院長和議會)均由民主選舉產生,國家花費了大量資金對其進行現代化和裝備。許多教授從流亡中返回,並在努力中進行了合作。到1920年代後期,華沙大學的教育水平已達到西歐的水平。
到1930年代初,華沙大學已成為波蘭最大的大學,擁有250多名講師和10,000名學生。但是,國家由於經濟問題不能提供免費教育,學生必須支付學費(一年平均月薪)。此外,獎學金的數量非常有限,只有大約3%的學生能夠獲得獎學金。儘管存在這些經濟問題,華沙大學還是迅速發展,開設了新部門,並擴大了主校區。
約瑟夫·畢蘇斯基(Józef Piłsudski)去世後,華沙大學由波蘭參議院改名為“華沙約瑟夫·畢蘇斯基大學”。Sanacja政府開始限制大學的自治權。在1930年代餘下的時間裏,教授和學生仍然存在分歧,因為猶太人的隔離座位系統,即貧民窟長椅,是按慣例而不是按制度實施的,與美國民權運動時代相當。
1939年波蘭衞國戰爭後,德國總政府當局關閉了波蘭的所有高等教育機構。設備和大部分實驗室被帶到德國,並在德國的大學之間分配,而華沙大學的主要校園變成了軍營。
納粹德國根據種族理論認為不需要波蘭人的教育,整個國家都將淪為德國種族的未受教育的農奴。波蘭的教育被禁止並處以死刑。但是,許多波蘭教授組織了所謂的“華沙秘密大學”(Tajny Uniwersytet Warszawski)。講座以小組形式在私人公寓中舉行,參加者被迫冒着被發現和死亡的危險。這種地下學院的網絡迅速擴散,到1944年,已有300多名講師和3500名學生參加了各種課程。
許多學生作為Armia Krajowa和Szare Szeregi的士兵參加了華沙起義。由德國人持有的大學校園變成了一個帶有掩體和機槍巢的防禦工事。它靠近華沙德國駐軍佔領的建築物。起義的第一天就開始為校園展開激烈的戰鬥,但是游擊隊無法闖入大門。數次襲擊被流血擊退,校園仍留在德國人手中,直到戰鬥結束。在起義和佔領期間,有63名教授在戰鬥中或由於德國消滅波蘭知識分子的政策而被殺。在1944年的戰鬥中,該大學失去了60%的建築物。捐贈給該大學的大量珍貴藝術品和書籍被摧毀或運送到德國,再也沒有返回。
1989年再次恢復自治的華沙大學,其權利機構由選舉產生,新的政府劃歸給校方一些建築。新的建築還包括華沙大學圖書館新區、1999年成立的法律及管理學院、2000年成立的生物學院。
1968至1997年間,華沙大學的比亞韋斯托克分校發展迅速,並於1998年成為獨立的比亞韋斯托克大學

華沙大學學術研究

華沙大學科研成就

為使華大在歐洲及全球具有競爭力,大學不斷採取有效措施壯大學科梯隊並不斷增進學科間的科研合作,尤其是在社會學、經濟學、現代語言研究、信息、生化及應用物理等領域。華大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在波蘭及國際學術雜誌發表數量不斷增加,同時被引用的數量也在穩步增加。科研人員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參加國際會議使得華大在國際合作方面不斷增強。
華沙大學外景
華大的科研基金主要來自國家預算。也有相當數量的基金來自非政府組織及歐盟。2001年,華大被科學部長授予歐洲科研計劃的最佳參與者,2002年更被列為榜首。有56項歐洲科研項目正在華大進行。
華沙大學有3700名學者,其中1/5擁有教授頭銜。他們的科學調查涉及3250多個研究課題,同時任教的學生有機會參與他們的研究項目。大學的研究團隊贏了在許多知識領域的世界公認並加入了國際研究計劃 [1] 

