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菜根譚

(明朝洪應明創作語錄集)

鎖定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語錄集,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 [16] 
在此書中,洪應明認為心的本來狀態是寂靜澄明的,但在氣的感通下心會受到物慾與情識的遮蔽,這二者均屬於人的私慾。而要使心體迴歸到寂靜澄明的原初狀態,就要破除私慾對心體的遮蔽,進行時時檢點、一念常惺的克欲工夫。 [5]  其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言辭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滲透着萬物一體的世界觀。開出的處世之方偏重心態和人事,悟虛妄真實之理,指出貧富、尊卑、窮達因為心念使善惡、禍福相互轉換,告誡世人及時轉念,戒貪少欲,取中庸之道。 [1] 
《菜根譚》的思想意境和普世價值自明代初刻出版後就廣為流傳,其現實意義更被人們津津樂道。 [10]  此書與《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14] 
作品名稱
菜根譚
作品別名
菜根談
處世修養篇
作    者
洪應明
創作年代
明朝
文學體裁
語錄體
字    數
300000(含註釋、譯文)

菜根譚內容簡介

書分前後兩集,前集225條,後集135條,共360條。全書內容大體包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涉世待人”“如何過好生活”“如何面對命運”等幾個方面,既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亦擁有栽花、種草、賞月、彈琴等閒情。 [17] 
該作品是一部專門論述為人處世的格言集,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開篇第一則格言便是“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15] 

菜根譚作品目錄

第一卷 修省
第二卷 應酬
第三卷 評議
第四卷 閒適
第五卷 概論 [18] 

菜根譚創作背景

菜根譚歷史背景

政治上,明代中後期,社會正處於由盛及衰的時期,社會一片黑暗和腐敗。又因當朝者墮落無能,致使朝野上下一片狼藉,迫使很多士大夫走上了隱居之路,所以表現隱士情懷的作品在這個時期也大量問世。這些作品展現出的基調不外乎或沉悶,或超然,或悲嘆。因而《菜根譚》也必然存在這些基調。社會文化上,自明代以來,士大夫幾乎都會受“心學”的影響。這些思想雖裹以“玄學”的外衣,但有着強烈的民本主義色彩,洪應明也受此學風薰陶,所以自然也反映在《菜根譚》中。 [8] 
洪應明,生平事蹟不詳。據推測,他很可能是金壇縣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隱士。該書成書和刊行的時間可能在萬曆年間的中後期或末期。這時,神宗皇帝治國無道,宦官專權,朝綱廢弛,黨禍橫流,由嘉靖朝開始顯露端倪的內憂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來,有識之士的思想異常沉悶,無法從當時十分激烈的社會矛盾中解脱出來,於是就會有人形諸筆墨,表達時代的心聲。 [2] 

菜根譚書名由來

《菜根譚》書名取自宋儒汪革語:“人就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明於孔兼在《菜根譚》序中明確闡述道:“‘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裏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又引用洪氏自己的話説:“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扼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清乾隆年間三山病夫通理則説:“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並引用古人語“性定菜根香”。 [13] 

