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

鎖定
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1930年創建於莫斯科。最初名為“蘇聯大廣播交響樂團”(USSR Radio Large Symphony Orchestra),隸屬於蘇聯國家廣播局,以後又曾改名為“蘇聯廣播電視交響樂團”、“莫斯科廣播電視交響樂團”(Moscow Radio and Television Symphony Orchestra),1993年改為現名。
中文名
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
外文名
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創建時間
1930年
原    名
蘇聯大廣播交響樂團

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簡介

它是世界公認的最具影響力和藝術才華的交響樂團之一。全稱“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廣播交響樂團”,隸屬於莫斯科國家廣播局。樂團演奏技巧卓越高超,並錄製了大量樂曲,其中有《瓦格納名曲集》等相當一批的通俗名曲.指揮相繼有高克、羅傑斯特文斯基、費多謝耶夫。樂團總員約110人。樂團建立不久便發展成為一個能演奏世界眾多優秀曲目的樂團,如交響樂、清唱劇、康塔塔等。進入二十一世紀,樂團除去在國內外參與眾多活動之外,繼續成為俄羅斯首屈一指的廣播交響樂團。歷屆指揮包括亞歷山大·戈克、尼古拉·戈洛瓦諾夫、根那季·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以及現仟指揮弗拉基米爾·費多謝耶夫,其中前蘇聯著名指揮大師戈洛瓦諾大為樂團的發展做出廠至關重要的偉大貢獻,他在擔任樂團首席指揮的十六年間,以超凡的指揮技藝率領樂團成為全勝界最優秀的樂團之一。既是廣播交響樂團,又是音樂會的組織者,並以俄羅斯作品作為樂團的本要演出曲目,許多20世紀俄羅斯作曲家的作品部經由樂團首演。
樂團首任音樂總監是奧爾洛夫(Alexander Orlov)。1937年由戈洛瓦諾夫(Nikolai Golovanov)接任,他在任的16年中,使樂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奏風格。1953年豪克(Alexander Gauk)繼任。1961-1974年,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任音樂總監和首席指揮。1974年起,費多謝耶夫(Vladimir Fedoseyev)任指揮,進一步擴大了樂團巡迴演出的規模。
樂團與當代蘇聯知名的作曲家保持着密切聯繫,肖斯塔科維奇、哈恰圖良、普羅科菲耶夫、卡巴列夫斯基(Kabalevsky)、斯維裏多夫(Sviridov)等許多作曲家的作品都曾由他們首演。
許多知名的指揮家曾指揮過這個樂團,如海金(b.Khaikin)、範泰爾勃格(G.Fattelburg)等。樂團也與許多優秀的演奏家有過合作,包括奧伊斯特拉赫、科甘、裏希特、吉列爾斯等。
樂團曾在蘇俄及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訪問演出,是一些音樂節的主要樂團,包括“俄羅斯之冬”(Russian Winter)、“五月之星”、(May Stars)、“莫斯科之秋”(Moscow Autumn),也是奧地利薩爾茨堡、佈雷根茨等音樂節的主要客人。樂團在JVC、Pony Canyon、Sony Classical等唱片公司錄製過許多唱片,並獲得過不少大獎。

