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莽原

(魯迅主編雜誌)

鎖定
《莽原》1925年4月24日創刊於北京,魯迅主編,初為週刊,附於《京報》發行,同年11月27日止,共出32期。撰稿人主要包括以高長虹、高歌、尚鉞等為代表的狂飆社成員和以李霽野、韋素園、韋叢蕪等為代表的安徽作家羣。 [1]  1926年1月改為半月刊,單獨出版,未名社發行。共出48期,1927年12月改名為《未名》。 [2-4] 
中文名
莽原
語    種
中文
類    別
民國雜誌
主辦單位
莽原社未名社
主    編
魯迅、韋素園

莽原創刊背景

關於《莽原》,魯迅曾經談到它的來歷:“一九二五年十月間,北京突然有莽原社出現,這其實不過是不滿於《京報副刊》編輯者的一羣,另設《莽原》週刊,卻仍附《京報》發行,聊以快意的團體。奔走最力者為高長虹,中堅的小説作者也還是黃鵬基、尚鉞、向培良三個;而魯迅是被推為編輯的。但聲援的很不少,在小説方面,有文炳、沆君、霽野、靜農、小酩、青雨等。”©這段話概要介紹了莽原社的起因及陣營,但在成立時間上卻與事實有出入。 [5] 
莽原社是一九二五年四月在北京成立的新文學社團。該社的成員除高長虹、黃鵬基、向培良外,還有章衣萍、荊有麟等人。魯迅是發起人之一。《莽原》週刊於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創刊。較魯迅所説的時間要早半年。“莽原”二字是從一部字典上隨手翻來的,其含義大約近於“曠野”。報頭則是找來的一個八歲的孩子寫的,魯迅很喜歡孩子那幼稚天真的筆跡。 [5] 

莽原《莽原》週刊

《莽原》從創刊起,就顯示着它戰鬥的態度。創刊號上發表的魯迅的《春末閒談》、高長虹的《棉袍裏的世界》也都體現着這種態度。而後來黃鵬基發表的《刺的文學》更直白地表明瞭對文學的這種態度和認識:“我以為中國現代的作品,應該是一叢荊棘。因為在一片沙漠裏,憧憬的花都會慢慢地消滅的,社會生出荊棘來,他的葉是有刺的,他的莖是有刺的,以至於他的根也是有刺的。…怎樣抓着他的病的深處,就很利害地刺他一下。……”“沙漠裏遍生了荊棘,中國人就會過人的生活了!” [5] 
這戰鬥的姿態在當時的文壇顯出勃勃的生氣。 [5] 
但是,《莽原》週刊出至第三十二期便因《京報》停止副刊以外的小副而終刊。在此期間,魯迅在此刊發表了二十餘篇作品,除《春末閒談》外,還有《燈下漫筆》、《答KS君》等戰鬥性極強的雜文以及通訊、譯文、補白、正誤、附白等。由此也可看出魯迅作為責任編輯所傾注的心血。 [5] 

莽原《莽原》半月刊

《莽原》週刊停刊一個月後,魯迅又編輯了《莽原》半月刊,於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由未名社出版,單獨印行。封面是由司徒喬設計的。未名社出書一向注重精美,用紙、插圖、封面都較講究,《莽原》半月刊也不例外。司徒喬所設計的封面是一幅單色木刻,在一片莽莽荒原上,藏蕤叢生的雜草對着鉛一般厚重的雲塊,衝刺似地生長着,帶着一股野性,一股不屈的意味,形象地體現着《莽原》的精神特質。至此,《莽原》實際已是未名社的社刊了。 [5] 
復刊後的《莽原》與原先的《莽原》有一定的關係,但卻絕非原先的《莽原》了。首先在成員上已有了較大變動。雖然莽原社的成員仍向《葬原》投稿,但《莽原》的成員已由未名社所取代。李霽野、台靜農等後來的未名社成員原先向《莽原》週刊投稿時,只是通過魯迅以個人名義投的,與莽原社沒有社團關係,如今,莽原社成員向《莽原》投稿,實際上是在向未名社的刊物投稿了,因此,我們不能説未名社是莽原社的前身。維繫這兩個社團關係的紐帶是《莽原》這份刊物,這也就在某種程度上埋下了兩個社團不合的種子。其次,復刊後的《莽原》因是未名社社刊,所以對外國文學的譯介分量較原來的《莽原》大大增強了,這是由未名杜的社團性質決定的。第三,後期的《莽原》由於魯迅離京赴廈門,刊物由韋案園接編,戰鬥性便有所減弱。本來,《莽原》創辦之初就是想以發表“文明批評”和“社會批評”的短文為主,但是主要撰稿人中卻以寫小説和翻譯文章的居多,而作評論的卻寥寥無幾。因此,魯迅曾於一九二五年七月九日在致許廣平的信中慨嘆道:“我們要多登的是議論,而寄來的偏多小説,詩。先前是虛偽的‘花呀’、·愛呀’的詩,現在是虛偽的死呀’、·血呀’的詩。鳴呼,頭痛極了!在《華蓋集·題記》中也寫道:“我早就很希望中國的青年站出來,對於中國的社會、文明,都毫無忌憚地加以批評,因此曾編印《莽原》週刊,作為發言之地,可惜來説話的競很少。”未名時期的《莽原》當然也未能與魯迅的初衷取得一致。 [5] 

