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地區,簡稱“華東”,位於中國東部。建國初期,華東區曾為中國六大行政區之一,為當時一級行政區,於1954年撤銷,轄區相當於現在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台灣等地,江西當時屬中南區,後又劃歸華東區。1961年,華東經濟協作區成立,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等地,1978年後撤銷。
華東作為地區用名,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與台灣共七省一市。其中,台灣因特殊性而單獨列出,統計資料時一般也不包含在內。除此以外,其餘六省一市的行政區劃代碼均以“3”開頭。
華東地區歷史沿革
編輯清朝入關後基本沿襲明朝的行省制度,行政區劃大致未變。1645年(順治二年)改北直隸為直隸省,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廢除了南京為國都的地位。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正式分為江蘇(含上海)、安徽二省,自此華東地區各省名稱與今日大致相同。
1927年3月,國民政府設上海特別市,從江蘇省上海縣和寶山縣析出;同年5月,設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從江蘇省江寧縣析出。1929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從山東省劃出。自此,華東地區省級行政區劃分別為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山東省、福建省、南京市、上海市、青島市。
新中國建立初期,曾設華北區、東北區、西北區、中南區、華東區、西南區六大行政區,為當時一級行政區。其中,華東行政區的轄區相當於如今的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和台灣省。行政委員會駐上海市,由饒漱石擔任行政委員會主席。江西省當時屬中南行政區。
[3-4]
1952年,南京直轄市、蘇北人民行政公署和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合併為江蘇省,南京由直轄市降為省轄市,省會南京市。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合併為安徽省,省會合肥市。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61年 |
---|---|---|---|---|
上海市 | 上海市 | 上海市 | 上海市 | 上海市 |
南京市 | 山東省(濟南市) | 山東省(濟南市) | 山東省(濟南市) | 山東省(濟南市) |
山東省(濟南市) | 蘇北行署區(揚州市) | 蘇北行署區(揚州市) | 江蘇省(南京市) | 江蘇省(南京市) |
蘇北行署區(揚州市) | 蘇南行署區(無錫市) | 蘇南行署區(無錫市) | 安徽省(合肥市) | 浙江省(杭州市) |
蘇南行署區(無錫市) | 皖北行署區(合肥市) | 皖北行署區(合肥市) | 浙江省(杭州市) | 安徽省(合肥市) |
皖北行署區(合肥市) | 皖南行署區(蕪湖市) | 皖南行署區(合肥市) | 福建省(福州市) | 江西省(南昌市) |
皖南行署區(蕪湖市) | 浙江省(杭州市) | 浙江省(杭州市) | 台灣省(台北市) | 福建省(福州市) |
浙江省(杭州市) | 福建省(福州市) | 福建省(福州市) | 台灣省(台北市) | |
山東省(濟南市) | 台灣省(台北市) | 台灣省(台北市) | ||
福建省(福州市) | ||||
台灣省(台北市) | ||||
華東地區行政區劃
編輯華東地區區劃
在中國官方現行的行政區劃排序中,滬、蘇、浙、皖、閩、贛、魯六省市的排序依次是第9至第15位,上承第8位黑龍江省、下接第16位河南省。台灣省單列在全國最後,即第34位,上承第33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11]
截至2016年6月,華東地區共有6個國家級新區,分別是浦東新區、舟山羣島新區、西海岸新區、江北新區、福州新區、贛江新區。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羣島新區成立,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區成立,2015年9月福建福州新區成立,2016年6月江西贛江新區成立。
上海市 | 江蘇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東省 | 台灣省 |
---|---|---|---|---|---|---|---|
南京市 (副省級) | 杭州市 (副省級) | 南昌市 | 濟南市 (副省級) | 台北市 | |||
無錫市 | (副省級) | 蕪湖市 | 廈門市 (副省級) | 九江市 | (副省級) | 新北市 | |
