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菌核

鎖定
菌核是指某些真菌貯有營養的一團緊密交織的菌絲體。真菌生長到一定階段,菌絲體不斷地分化,相互糾結在一起形成一個顏色較深而堅硬的菌絲體組織顆粒。由擬薄壁組織和疏絲組織形成的一種堅硬的休眠體。條件合適時,菌核萌發子實體、菌絲和分生孢子等。
中文名
菌核
外文名
Sclerotium [3] 
本    質
休眠體
成    因
菌絲緊密連接交織而成
內    層
疏鬆組織
分    類
真菌核、假菌核和小菌核
領    域
生命科學

菌核簡介

菌核是指某些真菌貯有營養的一團緊密交織的菌絲體,外層細胞壁厚,質堅硬,能抵抗不良環境,大小不一。在形成初期為營養組織,到一定地階段即後期能形成繁殖組織,即子實體。

菌核形狀

菌核的形狀大小差別很大,小得如鼠糞,大的似人頭,均很堅硬,可耐高温,低温及乾燥保存,條件適宜時可萌發產生子實體 [1] 

菌核分類

菌核主要有三種類型,分別為真菌核、假菌核和小菌核。
真菌核, 完全由菌絲組成;
假菌核,由菌絲和寄主組織組成;
小菌核,由不分層的菌絲組成,基層細胞厚,體積很小,一旦形成則大量出現。

菌核特徵

菌核是由菌絲緊密連接交織而成的休眠體,內層是疏鬆組織,外層是擬薄壁組織,表皮細胞壁厚、色深、較堅硬。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禦不良環境。當環境適宜時,菌核能萌發產生新的營養菌絲或從上面形成新的繁殖體。菌核既是真菌的營養貯藏器官,又是度過不良環境條件的休眠體。條件合適時,菌核萌發子實體、菌絲和分生孢子等 [1] 

菌核危害症狀

主要危害西葫蘆的莖蔓和果實,病部呈水浸狀腐爛。該病侵入果實後,導致果實軟化,長出白色菌絲(黴層),病斑上散生鼠糞狀黑色菌核。莖蔓染病,病部初呈水浸狀,有褐色斑,後長出白色菌絲和鼠糞狀黑色菌核,病部以上的葉及莖蔓枯死。菌核病在濕度大的條件下發病重 [2] 

菌核發病規律

菌核病是一種高濕型病害,在0~32℃的環境條件下菌絲都可以生長,而生長的最適温度為20℃。所以低温、高濕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於該病發生和流行,連年種植葫蘆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塊,排水不良的低窪地,偏施氮肥、霜害、凍害條件下發病重 [2] 

菌核防治方法

①水旱輪作,深耕土壤,配方施肥,增強植株的抗病力。
②種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40%五氯硝基苯配成藥土耙入土中,每畝用藥1千克,與20千克細土拌勻。種子用50℃温水浸種10分鐘,以殺死菌核。
③生態防治。棚室上午以提温為主,下午及時放風排濕。發病後可適當提高夜温,以減少結露,防止澆水過量。
④發病初期採用煙霧或噴霧法防治。用10%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200克,燻一夜,隔8~10天燻一次。也可噴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樸海因1000倍液 [2] 
參考資料
  • 1.    王豔編寫,走進大自然 菌類植物,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05,第77頁
  • 2.    郭潔等編著,西葫蘆高效栽培,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4,第126頁
  • 3.    絲狀菌查詢  .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引用日期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