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菩薩蠻·黃鶴樓

鎖定
《菩薩蠻·黃鶴樓》是毛澤東的詞作,作於1927年。此詞表達了作者對於其所處的時代的沉鬱抱負和熱切期待,也寫出了對革命前途的焦慮,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對革命抱有堅定信念的樂觀。全詞扣緊登臨情景,突出大江形象,自然哲理、政治鬥爭和革命激情三者水乳交融,主題思想集中深邃。寫景以重點刻劃與氣氛渲染結合,抒情以寓景於情和寫意手法相結合,境界含蓄高遠。語言之沉着有力,疊詞動詞之新穎精警,用韻之錯落有致,與內容也十分和諧。
作品名稱
菩薩蠻·黃鶴樓
作    者
毛澤東
創作年代
1927年
作品出處
毛澤東詩詞
文學體裁

菩薩蠻·黃鶴樓作品原文

菩薩蠻·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 

菩薩蠻·黃鶴樓註釋譯文

菩薩蠻·黃鶴樓詞句註釋

①菩薩蠻: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上下片各四句。
②黃鶴樓:舊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區之西長江岸邊的黃鶴磯(一作黃鵠磯)上,即今武漢長江大橋南端西側。樓在歷史上曾幾經毀壞修復。《南齊書·州郡志》説有個叫子安的仙人,曾騎黃鵠(即鶴,古“鵠”、“鶴”二字通)經過黃鵠磯。《太平寰宇記》説騎鶴仙人叫費文褘(一作費禕),每乘黃鶴到此樓休息。樓因此得名。許多文人曾題詩抒慨,唐崔顥的名句“黃鶴一去不復返”,尤為歷代傳誦。作者借這個題目,抒發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③茫茫:廣大貌,遠貌。九派派,水的支流。相傳在長江中游一帶有九條支流同長江匯合,所以稱“九派”。中國:就是國中。《孟子·公孫丑下》:“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趙岐注:“王欲於國中而為孟子築室。”或徑用通常意義來解釋,亦通。那麼,流中國,就是流於中國境內。
④沉沉:也作沈沈。湛湛,深遠貌。一線:指當時長江以南的粵漢鐵路和以北的京漢鐵路
⑤莽蒼蒼:莽蒼,迷茫。莽蒼蒼,就是莽蒼的長言,多出了一個音節。
⑥龜蛇鎖大江:龜蛇指龜山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長江邊,龜山在它對岸的漢陽,隔江對峙,好像要把長江鎖住一樣。
⑦把酒酹(lèi)滔滔:酹,古代用酒澆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對自然界事物設誓的一種習俗。這裏是對滔滔的長江表示同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的決心。滔滔,大水貌。此用作江水的代語。
⑧心潮:謂心情極不平靜,猶如潮水。 [1]  [2] 

菩薩蠻·黃鶴樓白話譯文

條條大河,浩浩茫茫,在祖國大地奔流不息,黑深沉的鐵路,貫穿南北。春雨生煙,莽莽蒼蒼,龜山和蛇山,像兩把鐵鎖,扣住長江。
那傳説中的黃鶴,不知道現在去了哪裏?只剩下它的遺蹟,供遊人玩賞。在這高樓之上,我端一杯好酒灑在這滔滔的水裏,心情起伏,有如波濤,隨着大浪愈漲愈高。 [3] 

菩薩蠻·黃鶴樓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於1927年。1957年1月《詩刊》創刊號發表該詞時,毛澤東寫下了這樣一段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號黨的緊急會議決定武裝鬥爭,從此找到了出路。”
1927年4月11日,國民黨軍隊繳了上海工人糾察隊的槍,次日,又向罷工示威的工人開槍。在長沙,5月21日,何鍵、許克詳開始捕殺共產黨員,中共湖南省委退讓,取消了10萬農軍進攻長沙的計劃。毛澤東當時在武漢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為了準備應付突然事變,毛澤東把妻子和三個孩子送回了湖南。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於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漢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陳獨秀代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向大會作《政治與組織的報告》,仍然做出了對汪精衞一派的右傾遷就政策,未能給中國革命指出正確的道路。會議期間,毛澤東提出的“迅速加強土地鬥爭”的建議未能得到討論,正確意見無法得到採納。心情鬱悶的他登上了蛇山,來到了黃鶴樓前。毛澤東站在黃鶴樓上,極目遠眺,一切風景盡收眼底。茫茫大江東去,平漢鐵路縱貫南北,龜蛇二山籠罩於蒼茫的天際之中。面對此般風情,他創作了《菩薩蠻·黃鶴樓》。 [3]  [4]  [5]  [6] 

