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华严经疏论纂要

清代道霈编撰的华严经注释合编著作
《华严经疏论纂要》是由清初僧人道霈编纂的佛学典籍,成书于康熙初年。全书共一百二十卷,合编了唐代澄观的《华严经疏钞》与李通玄《华严经论》两部经典注释,采用竹纸线装形式刊刻。其版式疏朗,未避康熙讳"玄"字,扉页镌有清凉国师与李通玄画像,每册末附捐资名录,禅宗特征显著。民国时期弘一法师曾于鼓山发现此书残本并影印传播,2014年该古籍以清康熙原装四十八册形式现身拍卖会。民国时期弘一法师曾于鼓山发现此书残本并影印传播,2014年该古籍以清康熙原装四十八册形式现身拍卖会 [1]
成书时间
清康熙初年 [1]
总卷数
一百二十卷 [1]
版    本
康熙原版竹纸线装 [1-2]
编纂者
鼓山道霈 [1]
拍卖时间
2014年12月14日 [1]
存卷尺寸
39.5×18.8厘米 [2]

版本与内容

播报
编辑
  • 本书为清康熙年间刻本,原装四十八册,正文行间有朱批批注,首二页刻印清凉国师澄观与李通玄长者画像 [1]
  • 内容融合澄观《华严经疏钞》的注疏体系与李通玄《华严经论》的义理阐发,是华严宗文献整合的重要成果 [1]

刻印与流传

播报
编辑
  • 卷末刻印牌记标明由五台山新慈云堂弟子传慎等一道同刻,每册末附清初各地僧俗捐资名录 [1-2]
  • 民国己巳年(1929年),弘一法师在鼓山涌泉寺发现该书残本后影印传播,部分赠予日本佛学界 [1]

存世与拍卖

播报
编辑
  • 现存版本多为残卷,如2014年拍卖的清康熙原装全帙含朱跋题记,记载此书为民国虚云和尚和金钟法师所赠 [1]
  • 另有一册存世残卷(第110-111卷)保留康熙原版特征,竹纸尺寸达39.5×18.8厘米,但前后缺页并有污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