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菜蛾

鎖定
小菜蛾是鱗翅目菜蛾科菜蛾屬節肢動物, [1]  又稱小青蟲、兩頭尖、吊絲蟲。成蟲前後翅細長,緣毛很長,前後翅緣呈黃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紋,兩翅合攏時呈3個接連的菱形斑,前翅緣毛長並翹起如雞尾,觸角絲狀,褐色有白紋,靜止時向前伸。雌蟲較雄蟲肥大,腹部末端圓筒狀,雄蟲腹末圓錐形,抱握器微張開。初孵幼蟲深褐色,後變為綠色。末齡幼蟲紡錘形,體上生稀疏長而黑的剛毛;頭部黃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無毛的小點組成兩個“U”字形紋;臀足向後伸超過腹部末端。 [2] 
小菜蛾分佈於中國各地。幼蟲食葉為害甘藍、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蘿蔔等十字花科植物。 [3]  成蟲有趨光性習性。白天躲在植株的隱蔽處,在受驚時可短距離低飛。 [4]  在中國華北地區每年發生4—6代;合肥每年發生10—11代;廣東20代。產卵期可達10天,平均每雌產卵100—200粒。卵期3—11天。 [5] 
小菜蛾專門嗜食十字花科植物,對十字花科蔬菜生產發展造成最為嚴重的危害和威脅,也是最難防治的主要害蟲。 [6] 
外文名
Diamondback moth
別    名
小青蟲
兩頭尖
中文學名
小菜蛾
拉丁學名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鱗翅目
菜蛾科
菜蛾屬
小菜蛾
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小菜蛾形態特徵

小菜蛾 小菜蛾
成蟲體長6~7毫米翅展12~16毫米,前後翅細長,緣毛很長,前後翅緣呈黃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紋,兩翅合攏時呈3個接連的菱形斑,前翅緣毛長並翹起如雞尾,觸角絲狀,褐色有白紋,靜止時向前伸。雌蟲較雄蟲肥大,腹部末端圓筒狀,雄蟲腹末圓錐形,抱握器微張開。卵 橢圓形,稍扁平,長約0.5毫米,寬約0.3毫米,初產時淡黃色,有光澤,卵殼表面光滑。
幼蟲初孵幼蟲深褐色,後變為綠色。末齡幼蟲體長10~12毫米,紡錘形,體節明顯,腹部第4-5節膨大,雄蟲可見一對睾丸。體上生稀疏長而黑的剛毛。頭部黃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無毛的小點組成兩個“U”字形紋。臀足向後伸超過腹部末端,腹足趾鈎單序缺環。幼蟲較活潑,觸之,則激烈扭動並後退。
小菜蛾 小菜蛾
蛹 長5-8mm,黃綠至灰褐色,外被絲繭極薄如網,兩端通透。

小菜蛾種羣分佈

小菜蛾
小菜蛾(5張)
全國各地普遍發生,1年生4~19代不等。在北方發生4~5代,長江流域9~14代,華南17代,台灣18~19代。在北方以蛹在殘株落葉、雜草叢中越冬;在南方終年可見各蟲態,無越冬現象。全年內為害盛期因地區不同而不同,東北、華北地區以5~6月和8~9月為害嚴重,且春季重於秋季。在新疆則7~8月為害最重。在南方以3~6月和8~11月是發生盛期,而且秋季重於春季。 成蟲晝伏夜出,白晝多隱藏在植株叢內,日落後開始活動。有趨光性,以19~23時是撲燈的高峯期成蟲羽化後很快即能交配,交配的雌蛾當晚即產卵。雌蟲壽命較長,產卵歷期也長,尤其越冬代成蟲產卵期可長於下一代幼蟲期。因此,世代重疊嚴重。每頭雌蟲平均產卵200餘粒,多的可達約600粒。卵散產,偶爾3~5粒在一起。幼蟲性活潑,受驚擾時可扭曲身體後退;或吐絲下垂,待驚動後再爬至葉上。小菜蛾發育最適温度為20~30℃。此蟲喜乾旱條件,潮濕多雨對其發育不利。此外若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積大、連續種植,或管理粗放都有利於此蟲發生。在適宜條件下,卵期3~11天,幼蟲期12~27天,蛹期8~14天。