菜根譚作品鑑賞

菜根譚作品思想

迴歸本性
《菜根譚》中説道:“塞得物慾之路,才堪闢道義之門。”只有堵塞了物質慾望,才能夠心平氣和,使得感情不偏激,最終開啓真理道義的大門。這句格言強調了平息慾望在治學之路上的重要性。勸學篇中還提及:“可見名為招禍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名利和慾望是求學過程中的障礙,需要盡力平息慾望,修養心性,避免受其控制而掉入萬丈深淵。這一觀點與道家思想相契合。道家的“超越意識”提倡人們超越世俗的功利,從而淨化自身心靈和復歸自然,如此才能實現不為外物所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慾望”的態度,洪應明強調:“情之同處即為性,舍情則性不可見;欲之公處即為理,舍欲則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滅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滅欲,惟期寡慾而已。”雖然慾望使人浮躁,但是不能試圖消滅它,因為人的本性、情感以及慾望是和義理緊密聯繫的,如果捨棄了慾望,就不能明曉道義。
《菜根譚》中追求的是自我駕馭,使自己不被事物所牽制,用自身的主體性去自我控制,從而回歸本性,進行自我實現。體現這一思想的格言有:“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對於好的文章和高尚的德性,洪應明認為並無奇特之處,只是因為去除障礙之後而復歸本然,留存事物的本性而已。《菜根譚》勸學篇中還警示道:“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定不深心。”對於求學的興趣,不應當全放在詩詞風雅之上,在學習探索中也講求拋開雲霧見明月,剝離出事物的表面現象和清除誘惑之後,探索事物的本質。這啓示人們應當把握學習內容的本質,迴歸學習本性,從而獲得較為深刻的感悟。 [6] 
淡泊名利
洪應明提出:“超越天地,不求名利。彼富我仁,彼爵我義,君子固不為君相所牢籠。”真正的君子絕不會被高官厚祿所束縛、收買,縱然別人都在追求財富和爵祿,君子也要堅守仁德和正義,只有做到不求名利,才可不受外物困惑,也不會被命運愚弄。
洪應明認為,人不可以過於貪圖名位、依附權勢。“名位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士”,為官之人如若過於注重名位,絕不是好官吏;“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遵循道德原則的人,可能會在短時間受到冷落,而依附權勢、毫無原則之流,縱然一時呼風喚雨,終將會遭到千年萬古的唾棄。 [9] 
勸學思想
在《菜根譚》一書中,關於苦難磨礪心志,逆境是獲得知識學問的必要條件這一觀點反覆出現。如“橫逆困窮,是鍛鍊豪傑的一幅爐錘”等語句揭示了求學過程中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道理。治學過程中逆境的鍛鍊作用如同書名的內涵,強調了磨難在治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然而,艱難困苦固然可貴,但是作者並非強調苦行僧式的學習。勸學篇中一則格言説道:“紛擾固溺志之場,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學者當棲心元默,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以養吾圓機。”因此,在遠離紛擾,靜心清欲的同時,還應當留存志趣,使得自己的生活愉悦恬淡。同時,作者也指出絕跡塵囂和混跡風塵皆有益處,在這兩者之間也需個人秉持中庸思想,再根據個人的性格品性進行有效調和。 [6] 
人際交往
在提倡“謹言慎行”的文化大背景下,《菜根譚》同樣對人的説辭持謹慎態度,它認為,“口乃心之門”,應“寧默勿躁”。人口中説出的內容是本心的寫照,即“佛心自現”,在紛擾的事態和人際交往中應保持緘默或使用委婉的語言,自身和身邊的家人都會受益。此外,溝通是雙方的行為,“受者”對別人口中傳遞的信息也應謹慎對待,“聞惡不可就惡,聞善不可即親。宜淨拭冷眼,慎毋輕動剛腸。”意思是説,聽到為惡的內容不可直接認斷其為惡,聽到友善的話也不可立即與之為親。在分辨事物時一定要獨立思考,才能避免“枉人”與害己,即避免“塔西佗陷阱”帶來的影響。“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日常人們聽到的言論中一定會有批評指責自責的聲音,要妥善地對待其內容,改進他人指出的不足並使其成為提升自己的寶貴財富。 [7] 

菜根譚藝術特色

《菜根譚》全書共568則,其中162則運用了互文,佔總則數的28.52%。《菜根譚》語體促短工巧、韻律和諧、對仗齊整,互文辭格形多對應、意多互通,與《菜根譚》行文風格相吻合。 [11]  《菜根譚》的文辭秀美,含義深邃,耐人尋味。 [3] 

菜根譚不足之處

《菜根譚》一書的主要基調是積極的,但在有些方面的宗教色彩過於濃厚,這使《菜根譚》不可避免地具有侷限性。如儒家的中庸思想,強調循規蹈矩,禁錮人們的思想和個性,且太過於“守成”。佛家所宣揚的因果報應,總是勸人逃避現實人生處境,全盤接受一切,無法給人抗爭意識,消磨了人們面對苦難的信心和勇氣。 [8] 

