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利奈·森

鎖定
莫利奈·森(Mrinal Sen,1923年5月14日—2018年12月30日),印度男導演、編劇、製片人 [4]  。代表作品有《尋找饑荒》《肖姆先生》《結案》《合唱》等。 [1]  [4] 
2018年12月30日,莫利奈·森在加爾各答因自然原因死亡,享年95歲。 [1] 
中文名
莫利奈·森 [4] 
外文名
Mrinal Sen
別    名
姆里納爾·森
國    籍
印度 [4] 
出生日期
1923年5月14日
逝世日期
2018年12月30日 [1] 
星    座
金牛座
畢業院校
加爾各達教會學院 [1] 
職    業
導演、編劇、製片人
代表作品
尋找饑荒
會見
合唱
Ek Din Achanak
主要成就
第3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第3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評審團特別獎
1974年印度國家電影最佳故事片獎 [4] 
2012年第五屆全球電影節諾伊達終身成就獎 [4] 
獲得印度電影Dadasaheb Phalke獎 [1] 
性    別

莫利奈·森早年生活

莫利奈·森於1923年5月14日出生於印度的法裏德布爾鎮 [4]  ,在那裏上完高中之後,他離家到加爾各達的教會學院學習物理學。在那裏,他的思想受到了一些共產黨團體的影響,儘管他從未加入共產黨,但此後他一直和共產主義人士交往甚密。在大學裏迷上電影之後,他沒有機會從事電影業,只能成為一名醫藥代表。沒過多久他回到了加爾各達,並在一家電影公司找到了一份音響效果師的工作,最終這成為了他電影生涯的起點 [1] 

莫利奈·森影視經歷

莫利奈·森
莫利奈·森(6張)
1950年,他進入電影界。他的影片着重表現社會現實題材,揭露印度的貧困、剝削、動亂和階級鬥爭等 [1]  。1955年他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拉特博》(Raatbhor),他的下一部電影《藍色天空下》(Neel Akasher Nichey)為他在印度國內贏得了聲譽,而他的第三部電影《婚禮日》(Baishey Shravan )則使他開始引起國際電影界的關注。1965年,森和電影界同仁共同發表了有關印度“新電影”的聲明,強調必須降低製片成本,減少室內佈景、多拍外景,選擇與人民密切相關的題材 [1]  。在拍攝了五六部電影后,他執導了一部由印度政府投資拍攝的影片《肖姆先生》(Bhuvan Shome),這部投資巨大的影片使他跨步進入了頂極印度電影人的行列。也成為上世紀70年代新浪潮運動在印度最早的發起人之一 [1] 
他的下一部電影充滿了濃重的共產主義色彩,他自己也被大眾認為是馬克思主義者。這時正是印度政局動盪的時期,莫利奈陸續拍攝了一系列的電影,並把自己關注的焦點由以前的偏重於其他階級,轉移到了和自己一樣的中產階級身上。尤其是中產階級內部間的政治衝突上,由於深刻的生活體驗和對這個階級心理的細緻把握,這一時期被認為是莫利奈·森最富創造力的時期。他的電影也獲得了很多的包括戛納、柏林、莫斯科、威尼斯、芝加哥等主要國際電影節的大獎。在這個時期中,他拍攝的《結案》在戛納得到了陪審團大獎,《Ek Din Achanak》在威尼斯得到了榮譽獎,而《尋找饑荒》則在柏林拿下了銀熊獎 [1] 
莫利奈·森是印度電影Dadasaheb Phalke獎的獲得者 [1]  ,曾多次榮獲印度國內外的電影獎,擔任多個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成員,還曾當選為國際電影協會聯合會主席 [4]  。1974年,他憑藉電影《合唱》獲得印度國家電影最佳故事片獎,1980年,他憑藉《靜靜地開始一天》獲得第33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1981年,莫利奈·森憑藉《尋找饑荒》獲得第3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和評審團獎 [4]  。莫利奈·森從未停止過對電影藝術的探索,在他的後期作品中,他開始放棄複雜的敍述結構,轉而追求非常簡單的故事主線。2002年,在經過八年的沉寂之後,八十歲高齡的莫利奈推出了他的最後一部影片《阿瑪布漢》(Aamar Bhuban) [1] 

莫利奈·森晚年生活

2004年,莫利奈·森出版了自傳《永遠出生》(Always Being Born),隨後就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淡出了大眾視線 [1]  。2018年12月30日,莫利奈·森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95歲 [4] 

莫利奈·森主要作品

上映時間
作品名
擔任職務
2002
阿瑪布漢
導演、編劇
1994
Antareen
導演、編劇
1992
Mahaprithivi
導演、編劇
1990
城市生活
導演
1989
Ek Din Achanak
導演、編劇
1986
創世紀
導演、編劇
1984
坎大哈
導演、編劇
1982
結案
導演、編劇
1981
萬花筒
導演、編劇
1980
靜靜地開始一天
導演、製片人、編劇
1980
And Quiet Rolls the Dawn
導演、編劇、製片人
1980
尋找饑荒
導演、編劇
1979
The Man with the Axe
導演、編劇
1978
一個拿斧子的人
導演
1977
局外人
導演
1976
獵鹿
導演、編劇
1974
合唱
導演
1973
列兵
導演
1971
一個沒有完的故事
導演
1971
Calcutta 71
導演、編劇
1971
訪談錄
導演、編劇
1970
會見
導演
1969
肖姆先生
導演、製片人、編劇
1965
天上烏雲
導演
1961
Punasha
導演、製片人、編劇
1960
婚禮日
導演
1958
藍色天空下
導演
1956
黎明
導演
1955
拉特博
導演
[2]  [4-5] 

莫利奈·森獲獎記錄

戛納國際電影節
  • 1986    第39屆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創世紀    (提名)    
  • 1983    第36屆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結案    (獲獎)    
  • 1983    第36屆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結案    (提名)    
  • 1980    第33屆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3]     And Quiet Rolls the Dawn    (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1989    第46屆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榮譽提及    Ek Din Achanak    (獲獎)    
  • 1989    第46屆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Ek Din Achanak    (提名)    
  • 1981    第38屆主競賽單元-金獅獎[3]     Chaalchitra    (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 1981    第31屆銀熊獎-評審團特別獎    尋找饑荒    (獲獎)    
  • 1981    第31屆Interfilm獎-奧托·迪貝柳斯電影獎-競賽單元    尋找饑荒    (獲獎)    
  • 1981    第31屆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特別推薦-競賽單元    尋找饑荒    (獲獎)    
  • 1981    第31屆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尋找饑荒    (提名)    
  • 1979    第29屆Interfilm獎-推薦-競賽單元    The Man with the Axe    (獲獎)    
  • 1975    第25屆費比西獎-新電影論壇[3]     合唱    (獲獎)    
影視類
  • 1974    印度國家電影最佳故事片獎[4]     合唱    (獲獎)    
  • 2012    第五屆全球電影節諾伊達終身成就獎[4]     (獲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