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莜麪

鎖定
莜(yóu)面是由莜麥加工而成的麪粉,在山西北部、內蒙古西南、河北西北部是莜麥面食品的統稱。
莜麪中含有鈣、磷、鐵、核黃素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和藥物成分,莜麪中還含有一種特殊物質——亞油酸,它對人體新陳代謝具有明顯功效。
中文名
莜麪
外文名
OAT;OATS
別    名
莜麥面
主要原料
莜麥
是否含防腐劑
主要營養成分
鈣,磷,鐵,核黃素,亞油酸
主要食用功效
尚不明確
適宜人羣
一般人羣
副作用
食用過量容易導致胃腸道不舒,消化不良。
儲藏方法
常温
製作難度
一般

莜麪菜品特色

各種各樣的莜麪
各種各樣的莜麪(19張)
莜麥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期短,成熟後子實容易和外殼脱離,磨成粉後可食用,就叫莜麪,也叫裸燕麥面,又叫莜麥面,這種植物的子實也叫莜麥。由莜麥加工而成的麪粉。經過精細製作成為食品。
莜麪的營養成份是其它麪粉營養成份的七倍以上,可與精麪粉媲美。
另外,莜麪還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食品,有助於減肥和美容。 只是莜麪不容易消化(晚餐最好不要多吃),每頓量要少吃。
莜麪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地區以及內蒙古土默川平原及陰山山地、烏蘭察布市南部的特色食品,主要生長在無霜期短的山地區域。

莜麪產地分佈

省份、自治區
所轄單位
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包頭市固陽縣,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杭錦後旗,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卓資縣、化德縣、商都縣、豐鎮市及察哈爾右翼中旗錫林郭勒盟南部,巴彥淖爾市。
山西省
大同市的新榮區、靈丘縣、廣靈縣左雲縣陽高縣、渾源縣,朔州市的朔城區、懷仁縣、右玉縣,長治市沁源縣等,呂梁 [1] 
河北省
張家口市的張北縣尚義縣、沽源縣、康保縣、赤城縣、崇禮區、蔚縣,涿鹿縣
承德市的豐寧、圍場
其他種植區域:河南、甘肅、陝西、雲南、四川、寧夏、貴州、青海等。

莜麪製作方法

莜麥的最大特色是它的做法。所謂“三生三熟”,就是説,從生莜麥到做成能吃的莜麪製品,要經歷三次生三次熟的過程。

莜麪一生一熟

莜麥收割下來,拉到場上脱粒,脱下來的籽粒自然是生的,不能吃。這就是“一生”。要將莜麥磨成粉,須先將麥粒炒熟。
支一口大鐵鍋,將脱好的莜麥倒入鍋內,下架文火,用鍋鏟徐徐翻動,頗類似於街頭的糖炒栗子。等到莜麥粒炒到黃熟微焦,飄出香味,這就成了“一熟”。

莜麪二生二熟

將炒熟的麥粒磨成莜麪,這就又成了生的了。這就是“二生”。莜麪粉從外觀上看,除了顏色略暗外,和普通小麥磨成的麪粉沒什麼大區別。當地老鄉家習慣用木製的面櫃貯藏麪粉。
這種面櫃外漆大紅漆,放在屋子裏十分搶眼。北方人家陳設簡單,屋裏一大半是炕,所以面櫃就是最主要的傢俱,家境的好壞,從面櫃的大小和光鮮程度一眼可看出。莜麪粉在吃的時候,要先和成面,而最特別的是,和麪時不能用涼水,得用開水(當地人叫滾水)。舀適量的莜麪粉在面盆裏,兑上一半的滾水,就可以和麪了。
由於是滾水和麪,所以這就成了“二熟”。和好的面,要趁熱製成莜麪製品上籠屜去蒸。
莜麪製品形式多種多樣,最省力偷懶的,是用一個木製的壓榨機,將麪糰擠壓成許多條麪條,這叫做“壓餄餎”;講究一點的,用手將莜麪團在案板上搓成細細的麪條,稱之為“莜麪魚魚”。這種魚魚,一般人一次只能用手搓一根,而最能幹的主婦能兩手同時操作,且一手能搓兩三根魚魚。最常見的製作方法是做“莜麪窩窩”:捏一小團莜麪,在一塊巴掌大,象搓衣板那樣斜擱着的上釉陶板上用右手這麼一推,左手拈起一揭,掀起一片薄薄的莜麪片,然後就勢在手指上繞成筒狀,豎着立在籠屜的紗布上。許許多多這樣的圓筒一個挨一個立在一起,就形成狀似蜂窩的莜麪窩窩了。

