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僑週報

鎖定
《華僑週報》,週刊。1932年6月創刊於南京,停刊於1933年9月,由南京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主辦,華僑週報社編輯、出版。屬於華僑刊物。 [1] 
該刊是研究近代中國外交史、貿易史、外僑史等重要的史料依據。 [1] 
中文名
華僑週報
語    種
中文
主辦單位
南京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
編輯單位
華僑週報社
創刊時間
1932年6月
出版週期
週刊

華僑週報人員編制

主要撰稿人有方鍾徵、劉時英、楊易中、羅家倫、易逸凡、劉清齋、陳高傭、陳學海、馬鴻昌、李玉藻、張學顏、吳體仁、葉紹純等。

華僑週報辦刊目的

《華僑週報》創辦的目的在於“為集合關心海外問題之士,為切實之調查研究工作”。

華僑週報欄目方向

內容以關於華僑問題的論著、譯述、調查與法規為主。該刊希望能引起國人對於海外問題的注意與認識,同時也將調查研究結果用於政府移民行政決策。其刊登內容多是與僑民有關,曾刊發有《華僑週報九一八紀念號》、《僑務委員會一週年紀念特刊》、《日本在暹羅之貿易狀況》、《國難中應努力的僑民》、《中國日本菲律賓之三角關係》、《如何維持南洋華僑之經濟地位?》等。
此刊為民國時期少有而重要的外僑報刊之一,其內容關乎民生,與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相關,在當時一方面拓展民眾的視野,使民眾看到海內外的各種真實狀況;另一方面,也給政府實施外僑政策提供有力依據。同時對於今天也是研究近代中國外交史、貿易史、外僑史等重要的史料依據。

華僑週報文化傳統

《發刊旨趣》 陳克文
“救濟失業僑胞”,“解除僑胞痛苦”,此種口號已成為目前亟待解決之大問題。誠以僑胞之散居海外者為數不下千萬,不僅祖國之革命事業藉僑胞之贊助者甚多,且祖國之經濟情況亦息息與海外僑胞有關也。
然考諸海外僑胞發展之歷史,則近百年來,南北美洲,英屬馬來半島,荷屬東印度羣島,以及印度支那半島諸地之開發繁榮,莫不有賴於我僑胞之努力創造,我僑胞對於二十世紀文明之貢獻,決不遠遜於歐洲之白色人種。何以時至今日,我僑胞胼手胝足艱難創造者,竟漸次為他人所吞併掠奪?僑胞在海外之政治經濟地位,日漸動搖,盈千累萬之失業者唏噓歸國,向之以種種方法誘致我辛勤耐苦之僑胞者,今已不惜享以閉門之羹,非設為苛細難堪之限制條例,即課以為數非輕入境徵税。其尤甚者,則竟下逐客之令,反眼若不相識!此其原因,果安在乎,救濟之術又將安出乎?
歐洲各國殖民事業之發展,不僅利用國家之武力為之後盾。舉凡近代之政治,經濟,教育,宗教之組織,科學之發明,無一而不為殖民事業之臂助。反觀我國則何如?散居海外之千萬僑胞,除勤儉耐苦之精神,櫛風沐雨之體魄而外,幾已一無所有。近代政治經濟教育宗教之組織,以及科學之發明,貧乏達於極點,固無論矣。又益之以氏族觀念與部落思想之作祟,往往僑胞與僑胞之間,水火冰炭,糾紛迭起。試問於此種不幸之境況之下,能與歐洲之殖民事業爭短長乎?故今後欲解決海外僑胞之種種問題,鞏固僑胞固有之地位,一方面故不能不要求國內政治經濟教育軍事諸端之安定與發展。又一方面,則更不能不要求僑胞本身之能免除愚昧迷信孱弱不潔之種種陋習,而養成近代殖民事業競爭集團中之一有力分子。此其為事,艱鉅複雜,非有詳密之調查,精深之研究,則必不能瞭然於問題之癥結所在,以為政策之取捨決定,此又淺顯而易見者也。
本刊發行之最大目的,即為集合關心海外問題之士,為切實之調查研究工作。吾人深信革命政府之施政方針,必須以客觀之事實,與科學之研究,為之根據。斷未有摭拾浮言,或徒唱口號,而能收遠大真實之成功者。故本刊今後之文字,對於浮腔濫調,形同八股試帖之宣傳作品,固所不取。即動言學派,奧妙艱深之純理文章,亦須割愛。本刊所努力者為與僑民有關之各種問題的調查與研究。歐美各國對於殖民事業之歷史及其設施,可資借鑑者,自亦在實事求是,不好高,不騖遠,不以文字為標榜攻訐之具。苟能以有限之努力,引起國人對於海外問題之深切注意與認識,同時更以調查研究之結果,為政府移民行政決策之助,則區區之願也。謹於啓刊之始,略陳梗概,幸海內外賢達進而教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