徐州市 | 温州市 | 蚌埠市 | 莆田市 | 萍鄉市 | 淄博市 | ||
常州市 | 嘉興市 | 淮南市 | 景德鎮市 | 棗莊市 | |||
蘇州市 | 湖州市 | 馬鞍山市 | 泉州市 | 新餘市 | 東營市 | ||
南通市 | 紹興市 | 淮北市 | 鷹潭市 | 煙台市 | 高雄市 | ||
宿遷市 | 宣城市 | 寧德市 | 上饒市 | 濱州市 | 嘉義市 | ||
連雲港市 | 金華市 | 銅陵市 | 南平市 | 贛州市 | |||
淮安市 | 衢州市 | 安慶市 | 龍巖市 | 吉安市 | 濟寧市 | ||
鹽城市 | 舟山市 | 宜春市 | 泰安市 | ||||
揚州市 | 台州市 | 滁州市 | 撫州市 | 威海市 | |||
鎮江市 | 阜陽市 | 日照市 | |||||
泰州市 | 宿州市 | 菏澤市 | |||||
六安市 | 臨沂市 | ||||||
亳州市 | 德州市 | ||||||
池州市 | 聊城市 | ||||||
華東地區主要城市
城市 | 行政級別 | 區號 |
---|---|---|
上海市 | 國家中心城市,直轄市 | 021 |
南京市 | 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 | 025 |
杭州市 | 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 | 0571 |
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 | 0574 | |
省會城市 | 0551 | |
省會城市 | 0591 | |
廈門市 | 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副省級城市 | 0592 |
南昌市 | 省會城市 | 0791 |
濟南市 | 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 | 0531 |
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 | 0532 |
華東地區省市簡介
上海市 | ||
---|---|---|
江蘇省 | 江蘇省,簡稱“蘇”。江蘇省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介於東經116°18′-121°57′,北緯30°45′-35°20′之間。公元1667年因江南布政使司東西分置而建省。省名為“江寧府”與“蘇州府”合稱之簡稱。江蘇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地跨長江、淮河南北,擁有吳、金陵、淮揚、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徵。江蘇地處中國東部,地理上跨越南北,氣候、植被也同樣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徵。江蘇省東臨黃海,與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接壤。江蘇與上海、浙江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羣已成為6大世界級城市羣之一。江蘇人均GDP、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均居全國省域第一,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
[13]
| |
浙江省 | ||
安徽省 | ||
福建省 | ||
江西省 | ||
山東省 | ||
台灣省 |
華東地區地理環境
編輯華東地區位置境域
華東地區位於中國東部,自北向南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和台灣省及其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包括赤尾嶼、黃尾嶼、南小島和北小島及某些礁石組成(台)等。總面積83.43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面積的8.7%,其中江西省面積最大,上海市面積最小。
[11]
華東地區地貌
華東地區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為主,主要山峯有泰山、黃山、九華山、武夷山等。其中,山地約佔山東省總面積的15.5%,丘陵佔13.2%,平原佔55%,窪地佔4.1%,湖沼平原佔4.4%,其他佔7.8%
[18]
;山地、丘陵佔福建省總面積的80%以上;丘陵、山脈、盆地等地貌佔浙江省總面積70.4%
[14]
;平原地貌則佔江蘇省的70%以上
[13]
。台灣省大致分成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台地五大地形,超過一半的面積是東部的山區地形,可耕地佔24%。山脈走向大致與地質構造分佈一致,北半部主要為東北至西南走向,南半部則是北北西至南南東走向,五大山脈由東到花東縱谷平原的田園風光西分別為海岸山脈、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
