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莞城街道

鎖定
莞城街道,隸屬廣東省東莞市,是東莞市四個街道之一,位於東莞市北部偏西,介於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之間,東、北與東城街道接壤、南與南城街道接壤、西與萬江街道相接, [1]  轄區總面積11.16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莞城街道户籍人口20.66萬人,外來暫住人員7.61萬人。 [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莞城街道常住人口為173957人。 [20] 
莞城街道自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來已有1260多年曆史,古稱“到湧”,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始稱“東莞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成立前稱莞城鎮,2002年,改為莞城街道。 [2]  截至2021年10月,莞城街道下轄8個社區, [6]  街道辦事處駐莞城街道高第街1號。
2020年,莞城街道地區生產總值215.21億元,同比下降0.5%,比年度目標高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38億元,同比增長0.6%。 [3] 
中文名
莞城街道
別    名
莞城鎮
行政區劃代碼
441900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
地理位置
東莞市北部偏西
面    積
11.16 km² [3] 
下轄地區
8個社區
政府駐地
莞城街道高第街1號
電話區號
0769
郵政編碼
523001-52300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3] 
著名景點
可園,人民公園 [3] 
火車站
東莞火車站
車牌代碼
粵S
人    口
17.4萬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20] 

莞城街道歷史沿革

唐至德二年(757年),東莞縣治由寶安南頭遷於“湧”(古地名,在莞城內)。
清代,莞城屬捕廳管轄,縣城的範圍擴大到城外“十二坊”。
民國時期,莞城仍為東莞縣署所在地。
民國十九至二十三年(1930至1934年),莞城分設2個區。
1949年10月17日,莞城解放。縣城鎮由東莞縣軍事管制委員會管轄。
1949年11月下旬,成立莞城市人民政府。
1950年8月,撤銷莞城市,成立莞城鎮人民政府,所轄各鄉同時撤銷。
1958年11月,成立莞城人民公社。
1965年,成立莞城鎮人民委員會。
1968年,成立莞城鎮革命委員會,取代鎮人民委員會。
1980年7月,成立莞城鎮人民政府。
1985年9月,東莞撤縣設市,莞城成為市中心區。
1987年初,改設莞城街道辦事處,分設城內、城外2個區。
1988年1月,東莞升格為地級市後,以莞城為中心設立了城區人民政府籌備組。 [5] 
2002年,改為莞城街道。 [2] 
莞城街道

莞城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31日,莞城街道下轄8個社區, [6]  街道辦事處駐莞城街道高第街1號。
莞城街道區劃詳情

莞城街道地理境域

莞城街道地理位置

莞城街道位於東莞市中南部,介於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之間,東、北與東城街道接壤、南與南城街道接壤、西與萬江街道相接。轄區總面積11.16平方千米。 [3] 

莞城街道地質地貌

莞城街道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沖積平原為主,丘陵台地佔比44.5%,沖積平原佔比43.3%,山地佔比6.2%。 [7] 
莞城街道地形圖 莞城街道地形圖

莞城街道氣候

莞城街道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温暖,温度變幅小,雨量充沛,乾濕季明顯。2012年,降水與氣温接近常年,有1個熱帶氣旋嚴重影響。年平均氣温22.6℃,與常年平均值持平;最冷為1月(月平均氣温12.4℃),最熱為8月(月平均氣温29℃),高温(日最高氣温≥35℃)日數10天。年極端最高温36.7℃(出現於7月21日),年極端最低温4.1℃(出現於12月31日)。2012年全年總降水量為1838.6毫米,與常年平均值接近,其中汛期(4—9月)總降水量為1455.3毫米,偏少3.7%。 [7] 

莞城街道水文

莞城街道主要河流有東江石馬河寒溪水。境內96%屬東江流域,東江干流自東北角惠州市博羅縣、惠陽區之間入境後,沿北部邊境自東向西行至橋頭新開河口,有發源於深圳市寶安區的石馬河流入。 [19] 

莞城街道自然資源

莞城街道礦產資源

莞城街道內已知礦產有Ⅶ類8種,礦牀點66處。其中金屬礦產Ⅲ類8種,礦牀點34處:黑色金屬礦產10處(鐵礦點9處,鈦鐵礦1處),有色金屬礦產23處(銅礦點4處、鉛鋅礦點4處、鎢礦點10處、錫礦點4處、鈦礦點1處),貴金屬黃金礦化點1處。

