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莢狀高積雲

鎖定
雲體形如透鏡或豆莢、邊界明顯的高積雲,常由許多個體連成雲片。
中文名
莢狀高積雲
外文名
altocumulus lenticularis,Ac lent
相關術語
堡狀高積雲 高積雲
學科分支
天氣學

莢狀高積雲描述

莢狀高積雲屬於波狀雲的一種,它通常形成於局部升降氣流的會合處。當上升氣流逐漸冷卻再遇到下沉氣流,雲體就不會繼續向上發展,它的邊緣部分也會因不斷的蒸發而逐漸變薄形成莢狀。莢狀高積雲的出現並非一定表示天氣轉變,要做具體分析。莢狀高積雲如果出現在系統雲入侵之後,則預示將有晴好天氣;反之出現在系統雲入侵之前,則往往預示未來天氣要轉壞。另外有一種常見的地方性莢狀高積雲,是本地小範圍的熱力對流運動形成的以後總持續時間不長的莢狀高積雲,出現這種雲正是本地晴朗天氣持續的表現。 [1] 

莢狀高積雲觀測與指示性意義

莢狀高積雲對天氣具有很好的指示性,比如農諺中常説的“天上瓦片雲,地上曬死人”、“天上魚莢,找水泡茶”等形象的比喻來表明莢狀高積雲對天氣演變的指示意義。 [2] 
不過具體問題還是要具體分析,在觀測莢狀高積雲時,除了要注意它出現在什麼場合、什麼條件下,還要具體地分析當時的天氣背景、環流形勢和影響系統,才能得出正確的判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便需要注意:
(1) 不同氣團內莢狀高積雲的指示性:經驗表明,莢狀高積雲在暖區內出現,預示着未來1~2天內將由好(無雨)轉壞;在冷區出現,預示着天氣將由壞轉好,並繼續晴好。
(2) 天氣系統不同,莢狀高積雲的指示性也不同。例如渦旋雲系外圍、颱風外圍、冷鋒前沿暖區內,均可有莢狀高積雲出現,但要正確判斷其指示性意義,必須結合當時天氣背景、環流形勢綜合分析。
(3) 觀測地點所處天氣系統部位不同,莢狀高積雲的指示性也不同。例如:莢狀高積雲出現在系統雲入侵之後,則預示將有晴好天氣;反之出現在系統雲入侵之前,則往往預示未來天氣要轉壞。
(4) 不同高度的莢狀高積雲表明中層大氣穩定度很差且不一致,往往表明不同層次有影響系統(例如高空槽)的疊加,易造成對流天氣。
要想正確地掌握莢狀高積雲的指示性特徵,不強求簡單的統計特徵,更要以此為線索着重分析產生莢狀高積雲的環流背景和天氣系統,並據此尋求規律,對預報才有指導意義。
參考資料
  • 1.    趙美珍.高積雲與天氣[J].乾旱天氣.1984,(02):40-41.
  • 2.    李源金.散片、莢狀高積雲對天氣的指示性[J].氣象.1978,(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