華東地區氣候
華東地區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和温帶季風氣候,氣候以淮河為分界線,淮河以北為温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集中於夏季,冬季北部常有大雪,通常集中在江蘇省和安徽省的中北部地區以及山東省境內。
[3]
華東地區年平均氣温為15~18℃。山東省水資源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76.5毫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為222.9億立方米;安徽省徑流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汛期5~8月或6~9月的徑流量佔全年徑流量55%~70%以上,豐水年與枯水年徑流量的比值差達14~22倍;浙江省年均降水量為1600毫米左右;江蘇省降雨年徑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間;台灣省平均年降雨量超過2500毫米,中部及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
華東地區水文
華東地區自然資源
編輯華東地區水資源
華東地區境內河道湖泊密佈,有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四大水系,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境內最大河流為長江,江西省境內最大河流為贛江,山東省境內最大河流為黃河,浙江省境內最大河流為錢塘江
[21]
,福建省境內最大河流為閩江
[22]
,台灣省境內最大河流為濁水溪。
[23]
上海市境內河道(湖泊)面積約500多平方公里,河面積率為9%~10%;江蘇省有大小湖泊290多個,其中5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2個;浙江境內有西湖、東錢湖等容積100萬立方米以上湖泊30餘個,海岸線(包括海島)長6400餘公里;安徽省徑流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汛期5~8月或6~9月的徑流量佔全年徑流量55%~70%以上,豐水年與枯水年徑流量的比值差達14~22倍;江西省徑流最大月份一般出現在6月或5月,各河最大月佔全年徑流量的22%左右;徑流最小月份一般出現在12月或1月,各河最小月佔全年徑流量的3%以下;山東省水資源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76.5毫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為222.9億立方米;福建省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閩江、九龍江、晉江、交溪、汀江5條;台灣省流入海的大小河川達608條,其中長度超過100千米的河流有濁水溪、高屏溪、淡水河、大甲溪、曾文溪和烏溪。
華東地區礦產資源
華東地區礦產種類繁多,已發現的礦種超過150種(含亞礦種)。其中,浙江省明礬石礦儲量居世界第一(60%),螢石礦儲量居中國第二
[24]
;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被稱為“中國水晶之都”
[25]
;江西省各類固體礦產資源140多種,其中探明工業儲量的89種;台灣島發現的礦產資源約有110餘種,具實際開發價值的不過20多種。
華東地區生物資源
華東地區動植物資源豐富,生物資源種類多、數量大。其中,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地區有中國最大的銀杏樹種植區
[26]
;浙江省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45種,素有“東南植物寶庫”之稱
[27]
;山東境內有各種植物3100餘種,其中野生經濟植物645種,被稱為“北方落葉果樹的王國”
[18]
;台灣省樟腦和樟油產量佔世界總量的70%,居世界首位。
[28]
華東地區人口
編輯截至2012年,華東地區常住人口約4億,其中上海市常住人口2347.46萬,江蘇省常住人口7919.98萬人,浙江省常住人口為5472.8萬人,安徽省常住人口5988萬人,福建省常住人口3689.42萬人,山東省常住人口9733.39萬人,江西省常住人口4503.93萬人,台灣省常住人口2312.39萬人。
華東地區主體民族為漢族,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華東地區有少數民族約360萬人。其中浙江省的景寧畲族自治縣是中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也是華東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
華東地區經濟