菜根譚後世影響

《菜根譚》一書的主要是從積極向上的思想來寫的,它以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無為思想以及佛家的因果報應思想,來表現出一種中正而圓融的人生態度。書中有對三家思想獨立闡述的句子,也有巧妙融合三家於一體的妙語。總而言之,《菜根譚》進一步促進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融合與傳播。而且,尤其在明朝中後期,人們長期處於壓抑的狀態,內心得不到安撫,而《菜根譚》如一劑良藥治癒着人們的心靈,對政治的統治和穩固起到極大的作用。 [8] 
《菜根譚》在明代就流傳到日本併產生一定的影響,日本企業家普遍認為《菜根譚》是一本好教材。此外,《菜根譚》是具有代表性的修養之書,日本的部分民眾曾嘗試通過《菜根譚》以精神修養的形式來解決青年的精神困惑和提升國民的道德水平。 [6] 

菜根譚作品評價

現代作家許地山:全書咀嚼儒釋道三教的要旨,教人以處世與自處的方法。論它的性質是格言;論它的談吐是從晉代的清談演變出來的。自誠能把三教教理融溶在一起,讀起來感覺得作者的文章的超脱而有風韻。全書用押韻與對類寫成,詞句的秀麗,意義的幽奧。真可以令人一誦一擊節,一讀一深思。不過裏頭有些是消極的格言與閒人的哲學,很不適於向上思想的。 [12] 
環球》雜誌:“論企業管理的書籍成千上萬,而從根本道理上説,多數抵不過一部《菜根譚》。” [15] 

菜根譚版本信息

《菜根譚》的版本主要分為前後集本和一卷本兩個版本。在內容的編排上,前後集版本未將內容進行分類,一卷本將其分為5個部分,分別是“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涉及個人修養、處世接物等多個方面。 [5] 

菜根譚作者簡介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籍貫不詳,有《菜根譚》傳世。根據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蹤》,得知他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萬曆三十年(1603)前後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與袁黃馮夢楨等人有所交往。 [4] 
參考資料
  • 1.    吳家駒.洪應明與格言經典《菜根譚》[J].古典文學知識,2002,(第2期).87-92
  • 2.    計豔,蔡希望.《菜根譚》中元話語對語境的構建功能[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第3期).110-113
  • 3.    杜雲.《菜根譚》道德生活化研究[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第11期).343-344
  • 4.    林家驪.洪應明與《菜根譚》[J].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第1期).75-81
  • 5.    李欣. 論洪應明的修身工夫——以《菜根譚》為中心[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3, 第7卷(7):22-26.
  • 6.    金鳳霞. 《菜根譚》中的治學思想及其淵源探析[J]. 文化學刊, 2020, (8):247-249.
  • 7.    倪明亮, 張鑫. 《菜根譚》對人際交往的現實意義[J]. 北方文學, 2018, (8):250.
  • 8.    姬晨霞. 淺析《菜根譚》德育思想及現代價值[J]. 法制博覽, 2016, (20):316,307.
  • 9.    李進. 《菜根譚》中的廉政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 廉政文化研究, 2016, 第7卷(1):86-90.
  • 10.    嚴慧娟. 談對《菜根譚》兩種譯本的理解[J]. 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3):10-13,22.
  • 11.    徐勁梅. 淺論《菜根譚》中互文的運用[J]. 長春師範學院學報, 2012, 第31卷(5):44-45.
  • 12.    許地山著,許地山散文,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20.08,第146頁
  • 13.    秦望龍編著.清言小品菁華:甘肅人民出版社,2013.08:第166頁
  • 14.    曲天立編著,中華傳統文化“新三百千”系列  讀百書志千載,語文出版社,2015.09,第142頁
  • 15.    蔡明德主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必讀書手冊: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0:第324-326頁
  • 16.    蔣力生,王平作.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醫養生文獻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1.12:第202頁
  • 17.    曲天立編著.中華傳統文化“新三百千”系列  讀百書志千載:語文出版社,2015.09:第142頁
  • 18.    洪應明.菜根譚:嶽麓書社,2019:目錄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