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莊橋墳遺址

鎖定
莊橋墳遺址,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林埭鎮羣豐村,是一處大型的良渚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總面積約31萬平方米。 [2]  [4] 
莊橋墳遺址於2003年發現,2003~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對遺址進行了三次發掘。遺址發掘面積約2500平方米,發現3座良渚文化人工土台,清理灰坑、溝、祭祀坑等各類遺蹟100多處,清理良渚文化墓葬271座。共出土器物3000多(組)件,還有大量植物果核、動物遺骸等,還出土了1件帶木質犁底的分體式石犁及大量保存較好的人骨。在發掘區還採集到1件豬鼻形支座以及夾砂紅陶的魚鰭形鼎、石器殘片等。莊橋墳遺址為良渚文化的大型聚落址,包括居住區、墓地和農業耕作區,有比較合理、明確的區劃。墓葬存在等級差異,對認識良渚文化時期的聚落形態、規模和社會組織結構有着重要意義。 [2]  [4] 
2013年5月,莊橋墳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莊橋墳遺址
地理位置
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林埭鎮羣豐村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約 31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169-1-169

莊橋墳遺址歷史沿革

莊橋墳遺址 莊橋墳遺址
2003年,發現莊橋墳遺址。 [4]  [4] 
2003~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對莊橋墳遺址進行了三次發掘。 [2]  [4]  [5] 

