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莊逢甘

鎖定
莊逢甘(1925年2月11日—2010年11月8日),江蘇省常州人,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13] 
莊逢甘於1946年從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畢業 [11]  ;1947年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50年博士畢業後受聘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學者;1950年秋回國之後,先後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等單位擔任教學與科研工作;1956年調入國防部五院,籌建空氣動力所和風洞建設工程;1965年建成從低速風洞到高超聲速風洞試驗設備;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5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批准為“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1994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4年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載人航天突出貢獻者獎章和證書;2008年獲得曾憲梓載人航天基金獎;2010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 [1] 
莊逢甘長期從事導彈、火箭及再入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學研究試驗和計算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工作 [3] 
中文名
莊逢甘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常州
出生日期
1925年2月11日
逝世日期
2010年11月8日
畢業院校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擺脱地球的羈絆 空間技術》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5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信    仰
共產主義

莊逢甘人物生平

莊逢甘
莊逢甘(6張)
1925年2月11日,莊逢甘出生於江蘇常州一個小業主家庭中,抗日戰爭期間考入上海南洋模範中學,經過數學老師趙型的指導,提高了他學習的興趣與自覺性,曾幾次在數學比賽中獲獎。高中時期,他曾讀過《本傑明·福蘭克林自傳》,很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這樣的人。
1942年12月,日本侵略軍佔領上海後,莊逢甘赴重慶進入交通大學讀書 [12]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隨學校遷回上海。
1946年,從交通大學航空系畢業後留校任助教。
1947年,赴美留學,在途經日本時,遭日本政府阻撓,不允許登岸。他身為戰勝國的國民對此無理之舉甚感憤懣。這一經歷加重了他為提高中國地位而努力的責任感。在美國期間就讀於加州理工學院,在流體力學教授李普曼(H.W.Liepmann)指導下攻讀航空工程和數學。
1948年6月,從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1950年6月,從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獲得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湍流統計理論》;5月,受聘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學者,當時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正在該校古根海姆(Guggenheim)噴氣推進中心任主任,莊逢甘與其他中國留學生經常受到錢學森在學業方面的指導。
1950年秋,克服了重重障礙之後,回到上海。回國之後,先後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等單位擔任教學與科研工作。
1956年,調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籌建空氣動力所和風洞建設工程。
1964年,國防科委成立以錢學森為組長、莊逢甘等為副組長的空氣動力學專業組,對全國空氣動力學試驗基地的設備建設做了全面規劃。
1965年,建成了從低速風洞到高超聲速風洞試驗設備。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和第一、三研究院副院長,北京空氣動力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國防科工委基地副司令,中國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5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2010年11月8日2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2] 

