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鎖定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School of Electromechanical and Aautomation,Huaqiao University)是華僑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的前身為機械工程系,創辦於1978年,先後改名精密機械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2001年成立學院。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開設5系1部,設有4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領域1個;有教職員工151人,專任教學科研人員121人,本科生1816人,碩士生、博士生426人。 [1] 
中文名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Electromechanical and Aautomation,Huaqiao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2001年6月1日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華僑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黃寧
現任領導
院長:黃輝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1個
工程領域1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院系設置
5系1部
地    址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集美大道668號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辦學歷史

1978年,華僑大學復辦後,由於社會對機械專業人才的需求激增,為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學校決定從1978年10月起籌辦機械工程系。
1979年秋,機械工程系第一個本科專業—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本科專業開始招生,共招收47名學生,其中境外生有17人,香港學生5人,澳門學生4人,日本華僑學生1人,歸僑學生7人,李冀閩擔任班主任。
1982年,機械工程系第一個碩士學位點—精密機械獲批。
1983年9月,首屆“機械製造”專業4名碩士研究生入學,由時任全國高校金屬切削研究會理事長、華僑大學副校長劉培德教授牽頭成立華僑大學石材加工研究室,是當時全國成立的第一個石材加工研究基地。
1984年11月,機械工程系改名為精密機械工程系。
1996年11月,為體現機電結合、機電一體化學科發展方向和專業特色,精密機械工程系改名為機電工程系。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5張)
1998年7月,“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博士點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批准,成為當時福建省機械工程學科唯一的博士點。
1999年,“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首批入學的博士生有5名。
2001年5月,在機電工程系基礎上成立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2006年10月,新建的華僑大學廈門校區投入運行。
2007年9月,國家人事部和國務院學位辦公室批准設立“機械工程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10年7月,廈門校區機電信息實驗大樓建成投入使用,機電學院在校研究生也全部搬遷到廈門校區。
2011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文正式公佈了在2010年的學位授權審核工作中獲得批准的授權學科名單,“機械工程”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8月,以黃輝教授為團隊負責人的“脆性材料加工技術與裝備”科研團隊成功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
2013年9月,按照學校的要求,以本科專業的二級學科對系和教學部的名稱作了適當的調整,分別由製造工程系、機電工程系、檢測與控制工程系、工業設計系、設計工程系、工程圖學基礎部對應調整為機械製造工程系、機械電子工程系、測控技術與儀器系、工業設計系、車輛工程系、工程圖學基礎教學部。
2014年4月,學校發文成立華僑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作為學校直屬科研機構,正處級單位,統籌建設“石材產業加工技術與裝備”福建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脆性材料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相關省部級科研創新平台。其人員編制單列,相關重點學科、學位點與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共享。 [4]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辦學條件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院系專業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開設機械製造工程系、機械電子工程系、車輛工程系、測控技術與儀器系、工業設計系、工程圖學基礎部等5系1部,設有機械工程、測控技術及儀器、工業設計、車輛工程等4個本科專業。 [1]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師資力量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員工151人,專任教學科研人員121人。專任教師中,博士生導師22人,高級職稱77人,具有博士學位91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入選者等國家級各類高端人才20餘人次。擁有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福建省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福建省“百人計劃”入選者、海西產業領軍人才、閩江學者、福建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省部級各類人才近50人次。有4個省級研究生導師團隊、2個省級本科教學團隊。 [1] 
雙聘院士:盧秉恆(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徐西鵬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王永初、洪尚任、徐西鵬、江開勇、黃輝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徐西鵬、黃輝、杜吉祥、崔長彩、李遠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徐西鵬
福建省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百人計劃)入選者:蘇春翌、陳新開
福建省傑出科技人才:徐西鵬
福建省優秀專家:王永初
福建省高等學校百名領軍人才:徐西鵬、蘇春翌
福建省“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黃輝
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徐西鵬、黃輝
福建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徐西鵬、沈劍雲、李遠、黃輝、楊建紅、楊帆、易定容、杜吉祥
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劉強、黃輝、劉斌、楊建紅、黃國欽
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入選者:黃國欽、陸靜、姜峯、言蘭、杜吉祥 [7]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福建省級特色專業1個,福建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福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機械工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業設計專業通過IEET工程認證,有福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福建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等5個教學實踐平台,建立18個企業研究生工作站。 [1]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1] 
國家級特色專業: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福建省級特色專業: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福建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