編輯華東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尤其是長三角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一直高於全國平均值,2017年以來,面對日益趨緊的國際、國內宏觀環境和政策調整,華東各省積極創新發展思路,全力破解發展難題,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健康的發展態勢,國內需求保持旺盛,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投資總量穩步增長。
上海 | 27466.15 |
江蘇 | 76086.20 |
山東 | 67008.20 |
浙江 | 46485.00 |
福建 | 28519.15 |
安徽 | 24117.9 |
江西 | 18364.4 |
台灣 | 暫未統計 |
單位:億人民幣元 |
華東地區交通
編輯華東地區公路
華東地區鐵路
福建省:福州站、福州南站、廈門站、廈門北站、漳州站、泉州站、三明北站、龍巖站、莆田站、延平站、來舟站、漳州東站、角美火車站、寧德火車站、南平市站、晉江站、漳浦站、福清站、漳平站、南靖站、福鼎站、福安站、太姥山站、霞浦站、涵江火車站、惠安站、仙遊站、雲霄站、詔安站、華安站、長泰站、龍山鎮火車站、安溪站、南安站、建寧縣北站、泰寧站、將樂站、尤溪站、永泰站、武夷山北站、武夷山站、建甌西站、古田北站、閩清北站、長汀南站、冠豸山火車站、古田會址站
華東地區機場
華東地區港口
上海市:洋山深水港、吳淞港
華東地區軌道交通
城市 | 運營線路 | 首條線路通車時間 |
---|---|---|
1993年5月28日 | ||
2005年5月15日 | ||
2012年4月28日 | ||
杭州地鐵5號線
[29]
杭州地鐵16號線
[30]
杭海城際鐵路
[34]
杭紹城際鐵路(紹興軌道交通1號線) | 2012年11月24日 | |
2014年5月30日 | ||
2014年7月1日 | ||
2015年12月26日 | ||
2015年12月16日 | ||
2016年5月18日 | ||
2016年12月26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9年1月23日 | ||
2019年4月1日 | ||
2019年9月21日 | ||
2019年9月28日 | ||
2021年6月28日 | ||
2021年11月3日 | ||
1996年3月28日 | ||
2008年3月9日 | ||
2017年3月2日 | ||
2018年12月24日 | ||
2021年4月25日 |
華東地區文化
編輯華東地區宗教
華東地區方言
吳語:上海市、浙江大部、江蘇東南部、安徽東南部、江西東北部(上饒市)局地、福建西北部局地。
膠遼官話:山東半島東部。(青島、煙台、威海三市全部縣市區,濰坊的青州、臨朐、安丘、昌邑、諸城、高密6個縣市,臨沂的沂水縣,日照的五蓮縣)
冀魯官話:山東中部及西北部
閩語:福建大部、台灣大部、浙江南部局地。
徽語(屬吳語,吳語徽州片):安徽東南部原徽州府轄地(包括屯溪、歙縣、績溪縣、休寧縣、黟縣、祁門、婺源今屬江西省上饒市)、原寧國府旌德縣;浙江西北部原嚴州府(淳安縣、建德縣);江西北部原饒州府(上饒市、德興縣、浮樑縣)等地。
華東地區飲食
各類小吃有秦淮八絕、鹽水鴨、鴨血粉絲湯、六合龍袍蟹黃包、揚州炒飯、高郵雙黃鴨蛋、秦郵董糖、六合八百大糕、松鼠鱖魚、蘇式糕點、蘇式蜜餞、無錫排骨、叫化雞、揚州十大名點、西湖桂花藕片、貓耳朵、杭州卷雞、青島排骨米飯、海鮮滷麪、常州加蟹小籠包、常州大麻糕、洪澤湖活魚鍋貼、常州芝麻糖、常州蘿蔔乾、常州蝦餅、常州馬蹄酥、溧陽天目湖砂鍋魚頭、泉城大包、名士多烤全羊、黃家烤肉、天天炸雞、奶湯蒲菜、油旋、燒烤、糖醋黃河鯉魚、濟南甜沫、濟寧甏肉乾飯、醃鮮鱖魚、毛豆腐、李鴻章雜燴、吳山貢鵝、安慶胡玉美蠶豆辣醬、無為板鴨、採石磯茶幹、琅琊酥糖、淮南羊肉湯、湖溝燒餅、符離集燒雞、蒙城油酥燒餅、淮南八公山豆腐、江西米粉、瓦罐煨湯、三杯雞、藜蒿炒臘肉、廬山三石等。
華東地區地域文化
現代,“華東地區”仍然用作地區名,名義上包含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江西省、福建省和台灣省。福建、台灣省也併為華東地區、華南地區兩個概念的交迭區。雖然在某些時候,福建省、台灣省名義上被列入華東地區,福建、台灣實際是屬華南地區,閩台兩省在文化上和人員移動等方面,多傾向於華南板塊。尤其是福建省閩中南地區的華僑文化,跟廣東省西江流域(廣肇)、東江流域(惠嘉)、東翼沿海(潮州)的華僑文化,有着共同的歷史源源和表現特徵;國家一般將福建、廣東兩省共同視為重點僑鄉。其中台灣省因特殊性被單列在全國最後,統計數據時一般也不包括在內。
[33]
華東地區旅遊
編輯華東地區上海市
人文古蹟:楓涇古鎮、朱家角鎮、老城隍廟、玉佛寺、大觀園、七寶古鎮、上海文廟、上海老街、靜安寺、龍華寺、七寶教寺、下海廟、魯迅故居、蔡元培故居、松江倉城、方塔園、古猗園、古城公園、宋慶齡故居、玉佛禪寺、韜奮紀念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劉海粟美術館、宋慶齡墓、宋教仁墓、德藝陶瓷陳列館、魯迅墓、陶行知紀念館、寶山烈士陵園、龍華烈士陵園、上海古藤園、黃炎培故居、周恩來故居、張聞天故居、陳雲紀念館、葉家花園、土山灣博物館、徐光啓紀念館、黃道婆紀念館、張充仁紀念館、董浩雲航運博物館(上海交通大學內)、復旦大學博物館、南翔古鎮、廣富林古文化遺址等。