莊逢甘主要成就

莊逢甘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莊逢甘主持中國空氣動力學的試驗研究基礎及許多重要風洞試驗設備的建設。主持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旋渦、激波和非平衡起主導作用的複雜流動的研究,以及旋渦與分離的重大基金項目的研究,其中有的成果達到當時國際領先水平 [3]  。長期進行導彈、火箭、再入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學研究,在大型風洞設計與建造、衝壓發動機試車台的設計與建設、運載工具的氣動研究試驗、非定常旋渦主導的空氣動力學、計算流體學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工作 [2] 
20世紀50年代初,莊逢甘發表了論文《湍流統計理論》,在海森伯譜傳輸項的假設下,首次得到了準確的湍流譜解,給出了伯格方程的初值問題的準確解。他對有隨機邊界條件的納維-斯托克斯方程進行長期的研究,早期在《論湍流衰變》一文中,引入了雙尺度湍流概念,引起學術界的重視 [3] 
莊逢甘擔任北京空氣動力研究所、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和國防科委空氣動力專業組領導工作期間,在領導制定總體規劃、確定方案、解決各種技術問題中為中國自行設計建造氣動力試驗設備進行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當時錢學森任空氣動力專業組組長,莊逢甘任副組長,與郭永懷等親自主持了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建設,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也未曾停止。
莊逢甘提出,在試驗基地建設期間,實驗技術與測試技術必須同時啓動,設備的自動化與計算機控制應及時配備。中國試驗基地建設過程中低速風洞與高速風洞及其它特種風洞幾乎同時起步,技術上難度大,但是大大縮短了建設週期。在設備建設方面結合中國國情,莊逢甘提出許多新的方案,例如,為了滿足中國自行研製噴氣發動機的需要,將原有的衝壓發動機試車台改建為噴氣發動機與衝壓發動機共用試車台,直接服務於運載飛行器和飛機發動機性能研究。試驗基地的各種設備在中國衞星、導彈的研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流體力學的湍流基本特性研究中,莊逢甘得出了湍流耗散定律。在激波繞射、高超音速再入體熱防護理論等研究和旋渦形成的機理與控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2] 
  • 學術論著
根據2021年6月何梁何利基金網站顯示,莊逢甘先後發表學術論文和報告60餘篇,內容涉及空氣動力學理論、試驗和測試技術等各方面 [10]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53.06
《湍流的微結構》
(蘇)奧布霍夫(А.М.Обухов),雅格格姆(А.М.Яглом)著;莊逢甘,胡海昌譯
中國科學院出版社
1955.02
《論氣體射流》
(蘇)察普雷金(С.А.Чаплыгин)著;莊逢甘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1.10
《紀念陸士嘉教授學術報告會文集》
莊逢甘主編
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
1994.06
《學科發展與科技進步 十五年改革開放回顧》
莊逢甘,劉恕主編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北京計算流體力學討論會文集 第7輯》
莊逢甘主編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1996.09
《擺脱地球的羈絆 空間技術》
莊逢甘主編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7.07
《現代力學與科技進步 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四十週年 3》
莊逢甘主編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7.09
《中國地方遙感應用進展 全國地方遙感應用協會成立五週年論文集》
莊逢甘主編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7
《英漢航天科技縮略語詞典》
莊逢甘主編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9.03
《打開通天大門的鑰匙 著名科學家談空氣動力學與航空航天的發展》
莊逢甘著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08
《遙感與新世紀 '99 全國地方遙感應用協會年會論文集》
莊逢甘,陳述彭主編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0
《遙感科技論壇 全國地方遙感應用協會2000年年會論文集》
莊逢甘,陳述彭主編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1.11
《錢學森技術科學思想與力學》
莊逢甘,鄭哲敏主編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1
《全國地方遙感應用協會2001·遙感科技論壇 2000.6-2001.6》
莊逢甘,陳述彭主編
北京:宇航出版社
2002
《2002遙感科技論壇 全國地方遙感應用協會成立十週年紀念文集 1992-2002》
莊逢甘,陳述彭主編
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
2003
《2003空氣動力學前沿研究論文集》
莊逢甘主編
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
2003
《2003遙感科技論壇 中國遙感應用協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
莊逢甘,陳述彭主編
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
2003.10
《空氣動力學前沿問題研討會論文集》
莊逢甘主編
北京:宇航出版社
2004.05
《中國遙感應用協會手冊》
莊逢甘,陳述彭主編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4.07
《2004遙感科技論壇 中國遙感應用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
莊逢甘,陳述彭主編
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
2004.07
《流體力學最新進展:第4屆國際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莊逢甘,李家春編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11
《2005遙感科技論壇:中國遙感應用協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
莊逢甘,陳述彭主編
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
2006.07
《2006遙感科技論壇》
莊逢甘,陳述彭主編
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
2007.08
《流體力學研究的新趨向:第5屆國際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莊逢甘,李家春主編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 
  • 學術交流
1980年以來,莊逢甘與陸士嘉教授倡導的中國“旋渦及分離流動研究”已舉行過5次全國性的研討會 [10] 
莊逢甘參加和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多次出訪英國、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比利時、日本、蘇聯等國家,並上百次地接待外國專家學者來訪。
1985年,莊逢甘被選為第十屆國際計算流體力學會議(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merical Methods in F1uid Dynamics)主席。
1987年,莊逢甘在美國航空和宇航學會(AIAA)第八屆計算流體動力學會議上作了“中國計算流體動力學”報告,向國際同行介紹中國計算流體力學的成就。
1989年,莊逢甘擔任中國國際空間年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及國際計算流體力學會議科學委員會成員。
1989年11月到1990年9月,接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特別邀請以希爾曼,費而柴爾德卓越學者身份去美國進行訪問講學活動 [10] 
  • 承擔項目
1989年,莊逢甘所領導的“旋渦、激波和非平衡起主導作用的複雜流動”研究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於1994年繼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複雜氣體流動中旋渦、分離的流動機理與控制”的支持 [10]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78年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5年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2年
旋渦控制
第18屆國際航空理事會最高榮譽獎(Guggenheim Award) [2] 

