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鎖定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是華南農業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始於1923年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創辦的“農林化學門”;1925年廣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農林化學系分設出“土壤肥料門”;1952年成立華南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系;1992年更名為“國土資源與環境科學系”;1996年與植物保護系合併組建,更名為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截至2020年6月,學院下設6個教學系,設有6個本科專業;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國家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對象5人、廣東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廣東省特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廣東省特支持計劃教學名師1人,廣東省特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廣東省高校學校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 [1] 
中文名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創辦時間
1996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華南農業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周豔華;執行院長:李永濤
本科專業
6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地    址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路483號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歷史沿革

1923年,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創辦的“農林化學門”。 [1] 
新資環院樓 新資環院樓
1925年,廣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農林化學系分設出“土壤肥料門”。 [1] 
1952年,成立華南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系。 [1] 
1992年,更名為“國土資源與環境科學系”。 [1] 
1996年,與植物保護系合併組建,更名為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1] 
1998年,生態學獲批為博士學位授權點。 [2] 
1999年,生態學獲批為農業部重點學科。 [2] 
2000年,土壤學和生態學被批准為廣東省重點學科。 [2] 
2003年,植物營養學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和省部共建“211”工程重點學科。 [2]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2006年,環境科學與工程獲得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獲批碩士學位授權點。 [2] 
2011年,生態學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權點。 [2] 
2012年,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被評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 [2] 
2019年,“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進入全球ESI前1%學科;生態學本科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2] 
2020年,環境工程本科專業依次入選廣東省、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資源環境科學本科專業調整為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 [2]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辦學條件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6月,學院下設6個教學系,設有6個本科專業。
教學系:土壤科學系、生態學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植物營養學系、地理信息系、測繪與遙感系
本科專業: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學、測繪工程 [1]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師資力量

辦學條件 辦學條件
截至2020年6月,學院有國家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對象5人、廣東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廣東省特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廣東省特支持計劃教學名師1人,廣東省特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廣東省高校學校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
國家教學名師:駱世明 [23] 
全國優秀教師:章家恩 [2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仇榮亮 [3]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羅春玲等 [4] 
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章家恩、仇榮亮等 [10-11] 
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李永濤、章家恩、仇榮亮 [5]  [10-11] 
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對象:沈宏、王秀榮、吳啓堂等 [7]  [9]  [12] 
省特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田江 [8] 
省特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梁翠月 [6]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0年6月,學院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廣東省優勢重點一級學科,1個廣東省攀峯重點學科,2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農業資源與環境在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B類學科。 [1] 
一級學科博士點: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學
省優勢重點一級學科: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學 [1] 
省攀峯重點學科:植物保護
省優勢重點學科: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學 [1]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學建設