莞城街道生物資源

莞城街道主要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鳥類、魚類(84種)、甲殼類和多種貝類、兩棲、爬行類、昆蟲類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樹類62種、竹類23種、內陸水域水生維管束植物22種,水果類18多種、野生中草藥13種。內陸水域中常見的浮游生物共4門28屬。 [7] 

莞城街道人口

截至2013年末,莞城街道户籍人口15.2萬人,外來暫住人員9.8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2‰。人口城鎮化率為88.75%。人口主要為漢族。 [8] 
截至2019年末,莞城街道常住人口16.94萬人,其中户籍人口19.43萬人。 [18] 
根據東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莞城街道常住人口為173957人。 [20] 
截至2020年末,莞城街道户籍人口20.66萬人,外來暫住人員7.61萬人。 [3] 

莞城街道經濟

莞城街道綜述

2016年,莞城街道地區生產總值159.6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7%。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31.90億萬元,增長2.2%,第三產業增加值127.79億元,增長6.6%。 [9] 
2017年上半年,莞城街道地區生產總值89.1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8%。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7.16億元,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72.03億元,增長8.0%。二三產業比為19.2:80.8。 [10] 
2019年,莞城街道地區生產總值215.95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35.1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0.8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9.46億元,增長0.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4億元,增長8.03%;實際利用外資2999萬元,下降49.58%;外貿出口總額72.84億元,下降12.39%;各項税收總額45.81億元,增長8.38%;地方財政總財力18.16億元,下降17.74%。 [18] 
2020年,莞城街道地區生產總值215.21億元,同比下降0.5%,比年度目標高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38億元,同比增長0.6%。 [3] 

莞城街道第二產業

2016年,莞城街道工業增加值28696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3847萬元,增長5.4%。 [9] 
2017年上半年,莞城街道工業增加值163978萬元,可比價同比增長7.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4個百分點。 [10] 
2019年,莞城街道工業增加值30.7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下降4.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77億元,下降4.6%。 [4] 

莞城街道第三產業

2016年1至11月,莞城街道進出口總額20.70億美元,同比增長0.5%,其中,進口總額4.02億美元,下降28.9%,出口總額16.68億美元,增長11.7%。 [9] 
2016年,莞城街道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48.05億元,同比下降10.4%。 [9] 
莞城街道風景 莞城街道風景
2016年,莞城街道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01億元,同比增長3.2%。 [9] 
2017年上半年,莞城街道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22.88億元,同比增長0.0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3.3個百分點,增速由負轉正。 [10] 
2019年1至11月,莞城街道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49.64億元,同比增長8.0%。
2019年,莞城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40億元,增長8.0%。
2019年12月末,莞城街道人民幣存貸款餘額2029.31億元,增長11.4%。其中,存款餘額1478.68億元,增長9.3%;貸款餘額550.63億元,增長17.4%。 [4] 

莞城街道社會事業

莞城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20年,莞城街道有本科大學1所、市屬有中專學校3所、普通中學3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啓智學校1所;區屬小學9所,業餘體育學校1所,區屬公辦幼兒園2所,民辦幼兒園21所。 [11] 
莞城街道夜景 莞城街道夜景

莞城街道科學技術

截至2020年,莞城街道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0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廣東省級科研眾包培育平台1個、廣東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東莞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個、東莞市級的港澳台科技創新創業聯合培優示範基地2個和市級眾扶平台1個。 [3] 
莞城街道風景 莞城街道風景

莞城街道文化事業

截至2013年,莞城街道共有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森暉自然博物館錢幣博物館可園博物館嶺南美術館、文學藝術院各一個。 [12] 

莞城街道醫療衞生

截至2013年,莞城街道有醫療機構232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2所,門診、診所、醫務室、衞生站、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等基層醫療機構637個。衞生技術人員7000多人,醫療機構病牀6000萬張。建成並投入使用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98個。全年診療總人數下降2.6%。 [8] 