運用超音速噴管設計的理論指導火焰切割噴槍的設計
國家發明獎三等獎 [10] 

莊逢甘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1952年暑假過後,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的莊逢甘以兼職副教授的身份,給北京大學物理系氣象專業三年級學生開了一個學期的課,講授《流體力學》 [4] 

莊逢甘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5年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91年
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
1993年
航天獎

1994年
2004年
2004年
載人航天突出貢獻者獎章和證書

2008年
曾憲梓載人航天基金獎


中國工程師學會成就獎


戈根海姆獎

莊逢甘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57年2月—1982年5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9]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1978年3月—1983年6月
1979年10月
中國宇航學會第一、二屆理事
1979年
美國航空和宇航學會的高級會員
1980年
宇航學報》第一、二、三屆主編 [7] 
1982年5月—1990年9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二、三屆常務理事
1983年—1993年
中國航空學會第三、四屆副理事長
1993年3月—1998年3月
1994年8月—1998年11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長
2002年11月—2010年11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七、八屆理事會名譽理事 [2]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會第一、二屆理事長

國家科委理論和應用力學學科組副組長


美國《飛機雜誌》(Journal of Aircraft)國際編委 [10] 

力學進展》第二、三、四屆編委會副主編 [8] 

莊逢甘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莊逢甘的父親莊德成曾開辦過榨油廠,母親潘淑貞操持家務。莊逢甘是家中長子,父母對他寄予厚望 [2] 
  • 情感婚姻
1952年暑假過後,莊逢甘以兼職副教授的身份,給北京大學物理系氣象專業三年級學生講授《流體力學》,戴淑芬是學生之一。期末考試後,戴淑芬感覺考得不好,於是滿懷歉意地給莊逢甘寫了一封信:沒有學好老師的課,對不起老師,不知還能否再見到老師。幾天後,莊逢甘專門從中科院數學所來到北大女生宿舍看望大家,當戴淑芬送他離開時,莊逢甘問她星期天是否有時間,要請她吃飯。從此,每週星期天都成了這兩位青年的幸福時光 [4] 
1953年9月1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成立,莊逢甘被調了過來。同一天,他與戴淑芬喜結連理。沒有婚禮,兩人只是照了一張結婚照。婚宴也很簡單,全部內容僅為25個水餃,新郎吃了15個,新娘吃了10個。兩人生有一子一女 [4] 

莊逢甘人物評價

莊逢甘對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是中國空氣動力學學科研究的主要倡導者。(中國力學學會評)
莊逢甘有些內向,話也不多,但做事特別認真,思考問題非常嚴謹。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他很少先發言。但他一開口,已經把問題考慮得很周密了。他不僅是空氣動力學專家,同時也是一位戰略科學家 [5] (中國科學院院士梁思禮評)
莊逢甘一貫治學嚴謹、工作認真,對空氣動力學技術做出多方面開拓性貢獻。而且,他重視與青年同行的合作,注意培養新生力量和發掘人才。他為人正直,謙虛謹慎,廉潔奉公。他的為人、治學和為師,在中國航天堪稱典範,受到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愛戴 [6] (新華網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