莊橋墳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莊橋墳遺址,當地俗稱“莊橋墳”。遺址四面環河,西為倪家沼,南為徐家浜,東為獨山塘,北為墳庵橋河。遺址原為高出周圍水田約1米的土墩,經過鑽探,遺址西、南文化層較厚,往東、北文化層逐漸變淺,總面積約31萬平方米。發掘面積約2500平方米,發現3座良渚文化人工土台,清理灰坑、溝、祭祀坑等各類遺蹟100多處,清理良渚文化墓葬271座。 [2]  [4]  [5] 
地層堆積
因取土破壞,除發掘區的東南部有一層厚約30釐米的商周堆積外,其餘部分耕土層下即是良渚時期的文化層,部分墓葬的隨葬品出自耕土中,並被碾碎。有些墓葬僅存墓底。發掘區的地層堆積較為簡單,最初是在生土面上堆築若干座土台,隨後土台不斷向四周擴大,形成斜坡狀的地層堆積和數層鬆軟的黑灰土層。經淘洗,黑灰土層中含有炭化米、葫蘆等植物果核。最後因這些堆積使土台相連。這一範圍的西側和西北側發現一個紅燒土的護坡厚達30釐米左右。紅燒土呈塊狀,有些個體較大,長度超過10釐米。這些紅燒土應是有意識地從它處搬運而來。 [4] 
土台
土台,3個,呈東西向排列。土台最初均由黃斑土堆築而成,其中位於中間的土台1,東西長18.5米、南北寬10.75米,面積近200平方米。在堆築該土台的第3層下的東半部,由長方形、方形和不規則形的黃斑土塊和青灰色土塊平鋪而成,範圍有20平方米左右。在這個範圍內的東北角發現1段長40釐米左右的大型動物肋骨,兩端都經過砍削。在該土台的西側與北側發現有打破生土的溝,這些溝的形成可能與堆築台有關。位於西邊的土台2也發現類似的溝,東邊的土台3因發掘面積所限,尚不清楚是否也有溝。
土台形成之後,不斷向四周擴大並最後相連。在擴展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安置了狗和豬的埋葬坑。這些坑應是與構築墓地或下葬死者有直接關聯的祭祀坑。同時發現了表土下開口的東西向墓葬,而且墓內或無隨葬品,或只有1~2件隨葬品。這種墓葬是否也有類似的祭祀功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因為除墓葬以外沒有發現其他可判斷土台功能的遺蹟,推測土台廢棄不用後,用作墓地。 [4]  [5] 
墓葬
墓葬 墓葬
236座墓葬大部分開口於耕土層下,除M203和M231等少數墓葬外,絕大部分集中埋葬在約1000平方米的墓地範圍內。墓葬均為土坑豎穴墓,大小不一。墓坑長1.7~3.35米、寬0.3~1.2米。墓坑最長的M138,長3.35米、寬0.85米;規模最小的M207長0.9米,寬0.3米,墓主是個兒童。少數墓葬有明顯的葬具痕跡,大部分葬式為仰身直肢葬。
墓葬分佈於3個人工台周圍,但土台1的東南部沒有發現墓葬。從平面佈局看,墓葬大致可分為4個大區。絕大部分的墓葬呈東西向成排佈列,每區都有若干排。因條件所限,位於發掘區東部的墓葬區未及全部清理,從遺留的盜洞及鑽探情況分析其東部可能還存在着一個墓葬區。
最東面的墓葬圍繞土台3分佈,墓葬的分佈較其他3個墓葬區稀疏,有疊壓打破關係的墓葬只有2組共7座墓,隨葬品較少,暫時沒有發現狗或豬的祭祀坑。
圍繞土台1和土台2周圍分佈着3個幕葬區,而土台1西側的墓與台2周圍的墓因沒有明顯的間隔而形成有近130座的幕葬區。每個墓葬區都有等級相對較高的墓葬,如東區的M76和M160、北區的M17、西區的M53和M147,這些墓葬的隨葬品較為豐富,且出土有玉璧或玉鉞等玉禮器。在東區,墓坑的長寬之比較小,即墓坑相對較寬,如M13的長、寬分別為2.5米、1.2米。在北區則埋葬了較多的東西向墓葬,如M128、M164、M167等10墓座。在西區坑的長寬之比較大,即墓坑相對狹長,如M100的長、寬分別為3.2米、0.6米,M138的長、寬分別3.35米、0.85米。
有12座墓在墓坑北端葬狗,在葬具痕跡較為清楚的墓葬內,狗屈肢置於墓坑的東北角或西北角,狗的頭骨均朝向墓主的腳端。經現場判斷埋葬的狗為馴養的成年狗,大部分墓葬為南北向,墓向大多在160~180度之間,墓主頭朝南,面朝東、西或仰面。此外18座東西向墓,分佈於埋葬區的東、西、北部,墓主頭朝東或朝西,面朝南或仰面,葬式有仰身直肢和側身屈肢,隨葬品只有1件或沒有。如M128的墓主為成年男性,側身屈肢葬,頭朝西,面朝南,1件陶鼎置於腳端。M164無隨葬品頭朝東,面朝南,骨架異常。從葬式和隨葬品觀察,東西向墓葬的墓主身份或地位有別於其他的墓葬。
每個區域裏都有規模相對較大、等級相對較高的墓葬,墓葬中隨葬品的多寡不一,反映出當時社會已出現貧富分化,但來自同一血緣不同階層的人仍可以埋葬在同一區域。 [4]  [5] 
祭祀坑
祭祀坑,在中間土台1的東側、北側、西南側發現4個埋狗的祭祀坑,在西邊土台2的南側發現1個埋狗的祭祀坑。坑的大小基本一致,坑的方向呈東西向或南北向。從狗的骨架觀察,應是整條狗置於坑中側身,四肢彎曲。初步判斷這些狗是馴養的成年狗。坑內無其他遺物。如H30,長80釐米,寬30釐米、深10釐米左右,狗的頭骨被扭向彎曲的前肢,頭向南,背朝東,四肢朝西、
H18 H18
中間土台1的西南方向發現一個埋豬的祭祀坑,H18,坑長90釐米、寬40釐米,深30釐米。被良渚時期的H17打破。H18的東側和南側均無墓葬,西側2.05米處為M182,北側2.5米處為M137,推測H18可能是這個墓地某次祭祀活動遺留的,而不與某個具體的墓葬有直接聯繫。該坑呈東西向、豬的骨架保存相當完整,判斷為馴養的成年豬,頭向東,背朝南,四肢朝北,其中前肢向前彎曲,而後肢向後彎曲。祭祀坑的分佈,似乎有一定規律,某一個祭祀坑並非從屬於某個特定的墓葬,而是與某個墓地的祭祀活動有關,這在良諸文化中屬罕見。 [4]  [5] 
溝,在中間土台1的北側和西側發現若干條打破生土的溝。溝的走向為東南一西北向,平面大多比較規整,基本呈長方形,溝壁斜直,平底。溝的大小不等,長2.05~8米,寬1.15~1.7米,填土為青灰色淤泥,除少量的植物杆莖外,無其他遺物。如G9,長4米、寬1.55米、深0.4米,無遺物出土。溝與溝的東西間隔2米左右,而南北只是以低於開口平面20釐米左右的隔梁相隔開。從溝的寬度和深度看,都不是用作防護的壕溝。 [4] 
灰坑
灰坑,良渚時期的灰坑共有44個,平面形狀有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形等,大小差異很大,大部分出土遺物較少,只有少量陶片。例外的是H31和H70兩個灰坑。H31平面形狀不規則。坑長7.86米、寬2.79米,深0.23~1.32米。填青灰色淤泥。坑內出土了一些陶片和較多的有機質遺物,有木板、木棍等木器,麻繩、葦編以及葫蘆、酸棗、薏芯米、梨等植物果核,還有鹿角、豬、魚等動物骨骸。其中木板長180釐米,寬24釐米,厚1釐米,修整得相當光潔、平整,用途不詳,但體現了當時的手工技術水平。
H70,平面形狀不規則。坑長3.7米、寬2.55米。填青褐色斑土。坑內發現1件帶木質犁底的組合式分體石犁,出土時呈東南一西北向置於灰坑底部中央,犁尖朝向東南,這與在地層中出土的組合式分體石犁的方向一致。石犁頭部分有使用的痕跡。像這樣1米多長的大石犁,只有用牛等大型的牲畜才能牽引,後面應有掌轅的人。這件石犁使用時所佔用的前後間距有3~4米,據此可以大體估算良渚時期的水田面積。 [4] 

