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北鱗毛蕨

鎖定
華北鱗毛蕨(Dryopteris goeringiana (Kunze) Koidz.)是鱗毛蕨科、鱗毛蕨屬植物。植株高50-90釐米。根狀莖狀粗壯,橫卧。葉近生;葉柄長25-50釐米,淡褐色,有縱溝,具淡褐色、膜質、邊緣微具齒的鱗片,葉片卵狀長圓形、長圓狀卵形或三角狀廣卵形,長25-50釐米,寬15-40釐米,三回羽狀深裂;羽片互生,具短柄,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長漸尖頭;葉片草質至薄紙質,羽軸及小羽軸背面生有毛狀鱗片。孢子囊羣近圓形,通常沿小羽片中肋排成2行;囊羣蓋圓腎形,膜質,邊緣齧蝕狀。
分佈於中國、俄羅斯、朝鮮、日本。在中國分佈於東北、華北及西北。生長於闊葉林下或灌叢中。喜陰,耐寒,適宜濕潤環境和富含腐殖質土壤。
華北鱗毛蕨具有觀賞價值,可植於林下、陰山坡或景石縫隙中。根莖可以入藥。性味味澀、微苦,性平。除風濕,強腰膝,降血壓,清熱解毒。主治脊椎疼痛,頭暈,高血壓病。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華北鱗毛蕨
拉丁學名
Dryopteris goeringiana (Kunze) Koidz. [7]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鱗毛蕨科
鱗毛蕨屬
華北鱗毛蕨
命名者及年代
(Kunze) Koidz.,1929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華北鱗毛蕨形態特徵

華北鱗毛蕨
華北鱗毛蕨(7張)
植株高50-90釐米。根狀莖狀粗壯,橫卧。葉近生;葉柄長25-50釐米,淡褐色,有縱溝,具淡褐色、膜質、邊緣微具齒的鱗片,下部的鱗片較大,廣披針形至線形,長達1.5釐米,上部連同中軸被線形或毛狀鱗片,葉片卵狀長圓形、長圓狀卵形或三角狀廣卵形,長25-50釐米,寬15-40釐米,先端漸尖,三回羽狀深裂;羽片互生,具短柄,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長漸尖頭,中下部羽片較長,長11-27釐米,寬2.5-6釐米,向基部稍微變狹,小羽片稍遠離,基部下側幾個小羽片縮短,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尖頭至鋭尖頭,羽狀深裂,裂片長圓形,寬1-3毫米,通常頂端有尖鋸齒,有時邊緣也有;側脈羽狀,分叉;葉片草質至薄紙質,羽軸及小羽軸背面生有毛狀鱗片。孢子囊羣近圓形,通常沿小羽片中肋排成2行;囊羣蓋圓腎形,膜質,邊緣齧蝕狀。 [2] 

華北鱗毛蕨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俄羅斯、朝鮮、日本。在中國分佈於東北、華北及西北。生長於闊葉林下或灌叢中。 [2]  喜陰,耐寒,適宜濕潤環境和富含腐殖質土壤。 [3] 
華北鱗毛蕨 華北鱗毛蕨

華北鱗毛蕨生長習性

  • 合子
卵細胞成熟後,頸溝細胞和腹溝細胞先後解體,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直徑為(30±1.5)微米的合子,與頸卵器腹壁之間存有間隙,細胞質較濃,細胞核輪廓不明顯,核仁大而色深。合子發育,細胞質逐漸變淺,核仁一分為二,頸卵器腹壁細胞分裂形成環形的帽狀體結構,帽狀體細胞排列整齊。 [4] 
  • 胚胎分裂
合子第一次分裂平行於頸卵器長軸,形成上下兩個子細胞。子細胞短軸長(17±1.8)微米,長軸長(33±1.7)微米,細胞核直徑為(14±1.2)微米,核仁清晰。隨後核仁分裂,數目增多。子細胞同時進行第二次分裂,分裂面平行於配子體縱軸和頸卵器頸部長軸,形成前後兩層的4細胞胚胎,細胞質顏色較淡,核仁大而明顯。四細胞胚胎上下細胞分裂時期不同步,第三次分裂垂直於頸卵器長軸,形成內外兩層的八細胞胚胎。此時各細胞體積等大,細胞質顏色較淺,細胞核較大。八細胞胚胎下方的4個細胞先於上方細胞完成分裂,形成12細胞胚胎,核仁數目增加,帽狀體細胞排列整齊呈兩圈。隨後上方4個細胞完成分裂形成“米”字形分裂結構的16細胞球形胚胎,出現第一葉原始細胞和基足原始細胞。 [4] 
  • 基足及營養器官的分化
胚胎內側形成基足,該區域細胞體積增大、分裂較慢,細胞質顏色淺。第一葉原始細胞連續分裂,第一葉頂端細胞出現。隨着第一葉原基逐漸形成,胚胎外下區出現第一根原始細胞,外面被有一層細胞。基足分化區域擴大,細胞質近似透明,出現第一根頂端細胞,外面仍被有一層細胞。第一葉頂端細胞和第一根頂端細胞加快分裂,分別向外上和外下區域發育,各營養器官依次產生。第一根頂端細胞分裂使組織向外凸出形成第一根原基。根頂端細胞基底部有一到幾層扁平彎曲的根冠原細胞。第一葉原基的發育速度快於第一根原基。第二葉頂端細胞位於基足與第一葉原基之間,細胞較大呈倒四面體形,進一步分裂形成第二葉原基,帽狀體完整。第一葉原基突破帽狀體形成第一幼葉,彎向配子體生長點。第一根頂端細胞向胚胎中心分裂,使第一根原基不斷延伸,突破帽狀體形成第一根,根冠原細胞發育成根冠。外層根冠細胞逐漸解體脱落的同時,內層發育出新的根冠細胞。第一幼葉和第一根完全脱離配子體,基足區域較大並深埋於配子體內。第一幼葉的葉柄和第一根內的中央細胞逐漸伸長,細胞核解體,分別分化形成莖中柱原和根中柱原,在靠近胚中心的區域相互癒合,形成維管束。 [4] 
  • 胚胎髮育個別特徵
約5%的合子第一次分裂垂直於頸卵器長軸,子細胞核輪廓明顯,核仁小且多。少數胚胎細胞分裂速度存在明顯差異,上方的兩個子細胞先完成分裂,形成六細胞的幼胚。單株多胚的比率大於15%,在同一視野中可見單個配子體上的多個胚胎,但發育速度不同。 [4] 

華北鱗毛蕨主要價值

華北鱗毛蕨具有觀賞價值,可植於林下、陰山坡或景石縫隙中。 [3]  根莖可以入藥。性味味澀、微苦,性平。除風濕,強腰膝,降血壓,清熱解毒。主治脊椎疼痛,頭暈,高血壓病。 [5] 

華北鱗毛蕨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