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南鱗蓋蕨

(中藥)

鎖定
華南鱗蓋蕨,中藥材名。本品為碗蕨科植物華南鱗蓋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名:Microlepia hancei Prantl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全草,去雜質,洗淨,鮮用或曬乾。功能主治為:清熱;利濕。主黃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風濕骨痛。
中文名
華南鱗蓋蕨
別    名
鳳尾千金草
別    名
青蕨。
漢語名稱
Hua Nan Lin Gai Jue

華南鱗蓋蕨來源

本品為碗蕨科植物華南鱗蓋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名:Microlepia hancei Prantl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全草,去雜質,洗淨,鮮用或曬乾。

華南鱗蓋蕨性味歸經

微苦;寒。歸肝經。

華南鱗蓋蕨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主黃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風濕骨痛。

華南鱗蓋蕨形態特徵

陸生中型蕨類,植株高達1m。根莖灰棕色,橫走,密生灰棕色透明節狀長茸毛。葉疏生;葉柄長30-40cm,棕禾稈色或棕黃色;葉片草質,有灰色細毛,卵狀長圓形,長50-60cm,中部寬25-30cm,三回羽狀深裂;羽片10-16對,互生,相距8-10cm,柄短,有狹翅;羽片長三角形,中部的較大,長13-20cm,寬5-8cm,二回羽狀深裂;一回羽片5-7對,基部上側的長圓形,長約7mm,寬4-5mm,下側的近卵形,長約5mm,寬約3mm,向上漸短,基部下延,再向上即匯合成羽狀深裂的短尖頭,有鈍鋸齒;側脈纖細,羽狀分枝,沿葉脈疏生剛毛,葉軸、羽軸均略有灰色細毛。孢子囊羣小,圓形,生於小裂片基部上側近缺刻處;囊羣蓋膜質,近腎形,灰棕色,稍有毛。

華南鱗蓋蕨分佈區域

資源分佈:分佈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華南鱗蓋蕨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溪邊濕地。

華南鱗蓋蕨藥材性狀

性狀鑑別:根狀莖圓柱形,表面密生有節的長茸毛。葉柄長30-40cm,棕黃色,其上密生有節的長茸毛;葉片卵狀矩圓形,長50-60cm,寬25-30cm,三至四回羽裂,草質,綠色或黃綠色,兩面沿葉脈有剛毛;葉軸及各羽軸略有灰色細毛,小羽片三角狀披針形,末回小裂片近斜方形,圓鈍頭,邊緣淺裂或粗齒狀;孢子囊羣位於裂片基部上側的近缺刻處,囊羣蓋近腎形,稍有毛。氣微,味微苦。

華南鱗蓋蕨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華南鱗蓋蕨化學成份

含蕨素A、F、K、V。

華南鱗蓋蕨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微苦、性寒。有祛濕熱的功能。用於流感及黃疸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