華沙大學科研平台

自建校以來,華沙大學不僅是波蘭的政治文化中心,也被公認為世界主要的學術中心。華沙大學是波蘭最大的學術研究中心,擁有全國最先進的研究機構,如華沙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為波蘭全國第一個研究國際關係的智庫研究機構,華沙大學多學部人文科學研究中心為全國獨有的多學科人文研究機構。
研究機構
美國研究中心
American Studies Center
英國研究中心
British Studies Centre
歐洲地區研究中心
Centre for European Regional and Local Studies(EUROREG)
國際關係研究所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obert B.Zajonc社會研究院
The Robert B. Zajonc Institute for Social Studies
多學部環境保護學習項目
Inter-faculty Study Programm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多學科行為科學研究中心
Interdisciplinary Centre for Behavioural Genetics
-
其他機構
美國研究中心
英國研究中心
法國文化中心
諾瓦考古研究中心
環境研究中心
歐洲中心
歐洲區域和地方研究中心(EUROREG)
外語教學中心
人文學科跨學科個人研究中心
拉丁美洲研究中心(CESLA)
開放式多媒體教育中心
波蘭和中東歐古典傳統研究中心
領土自治與地方發展研究中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發展大學主席
法蘭西委員會(Comité Polonais de l'Alliance)
數字經濟實驗室(DELab)–與Google的聯合研究所
鹿特丹主席伊拉斯謨
重離子實驗室
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個別系間研究
美洲和歐洲研究所
國際關係研究所– GMAPIR的主辦國
羅伯特·B·贊洪克社會研究所
跨學科的環境保護研究計劃
行為遺傳學跨學科中心
跨學科的數學和計算建模中心
體育體育中心
波蘭地中海考古中心
大學技術轉讓中心
大學英語教師教育學院
華沙大學外語教師培訓與歐洲教育

華沙大學辦學條件

華沙大學院系設置

華沙大學設有生物系、化學系、實用語言學及東斯拉夫語系、數學信息學及機械學系、經濟學系、現代語言學及東方語系、教育學系、波蘭語系、法學及行政管理學系、傳媒及政治科學系、哲學及社會學系、物理系、地理及區域研究系、地質學系、歷史系、心理學系、應用社會科學系、管理學系。
華沙大學波蘭研究學院的波蘭語言中心(POLONICUM)為沒有波蘭語基礎的學生提供波蘭語預科課程。在正式課程期間,學生也可以選修波蘭語。
學院一覽
博雅(Liberal Arts)學院
應用語言學學院
應用社會科學與再社會化學院
生物學學院
化學學院
經濟科學學院
教育學院
地理與區域研究學院
地質學學院
歷史學院
法律與行政學院
新聞學、信息學和文獻學學院
管理學院
數學、信息學和力學學院
現代語言學院
東方學學院
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物理學院
政治科學與國際研究學院
波蘭研究學院
心理學學院

華沙大學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7250多名員工,其中包括3100多名學術人員

華沙大學教學建設

華沙大學為44400名學生提供本科課程,為6200名學生提供研究生課程,其中超過3200名是研究生和博士候選人。華沙大學提供約37個不同的研究領域,21個學院和100多個人文、技術以及自然科學專業。華沙大學沒有工程學院和醫學院,主攻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工學和醫科分別由華沙工業大學華沙醫科大學專長。
華沙大學建於1816年,在波蘭具有重要地位,在波蘭大學排名中一直名列第一。學校提供5年制本碩連讀課程、3年制本科課程、2年制碩士課程、4年制博士課程及1-2年的文憑課程。華沙大學每年2個學期,每個學期授課15周,另有考試周。每年10月開學。冬季學期於10月第一個星期開學,1月的第三個星期結束,考試周為2周,自1月的第四個星期延續到2月的第一個星期;夏季學期於2月中旬開始,5月下旬結束;考試周為6月裏的2個星期。華沙大學現擁有20個二級學院,30多個教學研究中心,是一所涵蓋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32個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華沙大學現擁有6300位教職員工,其中各類教師共3250人,各類學生共53,500人。華大不斷擴大各種模式、各種層次的招生(學生分為全日制、半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等)。
華沙大學本身進行的年度評估證實了華沙大學的教育質量,表明大多數學生對自己選擇的大學和教育方案感到滿意。大學的最強之處是:它的威望、發展機會、學習環境。對大學畢業生進行的研究也證實了教育質量。華沙大學通過監測前學生的職業生涯,開展了歐洲同類最大的研究活動。結果表明,擁有華沙大學文憑是就業市場上的一項明確資產;94%的受訪者畢業後找到了工作。 [1] 

