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鎖定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成立於2002年1月,其前身是機電系,始建於1979年9月,後經歷電氣工程系、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幾個發展階段。
截至2014年12月,學院有4個本科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建築電氣與智能化,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鐵道部特色專業,併入選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993年12月獲得鐵道牽引電氣化與自動化專業研究生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現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二級學科碩士點共8個。學院現有教職工10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6人。 [1] 
2016年5月,學院更名為“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2] 
中文名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簡    稱
電氣學院
碩士點
8
博士點
2
類    別
公立
類    型
理工
屬    性
二級學院
所屬地區
江西南昌
博士後流動站
1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發展歷程

1979年9月,學院前身華東交通大學機電系建立。後經歷電氣工程系、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等幾個階段。
2002年1月,學院更名為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1]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12月,學院有教職工10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6人。博士學位19人,碩士學位49人,教師77人,實驗室人員13人,輔導員9人。在校本科生2000餘人,研究生220餘人。學院擁有入選國家級及省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江西省教學名師、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江西省青年科學家(井岡之星)培養對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等10餘人。 [1]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12月,學院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二級學科碩士點共8個;江西省重中之重高水平學科1個、省重點學科1個、省重點實驗室1個(江西省先進控制與優化重點實驗室)、"江西省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是我校首個由江西省發改委組件的工程研究中心。電氣工程和與加拿大新不倫瑞克大學聯合培養的電氣工程碩士研究生。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一級學科博士點
控制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點
一級、二級學科碩士點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機與電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江西省重中之重高水平學科
控制科學與工程
江西省重點學科
電氣工程
江西省示範性碩士點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12月,學院擁有4個本科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建築電氣與智能化。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鐵道部特色專業,併入選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993年12月獲得鐵道牽引電氣化與自動化專業研究生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現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還有電氣工程實驗室、控制中心實驗室、電工電子中心實驗室、信息技術相關實驗室等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所、電氣工程研究室、新型能源研究室等科研機構56個。 [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
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鐵道部特色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省級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先進控制與優化重點實驗室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省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發展前景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擁有優良的教學傳統,素以治學嚴謹、作風踏實著稱,學院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辦學的根本任務。為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人才的需要,培養跨世紀高質量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在繼承和發揚該院優良的辦學傳統和多年進行教學改革的基礎上,以教學體系的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基礎、拓寬專業面,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增強人才的適應性,形成了電氣與電子工程類複合型人才培養的優化模式。30多年來,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憑藉師資力量、濃郁的教學與科研氛圍,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合格的科學技術與工程技術人才,為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隨着高等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正在突破傳統的學科範圍,向現代電力電子自動控制、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等新技術領域擴展,為培養出基礎寬厚、素質全面、作風樸實、能力較強的複合型科學技術與工程技術人才而努力,為把該院建設成為相同學科江西領先、國內知名的高水平的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而奮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