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若以明

(源自莊子《齊物論》)

鎖定
莊子《齊物論》有云“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莫若以明”之“以”字當訓為“已”。“以”、“已”二字在古代互相通用。“明”字,當如下文所謂“勞神明為一”中“明”的意思,即指智慧、認識活動而言。因此,“以明”即“已明”,亦即“止明”、“去明”、“棄明”、“不用明”的意思 .這是説,莫若以明的意思是要人們拋棄一般世俗人運用智力去分別是非、彼此的那種認識活動,而要從物本來就沒有確定不移的是非、彼此之分的所謂常去加以認識。
“莫若以明”可以用來形容做學問,做研究的態度。
中文名
莫若以明
出    處
齊物論
釋    義
形容做學問,做研究的態度
引證解釋
莊子《齊物論》有云:“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郭象 注:“夫是非反覆,相尋無窮,故謂之環。環中,空矣;今以是非為環而得其中者,無是無非也。無是無非,故能應夫是非。是非無窮,故應亦無窮。”《舊唐書·李德裕傳論》:“泯是非於度外,齊彼我於環中。” 續範亭 《自慰》詩:“未竭 長弘 血,且住 比干 心。忘年並忘義,逍遙任環中。”“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關於“莫若以明”各家的解釋五花八門。
南懷瑾的解釋是,莊子説的“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即“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是非都是“無窮”,“故曰:莫若以明。”最後是明道,明道以後,是非皆明。
王先謙提出:“莫若以明者,言莫若即以本然之明照之。”“明”變成了“本然之明”,一個莊子獨創的專有名詞。
唐君毅説:“去成心而使人我意通之道,莊子即名之曰:‘以明’。”
勞思光説:“莊子認為儒墨各囿於成見。而欲破除彼等之成見,則唯有以虛靜之心觀照。”
陳鼓應説:“莫若以明,謂不如超出彼此是否之上,而以大道兼明之.”是肯定勞説的.他説:“各解以勞説為是,‘以明’當是從‘心’上下去障去蔽的工夫,指去除自我中心的封閉而排他的成見.用現代的語言,‘以明’便是培養開放的心靈,不如用明淨之心觀照.”他把這句話澤為:“如要肯定對方所非的而非議對方所肯定的,則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觀照事物本然的情形.”
另外還有將“莫若以明”解作“莫若已明”。“以”通“已”。“明”字,當如下文所謂“勞神明為一”中“明”的意思,即指心智、認識活動而言.“莫若以明”既“莫若已明”,亦即“止明”、“去明”、“棄明”、“不用明”之義。“莫若以明”既拋棄一般世人分別是非、彼此的那種心智認識活動,而要從物本來就沒有分辨是非、彼此之初去加以認識.
還有些觀點是人為“明”是使人明白,“知”是自己知道,兩者是有區別的。“莫若以明”,就是不如讓對方明白。明白什麼?就是後面跟着的那幾句要緊話:“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是則知之。”整個一句話就可順順當當地譯為:“想要肯定對方所否定的,否定對方所肯定的,不如使對方明白,物沒有不是那一方面的,也沒有不是這一方面的。從那一方面看不到的,從這一方面來看,也就知道了。”
沈善增説:莊子這番話,點明瞭由論戰發展起來的辯論術的根本缺陷。辯論術着眼於個別觀點,而有意忽略由一個個觀點有機構成的理論體系。是非之辯發展的結果,是消解了“言”——理論的整體。不僅對方的“言”被消解,就是己方的“言”也被消解,成為一個個“是”——一個個分割的觀點。這就是“言隱於榮華”。要克服這種情況,真正為了求得真理而論辯指謬,就要從一己的立場打超脱出來,看看哪些是可以求同存異的。這樣,就會發現,真正水火不相容的是非衝突,實在是少而又少的。莊子在這裏提倡的是理解與溝通,但也僅此而已,與“空明的心境”、“虛靜之心”、“得道之明”實在並不相干。這裏只是從聖人境界,來分析凡人是非之無謂,離開至人境界還遠着呢。硬把“空明的心境”等高深的意思塞進來,弄得莊子自己也“言隱於榮華”,這實在是諸公操之過急。
馮學成説:“莫若以明”,就是以空明的心靈對待萬物。明,就是智慧。什麼叫智慧?智慧就是一塵不染,不思善,不思惡,也就是"明"。善惡兩端都沒了,是非自然就沒了。我們怎樣對待這個是非?就像一面鏡子,是,讓它給照住;非,也讓它給照住。所有的都給照住。對於鏡子來説,照住了是,它不歡喜;照住了非,它不憎恨;照到了獅子,它不恐懼;照到了孔雀,它也不歡喜。鏡子是不是這樣的?就是這樣!所以我們怎樣認識這個“是非”?到底什麼是“是”?什麼是“非”?你自己知道嗎?自己能不能給自己立一個是非的評判標準?是者,真理也;非者,不是真理也。從道上來説,我這個是道,你那個不是道,對嗎?怎樣把人類文化形態上的是非對錯搞個清楚?就是用這個"莫若以明",就是以空明的心鏡去反映事物的原樣。但這樣説呢,還是沒有趙州老和尚那句話高明,“老僧不在明白裏。”你不在明白裏就沒有是非了。你説是,我不知道;你説非,我還是不知道。你問不知道後面有什麼玄機啊?自己去慢慢品味。品到了,就知道這裏面的玄機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