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鎖定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是唐代文學家温庭筠的代表詞作。此詞寫女子起牀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以及妝成後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詞人把女子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很嬌柔,彷彿描繪了一幅唐代仕女圖。全詞成功地運用了反襯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充分體現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後來這首詞被譜寫成歌曲,成為電視劇《甄嬛傳》的插曲,由劉歡填曲,姚貝娜演唱。
作品名稱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作品別名
菩薩蠻·小山重迭金明滅
作    者
温庭筠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花間集
文學體裁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作品原文

草書《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草書《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1-2]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註釋譯文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句註釋

⑴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雙調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組成,上下片均兩仄韻轉兩平韻。
⑵小山:指屏風上的圖案,由於屏風是摺疊的,所以説小山重疊。一説小山是眉妝的名目,指小山眉,彎彎的眉毛。晚唐五代,此樣盛行,見於《海錄碎事》,為“十眉”之一式。金明滅:形容陽光照在屏風上金光閃閃的樣子。一説描寫女子頭上插戴的飾金小梳子重疊閃爍的情形,或指女子額上塗成梅花圖案的額黃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金,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額黃”。明滅,隱現明滅的樣子。
⑶鬢雲:像雲朵似的鬢髮,形容髮髻蓬鬆如雲。欲度:將掩未掩的樣子。度,覆蓋,過掩,形容鬢角延伸向臉頰,逐漸輕淡,像雲影輕度。香腮雪:如雪的香腮,雪白的面頰。
⑷蛾眉:女子的眉毛細長彎曲像蠶蛾的觸鬚,故稱蛾眉。一説指元和以後叫濃闊的時新眉式“蛾翅眉”。
⑸弄妝:梳妝打扮, 修飾儀容。
⑹前後鏡:即打反鏡,用前後鏡對映以審視髮髻後影是否妥帖美觀。
⑺花面:分指簪在鬢髮上的花和女子的面龐。交相映:即“人面桃花相映紅”之謂。
⑻帖:同“貼”,即貼金工藝,將黃金箔製成的飾物貼在衣服上。羅襦(rú):絲綢短襖。襦,短上衣。
⑼金鷓(zhè)鴣(gū):指繡羅短襖上所貼的金色鷓鴣圖案。 [3]  [4]  [5]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白話譯文

畫屏上重疊的小山風景,閃露出時明時暗的晨光;彷彿雪地上飄過一縷青雲,烏黑的鬢髮掠過她的臉龐。懶懶地無心去描彎彎的眉,遲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妝。
照插花時前鏡對着後鏡,鏡裏鏡外都是花的倩影。身穿嶄新的綾羅短衣,貼繡的鷓鴣似欲飛動;那金線繡成的鷓鴣成雙,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 [6]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大中(唐宣宗年號,847—860)後期。據《唐才子傳》和《北夢瑣言》記載,唐宣宗喜歡曲詞《菩薩蠻》,相國令狐綯暗自請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據此可知《菩薩蠻》諸詞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綯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大中四年(850)十月至十三年(859)十月之間,《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編為大中六年(852)前後,正值温庭筠屢試不第之時。 [3]  [7]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作品鑑賞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整體賞析

這首《菩薩蠻》詞以精緻的構思,精美的語言,寫閨中思婦獨處的情懷,刻畫出一位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首句“小山重疊金明滅”頗晦澀難解,有認為是寫室內屏風的,有認為是寫女子眉妝的,還有解為是寫女子髮髻的,歧義紛紛。因此學者往往給予特別關注,解讀評鑑,發掘之深,體會之細,分析之精,可謂字無剩義,甚至遠遠超出作者寫作歌詞時主觀上所欲表現的內容意藴。次句寫閨中思婦初醒而尚未起牀,散亂如雲的鬢髮,在如雪的面龐上飄動。三、四句寫主人公起牀後的行動:懶懶地打扮,慢慢地梳洗。其中的“懶”字和“遲”字,生動地體現了女主人公的惆悵倦怠之情態。過片兩句承接上片寫妝扮的具體情形:簪花時,置放前後雙鏡,非常細緻、講究,花容和人面交相輝映,更覺人面如花,嬌俏豔麗。此處寫女主人公的“細緻”“認真”,與前面的“懶”“遲”,真實地反映了她內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無人欣賞,而懶起遲妝,但少婦的愛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進行細緻妝扮。最後兩句寫她更換衣服時,忽然看見上面繡有的雙雙鷓鴣,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
全篇內容是寫一個女子早晨自嬌卧未醒,宿妝已殘而懶起梳妝,而妝畢簪花照鏡,而穿上新羅襦之 過程。結構亦循此次序作直線型之描敍,極清晰明瞭。此詞寫閨怨之情,卻不着一字點破,而是通過主人公起牀前後一系列的動作、服飾,讓讀者由此去窺視其內心的隱秘。尤其是詞的末二句“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不僅充分體現了温庭筠詞密麗濃豔的風格,而且以詠物襯人情,更見藴藉。
在格律上,詞作採用了仄韻和平韻交錯變換的調式來表現曲折細膩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二句,不僅平仄合於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個響亮的去聲字:“照”“後”“鏡”“面”“映”,置於換頭之處,吟唱時,就更加顯得跌宕飛動,抑揚頓挫。 [3]  [4]  [5]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名家點評

