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愁湖

(湖北省鍾祥市境內的湖泊)

鎖定
莫愁湖又稱滄浪湖,俗名北湖,位於鍾祥市郢中城區北隅,水域面積2平方公里,因戰國楚宮歌姬莫愁女而得名。 [4-5] 
莫愁湖位於湖北省荊門市鍾祥市明顯陵文化旅遊景區內。 [3]  莫愁湖景區融山水資源、人文資源於一體,是荊楚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湖上百島俊秀,水天一色。陽春白雪島上,白雪樓、陽春台隔水相望,彷彿莫愁再現;蘭台宮內歌舞昇平,襄王把酒行樂,再現楚國風韻。下里巴人島上,男耕女織,捕魚狩獵,山歌爛漫,情也陶陶。軍事野戰島,槍炮隆隆,殺聲陣陣,驚險刺激,引人入勝。
中文名
莫愁湖
外文名
Mochou Lake
地理位置
湖北省荊門市鍾祥市境內
面    積
2 km² [4] 
地名來歷
年年桃花盛開,紅如簇雲
特    點
百島俊秀,水天一色
別    名
滄浪湖
北湖

莫愁湖歷史沿革

清乾隆年間,為疏通莫愁湖與漢江的通道,湖廣總督德沛代為向皇上具奏《請疏淤河以利民田以通商賈疏》,乾隆三年八月初九日奉到皇帝硃批:“楚省工程頗多,似此可行可止之事莫若緩之,或遇地方偶爾水旱以為興工待賑之舉,不亦美乎,何急迫乃爾。欽此!”以後無有續請者,所以連接莫愁湖的內河至今沒有開復。 [4] 
民國年間,鍾祥縣志記載:“莫愁村在漢西二里,古漢水經城址,其西為村即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與村毗連,稱莫愁湖。” [4] 