華沙大學社會評價

華沙大學是波蘭頂級大學之一。它在2010、2011、2014和2016年被Perspektywy(《遠景》)雜誌評為波蘭最佳大學。ARWU和大學網站排名等國際排名將大學列為波蘭最好的高等學府。在《大學網站排名》(University Web Rank)評選的100所歐洲最佳大學中,華沙大學排名第61。 QS世界大學排名將華沙大學列為世界前400名最好的高等院校。
在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華沙大學在全球排名第321位;在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全球前頂尖大學排名中華沙大學榜上有名,位列801-1000名。華沙大學開設的17個專業被列入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 華沙大學教授的11門科目在2019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榜上有名(物理和數學全球排名51-75名);華沙大學多個學科位列世界前茅。QS世界大學排名中,工學、心理學位列世界專業200,政治科學與國際關係學習位列世界50-100。在全球2萬所研究型大學排名中,華沙大學躋身全球3%頂尖大學之列;是波蘭最好的大學,同時是歐洲地區頂尖大學之一。
作為波蘭大學排名第一的高等學府,華沙大學擁有200年建校史,是4EU+聯盟成員之一,被歐洲委員會授予“人力資源研究成果獎”,在華沙大學畢業的學子們有着非常好的就業前景與擇業空間。在2017年 《QS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排行榜》中,波蘭大學位列全球300所大學之列。 [2] 
排名/年份
2022
401-500 [7] 
601-800 [10] 
308 [9] 
344 [8] 
2021
-
801-1000
321
301
2020
301-400
601-800
349
286
2019
401-500
601-800
394
-
2018
301-400
501-600
411-420
-
2017
301-400
501-600
366
-
2016
401-500
501-600
344
-
2015
301-400
301-350
335
-
2014
301-400
301-350
338
-
參考資料: [3-6] 

華沙大學合作交流

作為波蘭最大的高等學府,華大已與五大洲47個國家的128所高校建立合作關係。其中與歐洲各國的79所高校、北美各國的8所高校、南美的18所高校及亞洲的18所高校保持科研合作交流。外國留學生有700多人,其中中國學生10多名。華大的學年分為兩部分:秋季學年從十月一日持續到下一年的一月底,期間的聖誕和新年有一個假期;在開始於二月中旬春季學期前有一個星期的學期間小假期。第二學期持續到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大學遵從波蘭所有的官方正式假期。
華沙大學有4900名外國學生、博士生、僱員和伊拉斯謨+方案的受贈者。關於學術交流華沙大學不僅在波蘭,而且在國際上都很突出,它是歐洲委員會作為其對整個歐洲3000多所高等教育機構的學生交流評估的一部分而發佈的排名的領導者之一。華沙大學最受白俄羅斯、中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烏克蘭學生的歡迎。 [1] 

華沙大學學校治理

大學校長及四位副校長是經過選舉產生的。學術參議院是大學的管理機構,由系主任、教授代表、學生及員工代表組成。大學的學位授予給在不同程度上獲取成績的學生,分別為文學及理學學士、文學及理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哲學博士及博士後學位。