莜麪三生三熟

不管是餄餎,魚魚還是窩窩,又成了生的了(三生)。接下來就是添水加柴,燒火猛蒸。當蒸籠中白煙升騰,屋中瀰漫着莜麪那特有的氣味時,莜麪蒸熟了(三熟)。這時,莜麪才真正能吃。

莜麪莜麪美食

莜麪莜麪餄餎

將莜麪麪粉用温水和成麪糰,如果家裏有壓麪條的機器,將做好的麪條上籠屜蒸熟,然後就可以沾自己喜歡的作料吃了。

莜麪莜麪窩窩

做這個需要一定的技巧,揪一個小面疙瘩,然後放在鐵皮上(我常用刀面),用手掌一搓就成一個小面片了,揭起來,順勢在手指上一繞,就成一個卷兒了,把它立在籠屜上,做完一籠後就可以上鍋蒸了,吃法和莜麪條一樣,都是沾料吃。
吃莜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作料,正宗的作料有泡菜湯豬肉湯雞湯等等,還有一種就是用醋、香油、鹽、味精、葱花、香菜調製成的湯,用莜麪沾着吃,很可口。

莜麪涼拌莜麪

將莜麪加熱,切開 ,加入調味品即可。

莜麪莜麪魚魚

揪一小疙瘩和好的面,放在掌心,雙手合攏將麪糰搓成倆頭兒尖,長寸許。吃法和莜麪窩窩莜麪餄餎面一樣。

莜麪莜麪卷

莜麪卷是一道經典的麪食名吃,此面鮮鹹酸辣,誘人食慾,如配上綠豆小米粥,即是夏令佳品。屬於山西高寒地區民間的主要家常麪食。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裏,沒有那好飯菜,只有莜麪卷,還有那山藥蛋”,生動地描述出山區人民的食俗風情。
莜麪卷這種山區普通的雜糧便飯,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

莜麪炒莜麪

炒莜麪是將莜麪窩窩切成塊狀,加蔬菜翻炒。廣泛流行與內蒙古、山西、陝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鍋裏放入食用油,油開放入葱、姜、蒜爆炒,加入適量配菜加入調味品,炒至七分熟,將莜麪切開放入,菜熟即可。

莜麪營養價值

做莜麪所需要的原料
做莜麪所需要的原料(19張)
中國醫學科學院衞生研究所綜合分析,中國裸燕麥粗蛋白質達15.6%,脂肪8.5%,還有澱粉釋放熱量以及磷、鐵、鈣等元素,與其它8種糧食相比,均名列前茅。
1. 莜麥可以有效地降低人體中的膽固醇,經常食用,即可對中老年人的主要威脅——心腦血管病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
2. 它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生活工作帶來的壓力;含有的鈣、磷、鐵、鋅等礦物質有預防骨質疏鬆、促進傷口癒合、防止貧血的功效,是補鈣佳品 ;

莜麪適宜人羣

莜麪對於常常處於緊張狀態的上班族來説,是一種兼顧營養又不至於發胖的健康食品。而對於心腦血管人羣,肝腎功能不全者,肥胖者,中年人,還有想要減肥的女性更是保健佳品。
一般人羣均可食用。適宜產婦、嬰幼兒、老年人以及空勤、海勤人員食用;適宜慢性病人、脂肪肝糖尿病浮腫習慣性便秘者食用;適宜體虛自汗多汗、易汗、盜汗者食用;適宜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者食用。

