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鎖定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成立於2004年7月。學院設有新聞傳播系、品牌傳播系、視聽傳播系、網絡傳播系和實驗教學中心、人文素質教育中心四系二中心。本科設有新聞學專業(跨媒體新聞方向)、傳播學專業(網絡與新媒體方向、視聽傳播方向)、廣告學專業(品牌傳播方向)、編輯出版學專業(新媒體方向),並招收外向型人才實驗班(新聞傳播學類國際班,與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羅格斯大學新聞學院聯合培養本科“2+2”雙學位)。學院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設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研究”“組織傳播與管理”兩個博士生招生方向。 [1] 
中文名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隸    屬
華南理工大學
類    型
二級院系
現任院長
蘇宏元
校    長
高松
校    訓
博學慎思、明辨篤行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院概況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1]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成立於2004年7月。現有教職工63人,其中專業教師46人,包括教授17位,副教授18位(其中外籍1位)。另有顧問教授1位(美國波士頓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吉姆)、名譽教授1位(泰國公主詩琳通),“百人計劃”講座教授1位(美國羅德島大學傳播學教授陳國明),兼職教授37位(均為南方各大媒體負責人)。教學實驗設備總值1000萬元,資料室80萬元,行政實驗用房4063平方米。
學院設新聞傳播系、品牌傳播系、視聽傳播系、網絡傳播系和實驗教學中心、人文素質教育中心四系二中心。本科開設傳播學專業(視聽傳播方向、網絡和新媒體方向)、廣告學專業(品牌傳播方向)、新聞學,並招收外向型人才實驗班(新聞傳播學類國際班,與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羅格斯大學新聞學院聯合培養本科“2+2”雙學位)。學院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新聞學、傳播學、美學、中國哲學四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學院與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軟件學院聯合招收“軟件工程(新媒體方向)”碩士,與工商管理學院聯合創立“數字媒體與品牌管理”EMBA方向並招生。2017年1月12日,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ECCEQ)聯合中國科教評價網隆重推出《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7-2018)》,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傳播學學科整體水平位居全國第八位。
新聞與傳播學院依託學校優質平台,於2005年5月成功舉辦首屆"南方傳媒高峯論壇",與中央在粵和省市各大傳媒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聘請了21位兼職教授,還開設了"南方傳媒領袖系列講座"、開展了"南方民生新聞研討與評獎"等活動;還舉辦了兩屆"中國南方品牌高層論壇",一次"中國南方最具影響力品牌調查與發佈"活動,與南方多個著名企業展開以品牌傳播為指向的學術活動。學院學科建設發展勢頭良好,教學與科研活動活躍有序,是全校文科教學試點單位;學院教學實驗中心設備投入已達600萬元,資料室已投入50萬元;在學校"興華人才工程"中期考核時人均科研工作量居全校第一。 2006年學院還將舉辦第二屆"南方傳媒高峯論壇",承辦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第四屆高層論壇和學會獎,與學校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聯合招收"軟件工程(新媒體方向)"碩士生。
建院十年來,學院堅持走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之路,建設“文科中的工科”,充分利用學校作為“985工程”和“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高校的資源優勢和廣東省作為新聞傳媒業大省的地域優勢,以合作築平台,以改革謀發展,積極與廣東省的各大報業集團、廣播電視台和門户網站等傳媒業界開展協同創新,重點發展品牌傳播、視聽傳播和新媒體傳播等方向,已逐漸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和研究優勢,在學術界和傳媒業已具備較大的影響力。
學院成立以來先後承擔了200多項國家、省部及企事業科研項目,發表論文1100多篇,出版教材(含電子教材)及著作115部,榮獲國家、省市獎勵30餘項。學院已形成輻射廣東省政府機構和傳媒業界的優質科研合作與交流平台,其中與校內計算機、軟件及電信等學院聯合申報設立廣東省新媒體與品牌傳播創新應用重點實驗室,與廣東電視台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與南方電視台共建中國南派紀錄片創作與研究中心,與廣州日報(粵傳媒)共建雲傳媒協同創新實驗室。研究機構還有客家文化研究所、電影電視研究所、品牌研究所、楊偉光工作室等。同時擬成立“數據新聞研究、教學和實訓中心”(與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合作籌建)、“傳播法與傳播倫理研究院”。
經過不斷探索,學院找到了一條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發展思路:以數字媒體內容產業(網絡新媒體、傳統媒體數字化)教學與科研為新的增長點,強化數據新聞、視聽傳播、新媒體傳播和品牌傳播等專業特色,培養既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藴,又掌握新聞傳播業務及現代傳播技術的寬口徑複合型人才。
學院每年都邀請國際、國內著名學者來學院進行學術交流,拓展全院師生的學術視野。近年來,學院成功舉辦了多屆“南方傳媒高峯論壇”、“南方品牌高層論壇”、“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華南區分會場)”、“南方閲讀盛典”等研討交流活動,主辦和承辦了“中國主流期刊大會”、“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2011中國新媒體傳播學年會”等學術活動,開設了“南方傳媒領袖系列講座”、“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媒介融合講學周”、“電通學生廣告講座”等學術講座。
學院充分藉助廣州的地緣優勢和華南新聞傳媒的行業優勢,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實踐機會,拓展寬廣的就業前景。學院畢業生基本功紮實,實踐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近三年總體就業率達到98%以上。就業單位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互聯網公司、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以及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科建設

