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北薄鱗蕨

鎖定
華北薄鱗蕨(拉丁學名:Aleuritopteris kuhnii (Milde) Ching)為中國蕨科、薄鱗蕨屬中生夏綠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40釐米。根狀莖直立,鱗片闊披針形,紅棕色,邊緣具鋸齒。葉簇生,柄粗壯,慄紅色,闊披針形鱗片;葉片長圓披針形,羽片近對生,無柄或有極短的柄,小羽片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羽狀深裂;裂片彼此以狹缺刻分開,葉暗綠色或褐色,兩面不被鱗片及毛,下面疏被灰白色粉末,葉脈羽狀,兩面不顯。孢子囊羣圓形,成熟時匯合成線形;囊羣蓋草質,幼時褐綠色,邊緣波狀。
分佈於中國遼寧、河北、雲南(西北部);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2700-3500米的林下或路邊岩石上。
華北薄鱗蕨根狀莖、葉入藥。味苦,性寒。有潤肺止咳、清熱涼血之功效。用於肺熱咳嗽、外傷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華北薄鱗蕨
拉丁學名
Aleuritopteris kuhnii (Milde) Ching [7]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鳳尾蕨科
粉背蕨屬
華北薄鱗蕨
命名者及年代
(Milde) K. H. Shing & S. K. Wu,1979

華北薄鱗蕨形態特徵

華北薄鱗蕨
華北薄鱗蕨(5張)
中生夏綠植物。 [2]  植株高20-40釐米。根狀莖直立,先端密被鱗片;鱗片闊披針形,紅棕色,邊緣具鋸齒。葉簇生,柄長10-15釐米,粗壯,慄紅色,基部疏具淡棕色、闊披針形鱗片;葉片長圓披針形,長17-25釐米,寬5.5-8.5釐米,先端漸尖,下部三回羽狀深裂;羽片10-12對,近對生, [3]  羽片橢圓狀披針形, [4]  無柄或有極短的柄,彼此以無翅葉軸遠分開,基部一對羽片卵狀三角形,先端短漸尖,長2.5-4釐米,二回羽狀深裂,頂部為羽狀深裂;小羽片4-5對,彼此多少以狹翅相連,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長1-1.5釐米,寬5-7毫米,羽狀深裂;裂片4-5對,彼此以狹缺刻分開,長約3毫米,寬2毫米,先端鈍,邊緣全緣;第二對羽片通常較基部一對為大。葉幹後草質,暗綠色或褐色,兩面不被鱗片及毛,下面疏被灰白色粉末,葉脈羽狀,兩面不顯。孢子囊羣圓形,成熟時匯合成線形;囊羣蓋草質,幼時褐綠色,老時褐色,連續,邊緣波狀。 [3]  華北粉背蕨的孢子呈四面體球形,三裂縫,周壁黃褐色。 [5] 

華北薄鱗蕨近種區別

華北薄鱗蕨與華西薄鱗蕨Leptolepidium caesium (H. Christ) K. H. Shing & S. K. Wu)的區別在於該種羽片橢圓狀披針形,羽軸上下側的小羽片不相等,下側的較長,彼此以狹翅相連。 [4] 

華北薄鱗蕨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遼寧、河北、雲南(西北部);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2700-3500米的林下或路邊岩石上。 [3] 

華北薄鱗蕨生長習性

  1. 孢子萌發:孢子播種7-10天之後孢子萌發,萌發時細胞內已產生葉綠體和大油滴,細胞膨脹,從周壁裂縫處膨出,首先進行兩次縱向分裂,然後中間的細胞再橫向分裂,得到初生原葉體細胞,此時,基部細胞分裂產生假根細胞,假根細胞壁厚,略呈黃褐色,細胞中空細長,內有少量小葉綠體。因為第一條假根生長方向與原葉體母細胞的生長方向垂直,故認為孢子萌發類型為書帶蕨型。
  2. 絲狀料-片狀體:細胞縱向增殖,成為細長的絲狀體,頂端為分生區。隨後分生區兩側同步增長,逐漸形成圓弧的突出,使中央分生區略向內凹陷,成為片狀體。
  3. 原葉體:播種67天后,配子體已經發育為原葉體。此時觀察到的原葉體多為雌性,成熟的雌性配子體,體型大,寬3.5-5毫米,長2-3.5毫米,兩翼寬大,呈圓扇形,邊緣平滑無缺刻,無毛狀體,細胞呈長方形,小而排列緊密。原葉體發育過程為鐵線蕨型。
  4. 無性配子體:在原葉體居羣存在大量未分化的配子體,在某些配子體的假根叢中可以看到一些透明的球形凸起,直徑45-50微米,但是因看不到其內容物和結構,無法判定其是否為發育初期的精子器,或為初生的假根細胞。
  5. 頸卵器:頸卵器集中分佈在雌性原葉體兩翼之間的中助加厚區域,為包埋型頸卵器,成熟的頸卵器呈紅褐色,位於假根區和分生區之間,直徑約40微米,高約50-60微米,頸部裂為四瓣,呈A字形,開口向下。未成熟的頸卵器呈淺綠色,頸部閉合呈高帽形,高60毫米。
  6. 新生孢子體:兩個月後居羣中已經有大量新生孢子體出現,孢子體自原葉體腹面長出,新生孢子體的初生葉亦為心形,葉脈從基部開始分為兩支,分別供給葉片的兩邊。葉緣均勻分佈有毛狀體,毛狀體頂端具分泌腺,分泌物排至分泌腺外側,呈瑩亮的白色分泌滴。 [5] 

華北薄鱗蕨主要價值

華北薄鱗蕨根狀莖、葉入藥。味苦,性寒。有潤肺止咳、清熱涼血之功效。用於肺熱咳嗽、外傷等。 [6] 
參考資料
  • 1.    華北薄鱗蕨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0-08-05]
  • 2.    薄鱗蕨屬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8-05]
  • 3.    華北薄鱗蕨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8-05]
  • 4.    周士鋒,閆雙喜.薄鱗蕨屬(Leptolepidium)——河南中國蕨科一新記錄屬[J].河南科學.2011年,第5期:541
  • 5.    劉賢.幾種碎米蕨類植物配子體發育特性及其系統學意義[D].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2015,碩士:19-21
  • 6.    陳書坤,王雨華,莊會富主編.滇西北重要及有用植物[M].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27
  • 7.    華北薄鱗蕨 Aleuritopteris kuhnii|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