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樂團更名

1993年經俄羅斯文化部批准,樂團重新以俄羅斯傑出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之名命名為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廣播交響樂團,以此獎勵樂團在傳播柴科夫斯基作品方面作出的貢獻。1990年樂團與日本公司合作錄製了柴科夫斯基的所有作品。隨後,樂團開始了命名為“未被瞭解的柴科夫斯基”巡演。以此構想,樂團演出了以前未被瞭解的柴可夫斯基作品,如紀念俄羅斯聖徒Kiril和Mifody的歌劇“Mandragora”中的合唱。與此同時,樂團的錄像帶在歐洲也非常流行。許多年來,柴科夫斯基還按傳統參加柴科夫斯基國際比賽和在Klin和Votkinsk柴科夫斯基博物館舉行的音樂晚會。
該樂團曾經首演許多優秀作曲家的新作品,如:肖斯塔科維奇,Khachaturian,Miaskovsky,普羅科菲耶夫,Glier,Kabalevsky,Sviridov和Boris Tchaikovsky。著名獨奏家的名單包括:Emil Gilels,Yuri Bashmet,Victor Tretjakov,Gidon Kremer,Misha Majsky,Simon Barto,Oleg Meisenberg,Lisa Leonskaja。許多傑出音樂家剛開始自己的演出生涯就得到了樂團的支持,其中包括Maxim Vengerov,Vadim Repin和Michael Pletnev。
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廣播交響樂團是第一支演奏20世紀傑出音樂家新作品的交響樂團,如:D.Schostakovich,A.Khachaturyan,N.Myaskovsky,S.Prokofiev,R.Glieder,D.Kabalevsky。樂團首演了肖斯塔可維其第15交響曲,90年代連同肖斯塔可維其其他交響樂作品被收集在日本“PonyCanyon”公司錄製的專輯中。70年代-90年代,樂團首演了許多作曲家G.Sviridov,B.Tchaikovsky,A.Eshpai,T.Khrennikov,V.Kikta,S.Gubaidulina的許多作品。弗拉基米爾·費德耶夫對G..Sviridov作品的詮釋堪稱真正的傳神之作。值得一提的是柴科夫斯基交響樂團演奏了G..Sviridov所有的交響樂作品。樂團還曾首演前蘇聯最優秀作曲家的作品:如O.Taktakishvili,Toradze,Oganesyan,Melikov,Barkauskas,Tormis的作品。

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指揮與風格

1930年亞歷山大·奧爾洛夫成為該團的首任指揮,並注重發展曲目的多樣性、廣泛性。1937年至今,諸多藝術家成為該團的指揮,他們是:尼古拉·古勒瓦諾夫 1937-1953,亞歷山大·高克 1953-1961,格那迪·羅德萬斯基 1961-1974。1974年弗拉基米爾·費德耶夫成為該團指揮,將樂團轉變成為俄羅斯最受歡迎的交響樂團。在傑出指揮的指導下,樂團成為一個擁有獨特創造性的優秀交響樂團體。
到弗拉基米爾·費德耶夫成為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時,樂團已經在國外獲得廣泛歡迎和俄羅斯觀眾的特別讚許。1970年,樂團還成為了莫斯科廣播和電視的專署樂團,並開始了最活躍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們和觀眾之間交流的節目“莫斯科廣播電視交響樂團時間”,在這個節目裏,樂團不僅是表演者還是電視大講台上與觀眾溝通的音樂人。
樂團還廣泛應用於電影配樂,他們錄製了《莫斯科保衞戰》、《斯大林格勒保衞戰》、《攻克柏林》的精彩音樂部分。

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樂團的指揮家

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前期

鮮明的音晌色彩、突出的民族風格――斯威特蘭諾夫(Evgeny Svtlanov,1928―)
提起前蘇聯的指揮藝術,人們馬上便會想到一連串光輝的名字,如薩莫蘇德、高克、姆拉文斯基、梅里克―帕沙耶夫、康德拉申等等。這些如雷灌耳的響亮名字,的確是前蘇聯指揮界中的超級名星,但當時間進入到