清人張惠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彷彿《長門賦》,而用節節逆敍。此章從夢曉後領起“懶起”二字,含後文情事。“照花”四句,《離騷》初服之意。(《詞選》卷一) [3] 
清人譚獻:以《士不遇賦》讀之最確。“懶起”句,起步。(《譚評詞辨》卷一) [3] 
清人陳廷焯:飛卿詞,如“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無限傷心,溢於言表。(《白雨齋詞話》卷一) [3] 
清人張德瀛:詞有與風詩意義相近者,自唐迄宋,前人鉅製,多寓微旨。……温飛卿“小山重疊”,《柏舟》寄意也。(《詞徵》卷一) [4] 
近人李冰若:“小山”,當即屏山,猶言屏山之金碧晃靈也。此種雕飾太過之句,已開吳夢窗堆砌晦澀之徑。“新帖繡羅襦”二句,用十字止説得襦上繡鷓鴣而已。統觀全詞意,諛之則為盛年獨處,顧影自憐;抑之則侈陳服飾,搔首弄姿。“初服”之意,蒙所不解。(《花間集評註·栩莊漫記》) [3] 
近人劉永濟:全首以人物的態度、動作、衣飾、器物作客觀之描寫,而所寫之人之心情乃自然呈現。此種心情,又為因夢見離人而起者,雖詞中不曾明言,而離愁別恨已縈繞筆底,分明可見,讀之動人。此庭筠表達之高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 [3] 
近人俞平伯:旨在寫豔,而只説“妝”,手段高絕。(《讀詞偶得》) [3] 
近人浦江清:此章寫美人晨起梳妝,一意貫穿,脈絡分明。論其筆法,則是客觀的描寫,非主觀的抒情,其中只有描寫體態語,無抒情語。(《詞的講解》) [3] 
近人葉嘉瑩:此詞自客觀之觀點讀之,實但寫一女子晨起化妝而已。(《温庭筠詞概説》) [3] 
近人唐圭璋:此首寫閨怨,章法極密,層次極清。(《唐宋詞簡釋》) [3] 
近人夏承燾:全詞點睛的是“雙雙”兩字,它是上片“懶”和“遲”的根源。全詞描寫女性,這裏面也可能暗寓這位沒落文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唐宋詞欣賞》) [4] 
近人周汝昌:通體一氣。精整無隻字雜言,所寫只是一件事,若為之擬一題目增入,便是“梳妝”二字。領會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妝者,以眉為始;梳者,以鬢為主;故首句即寫眉,次句即寫鬢。……飛卿詞極工於組織聯絡,回互呼應,此一例,足以見之。(《唐宋詞鑑賞辭典》上卷) [3]  [4]  [5]  [8]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作者簡介

温庭筠像 温庭筠像 [9]
温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温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温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温飛卿集箋註》等。 [10]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7
  • 2.    徐國良 方紅芹 注析.花間集[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1
  • 3.    劉學鍇.温庭筠詩詞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69-177
  • 4.    邱美瓊 胡建次.温庭筠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M].武漢:崇文書局,2015:1-4
  • 5.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40-41
  • 6.    房開江 崔黎民.花間集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1-3
  • 7.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4-24
  • 8.    王兆鵬.唐宋詞彙評(唐五代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23-127
  • 9.    水銀河.大才子温庭筠的“替考”糗事[N].瀋陽晚報,2008-06-24(C6).
  • 10.    周揚 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Ⅱ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