城市公園: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崇明東灘濕地公園、澱山湖、奉賢碧海金沙海灘、上海動物園、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植物園、辰山植物園、上海世紀公園、人民公園、滴水湖、東平森林公園、顧村公園、陸家嘴中心綠地、共青森林公園、浦江森林公園、濱江森林公園、中山公園、復興公園、閔行體育公園、大寧靈石公園、長風公園、蓬萊公園、靜安公園、閘北公園等。
現代建築: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世博會中國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科技館、上海圖書館、恆隆廣場、正大廣場、仙樂斯廣場、上海歡樂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上海中心、尚街、8號橋、M50、智造局、同樂坊、錦江樂園、迪士尼樂園、上海紐約大學等。
歷史建築: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二大會址、和平飯店、匯中飯店、百樂門、上海美術館、國際飯店、大光明電影院、大世界、國泰大戲院、諾曼底公寓、徐家彙大教堂、徐家彙天文台、徐家彙藏書樓、佘山天主教堂、華懋公寓、枕流公寓、美琪大戲院、蘭心大戲院、百老匯大廈、黑石公寓、馬勒別墅、沙遜別墅、上海音樂廳、花園飯店、浦江飯店、沐恩堂聖母院、小紅樓、西郊賓館、1933老場坊、安百貨、愛丁堡公寓、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嘉道理爵士公館、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大可堂普洱會、孫中山故居、宋慶齡故居、王伯羣故居、魯迅紀念館、金門大酒店、衡山坊、哥倫比亞住宅圈、靜安區石庫門建築區、花旗總會大樓、劉吉生住宅、大上海計劃核心區(原上海市政府大廈、原上海市立博物館、原上海市立圖書館、江灣體育場)、楊樹浦發電廠、同濟醫工學堂-中法國立工學院舊址、國立音樂院舊址、聖約翰大學舊址、滬江大學舊址、震旦大學舊址、大夏大學舊址、聖瑪利亞女校舊址、中西女中舊址、雷士德醫學研究院舊址、雷士德工學院舊址、中華航空協會飛機樓、孫科別墅、吳同文住宅等。
商業特色: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西路商業街、徐家彙商圈、淮海中路商業街、四川北路商業街、五角場商圈、豫園商圈、中山公園商圈、浦東新上海商業城商圈(陸家嘴——第一八佰伴)、新客站不夜城、福州路文化街、東台路古玩街、多倫路文化名人街、北京東路生產資料街、茂名南路文化休閒街、黃河路美食休閒街、乍浦路美食街、七浦路服飾街、衡山路休閒娛樂街、雲南路美食街、梅川路歐亞休閒街等。
華東地區江蘇省
南京:夫子廟、秦淮河、中山陵、玄武湖、莫愁湖、雞鳴寺、靈谷寺、閲江樓、白馬石刻公園、明孝陵、明文化村、古林公園、清涼山、石頭城、朝天宮、棲霞山、鼓樓公園、鄭和寶船遺址公園、中華門城堡、台城、總統府、美齡宮、南京博物院、雨花台、午朝門公園、湯山頤尚温泉、瞻園、白鷺洲公園、鬼臉城、獅子山、神策門公園、琵琶湖、南京1912旅遊休閒時尚街區、靜海寺、將軍山、牛首山、遊子山風景區、高淳老街、迎湖桃園、銀林生態農業園、四方寶塔、胭脂河、天生橋。
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太湖黿頭渚風景區、靈山景區、三國城、水滸城、唐城、寄暢園、泰伯廟、惠山古鎮、東林書院、昭嗣堂、天下第二泉、橫山梅園風景區、崇安寺風景區、南禪寺風景區、錫惠公園、蠡園、古運河、太湖廣場;江陰:鵝鼻嘴公園、黃山炮台、忠義街、黃山湖公園、江蘇學政文化旅遊區、濱江要塞旅遊區、悟空寺、華西村、興國塔、徐霞客故居;宜興:竹海風景區、善卷洞風景區、張公洞風景區、宜園、龍背山森林公園、玉女潭、陶瓷博物館、龍池山風景區、靈谷風景區、周王廟。
徐州:彭祖故里景區、雲龍湖風景區、梁王城遺址、獅子山楚王陵、兵馬俑博物館、漢高祖原廟、漢楚王陵墓羣、龜山漢墓、北洞山漢墓、徐州博物館、大龍湖、金龍湖、九龍湖、潘安湖、快哉亭、竹林寺;邳州:艾山九龍山景區、土山古鎮景區、沙溝湖水杉公園;沛縣:呂布射戟台、泗水亭公園、漢宮區、歌風台;豐縣:漢皇祖陵;新沂:馬陵山風景名勝區、駱馬湖、窯灣古鎮。
常州:中華恐龍園、恐龍谷温泉、東坡公園、天寧寺、天寧寶塔、紅梅公園、青楓公園、艤舟亭、瞿秋白故居、篦箕巷、御碼頭;溧陽:南山竹海、天目湖旅遊度假區、瓦屋山旅遊區;武進:淹城春秋樂園、太湖灣旅遊度假區、花都温泉、武進新天地公園、淹城野生動物世界、環球動漫嬉戲谷;金壇:茅山。
蘇州:金雞湖、拙政園、同裏古鎮遊覽區、虎丘山風景名勝區、留園、獅子林、網師園、蘇州樂園、蘇州盤門景區、白馬澗生態園、寒山寺、西園戒幢律寺、甪直古鎮遊覽區、木瀆古鎮、西山景區、穹窿山景區、東山、靜思園景區、何山公園、鎮湖刺繡藝術館、荷塘月色濕地公園、蘇州工業園區白塘生態植物園、震澤師儉堂、蘇州文廟、玄妙觀三清殿、環秀山莊、藝圃、滄浪亭、唐寅園;常熟:虞山國家森林公園、沙家浜風景區、尚湖風景區、方塔;崑山:周莊古鎮景區、千燈古鎮遊覽區、亭林園、錦溪古鎮、陽澄湖景區;張家港:東渡苑景區、香山風景區、梁豐生態園;太倉:太倉公園、南園公園。
