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宣學

鎖定
莫宣學,1938年12月出生於廣西融水,岩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 [6] 
莫宣學於1960年從北京地質學院地質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1年至1983年在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做訪問學者;1986年至1990年擔任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1990年擔任中國地質大學教授;1993年擔任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校長 [9]  ;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0] 
莫宣學主要從事岩石學,特別是岩漿—構造—成礦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 [6] 
中文名
莫宣學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廣西融水
出生日期
1938年12月
畢業院校
北京地質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莫宣學人物經歷

中國科學院院士莫宣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莫宣學(5張)
1938年12月,莫宣學出生於廣西融水。
1953年,考入南京地質學校(現東南大學 [5] 
1956年,保送進入北京地質學院學習 [14] 
1960年,從北京地質學院地質系畢業後留校任教。
1981年—1983年,在池際尚的推薦下,在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做訪問學者,跟隨Carmichael教授 [12] 
1986年—1990年,擔任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
1990年,擔任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1993年—2000年,擔任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校長。
2009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0] 

莫宣學主要成就

莫宣學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莫宣學在岩漿熱力學基礎研究領域開展了創新性實驗研究,首次提出計算任意壓力下岩漿氧逸度的公式、含Fe2O3硅酸鹽熔體密度預測模型及不同類型岩漿的P—T—αsio2—fO2關係圖解,為建立岩漿演化綜合熱力學模型發揮了關鍵作用。長期研究青藏高原構造—岩漿作用,應用“岩石探針”的思路與方法,在揭示印度—亞洲大陸碰撞時間、青藏高原巨厚陸殼成因與增厚機制、深部殼幔物質運移方面,取得了較系統的新成果。為了國家對礦產的急需,長期致力於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特提斯成礦域岩漿作用與成礦關係的研究,提出“兩套成礦系統、三大控礦要素”的理論概括及具體找礦方向 [2]  [11] 
  • 學術論著
截至2010年3月,莫宣學先後發表的論著中,有第一、二作者論著170篇/部。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70篇/部;SCI論文58篇,其中,第一及通訊作者論文17篇、第二作者15篇;被SCI檢索刊物他引929次,其中第一作者及第二作者論文分別被他引283次、370次;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他引1113次,其中第一及通訊作者401次。主持完成國家級與省部級科研項目報告12部 [10] 
  • 科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1975年—1978年
珠穆朗瑪地區科學考察(1974)及羅布莎鉻鐵礦外圍與雅魯藏布蛇綠岩填圖

1986年—1990年
“三江”地區火山岩與成礦研究
地礦部重點攻關項目課題
1991年—1995年
“三江”中南段火山岩、蛇綠岩及成礦研究
地礦部重點攻關項目課題
1992年—1995年
青藏高原構造演化、隆升與岩漿熱事件若干問題研究
地礦部重點基礎項目
1995年—1997年
西藏岡底斯帶碰撞造山過程的岩石探針研究
博士點基金項目
1995年—1997年
青海東崑崙中段成礦地質背景與找礦方向研究
地礦部項目
1996年—2000年
西南“三江”中南段銅金等礦產快速勘查評價示範研究
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專題
1996年—2000年
三江”區域岩石地球化學分區研究
地礦部重點攻關項目課題
1996年—2000年
岡底斯帶中段晚白堊世以來構造—岩漿作用、深部過程與高原隆升關係的研究
地礦部重大基礎項目課題
1998年—2000年
西藏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及其地球動力學意義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999年—2003年
青藏高原碰撞過程及資源效應
國家973項目課題
2001年—2003年
東崑崙造山帶花崗岩及地殼生長
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項目
2002年—2004年
滇西若干地區新生代火山岩中深源岩石包體及其構造意義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3年—2007年
主碰撞帶殼/幔物質交換作用與成礦效應
國家973項目課題 [12] 
  • 學術交流
2010年4月8日,莫宣學來北京大學高温高壓實驗室訪問並指導工作,並在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做了題為《岩漿作用與青藏高原演化》的學術報告 [15] 
2012年10月22日,莫宣學應中科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講學,作為“塗光熾講壇”系列講座第一講,作了題為《岩漿作用與青藏高原演化》的報告 [1]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獲獎人員
2003年

第一屆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的優秀國內學術論文

2005年
西南“三江”銅、金、多金屬成礦系統與勘查評價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3] 
李文昌、潘桂棠、侯增謙莫宣學、李曉明、丁 俊、周耀軍、王立全、楊偉光、呂慶田、楊夕輝、盧映祥、郭遠生、徐 強、範玉華 [19]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2] 

莫宣學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莫宣學認為,教師是學校辦學水平的決定因素,而青年教師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實際工作上。他建議青年教師腳踏實地地夯實基礎;始終瞄準國際前沿,不斷培養創造性思維,積累廣博的知識;加強團結協作,發揮團隊力量,促進全面發展。浮躁情緒是科學 的大敵,也是青年人成長的大敵。切忌浮躁,相信功到自然成 [12] 
  • 講授課程
2020年4月4日,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打造的線上課程《地球科學大講壇》迎來第三講,莫宣學以《“岩石探針”與地球深部過程》為主題,為線上近5000人次師生帶來了直播 [7] 
  • 指導學生
莫宣學安排和指導的學生侯增謙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川西昌台—贈科地區晚三迭世火山活動及其與板塊構造和成礦作用關係》 [13] 

莫宣學榮譽表彰

2009年12月,莫宣學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8] 

莫宣學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5年
高校地質學報》副主編
1996年—2006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六、七、十屆學科評審專家組成員
1996年
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
1997年—2005年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大陸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1999年
《Himalaya Geology》編委
1999年—2001年
岩石學報》副主編
2000年
中國礦物學岩石學地球化學學會地球內部化學與火山學委員會副主任
2002年1月
東南大學北京校友會第五屆理事會副會長 [17] 
2002年
《岩石學報》編委
2009年
岩石礦物學雜誌》副主編 [8] 
2010年
東南大學兼職教授 [4]  [16] 

《Geoscience Frontiers》主編

IGCP430 Steering Committee Executive Member

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 (SEG)副主席

第五屆"973"計劃專家顧問組成員

莫宣學人物評價

莫宣學為開拓西南“三江”國家級礦產資源新基地做出了貢獻 [2] (中國科學院評)
莫宣學在岩漿熱力學基礎研究、青藏高原研究和“三江”特提斯成礦域岩漿作用與成礦關係研究三大領域取得了突出貢獻 [10] (東南大學校友總會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