莞城街道歷史文化

莞城街道民間習俗

  • 佛爺誕
農曆四月初八日謂之佛爺誕。是日,佛堂熱鬧興旺,信佛之人和契了佛爺之人,早上必到佛堂捐油香及飲佛爺湯。所謂佛爺湯,是佛堂裏供奉之佛像,由庵內主持的尼姑清早起來先用清水擦乾淨佛爺全身,然後再用乾淨清水替佛爺沐浴,將洗過佛身的水裝起來,調以紅糖煮沸,就成了佛爺湯。據説,飲了佛爺湯,消除百病,會受到佛爺保護好身好運,小孩飲了佛爺湯,會聽教服話,讀書勤奮上進。此誕自五十年代中期始,已逐漸消失。是日家家午後必以芝麻、花木煮糊吃,此俗至今尚存。 [13] 
  • 祭灶君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是為小年之日,莞城人沒有過小年的習俗,流行的是祭灶君(莞城人稱送灶君爺上天,接灶君爺落地)。是日具紙札木梯、衣服、牲酒送之,以示灶君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得民間家家豐衣足食、佳餚飄香。到年卅晚(一般是團年之日)又好酒好茶接灶君爺回來。是為送迎之禮也。 [14] 
  • 龍舞
龍舞源於求雨,後來成了祈求吉慶的舞蹈。有盤、滾、遊、翻、跳、起、伏、搶等套路。八月十六日,即中秋節後一天,天高氣爽,廣東開始舞龍。龍舞最平常的當然是紗龍,用薄紗製作,縫金銀膠片,有金龍、銀龍兩種。用竹編紙糊成龍頭、龍尾,用竹編縫上薄紗作龍身,每節能米左右,長達二三十丈,金色的為金龍,白色的為銀龍,是遊會、巡遊最壯觀的一景。起舞時由舞珍珠的人引路,時高時低。到廣場空地,作蟠、屈、起、伏、轉、彎、翻等舞蹈,表演蟠龍纏柱、金龍搶月、飛躍龍門、二龍奪珠、騰龍登天、飛龍行空、雲龍穿霧、游龍戲水、真龍滾沙、回龍吐尾、龍橋輕渡、金龍拜佛等動作和故事。由於龍長,龍頭在前小走,龍尾非得大跑。舞動一條長龍,常常要上百人蔘加。過去石龍的遊會都有金銀龍表演,場面相當壯觀。由於紗身太長,舞龍的難度極大,故走位不能有錯,一人走錯,全龍龍身會纏成一團。
  • 七姐誕
農曆七月初七謂之七姐誕,莞人有拜七姐之習俗。其意之一是思念敬仰牛郎(董永)織女(七姐)之堅貞愛情;之二是青年男女拜牛郎和七姐,企望通過虔誠祭拜,感動牛郎和七姐為自己牽來稱心如意心上人。從前,此節日在莞城甚是流行且隆重熱鬧。據説,那些做父母的都要自己的子女虔誠膜拜,於七月初一始實行“清齋”直至初六日結束。何謂“清齋”?就是在那幾天之內不能熟食,只可吃些果蔬(如大蕉、楊桃、沙梨、沙葛之類)。到初六晚,須將祭品、紅絲線、七姐粉和多種鮮花等擺上神台對着銀河方向,等到天上牛郎織女雙星開始出現銀河鵲橋兩頭之時,即開始焚香點燭燒元寶紙錢拜之。拜時,常以四十九拜為真誠心也。看着天上牛郎織女星漸漸移近相會了,才算拜七姐儀式完畢。説來也奇怪,到次日大清早,人們都可在屋牆邊腳地上見有白色的微粒粉末,青年男女及小孩若拾之往臉上抹,據説會使皮膚嫩滑。還有一説,初六夜五更時分,到河裏汲水貯藏之,曰“七姐水”,數年不變質。若浸冬瓜或雪梨於一年之後,其水給“大熱證”(發高燒數日不退)者飲服,常會有想不到的效果。此俗解放前猶存,如今卻沒流行了。 [14] 

莞城街道方言

莞城街道原居民大部分講粵語,只有一個300多人的羅沙上嶺村講客家話。 [15] 