南通:濠河風景區、狼山風景區、南通博物院苑、南通珠算博物館、疊石橋家紡產業旅遊區、文天祥南歸渡海亭、南通海底世界;如皋:水繪園、定慧寺;如東:“海上迪斯科”(踩文蛤)、“空中交響樂”(海濱放風箏),啓東:圓陀角觀日亭。
揚州:瘦西湖、大明寺、個園、仙鶴寺、揚州漢陵苑、揚州博物館、京華城旅遊區、茱萸灣風景區、鳳凰島風景區、漢陵院、東關歷史文化旅遊區、明清古城;高郵:清水潭旅遊度假區、神居山、龍虯莊遺址、鎮國寺塔、文遊台、盂城驛、菱塘清真寺、高郵湖、吳登雲事蹟展覽館、王氏紀念館、江蘇東湖濕地公園、高郵湖蘆葦蕩濕地公園、古悟空寺、揚州天山漢墓、連標農家樂、華中雪楓大學舊址等。
鎮江:金山(金山寺)、焦山、北固山(北固亭)、南山風景區、甘露寺、鎮江博物館、西津渡古街、金山湖、夢溪園、彭公山、濱江濕地、慈壽塔;揚中:揚中園博園、長江漁文化生態園、揚中太平禪寺、揚中濱江濕地公園;丹陽:九里季子廟景區、齊梁文化天地石刻園旅遊度假區、萬善公園、白龍寺;句容:茅山、寶塔山、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瓦屋山。
華東地區浙江省
杭州:西湖(舊十景: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峯夕照、雙峯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新十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三評西湖十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嶽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西溪、千島湖、京杭大運河、錢塘江、良渚遺址、湘湖、天目山、瑤琳仙境、南宋遺址及御街。
寧波:奉化溪口兩蔣原住址及民國雅韻(雪竇山、武嶺門、蔣母墓道、玉泰鹽鋪、文昌閣、小洋房、蔣氏豐鎬房、摩訶殿、武嶺中學、御書亭、錦鏡池、妙高台、千丈巖、將軍楠、中旅社原址、三隱潭、徐鳧巖、亭下湖、張學良第一幽禁地)、河姆渡遺址、保國寺、天一閣藏書樓、東錢湖、月湖、杭州灣濕地。
湖州:龍王山、莫干山、南潯、大漢七十二峯、藏龍百瀑、中南百草園、安吉竹博園、中國大竹海、湖州太湖、顧渚山茶園、天荒坪電站、下渚湖濕地、天下銀坑、嘉業堂藏書樓、鐵佛寺、百間樓、飛英塔、天賦湖、芙蓉谷、白茶谷九龍峽、含山旅遊區。
金華:橫店影視城、雙龍洞、永康方巖、蘭溪六洞山地下長河、浦江仙華山、武義郭洞-龍潭、磐安花溪、百丈潭、大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仙源湖旅遊度假區、東陽花都-屏巖、湯溪九峯山、天寧寺、八詠樓、五峯書院、諸葛八卦村。
舟山:普陀山(普濟寺、百步沙、多寶塔、法雨寺景區、佛頂山、千步沙、楊枝禪院、梅福庵、紫竹林景區、不肯去觀音院、南海觀音大佛、潮音洞、南天門景區、短姑聖蹟)、朱家尖、沈家門、桃花島、嵊泗列島、基湖沙灘、岱山、衢山。
華東地區山東省
蓬萊閣、明故城(三孔)、泰山、棗莊台兒莊古城、淄博周村古商城、嶗山、龍口南山、劉公島、成山頭、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泉城廣場、泉城公園、東荷西柳、濟南國際園博園、濟南珍珠泉、濟南奧體中心、英雄山、五龍潭、濟南府學文廟、白雲湖、百脈泉、濟南植物園、奧帆中心、青島德國風情街、濟南九如山、五峯山、山東博物館新館、靈巖寺、雲峯山、沂山、蒙山、濟寧三孔、水泊梁山、微山湖、日照太陽廣場、膠州灣跨海大橋、威海中央電視台大風車影視基地、乳山銀灘、石島、煙台長島、嶧城萬畝石榴園、威海國際海水浴場、蒲松齡故居、黃島、青島方特夢幻王國、泰安方特歡樂世界、曹州牡丹園、齊長城、泉城海洋極地世界、濟南跑馬嶺野生動物世界、濟南紅葉谷、濟南四門塔、濟南九頂塔中華民俗風情園、膠東半島海濱、威海華夏城、鶴伴山風景區、孫子兵法城、青州、萬平口海濱旅遊區、沂水天然地下畫廊、東平湖、濟南方特東方神話
[35]
等。
華東地區江西省
九江:廬山風景區、潯陽樓、煙水亭、白鹿洞書院、雲居山、廬山西海、東林寺、西林寺、真如寺、牯嶺、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龍源峽、九嶺山、琵琶亭、能仁寺、天花宮、浪井、鎖江樓、雲居山、98抗洪廣場、石鐘山、鞋山、落星墩、龍宮洞、獅子洞、老爺廟、峨嵋溶洞羣、青山森林公園、赤湖、銅嶺商周銅礦遺址等。
贛州:通天巖、鬱孤台、贛州古浮橋、瑞金革命遺址、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通天岩石窟、贛州城牆、贛州佛塔、興國革命舊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瑞金中國工農紅軍學校舊址、九連山國家森林公園、三百山國家森林公園等。
華東地區福建省