華沙大學文化傳統

華沙大學校徽是個古老的頭戴皇冠的波蘭鷹,校徽上的五顆星分別代表當時的五大學科系:神學、法學、醫學、哲學及Liberal Arts(博雅教育)。

華沙大學學校環境

華沙大學的主校區位於市中心,毗鄰克拉科夫斯基Przedmieście街。 它包括幾個歷史悠久的宮殿,其中大部分已在19世紀被國有化。 主要建築包括:
  • 卡齊米佐夫斯基宮(Pałac Kazimierzowski):議長和參議院所在地
  • 烏魯斯基宮(Pałac Uruskich):正門入口左側,設有地理與區域研究系
  • 舊圖書館(Stary BUW):自最近翻修以來,是一座二級演講樓
  • 主要學校(Szkoła Główna):以前是主要學校的所在地,直到1863年1月起義,後來是生物學系; 自翻新以來,是考古研究所的所在地
  • 大禮堂:主演講廳,可容納數百名學生
  • 華沙大學圖書館:大樓距離Powiśle社區的主要校園僅幾步之遙。
第二個重要的校園位於Banacha和Pasteura街道附近。它是化學、物理、生物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和地質學系的所在地,並且包含其他幾所大學建築,例如數學和計算建模跨學科中心,裝有迴旋加速器的環境重離子實驗室以及用於製造PET放射性藥物的生產和體育設施。 近年來,在該校園內已經建造了幾座新建築,物理系從原來的霍阿街搬到了這裏。
連同其他機構的建築,例如實驗生物學研究所、鐳研究所和華沙醫科大學,該校園是一個幾乎連續的科學和教育設施區域的一部分,佔地約43公頃(110英畝)。
華大還為殘疾學員提供良好而便利的學習條件,比如為視力受損的學生提供特別印製的信息手冊,為盲學生提供的盲文試卷及行動不便的學生提供輪椅。有兩個宿舍大廳特別設計以便利那些行走不便的殘疾學生,學校圖書館電腦室也為他們安裝了特別的桌椅。多半的建築都做了特別設計使需要用輪椅的學生自由出入。沒有特殊設計的建築也配有特別人員幫助用輪椅的學生出入。同時還有自願者自願幫助把需要的教材錄製下來,以供視力有殘疾的學生使用。