莊橋墳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莊橋墳遺址出土文物
莊橋墳遺址出土文物(4張)
莊橋墳遺址共出土器物3000多(組)件,還有大量植物果核、動物遺骸等,還出土了1件帶木質犁底的分體式石犁及大量保存較好的人骨。在發掘區還採集到1件豬鼻形支座以及夾砂紅陶的魚鰭形鼎、石器殘片等。陶器,1500餘件,器形有鼎、豆、雙鼻壺、壺、篇、罐、盤、盆、寬把杯、紡輪等,以雙鼻壺為最多,體現了良渚文化的地域性特點。石器,主要有鉞、簇、有孔刀、錛、犁、鐮、耘田器等。鉞的形制比較多樣,最大的1件磨製,器體很薄,很光潔,通高31釐米、頂寬21釐米、刃寬26釐米、孔徑6.5釐米,在穿孔邊有一圈白色膠結物。玉器,主要有璧、鉞、鐲、環、錐形器、墜、珠等。骨角器有鏃、錐、靴形器等。象牙器有鐲、匕等。木器有篦子。 [2]  [4]  [5] 
石犁
石犁 石犁
石犁通長106釐米,石犁頭由三部分組成,通長51釐米、通寬44釐米,犁頭的尖端部分呈等腰三角形,有三個穿孔,寬24釐米,犁頭的兩翼長29釐米,一翼前端寬8.5釐米,後端寬16.5釐米,另一翼前端寬12釐米、後端寬19釐米。兩翼各有兩個穿孔。這些穿孔應是用於與木犁底相固定。以往石犁頭的翼部也曾單獨發現過,一般將其稱為梯形石刀。木犁底部分長84釐米,其中鑲於犁頭部分長29釐米,犁頭後部殘存55釐米,最寬處21釐米,在尾端有裝置犁轅的榫口,殘長15.6釐米,寬8釐米,深0.8釐米。是已發現年代最早的帶木質犁底的石犁。 [4] 
中國最早原始文字
莊橋墳遺址出土石鉞 莊橋墳遺址出土石鉞
莊橋墳遺址考古工作者在一些石鉞上發現了幾個排列成序的符號。其表面有極淺的劃痕,這些劃痕比較集中並非雜亂無章,有些符號單個存在,筆畫較多,顯得較為複雜,還有幾個組成一組,筆畫相對簡單。從據刻畫痕跡描下的符號看,這些單個的符號很像一件件事物,比如旗幟、魚蟲等。出土的兩件石鉞上的原始文字,正面的6個符號較簡單,筆痕較淺,每個符號的筆畫不超過5筆,有兩個像的“人”字。其餘字刻的方法基本一致,説明其刻字方式和筆順較為規範。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認為,這些原始文字不像其他單體刻畫符號那樣孤立地出現,而是可以成組連字成句。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約3600年曆史,而莊橋墳遺址約5000歷史,這些刻畫符號將中國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這表明當時的先民已達到了一定的文明程度,需要用某種方式來交流溝通,便出現了這類刻畫符號。 [6] 

莊橋墳遺址保護開發

莊橋墳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莊橋墳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莊橋墳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莊橋墳省級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東至獨山塘,南至幸福河,西至文昌港、莊橋港沿線,北至清溪景區南側水系,面積693.7畝。項目將分三期建設,涉及現場展示區、研學墓地、濕地修復區、綠地及農業景觀、民居改造等內容。 [3] 

莊橋墳遺址研究價值

莊橋墳遺址為良渚文化的大型聚落址,包括居住區、墓地和農業耕作區,有比較合理、明確的區劃。墓葬存在等級差異,對認識良渚文化時期的聚落形態、規模和社會組織結構有着重要意義。 [2]  [4] 

莊橋墳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莊橋墳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莊橋墳遺址旅遊信息

莊橋墳遺址地理位置

莊橋墳遺址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林埭鎮羣豐村。

莊橋墳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莊橋墳遺址,路程約13.9千米,用時約2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