福州:福州三坊七巷、福州鼓嶺、福州西湖公園、福州左海公園、福州東街口、福州南后街、福州森林公園、福州倉山舊領事館遺址、烏塔、白塔、西禪寺、琉球館、冰心故居、鄧拓故居、福州文廟、嚴復墓、鎮海樓、華林寺、林則徐墓、鼓山湧泉寺、福州英國領事分館舊址、王審知墓、福建民俗博物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福州動物園、福州國際會展中心、閩江公園、金山寺、鐘鼓樓、黃歧半島、温泉公園、旗山、屏山、先薯亭、萬象亭。
漳州:南靖土樓、東山島、三平寺、白礁慈濟宮、東山關帝廟、漳州古城、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抽象畫廊、雲水謠、雲洞巖、靈通巖、龍池巖、九侯山、龍文塔、瑞竹巖、龍佳温泉山莊、天一總局、南山寺、漳州碧湖生態園、圓山林下生態園、漳州荔枝海生態保護公園、林氏義莊、江東橋、趙家堡、馬洋溪生態旅遊區、陳政墓、陳元光墓、丁儒墓、魏媽文化園、將軍山、風動石、長泰漂流、馬鑾灣、金鑾灣、東南花都、白塘灣、埭美古村、六鰲翡翠灣、古山重、十里藍山、二宜樓、唐山過台灣石雕園、天福茶博物院、漳江口紅樹林、烏山國家森林公園、南勝窯址。
廈門:鼓浪嶼、廈門集美學村、廈門萬石植物園、廈門環島路及濱海浴場、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台灣民俗村、胡裏山炮台、南普陀寺、廈門大學、廈門中山路、華僑博物院、陳嘉庚墓、蓮花森林公園、中山公園、南湖公園、東渡飛虹、鼓浪嶼近代建築、園博苑、海底世界、日月谷温泉度假村、蘇頌故居、天界寺、杏林灣温泉度假區、篔簹湖、太平巖、虎溪巖。
華東地區安徽省
合肥:明教寺、開福寺、包公祠、環城公園、大蜀山、巢湖、徽園、李鴻章故居、李鴻章享堂、天鵝湖、紫蓬山、半湯國際温泉度假區、逍遙津、科學島、三河古鎮、渡江戰役紀念館等、三國遺址公園、濱湖森林公園、安徽名人館、劉銘傳故居、袁術古堆墓、柘皋古街、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
黃山:黃山、宏村、西遞村、屯溪老街、花山謎窟—漸江風景區、齊雲山、太平湖風景區、棠樾牌坊羣、鮑家花園、漁梁壩、翡翠谷景區、塔川秋色、唐模景區、潛口民宅、呈坎景區、賽金花故居——歸園、新四軍軍部舊址、芙蓉谷景區、東黃山旅遊度假區、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畫廊、雄村景區、新徽天地——醉温泉度假城、程大衞故居、戴震紀念館、小龍山、歷溪景區、坑口景區。
安慶:天柱山、迎江寺、振風塔、菱湖風景區、安慶動物園、巨石山滑雪場、安徽中國黃梅戲博物館、獨秀園、陳獨秀紀念館、花亭湖、司空山、大龍山、五千年文博園、安慶永順植物園、安慶黃梅戲藝術中心、安慶人民路地下步行街、活海歡樂水世界。
六安: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大別山主峯景區、銅鑼寨、佛子嶺水庫、小南嶽、天堂寨、燕子河大峽谷、梅山水庫、金寨紅軍廣場、皖西大裂谷、東石筍、壽縣古城、壽春楚文化博物館、八公山、淮南王墓、廉頗墓、珍珠泉、孫公祠、安豐塘、臨淮崗、萬佛湖、萬佛山、獨山蘇維埃城。
淮南:八公山,上窯山,舜耕山,焦崗湖,龍湖公園,茅仙洞,春申君陵。
淮北:相山公園、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南湖風景區、雙堆烈士陵園、龍脊山自然風景區、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臨渙古城牆。
銅陵: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銅官山、天井湖、和悦洲、永泉農莊。
阜陽:文峯塔、奎星樓、潁州西湖、阜陽生態園、迪溝生態樂園、八里河風景區、張莊公園。
蕪湖:中江塔、人字洞、鏡湖公園、天門山、米公祠、赭山公園。
亳州:花戲樓、曹操運兵道、曹氏宗族墓羣、萬佛塔、尉遲寺遺址、千年北魏古井。
華東地區台灣省
南投:日月潭、中台禪寺、太魯閣公園、參山國家風景區、玉山公園、八卦山風景區、合歡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溪頭森林遊樂區、杉林溪森林遊樂區、清境農場、風櫃鬥、廬山温泉、東埔温泉、奧萬大温泉、名間鄉冷泉、台灣地理中心碑、惠蓀林場、丹大林道、水裏蛇窯、鳳凰谷鳥園、中台禪寺、霧社、丹野農場、龍鳳瀑布、南投縣文化園區、九族文化村、南投酒廠、石杭峽谷、集集支線鐵路、鹿谷一帶的茶園風光等。
- 參考資料
-
- 1. 唐朝地圖 唐朝前期和後期疆域、行政、形勢地圖 .中國青年網.2012-12-06[引用日期2014-07-11]
- 2. 唐代時期的行政區劃 .華夏收藏網.2010/10/22[引用日期2014-07-11]
- 3. 《共和國從這裏起步》.《第七章 六大行政區的建立 (2)》.白雲濤
- 4. 《共和國從這裏起步》.《第七章 六大行政區的建立 (1)》.白雲濤
-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1954年)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2007年03月23日[引用日期2014-06-28]
-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1949年)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2-22]