莜麪食用指南

莜麪有五大系列,蒸、炸、氽、烙、炒,共有數十個品種,其中蒸莜麪常見的就有有窩窩、餘餘、鈍鈍、餃餃、金棍、丸丸等各具特色17種做法。

莜麪熱涼吃法

莜麪有兩種吃法,熱吃和涼吃。莜麪製作方法靈活多變,常在巧婦手下采用搓、推、擀、卷、撥、切等等手法花樣翻新,由鄉村大媽現場製作,明檔廚房,食用前觀賞一番民間手藝會食慾大增。食用時可用蔬菜及辣湯,冷調、涼拌。莜麪自身無味,可按各自口味,酸、辣、鹹、甜自行調製作料。夾一筷子莜麪,飽蘸自已調配好的湯料,細細咀嚼,一種特殊的莜麪香味令你回味無窮。
莜麪吃法頗多,風味各有千秋。可以加工成餄餎、窩窩、儲格、拿糕、餃餃、塊壘、丸丸、餛飩、撥面等,也可以加工成炒麪、糊糊、燕麥片等,不僅成為當地人的一種主要食品,而且是出口外銷的名牌產品
莜麪做法再多,統一又獨具特點是它的“三生三熟”,掌握了莜麪的製作技巧,説不定你還能創造出更有新意的食品和吃法。
莜麪的做法、吃法很多,風格各有千秋。可加工成魚魚、拿糕、餃餃、丸丸、飩飩、撥面、山藥魚子、栲栳栳(窩窩)等,也可以加工成烙餅煮魚、炒麪、糊糊、燕麥片、方便麪等。不僅成為當地人的一種主要食品,而且是出口外銷的名牌產品。
莜麪是中華食品中惟一的“三熟”食品。一曰炒熟,在加工前,用大鍋放上清水把莜麥淘洗乾淨,曬乾後炒,炒熟後才可上磨,加工成麪粉。二曰燙熟,莜麪的和法是用開水燙熟和好。三曰蒸熟,是指把做好的莜麪食品用蒸籠蒸好後,蘸上特製的鹽湯或羊肉湯食用。莜麪已登堂入室,莜麥種植區的城市街道大小莜麪館不斷開業、以及在國內各城市運營的莜麪館取得良好地口碑,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

莜麪四季吃法

喜吃莜麪不僅是當地人幾百年的飲食習慣,而且吃得很講究,一年四季吃法不同,各有風味。
進入初春,廣大農村的新鮮蔬菜不多,而家庭醃製的酸白菜、酸圓菜相對比較充裕,將醃酸菜浸泡後,切碎同豬肉豬油、粉條、山藥、豆腐等燴出一鍋燴酸菜,把蒸熟的莜麪窩窩、莜麪魚魚、莜麪鍋烙給鉻放進燴酸菜碗內,再放一些油炸辣椒調拌着吃,一兩碗進肚,身上頭上都出汗。
進入夏季,新鮮蔬菜多了,蒸出莜麪窩窩、魚魚或給格,用醋、醬油加水加鹽,調和成“冷鹽湯”,湯內加放蒸山藥薦薦、燒茄子、黃瓜、水蘿蔔絲、韭菜和香菜段,再加一些大蒜塊或末,冷湯調莜麪,幾碗下肚,格外爽口。
進入秋季,農村自種的山藥、番瓜、白菜、圓菜等都可以自食自用了,冷調莜麪和熱調莜麪皆宜。吃冷調莜麪,與夏天的吃法大體相同,也可以在涼鹽湯內置入剝皮後碾碎的煮山藥與莜麪一起冷調着吃。 熱調莜麪,就是以新山藥、新番瓜、新白菜(或圓菜)為主要材料,燴上一鍋大燴菜,調上熱騰騰的蒸莜麪,吃上幾碗,特別的可口!
進入冬季,天寒地凍。或以大燴菜,或以加土豆條的羊肉湯、豬肉湯熱調莜麪,再加上一些油炸辣椒末,一兩碗下肚,大汗淋漓,真是痛快。
現如今,莜麪已經能夠做成方便麪,可以直接用温水或涼水泡之後添加佐料吃,如醬之類,或各類涼湯。