福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面向海峽兩岸和海外機械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6]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福建省級精品課程
工程材料
福建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製造技術基礎(雙語教學)、立體構成 [6] 
  • 教學成果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近5年來,共有2個教學項目入選國家級“金課”,1個項目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個項目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5個教改項目獲得省級立項。近5年來,學院在全國“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三大賽事中獲得8項全國性獎項,在全國工程訓練大賽、傳感器大賽等其他賽事中獲得23項獎項,在省各類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204項獎項,在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多次獲得德國iF,紅點(Red Dot)概念設計大獎。 [1] 
教學成果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焊接機器人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教材)
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1世紀初一般工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福建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機制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
福建省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6]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領域1個,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1個,福建省重點學科2個,福建省雙一流高峯學科1個。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機械工程
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機械工程
福建省重點學科: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
福建省雙一流高峯學科:精密製造技術及裝備學科羣
一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工程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領域:機械工程 [1]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學術研究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福建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及6個省級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1個福建省高校優勢學科創新平台1個。 [1]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脆性材料產品智能製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脆性材料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創新團隊:脆性材料加工技術與裝備科研團隊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脆性材料加工技術創新團隊
福建省高校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高端裝備製造創新平台 [1] 
省級科研平台:福建省脆性材料智能製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福建省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機電裝備過程監測及系統優化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特種能場製造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石材產業加工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脆性材料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工業設計與服務製造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福建省石材加工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石材加工研究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市級科技創新平台:廈門市光電材料加工重點實驗室、廈門市數字化視覺測量重點實驗室 [8]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科研成果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近5年來,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在內的科研項目近200項,獲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項10多項。 [1] 
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石材高效加工用金剛石磨粒工具關鍵技術及應用
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4] 
重載工程機械高效電液驅動與能量回收系統研製及產業化
2019年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9]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合作交流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與英國博爾頓大學(University of Bolton)簽訂了本科生3+1雙學位聯合培養協議,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簽訂合作辦學協議,與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簽訂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 [1]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圖形標識由學院名稱”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學院成立時間以及象徵圖形構成,其中學院名稱”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所用字體與學院中文名稱字體一致。.
除徽標識主色為藍綠色,盎綠色軍一種能夠給人帶來穩重感的色彩,經常用於涉及安全的行業產品上,符合學院工科背景.
象徵圖形由英文字母”ME”演變而來,為英文 '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縮寫,體現學院華僑大學的背景,以及國際化發展的願望,整形採取品平化沒計,傳遞精確、簡潔,高效的工科學院特徵,數字1978是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前身機械系成立的時間。 [5]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名譽院長
盧秉恆
院長
黃輝
黨委書記
黃寧
副院長
劉斌、李遠、林添良 [3]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歷任領導

行政領導
姓名
任職時間
系主任
劉培德
1980.09—1984.06
陳希達
1984.06—1988.10
張伯霖
1988.10—1992.06
張奕鑫
1992.06—1995.03
洪尚任
1995.03—1999.07
院長
徐西鵬
2001.05—2002.03
江開勇
2002.03—2012.07
張認成
2012.08—2020.09 [2] 
黨總支/黨委領導
職務
姓名
任職時間
黨委書記
王允澄
1984.10—1986.04(支部書記)
1986.04—1989.08
吳邱陵
1989.08—1992.08
張奕鑫
1995.03—1997.01
洪尚任
1997.01—1999.07
何江川
1999.09—2001.05
江開勇
2001.05—2002.09
李輝
2002.09—2008.06
童昕
2008.06—2010.10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