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應豐

鎖定
莫應豐(1938年1月12日-1989年2月17日),男,湖南省益陽縣安田坪(今屬桃江縣)人。先後就讀武漢藝術師範學院、湖北藝術學院。1961年參軍入廣州空軍政治部文工團。1970年轉業到長沙市文化館任創作組長。197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歷任瀟湘電影製片廠創作員、第五屆湖南省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湖南省文聯主席團成員等。他於1965年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創作短篇小説《中夥鋪》、《山村五月夜》和長篇小説《小兵闖大山》。1976年創作長篇小説《將軍吟》,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此後,創作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長、中、短篇小説。其中不少作品在國內各種文藝評獎中獲獎,有的被譯成英、德、法、日等多種文字。他亦被載入英法出版的世界名人錄。他在文學藝術的其它領域也有一定造詣,被文藝界稱為“全才”。莫應豐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經常深入工廠、農村和其它基層單位,體驗生活、廣交朋友。1988年3次到海南籌辦南南文藝山莊。 [4] 
1989年2月17日,莫應豐因病逝世。 [1-2] 
中文名
莫應豐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南益陽
出生日期
1938年1月12日
逝世日期
1989年2月17日
畢業院校
湖北藝術學院
職    業
作家
代表作品
《將軍吟》《迷糊外傳》《麂山之謎》《桃源夢》 [4] 
性    別

目錄

莫應豐人物生平

莫應豐,湖南省益陽縣安田坪(今屬桃江縣)人。 [2]  著名作家,文藝活動家。幼時家貧,賣柴換米,往來於桃花江畔。曾見龍舟競渡,元宵花燈,聽當地民歌和資江水手們的號子。這些童年經歷,打下了他文藝創作生活的基礎。 [3] 
小學畢業後,莫應豐到益陽上中學,有時僅幾個紅薯充飢。1956年,由老師資助,莫應豐考入武漢藝術師範學院附中,畢業後升入湖北藝術學院音樂系。1961年參加廣州軍區空軍政治部文工團,開始寫劇本。草履芒鞋,深入山區,為1978年發表的長篇小説《小兵闖大山》積累了素材。 [3] 
1970年從部隊復員到長沙市文化館從事羣眾文藝工作。時值動亂,他目光敏鋭,有膽有識,對“左’’的路線和思想作了抵制和鬥爭。一次回鄉,見到“大割資本主義尾巴”,他用犀利筆鋒寫成《迷糊外傳》,揭露這種破壞黨的農村經濟政策行為。 [3] 
他急公好義,家鄉辦教育,寄贈500元。一個文學青年來長無路費返家,他饋送50元。還用稿費賙濟過更多貧困的人。 [3] 
1978年,他調瀟湘電影製片廠任編劇。1983年調湖南省文聯。從70年代起,他發表了400多萬字的作品,其中有長篇小説五部、小説集七部、短篇小説和散文近百篇。有的作品被譯成英,法、德、日等多種文字。特別是小説《將軍吟》,是中國新時期文學史上發表較早的一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長篇力作,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他以《逆水行舟》為題寫成竣稿詩:含苦茹辛忿無私,百萬雄獅紙上馳,淚雨濯清千里目,將軍一夢醒其時。並題跋曰“我可以死了”。可見他是抱着犧牲精神來完成這部力作。 [3]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他衷心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參加改革開放的社會實踐,勤奮學習,筆耕不輟,還傾注大量心血,培養文學新秀。他先後任中國作協理事,作協湖南分會副主席,湖南省政協委員等職。他熱情開朗,胸懷坦白,被文藝界同人引為良師益友,不幸於1989年2月17日病逝。 [3] 
參考資料
  • 1.    莫應豐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11-07]
  • 2.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湖南名人志.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548
  • 3.    桃江縣誌編纂委員會.桃江縣誌.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3:589-590
  • 4.    莫應豐故居復建工程即將竣工  .桃江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