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世紀中後期以後

許多人都在尋找繼那些老一輩大師之後的新一代權威人物,其實這個問題是大可不必擔心的,因為前蘇聯歷來就是一個指揮人才輩出的國家,在稍後一些時間裏,又出現了像斯威特蘭諾夫、羅傑斯特文斯基、費多謝耶夫、基塔恩科、捷米爾卡諾夫和近年來移居西方並獲得廣泛聲譽的青年指揮家布希柯夫等人。然而在這些人物中,斯威特蘭諾夫可以説是一個很有特殊性和代表意義的人物。首先,從他所出生的年代和以後他從事指揮生涯的時間上來看,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20世紀的指揮家,這一點他與捷米爾卡諾夫和布希柯夫等人有所不同,而後面的這兩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則應該被看作是21世紀的指揮家。此外,斯威特蘭諾夫是一位始終堅持在前蘇聯從事指揮事業的著名指揮家,因此實際上他是最能代表前蘇聯指揮藝術水平和特色的指揮家,而且在以上所提到的新一代指揮家中,他又可以説是民族性最強的一位。
葉夫根尼・斯威特蘭諾夫於1928年出生在前蘇聯的莫斯科,他的父親曾是前蘇聯大劇院管弦樂團中的獨奏演員。斯威特蘭諾夫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良好的音樂環境使他受到了強烈的薰陶,他很小就開始學彈鋼琴,以後又早早地進入了格涅辛音樂學校,並且隨米哈伊爾・格涅辛和古爾維奇學習作曲和鋼琴。
1951年,斯威特蘭諾夫進入了著名的莫斯科音樂學院,在該院學習期間,他曾師從於著名作曲家沙波林學習作曲,同時又拜在前蘇聯指揮藝術的泰斗高克的門下學習指揮。
1955年,斯威特蘭諾夫以優異的成績同時從兩個專業畢業,畢業後他便進入到前莫斯科大劇院中工作。1962年,年僅34歲的斯威特蘭諾夫一舉成為前蘇聯莫斯科大劇院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這個職位,也是斯威特蘭諾夫作為指揮家所獲取的第一個正式職位,其實斯威特蘭諾夫開始指揮活動是很早的,還是在音樂學院作學生時,他便在1953年指揮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舉行了成功的音樂會,以後他又在各種活動和機會中廣泛地從事指揮活動,既鍛鍊了專業指揮技巧,又積累了廣泛的指揮經驗,而這些帶準備性的工作,則是他登上前蘇聯大劇院指揮台之前的一種必要和良好的鋪墊。
從1965年起,斯威特蘭諾夫擔任了前蘇聯國家交響樂團的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以後,他便一直在這個崗位上辛苦地工作着,隨着他那天才的藝術才華的展開,這個代表着前蘇聯交響音樂演奏最高成就的樂團,也就一天天地得到了藝術上的壯大與飛躍,多年來,這個樂團一直以其雄厚的實力和整齊的風貌出現在人們面前,這裏面,斯威特蘭諾夫作為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所做出的貢獻是絕對功不一名全面的指揮大師方面還具有明顯的侷限性,從這一點來看,他與卡拉揚、索爾蒂和伯恩斯坦等受到世人普遍喜愛和崇敬的人物相比較,的確是存在着明顯的差距的。

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樂團與中國

“音樂作為世界各國人民唯一的國際語言,它使俄中兩國人民更加貼近。”2006年來華參加中國“俄羅斯年”閉幕式慶祝演出的俄羅斯國立柴科夫斯基交響樂團藝術總監與首席指揮費多謝耶夫這樣對新華社記者説。
作為世界最傑出的樂團指揮之一,現已70多歲的費多謝耶夫日程一直安排得滿滿當當。為了參加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俄羅斯年”活動閉幕式慶祝演出,他和樂團結束美國音樂之旅後直接來到了中國。
當記者問及他在中國的演出時,費多謝耶夫説,中國觀眾有着相當高的藝術鑑賞力。他特別講起7日柴科夫斯基交響樂團在天津的成功演出。他説:“中國觀眾非常專注。我們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觀眾聽得認真投入,對我們的演出報以熱烈的掌聲。我們不得不加演兩首曲子才最後謝幕。”
費多謝耶夫對記者解釋説,這次樂團之所以選定柴科夫斯基、格林卡等俄國作曲名家的作品作為“俄羅斯年”閉幕式慶祝演出的曲目,是因為他們最為中國人民熟悉,也最受中國人民的喜愛。
提到柴科夫斯基交響樂團和中國的合作,費多謝耶夫説,希望明年在俄羅斯舉行“中國年”活動時,中國同行們能夠把豐富多彩、但對俄國人民來説比較陌生的中國民族音樂介紹給他們。
費多謝耶夫生於聖彼得堡,在莫斯科接受音樂教育。30多年來,柴科夫斯基交響樂團在費多謝耶夫的領導下,成功地在德國、奧地利、英國、西班牙、美國、南非、日本等地進行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