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山礬

(中藥)

鎖定
華山礬,中藥材名。本品為山礬科植物華山礬的枝葉。全年可採。功能主治為:清熱利濕,止血生肌。治痢疾,泄瀉,創傷出血,湯火燙傷,潰瘍。①《南寧市藥物志》:散毒瘡。②《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清濕熱,止血,止瀉痢。外用收水,生肌,收斂瘡口。
中文名
華山礬
漢語名稱
Hua Shan Fan
別    名
降痰王、貢檀兜、釘地黃(《植物名實圖考》),華灰木、牛特木、雷公針、膨藥、白花丹、七針、土黃柴(《廣西中獸醫藥植》),米碎花木,大米仔花(《南寧市藥物志》),水泡木、糯米樹、止血樹(《廣西中藥志》),檬子柴、羊子屎、毛殼子樹(《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毛柴子、渣子樹、狗檬樹(《江西草藥》),豆豉果(《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狗屎木(《廣西中草藥》),地黃木(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華山礬來源

本品為山礬科植物華山礬的枝葉。全年可採。

華山礬性味歸經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性涼,味苦,有小毒。

華山礬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生肌。治痢疾,泄瀉,創傷出血,湯火燙傷,潰瘍。
①《南寧市藥物志》:散毒瘡。
②《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清濕熱,止血,止瀉痢。外用收水,生肌,收斂瘡口。

華山礬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3米。嫩枝密被柔毛。單葉互生;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長3.5~7釐米,寬2~4釐米,先端短尖,基部鈍形或廣楔形,葉緣具細小點齒,上面具疏毛,下面密被白茸毛;葉柄長3~5毫米,有柔毛,無托葉。圓錐花序,腋生和頂生,長4~6釐米,花梗、花柄。嫩枝均同色,並具柔毛;萼5裂,三角形,長約2毫米,宿存,密被柔毛;花冠白色,基部合生,裂片5,卵形,長約3毫米;雄蕊多數,聚成5束,每束有雄蕊10餘枚,着生於花冠基部,花絲白色,花葯淺黃色,2室,揹着;雌蕊1,花柱白色,與雄蕊相等長,柱頭不裂,子房下位,2室。核果藍黑色,圓形,長約6毫米;徑約3.5毫米。種子圓形,多數。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華山礬分佈區域

分佈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華山礬生長環境

生於丘陵、荒坡、曠野、灌木叢中。

華山礬生長習性

適宜栽培在温和山坡林下或廕庇的環境。土壤以疏鬆、濕潤的砂質壤上為宜。

華山礬繁殖方式

用種子和分根繁殖。

華山礬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春季播種,在濕潤的土壤上,2星期左右即可出苗。分很繁殖:當老根尚未萌芽前,挖出全株。分成若干塊,再行分根栽植。

華山礬藥材性狀

葉片多皺縮破碎.綠色或黃綠色,完整者展平後呈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7cm,寬2-5cm,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細小鋸齒,上面有短柔毛,中脈在上面凹下,側脈每邊4-7條。嫩枝、葉柄、葉背均被有黃色皺曲柔毛。葉片紙質。氣微,味苦,有小毒。

華山礬用法用量

內服:搗汁,0.5~1兩。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華山礬相關配伍

①治痢疾:華山礬嫩葉、野南瓜葉、楓樹葉、鳳尾草葉,各用鮮品一兩。搗爛,酌加水擂取汁,去渣,加蜂蜜或白糖調和,空腹時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②治刀斧創傷:華山礬嫩葉,用人尿浸一宿,取出曬乾,研末敷傷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③治燙火傷:鮮華山礬葉搗爛(幹葉研末),敷患處。(《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④治瘡瘍:鮮華山礬葉擂爛或幹葉研末,外敷。(《江西草藥》)
⑤治爛眼沿:華山礬葉適量,加水浸三小時,煮沸,待温,洗患處。(《江西草藥》)

華山礬注意事項

《四川常用中草藥》:無血滯者忌用。

華山礬相關論述

1.《南寧市藥物志》:敷毒瘡。
2.《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清濕熱,止血,止瀉痢。外用收水,生肌,收斂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