小菜蛾生活習性

幼蟲、蛹、成蟲各種蟲態均可越冬、越夏、無滯育現象。全年發生為害明確呈兩次高峯,第一次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正值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積栽培季節)。一般年份秋害重於春害。小菜蛾的發育適温為20-30攝氏度,在兩個盛發期內完成1代約20d。
小菜蛾具備典型的昆蟲進化優勢:
(1) 體小,只要有少量食物就能存活,易於躲避敵害。
(2)生活週期短,取食甘藍的,氣温28-30度時,完成一代最快只要10天。
(3)繁殖能力強,每雌產卵量平均220,卵散產。
(4) 越冬代成蟲產卵期可達90天,這樣就造成嚴重的世代重疊,防治困難。
(5)生態適應性強,冬天能挺過短期零下15度的嚴寒,在-1.4度的環境中還能取食活動。夏天能熬過35度以上酷暑,只有夏天的暴雨能大量地殺死它們。
(6) 抗藥性強,由於長年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大量殺傷天敵,小菜蛾為害日甚一日,並且很快對各類化學農藥產生了極高水平的抗性,上世紀90年代年許多地方面對小菜蛾猖獗,無藥可治。由於發生面積大,為害時間長,防治困難,小菜蛾逐漸取代菜青蟲而成為蔬菜第1號害蟲。

小菜蛾預防介紹

1、農業防治 合理佈局,儘量避免大範圍內十字花科蔬菜週年連作,以免蟲源周 而復始,對苗田加強管理,及時防治。收穫後,要及時處理殘株敗葉可消滅大量蟲源。
2、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趨光性,在蟲發生期,可放置黑光燈誘殺小菜蛾,以 減少蟲源。
3、生物防治採用生物殺蟲劑,如BT乳劑600倍液可使小菜蛾幼蟲感病致死,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600倍液可以小菜蛾幼蟲感病致死。
4、藥劑防治滅幼脲700倍液、25%快殺靈2000倍液,24%萬靈1000倍液(該藥注意不要過量,以免產生藥害,同時不要使用含有辛硫磷敵敵畏成分的農藥,以免“燒葉”)、5%卡死克2000倍液進行防治,或用福將(10.5%的甲維氟鈴脲)1000—1500倍液噴霧。注意交替使用或混合配用,以減緩抗藥性的產生。
5、用“邯科140”10~15毫升噴霧“小菜蛾”有特效,可1~3小時見效,15天的防效仍可達90%以上;一般噴施1~2次即可實現菜田無蟲害。

小菜蛾科研介紹

我國科學家已經成功破譯害蟲小菜蛾基因組,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植食性和解毒能力”將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表。“該論文在全世界首次公佈了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基因組,也是在全世界第一次公佈世界性鱗翅目害蟲的基因組。”福建農林大學黨委書記葉輝玲新聞發佈會上説。小菜蛾又名小青蟲,是白菜油菜花椰菜甘藍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蟲,也是一種在世界上分佈廣泛的害蟲。由於其發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強,寄主範圍廣,抗藥性水平高,給防治工作帶來極大困難。小菜蛾基因組研究項目主持人、福建農林大學副校長尤民生説:“這項研究成果對於揭示小菜蛾與十字花科植物協同進化及其抗藥性的適應進化與治理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同時也為鱗翅目昆蟲的進化和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提供寶貴的數據資源,並將為農業害蟲的可持續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尤民生主持的小菜蛾基因組研究項目於2009年12月啓動,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英國劍橋大學等多家單位也參與了研究工作。
參考資料
  • 1.    楊星科總主編,秦嶺昆蟲志 12 陝西昆蟲名錄,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8.01,第631頁
  • 2.    王學順,作物病蟲草害防治,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21.03,第172頁
  • 3.    胡德具編著,林農綠地害蟲與天敵昆蟲圖冊,,2019.05,第63頁
  • 4.    金明弟,路鳳琴,李惠明,蔬菜職業農民技術指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5,第408頁
  • 5.    郭書普主編,蔬菜病蟲草害原色圖譜,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04,第496頁
  • 6.    陳宗麒,陳福壽,張紅梅,王燕,楊豔鮮編,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蟲小菜蛾綜合治理技術圖冊,雲南科技出版社,2016.10,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