莫愁湖主要景觀

這裏的山水孕育了一代絕世佳人、楚國偉大的歌舞藝術家莫愁女。莫愁女是楚國第一美女,楚國歌舞一代宗師。她貌若芙蓉,身如柳枝,可謂美貌無雙;她能歌善舞,唱起歌來如流水行雲,跳起舞來如嫦娥奔月;她在屈原、宋玉的指導下完美演繹了《陽春》、《白雪》,並傳唱入歌,將楚國歌舞藝術推向顛峯;她與青年才俊王襄哥青梅竹馬,傾心相愛,產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後來,楚襄王欲召其進宮,強納為妃,但她品性高潔,不為財富所動,不為淫威所屈,毅然投江,以保名節,被譽為絕世“聖女”。
莫愁湖 莫愁湖
後據民間傳説,莫愁女並未死,而是被一漁民所救。自此,她遊歷於楚國的城鎮鄉村,廣泛採集各地民謠,並將楚國宮廷歌舞與民間民謠相融合,成為楚國文化的傳播大使。十里畫廊,是整個莫愁湖景區最為賞心悦目的地方之一。它由細窄逐漸寬闊,呈喇叭狀,且九曲迴轉,湖岔眾多。這裏湖水清澈,水平如鏡,兩側蒼翠青山和着藍天白雲倒映在湖中,可謂湖光山色,引人入勝。兩側,隨着快艇掠過水麪,不時驚起飛鳥串串。由於這裏生態環境優異,引來各種珍奇飛禽不計其數,有鴛鴦、白鷺、野鴨、鸕鷀等數十種。湖岸上林木茂盛,花草叢生,時有一兩處紅瓦農舍掩映其間,恍若人間仙境。
莫愁湖 莫愁湖
莫愁湖 莫愁湖
踏上陽春白雪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依湖濱而建的陽春台,相傳為莫愁女習舞之所。陽春台與白雪樓隔水相望,相得益彰,並稱“郢中雙璧”。 蘭台宮,夏季涼風習習,是楚王夏季避暑的首選之地。裏面青紗垂地,歌舞昇平,一派宴樂的場面。王座金碧輝煌,顯示出了王權的威嚴。王座後的屏風,是全手工雕刻配以楚漢時期的圖騰是王權的象徵。楚國以鳳為圖騰。古代楚人將崇拜溶於聯想,把世界上許多凡鳥:鶴、雉、鷹、雕的美好特徵糅合成“鳳”,他們用“鳳” 抒發自己渴望民族騰飛的情懷,希望實現戰勝諸國、統一霸業的目的。 具有楚漢風格的陽春亭,是陽春台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聯“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無”是清代大詩人劉澤宏來到此處抒發的感慨:來到莫愁湖,看到這裏的湖光山色,將煩惱憂愁投向莫愁湖,這樣憂愁就會隨之消除。 萬花陣,是楚王與後宮嬪妃們遊戲的地方。它是一個迷宮,是當時楚國宮廷貴族所玩的一種遊戲。中間有一個亭,名叫“鴛鴦亭”。
莫愁湖 莫愁湖
據説,楚王和後宮的嬪妃在此遊戲時,哪位妃子能先於其他的妃子走出迷宮到達鴛鴦亭,楚王就寵幸哪位。 下里巴人島樸素而不低級、質樸而不庸俗、豪爽而不粗野的獨特鄉野民俗民情集中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與陽春白雪島一起遙相呼應,將古代楚國文化的全貌完整地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山民漁民的生活遠遠談不上富足,每日的奔波也異常艱辛,但是他們的內心卻是充實而樂觀的,他們親近自然、怡然自得的生活態度正是帶有濃郁民風民俗風韻的《下里》、《巴人》的藝術基礎。
野戰島根據島嶼的地形地貌,共設有三個不同戰鬥場面的戰區,分別為巷戰區,攻堅戰區和叢林戰區。參與者身穿戰鬥服,頭戴防護帽,持世界各種著名槍械的仿真水彈槍,進行對抗性射擊遊戲。這些槍械看起來與真槍無二,但它擊發的只是水彈,打在人身上絕無傷害。三個戰區各有特點:巷戰主要模仿的是發生在城市街道中的戰鬥,參與者可利用街道上的各種建築物作為隱蔽場所,與敵對方展開戰鬥;攻堅戰又稱為陣地戰,守方以戰豪、地堡等為掩體,阻擊敵方的進攻,這種戰鬥最為殘酷,也最為激烈;叢林戰則是一種高度鬥智的戰鬥,以單兵作戰為主,利用叢林中復雜多變的地形、植物為掩護,消滅敵人,保存自己!這三種場面各有特點,各有樂趣。遊客可根據各自喜好選擇參與,如想過足癮,就大戰三回合吧!
鍾祥莫愁湖 鍾祥莫愁湖