莽原《莽原》停刊

鑑於高長虹將《莽原》、《烏合》等四種刊物納人其“狂飆運動”之故心,魯迅便不免生了“廢”《莽原》之意。他在與友人的通信中也曾多次提到“。一九二六年十月廿九日在致李霽野的信中講得較為詳細:“長虹又在搗亂見上海出版的《狂飆》,我想:不如至廿四期止,就停刊。未名杜就專印書籍。…據長虹説,似乎《莽原》便是《狂飆》的化身,這事我卻到他説後才知道。我並不稀罕莽原’這兩個字,此後就廢棄它,《墳》也不要稱《莽原叢刊》之一了。至於期刊,則我以為有兩法,一、從明年一月起,多約些做的人,改名另出,以免什麼歷史關係的牽扯,倘做的人少,就改為月刊、但稿須精選,至於名目,我想,“未名”就可以。…” [5] 
按魯迅擬就的計劃,《莽原》半月刊出至一九二七年十二月第一卷第廿四期即告終刊,共出四十八期。一九二八年一月,《未名》出世,以示與《莽原》劃清界線。 [5] 

莽原現狀

《莽原》(雙月刊)創刊於1981年,是由河南省文聯主辦的——大型文學雙月刊,中國原創文學的重要平台,文學的前沿地陣。借用魯迅1925年創辦主發社會批評的半月刊之名,取名為《莽原》。1990年將已創辦多年的文學月刊《奔流》合併入《莽原》。主要刊髮長篇小説、中短篇小説、詩歌、隨筆散文、文學評論等原創文學作品。1998年《莽原》由正度16開版本,改為大32開國際異型版本;2005年,再度改回正度16開版本。《莽原》的歷屆主編有:何南丁、龐嘉季、段荃法、何秋聲、王綬青、張宇、陳楓。現任主編李靜宜。《莽原》堅守文學精神,提倡好作品主義,追求高品位,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精神食糧。自創刊以來,刊發不少產生廣泛社會影響和獲全國優秀作品獎的長、中、短篇小説作品。不少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廣播劇,並被國家級省級權威報刊和國家數據庫收錄轉載。不少省內外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在《莽原》找到展示個人創作才華的平台,《莽原》成為許多文學新人成長的園圃,一批批作者從《莽原》走向成熟,一代代作家得惠於《莽原》。《莽原》多次獲國家級獎項和省級獎項。曾獲全國報刊版面設計佳作獎、整體設計獎、期刊封面設計獎。連續獲河南省社會科學第一、二、四、五屆優秀期刊獎及連續獲二十佳期刊獎。入選中國新聞出版署優秀期刊方陣,被評為國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效期刊”。獲國家新聞出版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殊榮。2008年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6] 
《莽原》 《莽原》
參考資料
  • 1.    李文靖:《“刺的文學”:週刊研究》,四川外語學院碩士論文,2011年。
  • 2.    山東師範院聊城分院中文系,山東師範院聊城分院圖書館編,魯迅作品某些註解異議,山東師院聊城分院,1975,第31頁
  • 3.    山東師院中文系現代文學教研組,魯迅主編及參與或指導編輯的雜誌,山東師院中文系現代文學教研組,1976.10,第205頁
  • 4.    湯逸中:《魯迅和莽原社》,紀念魯迅誕辰一百一十週年學術討論會,1991-09-19
  • 5.    武彥君:《的來龍去脈》,《語文學刊》,1998年第4期。
  • 6.    期刊介紹  .莽原[引用日期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