莞城街道風景名勝

  • 東莞可園
東莞可園位於莞城博廈社區西部,始建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佔地2204平方米,建築面積1234平方米。可園鄰可湖而建,大門入口設在東南角,園內建築大致分為西南和東北兩組,中間隔一庭園。此園特點是面積小,設計精,內有住宅、客廳、別墅、庭院、花圃、書齋等,佈局靈巧,構圖清新,園景幽致。古建築高低錯落互相呼應,外牆為水磨青磚,園內最高建築邀山閣為四層,高16.5米。 [16] 
東莞可園 東莞可園
  • 卻金亭碑
卻金亭碑位於東莞市莞城區北門外光明路、教場街街口,立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保存完好。碑文記載了明嘉靖年間番禺縣尹李愷與暹羅(今泰國)商人文明交往,不受酬金的歷史事件。青石制,質地堅硬。通高184釐米,寬102釐米。紅砂岩方形底座,長143釐米,寬30釐米,高20釐米。碑的上部呈弧形,雕刻着細膩的雲海湧日花紋,花紋間是古篆體的“卻金亭碑記”碑額,下面是楷體碑文,刻有《卻金亭碑記》,21行,滿行50字,提高1字。鐫刻精良,字口清晰。碑體周邊飾雲紋。碑文記述嘉靖十七年(1538年)番禺縣尹李愷來東莞交叉檢查外貿,訂立制度不準官吏隨意抽盤、騷擾外商。為表謝意,暹羅人柰治鴉看邀集外商籌得一百兩銀奉送李愷,李愷拒不接受。柰治鴉看後來到廣州稟請巡按王十竹批准,於嘉靖二十年(1541年)在東莞城碼頭附近的演武場之南,建卻金坊和立卻金匾。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建成卻金亭並立卻金亭碑。李愷,字克諧,福建惠安人。據載為嘉靖十一年(1532年)進士,授番禺知縣,後遷尚書郎。
  • 迎恩城樓
莞城迎恩城樓(俗稱西城樓),位於西正路路口,追究其歷史,要溯源到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東莞縣城轉移到如今的城區。當時,為了區分城內外,便在如今的西城樓處用磚築起城門,並一直有重修,到了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年),南海衞指揮常懿將原來磚砌的城牆拆去,採用紅砂岩砌築,並正式命為“城門”。在洪武年間,東門和陽門、南門崇德門、北門鎮海門一同建起,並且有1229丈的城牆連接道家山、南城、缽孟山、東門、北門,環護東莞城,堅固高大,雄偉壯觀。真正地把城內和城外劃分清晰。 [16] 
  • 謳歌亭
謳歌亭位於人民公園內盂山西角,建於1921年,坐東南向西北,面寬7.7米,進深6.5米,高7.8米。為磚瓦結構的四角方亭,捲棚頂,綠琉璃瓦當、滴水。亭內正面牆體鑲嵌有尺寸、材料一樣的“謳歌亭記”和“告示”碑各1通,為麻石陰刻,碑高1.32米,寬0.49米。謳歌亭是為了紀念時任東莞縣長黃春林為民做好事而建,對研究民國東莞歷史有一定史料價值。2008年,公園管理所對其按原樣進行了修復,並在亭中設置石桌凳供遊客休息。
  • 道生園
道生園位於東莞市莞城區西隅道富巷內,由清末東莞可園創建人張敬修的侄兒張嘉謨所建。當年道生園面積約750平方米,為平庭和水庭的中庭串列式佈局。如今道生園歷經百年滄桑僅剩下幾間牆體倒塌、門窗全無、破爛不堪的老屋。房屋坐西北朝東南,為紅砂岩勒腳、門框,水磨青磚牆,硬山頂,首進為人字山牆,二進為鑊耳山牆,三進為馬頭山牆。當年嶺南畫派鼻祖居巢、居廉曾在道生園居住了達10年之久,並潛心作畫。使道生園與可園都成為嶺南畫派重要策源地。 [16] 

莞城街道著名人物

盧煥光(1923至1957年),原名盧植,曾用名何勝、盧漢光,東莞莞城人。1938年10月參加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1939年1月被派往河源,在國民黨第十二集團軍獨立第二十旅第三團政工隊任隊員、代理指導員,做軍運和統戰工作。1941年1月回到東莞當小學教師。194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2月派往東莞陳村教書,任中共支部書記。1943年6月調往中共東江前線特委任交通員,1945年7月調任中共東莞水鄉區委書記。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