莫愁湖地名來歷

鍾祥莫愁湖
鍾祥莫愁湖(5張)
莫愁女居住的村莊,原名不叫莫愁村,因為年年桃花盛開,紅如簇雲,所以人們習慣地稱它桃花村。與莫愁村毗連的莫愁湖,遠古史稱滄浪湖。桃花村與郢中石城西門渡口磯頭絕壁上的白雪樓和樓東的陽春台隔江相望,城北的滄浪三湖跨江與村毗連。莫愁女的父親盧公,在漢江上靠擺渡為生,母親在村中植桑種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個風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頭江岸渡口的船艙中。她剛生下地時,不住地啼哭,盧公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聽到“莫愁”二字,她的哭聲竟一下停止了。盧公於是就把她取名為莫愁。“金雀玉搔頭,生來喚莫愁。”(明.張寧)莫愁女生在風波里,行走風浪中,喝着漢江河中水,吃着桃花村中糧,有時隨村中姐妹在那碧波盪漾的滄浪湖中採菱摘蓮,有時隨父母進城賣桃,有時在江中、湖裏搖艇打槳,有時在陽春台、白雪樓習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諸般曲,她一學就會。當她長到十五六歲時,出落得竟如滄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纖纖腰肢,亭亭玉立,靨靨酒窩,笑綴纓唇;容顏似香荷新瓣,白裏透紅;行動如風送彩雲,輕捷飄逸;金嗓一歌聲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蓮荷包透佳氣,江濤湧玉音。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導、幫助,翻古傳高曲,融楚辭樂聲,繼大琴師劉涓子之後,完成了寡和之典《陽春白雪》的合樂入歌傳唱。莫愁女的歌舞聲譽傳進了楚王宮苑,楚襄王把她徵進了宮中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東鄰王襄哥放逐到了揚州。揚州地面距郢中數千裏之遙,襄哥此放實是生離死別。古《莫愁樂》記述了莫愁女漢江淚別王襄哥的悲痛情景:“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雪浪滔滔的漢江水,流不盡莫愁女的憂愁,她目送載着襄哥的船兒遠去,含忿在白雪樓舉身投了漢江!人們為了紀念她,便把桃花村改名為莫愁村,把滄浪湖改名為莫愁湖,她系艇登巖的白雪樓下的磯頭渡,則稱莫愁渡 [1] 
莫愁湖 莫愁湖
“悲莫悲兮分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傳説莫愁女其實並沒有死,她被漢江漁夫救起,曾尋屈原的蹤跡,也找尋過王襄哥,泛艇江湖,足無定蹤,真正回到了民間。《莫愁樂》歌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説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頭!”後世千百代,吟詠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陽春台、白雪樓的詩、詞、歌、賦,歷歷記述了莫愁女的事蹟。如唐李商隱詩:“雪中花下與誰其,梅雪相兼一萬枝。若是石城無艇子,莫愁還自有憂愁。”唐鄭谷詩:“石城昔為莫愁鄉,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來風浩渺,花開花謝春悲涼。”宋王之望詩:“滄浪渡口莫愁鄉,萬傾寒煙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陽。”宋周密《杏花天.賦莫愁》詞:“瑞雲盤,翠侵芳額;眉柳嫩,不禁愁積。返魂誰染東風筆,寫出郢中春色?人去後,垂陽自碧;歌舞夢,欲尋無跡。愁隨兩槳江南北,暮石城風急。”明.王世貞詩:“倚鞭白鼻堝,繞渡碧桃花,客程無暇問,先訪莫愁家。”清劉澤宏詩:“石城西畔莫愁湖,誰道當年女性盧?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無。”清李蘇《莫愁村看桃花》詩:“南國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長有芳洲,冶魂不許春風歇,散作桃花片片差。”詩文共傳譽,人地兩留芳,正象陽春台、白雪樓、高雅名曲《陽春白雪》與宋玉一樣,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與莫愁女一起,千古馳譽,萬世名揚。
當年的漢江,緊貼郢中石城而流;當年的莫愁湖,碧波千畝。隨着時代的變遷,漢江西移離城五里之遙;莫愁湖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天下郡國利病疏》載:“漢水故道逼進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徒,新洪繞沿山灣東,去城彌遠。”《鍾祥縣志·方輿》載:“自有顯陵後,明世宗惑於風水之説,堵塞敖口,迫使漢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漢,不復達莫愁湖。”原來跨漢江東西兩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開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漢江東岸了。今處於漢江西岸的文集鎮,仍保留了楚時舊俗,不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傳承了楚國圖騰舞蹈《鳳凰舞》。莫愁湖,則因圍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蓄水約一千萬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在圍墾後的漢江故道上,建起了現代化的棉紡廠和自來水廠,廠裏的姑娘們——新一代的莫愁女,正在意氣風發地為祖國的建設貢獻青春,展現着蓬勃的綽綽風姿。

