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亭鶴唳

鎖定
華亭鶴唳(拼音:huà tíng hè lì )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尤悔》。 [1] 
華亭鶴唳(華亭:地名,在今上海松江西;唳:鳥鳴叫)指華亭谷的鶴叫聲,表示遇害人對人生的眷戀之情。偏正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 [1]  [5] 
中文名
華亭鶴唳
拼    音
huà tíng hè lì
近義詞
東門黃犬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尤悔》
注音字母
ㄏㄨㄚˋ ㄊㄧㄥˊ ㄏㄜˋ ㄌㄧˋ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

華亭鶴唳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呼?’”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華亭鶴唳”。 [1] 

華亭鶴唳成語典故

陸機(公元261~303年),字士衡,西晉吳郡人。陸機身材高大,聲如洪鐘,滿腹才學,文章冠世,儒生們都對他很佩服。父親陸抗死後,陸機率領父親的兵馬,任牙門將。當他二十歲時,東吳被西晉滅掉,陸機退居故鄉,閉門勤學,期間共有十年。 [2] 
晉武帝太康(公元280~289年)末年,陸機與弟弟陸雲來到洛陽,以文才名揚一時。後來,陸機跟隨成都王司馬穎,任平原內史。晉惠帝太安(公元302~303年)初年,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討伐長沙王司馬義,任陸機為後將軍、河北大都督,不料被長沙王司馬義打敗,死傷了許多將士。有一個統領萬人的小都督孟超,是成都王司馬穎的心腹。作戰時,孟超不但不去打仗,反而率兵劫奪百姓財物。陸機查辦此事時,孟超竟造謠説:“陸機要造反了!”於是又有一幫人跟着孟超起鬨。 [2] 
司馬穎大怒,命令冠軍牽秀秘密逮捕了陸機。恰好在那天夜裏,陸機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車前的黑帷把車子纏繞起來了,用手撥不開。天亮時,牽秀果然派兵來抓他。陸機脱下戰時穿的衣服,戴上白色的便帽,與牽秀相見,神情自如,對牽秀説:“自從吳國滅亡以來,我兄弟和宗族的人蒙受國家的大恩大德,在內出謀劃策,出外執掌兵權。成都王委我以重任,我多次辭謝不幹,但是得不到恩准。今日被殺,難道不是命中註定麼!”於是,他給司馬穎寫信,措詞十分悲切淒涼。接着,他嘆息説:“家鄉華亭的鶴鳴叫聲,我再也聽不到了。” [2] 
陸機在軍中被害時,時年四十三歲。他的兩個兒子陸蔚、陸夏也同時被殺害。因為陸機無罪受冤而死,所以士兵們都感到很痛心,莫不失聲痛哭。這一天,大白天就霧氣迷漫,天昏地暗,狂風猛吹,樹木斷折,大雪紛飛,在平地積了一尺多深。人們説,陸家父子死得太冤枉了,以致天怒人怨。 [2] 

華亭鶴唳成語寓意

陸機之死,實際上是西晉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爾虞我詐的犧牲品。人之將死,其心也善。大概是因即將面對死亡的人,對人生會有更多的留戀、追憶和反省,對社會有更多的思考,從而參破人生,理解社會。 [3]  [4] 
人們常常為蠅頭之利終生奔波,直至生命戛然而止,到絕境才發生出:“華亭鶴唳,豈可復聞”的感嘆,以及“牽黃犬出蔡東門逐狡兔”的企望。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等到了生命的盡頭才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時已為時已晚。應該在短暫的生命裏懂得珍惜,覺悟什麼是人生首要的東西,而這樣就不至於昏昏逐利不知生死,一生只為一個位置活着,只為一個恩怨活着。 [3]  [4] 

華亭鶴唳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華亭鶴唳”指華亭谷的鶴叫聲,表示遇害人對人生的眷戀之情。偏正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 [1]  [5] 
運用示例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1] 
唐·李白《行路難》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1] 
明·許三階《節俠記·誅佞》:“做東市遭刑,鴟夷銜怨。堪憐,欲奏廣陵琴曲難;潸然,欲聽華亭鶴唳難。” [1] 
清·王嗣槐《新安胡孺人壽序》:“幸而讀父書,有聲士林,又安知其不以幹名嗜進失足坑塹?東門黃犬之傷,華亭鶴唳之嘆,貽所生以憂戚者,何如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