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06年成功申報傳播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獲批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2年自主設置備案中國哲學、美學、新聞學、傳播學4個二級學科,2014年獲批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並在校內相關學科設立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研究(2015年)、組織傳播與管理(2012年)2個博士生招生方向。 [2] 
目標定位
新聞傳播學科注重文理工學科交叉,以新媒體和大數據研究為引領,強化基礎理論和技術支撐,重點發展數據新聞、視聽傳播、品牌傳播和跨文化傳播等特色學科方向,努力拓展科技傳播、健康傳播、網絡文化等新領域,力爭華南領先、國內一流。
方向設置
本學科分設五個學科方向:新聞理論與實務、網絡傳播與新媒體研究、影視傳播、品牌傳播、跨文化傳播;跨學科設置兩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方向: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研究、組織傳播與管理。
優勢特色
學院順應新聞傳播業及新聞傳播教育的發展變化,堅持走特色化的發展道路。
注重多學科交叉,拓展教學科研新領域。新聞傳播學科特別重視與學校其它學科的橫向交流和合作,如信息與通信工程、軟件工程、工商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催生數據新聞、品牌傳播、計算廣告學、健康傳播等學科發展新領域。其中,2013年獲批廣東省新媒體與品牌傳播創新應用重點實驗室,正是整合了信息技術研究、新媒體研究和品牌傳播研究的交叉優勢而設立的創新型數字媒體實驗室。
重視產學研合作,服務地方媒體和企業發展。新聞傳播學科依託華南理工大學--廣東電視台節目創新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廣東省新媒體與品牌傳播創新應用重點實驗室、數據新聞研究中心、紀錄片創作與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平台,構建輻射整個廣東省各級廣播電視、報刊、網站以及政府機構、商業協會、企業公司的對外合作與交流平台網絡,推動產學研合作,為社會提供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服務,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學院已成為華南地區新聞傳播學科教學科研重鎮。通過強化品牌傳播、數據新聞、新媒體與視聽傳播和跨文化傳播等學科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14年,學科論文人大複印資料轉引率排第12名。據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聯合中國科教評價網最新公佈的中國大學新聞傳播專業排行榜,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傳播學科排名第16位。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資力量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傳播系

系主任:謝勇
教 授:蔣建國 陳娟 李小華賴寄丹 李梅 楊 蔚 鄭宇丹
副教授:劉忠博 亞歷山大 江虹 孫珉
講 師: 周可齊莉莉 黃漢林 曹小杰 劉小妮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品牌傳播系

系主任:韓紅星
教 授:段淳林 韓紅星
副教授:劉曉英 戴世富 高輝 付佳
講 師:焦維 佘世紅 於小川 張慶園 楊克清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視聽傳播系

系主任:黃桂萍
教 授:譚元亨袁忠儲冬愛 張步中 趙泓
副教授:陳映 寧羣賢 黃桂萍 李廣瓊 黃有東
講 師:劉興東 陳希 張陸園 嚴俊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網絡傳播系

系主任:劉銀娣
教 授:羅韻娟 蘇宏元 吳小坤
副教授:胡兵
講 師:明宗峯 韓鎂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院黨委辦公室

書 記:馮向陽
副書記:劉濤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院辦公室

主 任:楊燦
組織人事秘書兼科研秘書:董慧
研究生教務秘書兼人文素質中心教務秘書:黃婉怡
本科生教務秘書:陳玉妙
輔導員:高惠君 厲敏
資料室:代素瓊
實驗室:歐慧玲 鄭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