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莎韻之鐘

鎖定
莎韻之鐘,或譯莎鴛之鐘、莎勇之鐘;該故事發生於1938年台灣日殖民時期的台北州蘇澳郡蕃地リヨヘン社(今宜蘭縣南澳鄉金嶽村、澳花村、寒溪村等村利有亨部落),一名泰雅族少女沙韻·哈勇(サヨン,sayon)因協助日籍教師搬運行李,不幸失足溺水。而台灣總督為了褒揚其義行,頒贈予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該鐘即稱莎韻之鐘。
名    稱
莎韻之鐘
發生時間
1938年
參戰方
國軍,日本
結    果
日軍獲勝
別    名
莎鴛之鐘
莎勇之鐘

目錄

莎韻之鐘簡述

本僅為短短一則地方新聞的泰雅族少女溺水意外,經刻意報道後,被台灣總督府用來宣揚理蕃政策的成功,並與國歌少年雙雙成為皇民化政策的宣傳樣本。

莎韻之鐘事件經過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日軍於兵源不足下,開始徵召各地日本青年,組織持續進犯中國的軍隊。在被日本統治的台灣方面,首波被徵召對象,除了駐守台灣的台灣軍之外,就是為數頗眾的駐台警察。而這些於各地擔任警察任務的日籍青年,一旦接到徵召令,就必須馬上離職出征,開赴以中國華北為主的中日戰爭戰場。
1938年(昭和十三年)9月,一名於該台灣少數民族村落內南澳蕃童教育所從事教職的警手田北正記,接到了由台灣總督府發佈的從軍徵召令,並立即依法離職前往中國戰場。因南澳一地位於台灣宜蘭山區,教育所教師田北正記特商請莎韻(泰雅語:Sayun Hayun 日語:サヨン)協助搬運行李。
9月27日,兩人在行經宜蘭山區途中,不但遇到颱風,還在過渡武塔南溪時,碰到溪水暴漲。在天候惡劣下,田北正記雖順利離開宜蘭,但是同行的泰雅族17歲少女莎韻卻在暴風雨中不幸於南溪便橋上,失足落水失蹤。經當地警所營救後,除了發現所揹負行李外,並無莎韻任何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