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毅明

鎖定
莫毅明(Ngaiming MOK),1956年5月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東莞,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院士、美國數學學會會士,現任香港大學理學院謝仕榮衞碧堅基金教授(數學)及數學系講座教授、香港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香港科學院副院長。 [1-2] 
莫毅明1978年獲得美國耶魯大學碩士學位。1980年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其後歷任哥倫比亞大學及法國巴黎大學教授。1994年出任香港大學數學系講座教授。1999年任香港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2009年獲得美國數學學會伯格曼獎 [3]  。2011年就任香港大學謝仕榮衞碧堅基金教授席(數學) [4]  。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5]  。2017年當選香港科學院院士 [6]  。2019年當選美國數學學會會士 [7] 2022年獲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陳省身獎 [18] 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19] 陳嘉庚科學獎數理科學獎 [22] 並擔任香港科學院副院長 [20] 
莫毅明長期致力於多複變函數論、復微分幾何與代數幾何的研究。 [1] 
中文名
莫毅明
外文名
Ngaiming MOK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中國香港
出生日期
1956年5月
畢業院校
美國斯坦福大學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7年當選香港科學院院士
2019年當選美國數學學會會士
2022年獲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陳省身獎
2022年獲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展開
主要成就
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7年當選香港科學院院士
2019年當選美國數學學會會士
2022年獲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陳省身獎
2022年獲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022年獲陳嘉庚科學獎數理科學獎 收起

莫毅明人物經歷

莫毅明院士
莫毅明院士(2張)
1956年5月,莫毅明生於香港。
1975年,畢業於聖保羅男女中學,並獲得國際教育協會(IIE)獎學金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當本科生。 [6] 
1977年初,轉讀耶魯大學。
1978年,獲得耶魯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1980年,獲得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其後歷任哥倫比亞大學及法國巴黎大學教授。 [3] 
1984年,當選艾爾弗雷德斯隆研究員(Alfred Sloan Fellow)。 [4] 
1994年,回香港擔任香港大學數學系講座教授。
1999年起,擔任香港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 [6] 
2011年,就任香港大學謝仕榮衞碧堅基金教授席(數學)。 [4] 
2022年11月,擔任香港科學院副院長。 [20] 

莫毅明主要成就

莫毅明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莫毅明教授
莫毅明教授(3張)
莫毅明致力於多複變函數論、復微分幾何與代數幾何的研究,於1988年結合非線性偏微分方程領域的裏奇流方法與代數幾何領域裏關於有理曲線的理論解決了廣義弗蘭克爾猜想。他引進了完備凱勒流形的代數幾何化,並與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數學家鍾家慶教授合作證明了有限體積完備凱勒流形的緊緻化定理。論文於1989年在《Annals of Mathematics》發表,為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首篇有中國國內數學家為共同作者在該雜誌發表的論文。
莫毅明與合作者共同發展了一套運用極小有理曲線簇(VMRT)研究費諾流形的幾何理論,於1998年通過此幾何理論證明了不可約緊埃爾米特對稱空間在凱勒形變下的剛性定理,並於1999年與2004年解答了代數幾何領域的拉薩斯菲爾德問題。
大約自2010年始,莫毅明開展其橫跨代數幾何、復微分幾何與數論領域的研究工作。莫教授及其合作者致力發展一套關於充滿直線之單直紋射影流形上的子流形的微分幾何理論,並運用復微分幾何方法解決有界對稱域的商空間上一系列來自數論的幾何難題。 [6] 
  • 學術論著
截至2011年,莫毅明發表逾80篇研究論文,其中10篇刊登在《Annals of Mathematics》《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等期刊內。 [4] 
代表性著作(1986-2020)
  1. Metric rigidity theorems on locally symmetric Hermitian spac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3 (1986), 2288-2290.
  2. Uniqueness theorems of Hermitian metrics of seminegative curvature on locally symmetric spaces of negative Ricci curvature, Ann. Math. 125 (1987), 105-152.
  3. The uniformization theorem for compact Kähler manifolds of nonnegative holomorphic bisectional curvature, J. Differential Geom. 27 (1988), 179-214.
  4. Compactification of complete Kähler surfaces of finite volume satisfying certain curvature conditions, Ann. Math. 129 (1989), 383-425.
  5. (with J.-Q. Zhong) Compactifying complete Kähler-Einstein manifolds of finite topological type and bounded curvature, Ann. Math. 129 (1989), 427-470.
  6. (with H.-D. Cao) Holomorphic immersions between compact hyperbolic space forms, Invent. Math. 100 (1990), 49-61.
  7. Factorization of semisimple discrete representation of Kähler groups, Invent. Math. 110 (1992), 557-614.
  8. (with Y.-T. Siu and S.-K. Yeung) Geometric superrigidity, Invent. Math. 113 (1993), 57-83.
  9. (with J.-M. Hwang) Rigidity of irreducible Hermitian symmetric spaces of the compact type under Kähler deformation, Invent. Math. 131 (1998), 393-418.
  10. (with J.-M. Hwang) Holomorphic maps from rational homogeneous spaces of Picard number 1 onto projective manifolds, Invent. Math. 136 (1999), 209-231.
  11. Extremal bounded holomorphic functions and an embedding theorem for arithmetic varieties of rank ³ 2, Invent. Math. 158 (2004), 1-31.
  12. (with J.-M. Hwang) Prolongations of infinitesimal linear automorphisms of projective varieties and rigidity of rational homogeneous spaces of Picard number 1 under Kähler deformation, Invent. Math. 160 (2005), 591-645.
  13. Geometric structures on uniruled projective manifolds defined by their varieties of minimal rational tangents,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Géometrie différentielle, Physique mathématique, Mathématique et Société", Astérisque 322 (2008), Volume II, 151-205, published by Société Mathématique de France.
  14. (with V. Koziarz) Nonexistence of holomorphic submersions between complex unit balls equivariant with respect to a lattice and their generalizations, Amer. J. Math. 132 (2010), 1347-1363.
  15. (with J. Hong) Analytic continuation of holomorphic maps respecting varieties of minimal rational tangents and applications to rational homogeneous manifolds, J. Differential Geom. 86 (2010), 539-567.
  16. (with S.-C. Ng) Germs of measure-preserving holomorphic maps from bounded symmetric domains to their Cartesian products, J. Reine Angew. Math.669, (2012), 47-73.
  17. Extension of germs of holomorphic isometries up to normalizing constants with respect to the Bergman metric, J. Eur. Math. Soc. 14 (2012), 1617-1656.
  18. (with Y. Zhang) Rigidity of pairs of rational homogeneous spaces of Picard number 1 and analytic continuation of geometric substructures on uniruled projective manifolds, J. Differential Geom 112, no.2 (2019), 263-345.
  19. Zariski closures of images of algebraic subsets under the uniformization map on finite-volume quotients of the complex unit ball, Compositio Math. 155, (2019), 2129-2149.
  20. (with J. Pila & J. Tsimerman) Ax-Schanuel for Shimura Varieties, Annals of Mathematics 189, no.3 (2019), 945-978.
  21. (with J. Hong) Schur rigidity of Schubert varieties in rational homogeneous manifolds of Picard number one, Selecta Mathematica 26, no.41, (2020).
  22. (with S.-T. Chan) Asymptotic total geodesy of local holomorphic curves exiting a bounded symmetric domain and applications to a uniformization problem for algebraic subset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J. Differential Geom. [2] 
  • 學術交流
莫毅明教授展示獲獎證書
莫毅明教授展示獲獎證書(2張)
1980年,莫毅明應邀訪問中國科學院並進行一個月關於復幾何方面的專題演講;此後多次與到訪的中國國內優秀數學家合作研究。 [8] 
1994年,莫毅明受邀在蘇黎世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作45分鐘學術報告。 [9] 
2011年10月,莫毅明受中國科學院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邀請,作題為《Holomorphic isometries and measure-preserving maps in Kähler geometry》的三場系列報告。 [10] 
2018年12月,莫毅明受邀在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舉辦的2018年“數學及其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年會上作題為《Uniformization of Certain Subvarieties of Finite-Volume Quotient Spaces of Bounded Symmetric Domains》的特邀報告。 [11] 
2019年3月,莫毅明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作題為《Curvature, Rescaling and Uniformization on Bounded Symmetric Domains》的學術報告。 [12] 
  • 科研成果獎勵
2008年1月,莫毅明獨立完成的《關於對稱與齊次空間的復幾何》項目獲得200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為該年度全國數學學科僅有的兩項獲獎項目之一。 [8]  [13] 
2022年12月,莫毅明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復微分幾何及其應用》項目獲得202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數理科學獎。 [21-22] 