- 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1950年)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2-22]
-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1951年)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2-22]
- 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1952年)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2-22]
-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1953年)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2007年03月23日[引用日期2014-06-28]
- 11. 國務院批轉國家標準總局等六個部門關於省、市、自治區排列順序請示報告的通知 .中國網.2006-08-08[引用日期2012-10-24]
- 12. 上海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4-07-07]
- 13. 江蘇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4-07-07]
- 14. 浙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4-07-07]
- 15. 安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4-07-07]
- 16. 福建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4-07-07]
- 17. 江西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4-07-07]
- 18. 山東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4-07-07]
- 19. 台灣地理與居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2011-01-22[引用日期2014-07-07]
- 20. 中國五大淡水湖水質評定 洪澤湖居中太湖較差 .人民網.2011-12-12[引用日期2014-07-11]
- 21. 中國浙江省第一大河-錢塘江 .內蒙古文化產業網[引用日期2014-07-11]
- 22. 福建省最大河流:閩江 .新浪福建.2009年11月23日[引用日期2014-07-11]
- 23. 台灣省密集的河流與湖泊 .中國台灣網.2008-03-21[引用日期2014-07-11]
- 24. 浙江省礦產資源情況 .紹興市國土資源局.2012-10-27[引用日期2014-07-11]
- 25. 東海縣:中國水晶之都 .中國網.2012-11-06[引用日期2014-07-11]
- 26. 江蘇省概況 .新浪新聞.2004年09月01日[引用日期2014-07-11]
- 27. 森林資源 .浙江省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14-07-11]
- 28. 台灣地理與居民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011-01-22[引用日期2014-07-11]
- 29. 地鐵5號線首通段正式開通 .杭州地鐵官網[引用日期2019-07-24]
- 30. 浙江杭州地鐵5號線後通段、16號線正式通車! .騰訊網[引用日期2020-04-24]
- 31. 官話方言 .舟山教育網[引用日期2014-07-06]
- 32. 中國八大菜系之中國的飲食文化 .烏拉特中旗文化網.2012-8-25[引用日期2014-07-06]
- 33. 中國統計年鑑-20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3-04-16]
- 34. 官宣!三線齊發!6月28日,杭州地鐵8號線、杭海線、杭紹線開通! .杭州網[引用日期2021-06-28]
- 35. 園區介紹 .濟南方特東方神畫[引用日期2021-07-18]
- 36. 天氣預報中你“搞不懂”的地理用語,變了!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1-10]
- 3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1961年)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2-22]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