莫愁湖美食

蟠龍菜
山珍海味不須供,富水春香酒味濃,滿座賓客呼上菜,裝成卷切號盤龍”。此菜選用精瘦肉、肥膘肉、精魚肉,調以雞蛋、葱白、生薑、豆粉、食鹽、味精等配製而成。其特點有色澤潔白,鮮嫩滑爽,香味綿長,吃肉不見肉,吃魚不見魚,是筵席菜的上品。
鮓粑粑
開味佳餚千百種,再好莫過鮓粑粑”,千百年來,鍾祥人酷愛食鮓粑粑。各地根據愛好和不同的物質條件,形成了鮓肥腸、鮓茄子豇豆、鮓魚等系列。對於此類食品的製作,民間有云:“主料切細水吹乾,半粉加入調味拌,裝壇封口醃數天,吃時油炒酸辣鮮”。
米茶
“芳香十里遠,米茶味清醇”,其作法是將大米放在鍋裏炒至大半發黃帶焦時起鍋,用清水淘洗濾出水份,再放入鍋里加清水旺火煮沸至大米開花,起鍋自然冷卻即成。米茶水色淡黃,香氣深鬱,滋味微甜而不淡,略温而不苦,爽口甜潤,清肺解渴,是炎熱夏天的好食物,防暑降温之佳品。
條子酥
“條酥成形美,開鍋十里香”。此酥點選用精麪粉、小麻油、芝麻、精鹽肥配製,經過和麪、調酥、包酥、捍酥、切條烤制而成,此酥點有色澤金黃、香醇松酥、落口消化的特點,並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營養素,是老少皆宜的綠色食品。 [2] 

莫愁湖交通

市內可以乘坐6路公交車到達景區,也可乘坐當地出租車或包車前往景區。

莫愁湖購物

洪湖漢繡
漢繡,源於戰國時期的楚地刺繡,到了清朝中葉,以漢口為中心向周邊擴散,遂以鼎盛之勢與蘇繡、湘繡平分秋色。那時候,朝廷在漢口設織繡局,徵集貢品,可見其一時之盛。清朝咸豐年間,因國內政局動盪,大批漢繡藝人紛紛逃離漢口,漢繡遂以衰亡。漢繡名藝吳文琇轉來到洪湖,仍以刺繡為業,因其繡品秀美,工藝精良,於是聲望大盛,遂於光緒三十四年(1980年)由其子吳家福在新堤開設吳炳昌繡鋪。
吳炳昌繡鋪的繡品以日用品為主,後來逐漸增加戲袍、佛像及繪畫題材的作品。宣統三年(1911年),吳家兄妹繡的《觀世音菩薩》《荷花仙子》,曾在武昌西湖勸業場內工商品陳列廳展出,被當時的《時報》譽以“漢繡復活,重放異彩”。
洪湖漢繡以吳氏家傳技藝為基礎,到解放後成為漢繡承傳的大宗,其代表作《文房四寶》、《和平之春》和雙面繡《羣貓圖》、《雛鷹展翅》等,被國內同行公認是我國刺繡藝術的尖端之作,名揚遐邇。
洪湖貝雕
洪湖盛產淡水珍珠貝,其貝殼質地堅硬,色彩絢麗,光澤柔膩,晶瑩光華,是上等的工藝材料。早在清朝時期,就有藝人用這種貝殼做原料,加工製作成各式工藝紐扣,極受市場青睞。
七十年代,洪湖的能工巧匠融合剪紙、陶塑、牙雕、玉雕、木雕的工藝技巧,創新設計了貝雕這一新的工藝精品。貝雕以晶瑩、明淨、紋理瑰麗的三角帆蚌為材料,通過雕磨、組合、鑲嵌、拼裝、粘結等方式,構成題材新穎的圖案,因其集雕刻、繪畫於一體,畫面生動、造型奇特,受到顧客的廣泛好評。
洪湖貝雕的題材豐富,有古今故事,戲劇人物,翎毛花竹,花草果木,亭台樓榭,因而在創作上顯示出了極大的潛力。
1973年,題名《白孔雀》的洪湖貝雕作為我國代表團贈送給聯合國總部的禮品,掛進了美國紐約的聯合國大廈。外國人紛紛稱讚洪湖貝雕是“東方的獨特畫種”。

莫愁湖小貼士

鍾祥地處温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暖,多風;夏熱,多雨;秋涼,晴朗;冬寒,有雪。年平均氣温16.5攝氏度,平均降水量1150毫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