莜麪歷史傳説

莜麪漢朝

相傳,漢武帝時期戰事不斷,北方地區遊牧民族匈奴經常騷擾漢地,造成了大量的人畜損失,人民苦不堪言,正常的生產生活無法繼續。消息傳到中央,漢武帝大怒,隨即命大軍前去征討。可是遊牧地區的匈奴大軍忽東忽西,作戰不定,給漢軍造成極大損失。軍隊屢戰屢敗,加上漢軍的補給全靠長安從內地及各郡徵調,補給環節薄弱很容易遭到打擊。而遊牧民族的騎兵,靠擄掠為主,隨軍自帶乾糧,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越戰越勇,令漢軍十分頭痛。於是武帝採納了大將軍衞青的建議,命隨軍駐地墾荒,以供軍需,並從各郡徵調大批勞力調往當時的河套地區,使漢軍的實力大增。當時別的農作物在當地產量有限,大量種植,此種一經播下,生長迅速產量很高。漢軍食後,軍力大增、耐飢寒,經酷暑,最後大獲全勝。漢武帝非常高興,親自率眾到河套地區,犒勞三軍,並封敬獻穀物的大臣莜司為大將軍。並親自為這種穀物取名為為莜麪。從此,這種穀物在中華大地紮下了根。

莜麪隋朝

隋朝末年,隋文帝楊堅偏信奸佞之言,要立次子楊廣為太子,唐國公李淵力諫不納,被貶為幷州(太原)留守。途經靈空山時,不料身懷六甲的李夫人要臨盆分娩,只好借宿靈空山古剎盤谷寺,生下公子李元霸。李淵滯留該寺,常與老方丈談論天下大事。一日,老方丈對李淵説,我夜觀天象,天下大亂,羣雄惡戰,將軍應養精蓄鋭,將來必成大業。今日我讓香積房給你做頓稀罕飯,吃了之後定會精神煥發,體強力壯。午時將莜麪“蜂窩”筒筒端了出來,李淵吃後,頓覺神清氣爽,便問是什麼飯。老方丈説是用莜麥面做的,形似“蜂窩”,所以稱其為“莜麪窩窩”。又叫“燕麥窩窩”。後來李淵當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當主持。老方丈帶領眾僧赴任中,路過靜樂縣,時值秋收季節,看到當地盛產莜麥,便上前問詢一位中年男人,得知當地人的吃法僅僅是把莜麥磨成面,然後加水和好再蒸熟,就和吃饅頭一樣。特別單調。於是,便把“莜麪三生三熟”的加工,製作方法和莜麪的各種吃法傳給了他,此人名叫“袁煥”靜樂人。從此莜麪窩窩成為靜樂人的待客飯。後靜樂人看見這種窩窩象存放東西的直筒“栳栳”,故將窩窩改稱為“栲栳栳”。隨着時間的推移,朝代的更替,袁煥的子子孫孫為躲避戰爭一大部分遷徙到了大同的天鎮,隨後又遷到了張家口張北縣,日久這種民間美食傳遍了山西、陝西、內蒙、河北等地,成為山區人民的家常美食,現如今袁煥的第二十二代傳人袁博已定居在張北縣二泉井村,還保存着“莜麥”傳統的加工,製作方法。是屬於全人類的“民間文化”。來自唐朝的“味道”。

莜麪清朝

相傳,清代康熙皇帝遠征噶爾丹,在歸化城吃過莜麪,給予很高的評價。乾隆年間,莜麪作為進貢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

莜麪現代

20世紀50年代,朱德總司令兩次來察哈爾視察,都主動要求吃莜麪。他説,當年在晉西北轉戰,曾多次在老鄉家的熱炕頭上吃過莜麪,也聽説過莜麪是“張家口三寶”之一的傳説。那又筋又細的莜麪,支持過晉察綏陝根據地革命將士的偉大斗爭,總司令一直在懷念它。
參考資料
  • 1.    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第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