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莢蓮

鎖定
莢蒾(拉丁名:Viburnum dilatatum Thunb.) [1]  ,為忍冬科莢蒾屬落葉灌木,株高3米左右,莖直立,褐色,多分枝,葉片圓形至方卵形或廣卵形,葉長6至8釐米,寬約5釐米,邊緣有粗鋸齒。聚傘花序,小花白色,5至6月開放,果實廣卵形,9至10月成熟後呈深紅色。其株形適中,枝葉稠密,葉形美觀,白花素雅,紅果鮮豔,是製作盆景的優良樹種。
中文學名
莢蒾
拉丁學名
Viburnum dilatatum Thunb. [1] 
二名法
Viburnum dilatatum [1]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茜草目 Rubiales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莢蒾族 Viburneae
莢蒾屬 Viburnum
分佈區域
分佈於温帶和亞熱帶地區;亞洲和南美洲種類較多 [1] 

莢蓮形態特徵

莢蒾為落葉灌木,高1.5-3米;當年小枝連同芽、葉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黃色或黃綠色開展的小剛毛狀粗毛及簇狀短毛,老時毛可彎伏,毛基有小瘤狀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幾無毛,有凸起的墊狀物。葉紙質,寬倒卵形、倒卵形、或寬卵形,長3-10 (-13) 釐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至鈍形或微心形,有時楔形,邊緣有牙齒狀鋸齒,齒端突尖,上面被叉狀或簡單伏毛,下面被帶黃色叉狀或簇狀毛,脈上毛尤密,脈腋集聚簇狀毛,有帶黃色或近無色的透亮腺點,雖脱落仍留有痕跡,近基部兩側有少數腺體,側脈6-8對,直達齒端,上面凹陷,下面明顯凸起;葉柄長 (5-) 10-15毫米;無托葉。復傘形式聚傘花序稠密,生於具1對葉的短枝之頂,直徑4-10釐米,果時毛多少脱落,總花梗長1-2 (-3) 釐米,第一級輻射枝5條,花生於第三至第四級輻射枝上,萼和花冠外面均有簇狀糙毛;萼筒狹筒狀,長約1毫米,有暗紅色微細腺點,萼齒卵形;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5毫米,裂片圓卵形;雄蕊明顯高出花冠,花葯小,乳白色,寬橢圓形;花柱高出萼齒。果實紅色,橢圓狀卵圓形,長7-8毫米;核扁,卵形,長6-8毫米,直徑5-6毫米,有3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花期5-6月,果熟期9-11月。 [1] 

莢蓮栽培繁殖

莢蒾的繁殖可用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也可在冬季至早春萌芽前採挖生長多年、植株矮小、形狀古樸的老樁製作盆景,其根系發達,側根、鬚根都比較多,很容易成活。但該植物最忌脱水,採挖後要及時在根部打上泥漿,以保鮮保濕,並及時栽種,不可長時間離土,以提高成活率。栽種前對植株進行修剪整形,但不要用水浸泡,以免造成根部傷口感染,先用純淨的沙子栽植於瓦盆中“養坯”,栽後澆以乾淨的自來水,這樣不僅具有較高的成活率,而且植株長勢也好。冬季採挖的樹樁上盆後入塑料大棚保温保濕,春季採挖的樹樁則不必罩塑料袋,但要適當遮光,經常向植株噴水,以保持局部小氣候的濕潤。植株成活後的頭兩年為“養坯”階段,一般不進行造型,以促使根系發達,植株生長旺盛,所保留的枝條發粗,使干與枝過渡協調。但也要根據需要剪去造型不必要的枝條,並適當牽拉,為以後的造型做好準備。
造型莢枝條柔軟,宜於蟠扎或牽拉,萌發力強,耐修剪,常採用修剪與蟠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造型,可根據樹樁形態的不同,加工成直乾式、斜乾式、曲乾式、臨水式、懸崖式等多種形式的盆景,樹冠可採用成三角形、饅頭形以及層次分明的圓片形或其他形狀。無論那種形式都要做到枝與幹、枝與枝之間比例協調,使之自然優美,達到“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的藝術效果。還可根據造型需要進行提根,使部分根系露出土壤,以增加盆景蒼老古樸的意境。
養護莢喜温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稍耐陰,耐水濕,怕乾旱。平時可放在室外光照充足,通風良好處養護,勤澆水,以保持盆土濕潤,千萬不可乾旱,否則植株一旦脱水就會枝葉乾枯,嚴重時甚至整株死亡。經常向植株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使葉色光亮美觀。夏季高温時注意遮光,以避免因烈日曝曬而引起葉片邊緣發乾。生長期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礬肥水,以使植株生長旺盛。莢蓮生長迅速,萌發力強,生長期應經常修剪,除去影響造型的枝葉,避免枝條過多、重疊、交叉,以保持植株內部的通風透光。為提高觀賞價值,可在生長期進行摘葉,摘葉後萌發的新葉不僅顏色嫩綠,而且細小,特別是經過幾次反覆摘葉後,葉片細小而稠密,具有較高的觀賞性。當果實成熟脱落後,要及時剪去枝端的殘枝,並將枝條適當短截,以保持樹形的美觀。莢蓮有一定的耐寒性,黃河以南地區可在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如果冬季在室內擺放觀賞,應注意空氣的流通,否則不僅生長不良,還容易“退枝”。每1至2年的春季翻盆一次,盆土要求含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具有良好的排水保墒性。

莢蓮分佈範圍

莢蒾產河北南部、陝西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北部、四川、貴州及雲南(保山)。生於山坡或山谷疏林下,林緣及山腳灌叢中,海拔100-1000米。日本和朝鮮也有分佈。 [1] 

莢蓮主要價值

莢蒾具有繁茂而白色的小花以及鮮紅奪目的果實,所以又可普遍地應用於園林綠化 [2] 韌皮纖維可制繩和人造棉。種子含油10.03-12.91%,可制肥皂和潤滑油。果可食,亦可釀酒。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