菩薩蠻·黃鶴樓作品鑑賞

菩薩蠻·黃鶴樓整體賞析

此詩上闋寫景,登樓縱目,自遠而近,宏偉壯彩。一個“鎖”字,連接雙山大江,不僅形象地描繪了龜蛇夾峙的形勢,而且暗寫出亂石崩雲、驚濤拍岸的一段江景。開頭兩句,是登高望遠,從西望到東,從北望到南,向四面望去。下面兩句:“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一句是望遠景,一句是望近景。向遠處望去,煙雨茫茫。“莽蒼蒼”正寫出迷茫的景象。上引王維的“山色有無中”,看遠處山色若隱若無,看不分明,跟煙雨迷茫相似。近處望,看到漢陽的龜山,武昌的蛇山,隔江相望,一“鎖"字,正好寫出了那裏江面較狹。它跟”蒼茫九派“的浩淼無邊,更具有對照作用。這樣四句合起來就構成一個廣闊雄渾深沉有力的境界。這個境界正好反映出詩人闊大的胸襟,豪邁的氣度。下闋言情,應物斯感,豪放深沉。一個“逐”字,綰合心潮江浪,不但生動地寫出了浪花的滾滾催進,而且隱喻洶湧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黃鶴不知到哪去了,只剩下這座黃鶴樓,作為遊人攬勝的聖地。這是即景生情,並無企慕仙人的意思。下面是抒革命之情,“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把酒澆在滔滔的江水裏,內心激動的思潮恰似長江中翻騰起伏的波濤那樣高,這裏表示對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的決心。值此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非常激動,好像追逐江中洶湧的波濤。不久毛澤東就點燃了秋收起義的革命烈火,建立起了井岡山革命基地,為中國革命打開了新的局面,使中國革命走上了正軌。
全詞一開始從大處作眼,從遠到近,層層展開,其中有精確的地理,這地理中暗示作者內心縝密的佈局及經緯法度,這一切處理得乾淨簡練,僅用“九派流中國”,“一線穿南北”,“龜蛇鎖大江”這幾個妙巧的對稱,猶如圍棋高手的佈局顯得嚴密而大度,同時也顯示了對祖國的山川諳熟於胸。接着下闋一轉,又透出了詩人對於世事滄桑,雪泥鴻爪之感慨,一代又一代該過去的都過去,而今詩人又作遊人的一員在此低迴歌詠。最後二行詩人把酒酹江以抒壯志,湧動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濤,越來越感受到一種急迫地想立即置身於中心的強烈願望,詩歌在此達到一個最後的高潮,以綿綿思緒和慷慨高歌抵達詩言志的核心。
就情景而言,如果説,上片是寫景為主而又寓情於景;那麼,下片便是抒情為主而寓景於情。如果説,上片借所寫之景:“長江”——“茫茫九派”,“京漢、粵漢鐵路”——“沉沉一線”,“鎖大江”的“龜蛇”,而又藉着莽蒼蒼的煙雨等悲壯蒼涼之色以抒憂愁幽思的史的情結的話,那麼,下片則以上天入地、把酒酹江,心潮逐浪的抒情為主而寓白雲黃鶴之景及上片所言之景於抒情之中。而“心潮逐浪高”一句,即前所述之“詞眼”所在,把全詞所言之景,所抒之情,均收束其中。片言居要,收攝風雲,容納古今,這就是該詩人化了的史的特色,是詩化了的史。而以此結句,情語也,亦景語也,以情結尾,亦以景結尾,有情景交融、餘味無窮之妙。 [2]  [5]  [6] 

菩薩蠻·黃鶴樓名家點評

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原主席郭沫若:這首詞可以看到國共一次合作時的偉大勝利與大革命失敗的困難與痛苦,彷彿來到那個國內形勢錯綜複雜的年代。也寫出了對革命前途的焦慮,和對未來充滿信心,對革命抱有堅定信念的樂觀。(周振甫《毛澤東詩詞欣賞》) [7] 
毛澤東妻子楊開慧:“這首詞真好,前幾句太蒼涼了,後幾句一變而顯得昂揚、激動,我聽了心緒也難平。”(曾珺《毛澤東的詩賦人生》) [4]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研究員龍劍宇:藝術上,此詞一如既往地用形象説話,把詞人的感情與理想,深寓在自然景物之中,又把自身與現實,人與自然完全融合在起。詞的色調是灰色偏暗的,但有一種紅光透出來。情調先是低沉的,但後通過動感的江河和心潮高揚起來。江、山、樓與人構成完整而耐人尋味的畫面。幾個動詞:流、穿、鎖,極富藝術表現力。(《毛澤東詩歌風景線》) [3] 

菩薩蠻·黃鶴樓作者簡介

毛澤東像 毛澤東像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工詩詞。著有《毛澤東詩詞》《毛澤東文集》等。 [8] 
參考資料
  • 1.    何 禾.博大的胸襟——毛澤東的詩詞[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5-6
  • 2.    吳正裕.毛澤東詩詞全編鑑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21-28
  • 3.    龍劍宇.毛澤東詩歌風景線[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1:59-63
  • 4.    曾 珺.毛澤東的詩賦人生[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21:75-76
  • 5.    萬震球.毛澤東詩詞講義[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212
  • 6.    公 木.毛澤東詩詞鑑賞[M].長春:長春出版社,1991:20-23
  • 7.    周振甫.毛澤東詩詞欣賞(插圖典藏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3:13-18
  • 8.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759-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