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菝,漢語三級字 [1]  ,讀作菝(bá),[菝葜]藤本植物,葉卵圓形,莖有刺,花黃綠色,漿果紅色。根狀莖可入藥。 [5] 
中文名
拼    音
聲    母
b
部    首
總筆畫
11
注    音
ㄅㄚˊ
字    級
三級(7120) [1] 
五    筆
ARDC(86),ARDY(98)
倉    頡
TQIE
鄭    碼
EDXS
結    構
上下
四角號碼
44547
造字法
形聲:從艹,拔聲
平水韻
入聲八黠 [4] 
廣 韻
蒲撥切,入13末,bó,山合一入桓並

現代釋義

菝bá
[菝葜]藤本植物,葉卵圓形,莖有刺,花黃綠色,漿果紅色。根狀莖可入藥。 [5]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菝【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8畫
《集韻》蒲八切,音拔。《玉篇》菝葀,瑞草 [2]  [4] 
《博雅》菝挈,狗脊也。《本草》菝葜,猶𥎱䂒也。𥎱䂒,短也。莖蔓堅強短小,故名。《廣韻》根可作飮。 [6] 
《唐韻古音》蒲內切,同萆。菝葜,《禮記·月令》作萆挈 [3]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pɑ˧˥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pat8 [客英字典] pat8 [海陸腔] pat8 [梅縣腔] pat8粵語 bat6潮州話 bhuah8 [2]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2]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