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詠華山

鎖定
《詠華山》是北宋大臣寇凖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描寫華山的高峻,人在頂峯,羣山白雲都在腳下,頂天立地,氣象萬千。此詩佈局嚴謹,句意明晰,語言精當,氣象闊大,寥寥數語就道出了華山的雄偉峭拔。語言雖簡單,但貴在氣勢非凡,頗具內涵。
作品名稱
詠華山
作品別名
登華山
出    處
全宋詩
作    者
寇凖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體裁
五言絕句

詠華山作品原文

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1] 

詠華山註釋譯文

詠華山詞句註釋

⑴華山:五嶽之西嶽,在陝西省東部,北臨渭河平原。山勢險峻,是遊覽勝地。
⑵與齊:和它(指華山)一樣高。
⑶紅日:太陽。 [2] 

詠華山白話譯文

登臨頂峯,只有藍天籠罩着華山之巔,羣峯環繞,再沒有山峯可與華山平齊。
站在峯巔上,抬頭就能看到紅色的太陽有多近,回頭看甚至覺得白雲都很低。 [3] 

詠華山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寇凖早年。其創作契機有兩種説法。第一種説法:寇凖小時候讀書很用功,並注意觀察研究周圍的事物。巍峨的華山離他家很近。他七歲那年的春天,父親帶領他登華山,小寇凖高興極了。當他們登到華山高處極目遠眺之時,只見渭水如帶,羣山皆小,八百里秦川盡收眼底。小寇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這首五言絕句《詠華山》。
第二種説法:寇凖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這首五言絕句《詠華山》。 [2]  [4] 

詠華山作品鑑賞

詠華山整體賞析

此詩描寫華山的高峻,人在頂峯,羣山白雲都在腳下,頂天立地,氣象萬千。詩的語言簡單通俗,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修飾,但是,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華山的高與不凡氣勢。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兩句,容易讓人聯想到杜甫杜甫望嶽》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華山之高,舉目望去,平視之中,再無其他山峯能夠與之比肩,山峯之上,只有青天,可見華山高聳,直入雲霄。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兩句,繼續描寫在華山之上舉頭便是紅色的太陽,雲海都只在它的下方。華山連接着天與地。通過紅日和雲海,可以越發具體直觀的感受到華山之高,而全詩的氣勢,在此也越顯的不凡。
此詩為了突出華山的高大雄偉,作者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在詩中,詩人沒有直言華山的峭拔險峻,雄渾蒼茫,而是藉助日月雲霧,突出華山的神秘高深,烘托山的精神含藴。
這首詩緣境構詩,詩與境諧。孩子的詩是即景即情之作,與先前的爬山描寫投榫合縫,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着實難能可貴。全詩佈局嚴謹,很有章法。前兩句以華山為基準,表現天宇、羣山與華山的關係,突出華山高聳峭拔。後兩句以“我”為中心,先寫抬頭仰望,再寫回首俯瞰,所見景象,色彩明麗,氣勢非凡。此詩語言雖簡單,但貴在氣勢非凡,頗具內涵。少年寇凖的內心追求與華山奇景不謀而合,於是壯麗的詩篇脱穎而出,作者剛正的性格和不朽的成就,從中皆可窺見一二。 [5-6] 

詠華山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魯迅紀念館館長徐昭武《小學古詩詞背育篇目譯釋與賞析大全》:詠華山很有氣勢,頗具內涵。少年寇凖的內心追求與華山奇景不謀而合,於是壯麗的詩篇脱穎而出。 [6] 

詠華山作者簡介

寇凖(961—1023),北宋大臣。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累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次罷相,封萊國公。後為丁謂所搆,貶雷州司户參軍,卒於貶所,諡忠愍。有《寇萊公集》七卷,《全宋詞》錄其詞四首,《全宋詞補輯》另從《詩淵》輯得一首。 [7] 
參考資料
  • 1.    趙忠抗.詩畫西嶽.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230
  • 2.    魏宗榮.寇準與詠華山詩.文史知識,1984,43.
  • 3.    王樹芳 陸元芳.唐宋神童詩.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91:86
  • 4.    羅路晗.小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680個故事(上).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19
  • 5.    陳梓林.淺談詩詞寫作的角度與創新.心潮詩詞評論,2015(4).
  • 6.    徐昭武 楊培晶.小學古詩詞背育篇目譯釋與賞析大全.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139
  • 7.    楊帆.“功成自高退,散發遊滄浪”——論宋代名相寇準及其詩詞創作.內蒙古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