莫毅明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根據自身成長經驗,莫毅明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多啓發年輕一代對數學的興趣,讓他們認識數學的重要性,也可用戲劇、電影、遊戲等活潑手法推廣科普。他認為基礎教育的老師需要向學生解釋出學問背後的機理,而非只是以考試為目標。 [14] 
莫毅明認為要啓發學生的興趣,並非僅靠一所學校的力量,而需要有協作計劃,可以讓中學和大學聯合構思新點子,例如請中學生試讀大學課程,亦可通過戲劇、電影、遊戲等多種方式。 [14] 
  • 講座報告
2011年4月,莫毅明應廈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邀請作了題為《Germs of measure-preserving holomorphic maps on bounded symmetric domains》的南強講座。 [15] 
2018年10月,莫毅明在香港城市大學主持高等研究院傑出講座,講題是《曲率及單值化定理對有界對稱域的關係》。 [16] 

莫毅明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4年
斯隆獎(Sloan Fellowship)
艾爾弗·斯隆基金會
1985年
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之數學獎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4] 
1998年
香港裘搓資深研究員獎
香港裘槎基金會 [4] 
2000年
卓越研究成就獎
香港大學
2009年
伯格曼獎(Bergman Prize)
美國數學學會 [4] 
2011年
卓越研究成就獎
香港大學 [7] 
2015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物理學部)
中國科學院 [5] 
2017年
香港科學院院士
香港科學院 [3] 
2019年
美國數學學會會士
美國數學學會 [17] 
2022年
陳省身獎
2022年
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 [19] 
2022年12月16日
2022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 [23] 

莫毅明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2年
Mathematische Annalen編委
2002年—2014年
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編委 [6] 
2004年—2006年
2006年國際數學家大會(ICM 2006)“代數幾何與復幾何”小組核心選委
2004年—2016年
2007年—2010年
2010年國際數學家大會(ICM 2010)菲爾茲獎選委
2012年—2014年
201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ICM 2014)“分析及其應用”小組核心選委 [6] 
2012年—2017年
2015年
2015年—2016年
國際理論物理中心拉馬努金獎遴選委員會委員 [7]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編委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編委 [2] 

莫毅明人物評價

莫毅明在多複變函數領域,特別是在凱勒幾何和代數流形作出了基礎性貢獻。 [4]  (美國數學學會評)
在數學界裏,莫毅明以其在純數學方面的宏觀視角著稱,並先後以綜合分析、代數以及幾何的一套方法解決一系列重要猜想與難題。 [3]  (香港大學評)
對於很多青年科學家來説,莫毅明教授是一個楷模。他專心致志開拓數學的前沿研究和探索範疇內的未知領域。 [22]  (香港大學理學院院長周強教授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