華沙大學傑出校友

華沙大學是歐洲大學協會歐洲首都大學聯盟4EU+聯盟的重要學術成員,共誕生了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5位波蘭總理,曾被歐洲委員會授予“人力資源研究成果獎”。華沙大學傑出校友包括世界級傑出鋼琴家肖邦、以色列國父戴維·本-古裏安、第6任總理梅納赫姆·貝京、第7任總理伊扎克·沙米爾波蘭共和國第4和第5任總統萊赫·卡欽斯基等。
  • 傑西·安德熱耶夫斯基(Jerzy Andrzejewski,1909–1983),作家
  • 克齊斯茨托夫·卡米爾·巴克齊因斯基(1921-1944),詩人,在華沙起義中被殺的內陸軍士兵
  • 梅納赫姆·貝京(1913–1992),以色列第六任總理(1977–1983)、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1978)
  • 塔德烏斯·波羅斯基(1922-1951),詩人,作家
  • 卡齊米茲·布蘭迪斯(1916–2000),作家
  • 瑪麗安·布蘭迪斯(Marian Brandys,1912年至1998年),作家,記者
  • 肖邦(1810-1849年),鋼琴家,作曲家
  • 沃茲米澤·西莫塞維奇(Włodzimierz Cimoszewicz,生於1950年),政治家、波蘭總理(1996-1997),下議院議長(2005)
  • 托馬斯·迪特爾(生於1950年),物理學家
  • 塞繆爾·埃倫伯格(Samuel Eilenberg,1913-1998年),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藝術收藏家
  • 約瑟夫·愛潑斯坦(1911-1944),法國抵抗運動的共產黨領袖
  • 萊希·加多奇(Lech Gardocki,1944年生)律師,法官,波蘭最高法院前第一任院長
  • 馬雷克·加扎德齊基(1956年生),核物理學家
  • 布羅尼斯瓦夫·格雷梅克(1932-2008年),歷史學家,政治家
  • 馬格戈扎塔·格斯多夫(1952年生),律師,波蘭最高法院第一任院長
  • 麥琪·格利維奇(生於1939年),生物學家
  • 維爾託德·貢布羅維奇(1904–1969),作家
  • 漢娜·格朗基維奇·華爾茲(1952年生),政治家,波蘭國家銀行行長(1992–2001),華沙市長(2006-2018)
  • 揚·T·格羅斯(1947年生),歷史學家,作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 佐菲亞·赫爾曼(生於1937年),波蘭音樂學家
  • 列昂尼德·赫維茲(Leonid Hurwicz,1917-2008),經濟學家,數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2007)
  • 捷克斯洛伐克揚恰爾斯基(Czesław Janczarski,1911–1971),詩人和俄羅斯文學翻譯
  • 瑪麗亞·詹尼(Maria Janion,1926年生),文學評論家
  • 莫尼卡·賈策爾斯卡(1963年生),時裝設計師,記者,前波蘭總統Wojciech Jaruzelski的女兒
  • 耶茲·耶德利基(1930–2018),思想史學家,反共主義者
  • 雅羅斯瓦夫·卡欽斯基(1949年生),政治家,波蘭總理(2006–2007)
  • 萊赫·卡欽斯基(1949–2010),政治家,華沙市長(2002–2005),波蘭總統(2005–2010)
  • 安德烈·卡爾瓦斯(1936年生),律師,商人和前波蘭司法部長
  • 亞歷山大·卡米斯基(Aleksander Kamiński,1903-1978),作家,波蘭童軍和指導協會會長
  • 雷沙德·卡普欽斯基(1932-2007),作家和新聞記者
  • 米奇斯拉夫·卡洛維茨(1876-1909),作曲家
  • 揚·卡爾斯基(1914–2000),波蘭抵抗軍
  • 佐菲亞·基蘭·賈沃羅斯卡(1925–2015),古生物學家
  • 萊謝克·柯拉柯夫斯基(1927–2009),哲學家,哲學史家
  • 布羅尼斯瓦夫·科莫羅夫斯基(生於1952年),政治家,下議院議長(2007–2010),波蘭總統(2010–2015)
  • 阿爾法·烏瑪·科納雷(Alpha OumarKonaré,1946年生),馬裏第三任總統(1992–2002)
  • 賈努斯·科温·米克(生於1942年),保守派自由政治家和記者
  • 馬克·科騰斯基(1942-2002),心理學家和街頭藝人
  • 雅克·科隆(1934–2004),歷史學家,作家,社會工作者和政治家
  • 揚·約瑟夫·利普斯基(1926–1991),文學史學家,政治家
  • 耶爾茲·奧傑克(Jerzy Łojek,1932–1986),歷史學家,作家
  • 塔德烏斯·馬佐維奇(1927–2013),作家,社會工作者,記者,波蘭總理(1989–1991)
  • 亞當·米希尼克(生於1946年),記者
  • 卡羅爾·莫德策爾斯基(1937–2019),歷史學家,政治家
  • 米羅斯瓦·納哈茲(1984–2007),小説家,編劇
