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鎖定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Huaqiao University)是華僑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成立於2009年9月,學院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社會科學研究所、2005年成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2007年成立的哲學研究所。
截至2021年7月,學院設有2個教學系,開設2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有教職員工39人,其中教師34人。 [1] 
中文名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Huaqiao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2009年9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華僑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李永松
現任領導
院長:許鬥鬥
本科專業
2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1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院系設置
2個教學系
地    址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集美大道668號F4區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辦學歷史

1960年,華僑大學創校在政治系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組”。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5張)
1978年,華僑大學復辦,在獨立建制“馬列主義教研室”下設哲學教研室。
1993年,“馬列主義教研室”歷經轉製成立“社會科學系”,從中獨立出來的“社會科學研究所”同年獲批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二級學科碩士點。
1995年,併入“社會科學系”,招收首屆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8年,開始在澳門招收海外碩士研究生。
1999年,獲批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的招生資格。
2001年,哲學學科劃歸新成立的人文社會科學系。
2002年,被確定為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
2002年,成立“宗教文化研究所”。
2004年,哲學學科劃歸新組建的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華僑大學重點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
2005年,哲學學科被確立為福建省重點學科。
2006年,獲批馬克思主義哲學二級學科博士點、中國哲學、宗教學、倫理學二級學科碩士點。
2009年,華僑大學對泉州校區、廈門校區的學科佈局進行調整,創建社會學學科作為華僑大學培育學科,與哲學學科一起遷入廈門校區,組建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並承擔廈門校區思政課的教學工作。
2010年,社會學本科開始招生,獲得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
2012年,哲學學科被確立為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福建省重點學科,並獲評福建省高校“馬克思主義生活哲學創新團隊”,學院部分教師分流至新成立的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3年,哲學(中西人文綜合試驗班)本科開始招生,獲得哲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2018年,獲得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並被確定為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原學科。
2020年,哲學(中西人文綜合試驗班)本科入選“雙萬計劃”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辦學條件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7月,學院設有社會學系、哲學系2個教學系,開設社會學、哲學本科2個本科專業。 [1]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7月,學院有教職員工39人,其中教師34人(教授19人、副教授10人、講師5人,其中愛爾蘭籍、英國籍外教2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31人,分別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其中多名教師曾在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留學。教師隊伍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1人,入選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入選福建省閩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入選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人選5人,入選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人選2人,入選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人,入選泉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入選華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者百人計劃13人、華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學者成長工程團隊5個。學院同時聘請畢業於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等專業外籍教師長期任教。 [1]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劉榮軍
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薛秀軍等
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李志強等 [4]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學建設

截至2021年7月,學院有福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學院下設社會科學調查與數據研究中心,配備專業教學實驗室一間,使用面積90平方米,內設16坐席電話調查和移動面訪調查系統。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 [1] 
福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哲學(中西人文綜合試驗班) [1]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7月,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1個,福建省重點學科1個,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1個,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原學科1個,哲學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C+。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哲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哲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哲學
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哲學
福建省重點學科:哲學
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哲學
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原學科:哲學 [1]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學術研究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7月,學院建設有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華僑大學與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共建“福建省宗教中國化研究中心”,華僑大學與中國孔子基金會合作共建的華僑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掛靠學院,學院還設有現代社會政治哲學研究中心、問題哲學研究中心、宗教文化研究所、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有福建省高校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基礎理論研究創新團隊培育對象1個、華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引領型團隊1個、發展型團隊1個。 [1] 
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生活哲學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海外華人宗教與閩台宗教研究中心 [1]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7月,學院教師近五年(2016—2020)承擔各類縱向課題90多項,其中,國家社科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2項、一般和青年項目19項,教育部項目8項,省部級重大和重點項目14項、一般項目30多項,經費700多萬元;各類橫向項目近10項,經費近60萬元。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哲學動態》《馬克思主義研究》《世界宗教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社會》等國內權威、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70多篇。在海外SSCI、A&HCI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獲各類科研成果獎50多項,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近20項。 [1]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7月,學院與美國西北大學、杜肯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慕尼黑大學、英國雷丁大學、格拉斯哥大學、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薩斯喀徹温大學、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等建立了學術交流合作,與台灣陽明大學和相關研究機構等建立了學術聯繫。學招收來自港澳台地區和東南亞、日本等國家博士研究生十餘人。與日本、馬來西亞、泰國等多所學校開展合作辦學,共同招收海外“中華文化(哲學)”、“生命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 院徽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院徽為圓形,中心區域的主體圖案為白鷺和浪花,具有地域特點。左側白鷺由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官方縮寫“哲社”的拼音首字母(ZS)變形而來,同時也形如漢字“飛”,寓意學院在各個領域不斷騰飛。右側浪花則由數字“2009”變形而來,為建院年份。二者結合,形成一副白鷺起飛於大海,翱翔於長空的充滿希望的畫卷。外圈為學院中文全稱、英文全稱。
LOGO以海藍色、白色為主色,線條以曲線為主,總體視覺感受沉靜、莊重、智慧,與學院“學術立院,追求卓越”的理念相契合,但又不失動態感。主體圖案抽象凝練、有現代感且寓意豐富。白鷺圖案線條較少、較粗;浪花圖案線條較多、較細,在視覺上取得了較好的平衡。
本次院徽設計,使用Adobe Illustrator CS5進行繪製。外圈字體為思源宋體-Bold(中文),為免費開源可商用字體;Dutch801 SeBd BT Semi-Bold(英文),與校徽所採用的英文標準字體一致。 [2]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院長
許鬥鬥
黨委書記
李永松
副院長
常旭旻、王嘉順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