截至2020年6月,學院有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2個廣東省特色專業,2個廣東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建立院級大學生實踐基地27個,其中生態學專業教學實習基地被遴選為廣東省校外大學生實習基地。 [1]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環境工程、生態學
省特色專業:環境工程、生態學
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環境工程、生態學 [1] 
  • 教學成果
截至2020年6月,學院近年來獲省、校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44項、教改課題30項、教學成果獎13項,獲學校各類先進獎項20餘人次。 [13] 
  • 學生成績
2021年,學院學生參加定向越野錦標賽女子一隊榮獲第一名,男子二隊榮獲第四名;在第二屆廣東省大學生“碳索杯”決賽中獲得多個獎項;參加全國首屆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大學生實踐技能競賽中斬獲佳績。 [14-16]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學術研究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科研平台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
截至2020年6月,學院建有1個廣東省引進第四批創新科研團隊;有農業農村部華南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華南熱帶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建設用地再開發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華南土地綜合整治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畜禽養殖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華南分中心、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廣州遙感真實性檢驗站、廣東省土地利用與整治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生態循環農業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與環境安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土地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現代生態農業與循環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農田土壤污染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省部級以上及多個廣東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平台。 [1] 
省引進第四批創新科研團隊:羣體微生物基礎理論與前沿技術創新團隊 [1]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科研成果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
截至2020年6月,十年來,學院共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以及國際合作項目1000餘項,到位科研經費4.5億元左右,獲得國家、省部、市科技成果38項,其中主持或參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2009-2012年連續四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1項、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4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專利獎1項、省部級成果25項;其中SCI、EI等收錄論文90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80多件。 [1] 
2015-2019獲獎情況
獲獎年度
項目名稱
主持人
頒獎單位
獲獎種獎
等級
級別
2015
重大外來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控關鍵技術示範與推廣
王瑞龍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評審委員會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
二等獎
省級獎
2015
利用中低品位磷礦研發促釋型磷肥及其應用
毛小云
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省級獎
2015
生態規劃的理論、方法及其在新農村建設和生態產業發展中的應用
章家恩
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三等獎
省級獎
2015
馬鈴薯“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
鄧蘭生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評審委員會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
二等獎
省級獎
2015
同步營養肥產業化關鍵技術創新、集成及應用
樊小林
大北農科技獎獎勵委員會
大北農科技獎
一等獎
省級獎
2016
鴨稻共作綠色健康生產系列關鍵技術的創新、集成與示範應用
章家恩
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三等獎
省級獎
2016
重大外來入侵生物福壽螺的全程防控技術體系構建及應用推廣
章家恩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評審委員會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
一等獎
省級獎
2016
資源開發與生態協調的土地整治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曹小曙
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三等獎
省級獎
2016
新型高效光合細菌應用與推廣
彭桂香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評審委員會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
二等獎
省級獎
2017
城鎮與農村污水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及其應用
崔理華
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省級獎
2017
酸化土壤微生物治理關鍵技術集成應用於示範推廣
葉樹強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評審委員會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
三等獎
省級獎
2017
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關鍵技術及應用
朱有勇
國務院
國家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國家級
2017
青海省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
胡永強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省級獎
2016
水肥一體化技術示範與推廣應用
鄧蘭生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評審委員會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
一等獎
省級獎
2017
生態茶園有機替代培肥關鍵技術示範與推廣
唐顥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評審委員會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
三等獎
省級獎
2017
水肥一體化技術示範與推廣應用
林翠蘭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評審委員會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
一等獎
省級獎
2018
農業益生菌資源收集和產業化技術創新研發與推廣
彭桂香
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三等獎
省級獎
2019
植物源油脂包膜肥控釋關鍵技術創建與應用
樊小林
國務院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國家級
2019
高效懸浮液體肥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張承林
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省級
2019
高原土地只能監管關鍵技術及應用
胡月明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省級
參考資料來源: [17]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6月,學院與美英日德法等國高校建立了學術交流合作關係,承擔了商務部的面向發展中國家政府官員和高級專門人才的培訓工作以及“一帶一路”國家環境科學國際培訓班項目。2016年與英國蘭卡斯特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聯合組建中英環境科學研究中心,2018年再與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簽訂四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學院與泰達生物集團廣東福利龍複合肥有限公司、隆平高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清遠市菜籃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廣東筠誠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及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等部門和企業正式簽訂全面合作協議,並參與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與建設工作。 [1]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文化傳統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形象標識

  • 院徽
標識為圓形,院徽上部自左而右環繞中文校名標準全稱,下部自左而右環繞英文校名標準全稱,主基調綠色,生命本原色,象徵生機、發展、永恆、穩健,寓意學院事業蓬勃發展。 [1] 
院徽 院徽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文化活動

學院曾開展第二十五屆田徑運動會、新生愛校榮校教育暨校規校紀講解,舉辦新生團員第一課、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開題答辯。 [19-22] 
文化活動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總書記
周豔華
執行院長
李永濤
黨委副書記
方秋中
副院長
蔡昆爭、田江、郭海洲
資料來源: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