  • 傑西·內曼(1894–1981),數學家,統計學家,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
  • 揚·奧爾塞夫斯基(生於1930年),律師,政治家,波蘭總理(1991年至1992年)
  • 賈努斯·奧尼斯·凱維奇(生於1937年),政治家
  • 瑪麗亞·奧索斯卡(Maria Ossowska,1896-1974年),社會學家
  • 博萊斯瓦夫·皮亞塞茨基(1915–1979),政客
  • 玻丹·帕琴斯基(1940–2007),天文學家
  • 龍津·帕斯圖夏克(1935年生),政治家,波蘭共和國參議院議長(2001–2005)
  • 克齊斯茨托夫·皮西奇斯(1945年生),律師,編劇
  • 莫西·普里茲維斯(1914–1998),以色列醫師和教育家,本·古裏安大學第一任校長
  • 亞當·普熱沃斯基(生於1940年),政治學家,紐約大學教授
  • 博萊斯瓦夫·普魯斯(1847-1912),作家
  • 伊曼紐爾·林格布魯姆(1900–1944),歷史學家,華沙猶太區伊曼紐爾·林格布魯姆檔案館創始人
  • 約瑟夫·羅特布拉特(1908–2005),物理學家,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1995)
  • 斯蒂芬·薩諾夫斯基(生於1939年),哲學家
  • 斯坦尼斯瓦夫·塞德採克(1892-1941),社會工作者,波蘭童軍和指導協會會長
  • 伊扎克·沙米爾(1915–2012),第七任以色列總理(1983–1984和1986–1992)
  • 瓦茨拉夫·謝爾賓斯基(1882-1969),數學家
  • 安德烈·索博列夫斯基(1951年生),物理學家
  • 德米特里·斯特雷尼克夫(Dmitry Strelnikoff,生於1969年),俄羅斯作家,生物學家,媒體記者
  • 卡齊米拉·斯祖卡(Kazimiera Szczuka,生於1966年),文學評論家,女權主義者,LGBT維權人士,電視名人
  • 瑪格達萊納·羅達(MagdalenaŚroda,1957年生),哲學家和女權主義者
  • 阿爾弗雷德·塔斯基(Alfred Tarski,1902-1982年),邏輯學家,數學家,盧瓦爾·華沙邏輯學院成員
  • 瓦迪斯瓦夫·塔塔基維奇(Władysław Tatarkiewicz,1886–1980年),哲學家,美學史家
  •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1962年生),作家,散文學家,心理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018)
  • 拉法·特扎斯科夫斯基(1972年生),政治家,學術老師,華沙市市長
  • 朱利安·圖維姆(1894–1953),詩人和作家
  • 阿爾弗雷德·特瓦德凱基(生於1962年),考古學家,古代歷史學家,博物館
  • 安德烈·烏達爾斯基(生於1957年),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
  • 莫德凱·温格(1890–1929),蘇聯猶太語言學家
  • 安德烈澤傑·卡赫坦·羅布爾斯基(1933年生),實驗物理學家
  • 雅努茲·安德烈·扎伊德爾(1938–1985),物理學家和科幻小説作家
  • 拉扎魯·路德維克·柴門霍夫(1859–1917),醫師,世界語的發明者
  • 保羅·扎澤茲尼(1961-2017),體育記者,專欄作家和電視名人
  • 安娜·扎瓦茲卡(Anna Zawadzka,1919年至2004年),社會工作者,波蘭童軍和指導協會會長
  • 麥傑·澤巴蒂(1944-2011),詩人,作家,倫納德·科恩作品的譯者
  • 拉斐爾·齊姆凱維奇(Rafał A. Ziemkiewicz,生於1964年),作家
  • 弗洛裏安·茲納涅茨基(1882-1958),哲學家和社會學家

華沙大學留學信息

華沙大學學習費用

  • 學費及生活費根據所選課程不同,每年約7萬元—10萬元人民幣
  • 錄取後按校方要求交納註冊費及第一年學費(根據專業不同,2500歐元-6000歐元/年)、住宿費;
  • 學校學生宿舍住宿費用(不含餐費)單人間約為100-200美元/月;
  • 護照費、簽證費、往返機票等其他費用由學生自理。
  • 住宿由學校安排,雙人間:120歐元/月;單人間:210歐元/月。其他生活費用約300歐元/月。
  • 具體學費以學校offer為準。

華沙大學申請要求

  • 申請預科項目:普通高中畢業證;高考成績達到當地總分的55%;數學單科90分以上(針對金融與會計專業);雅思成績達到4.5 [11]  (歐標B1);
  • 申請本科生項目:普通高中畢業證;雅思5.5(歐標B2);高中成績單以及高考成績單;華大預科成績合格證明;
  • 申請研究生項目:雅思5.5-6.5(依不同專業要求);大學畢業證學位證公證件;大學成績單;文書與推薦信。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