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莊有恭

鎖定
莊有恭(1713—1767年),字容可,號滋圃,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今廣州黃埔)人。乾隆四年(1739年)已未科狀元,清代第一位出自廣東的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侍讀學士、中丞、光祿寺卿、兵部右侍郎、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太子少保,江蘇、浙江、湖北和福建巡撫等職。公元1767年7月病逝於福建任上,享年55歲。莊有恭一生以“勤政愛民,清廉自勵”作為為官之道,深受百姓讚許。 莊有恭是難得的治水人才,他在江浙治水的政績為人所稱道。 [2] 
容可
滋圃
所處時代
清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州市黃埔區文衝村
出生日期
1713年
逝世日期
1767年
主要成就
清代第一位出自廣東的狀元,江浙治水
本    名
莊有恭
官    職
兩江總督、太子少保

莊有恭人物介紹

莊有恭年少聰穎,十三歲時就通讀五經,後以貢生的身份被授予宗人府教習的職務。乾隆三年(1738年),順利通過順天鄉試,第二年,以一甲第一名的成績成為乾隆朝己未科(乾隆四年,1739年)狀元。據《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己未年(1739年)農曆四月初四,乾隆帝閲讀了當年殿試閲卷官進呈的考卷後,稱讚閲卷官們:“今次爾等所取之卷,無浮泛之習,所擬第一,甚為允當”。後命大學士拆封試卷,發現今科狀元是來自廣東番禺的莊有恭。乾隆帝感到既意外又驚喜,因為在乾隆帝的印象中廣東乃屬於“僻遠之省”,自清朝開科取士以來,還從未有過廣東籍的狀元,不料竟然在此時出現了。莊有恭遂成為清代第一位出自廣東的狀元。
乾隆四年(1739年),莊有恭被任命為翰林院修撰,入值南書房,賜南書房行走。南書房設立於康熙帝時,主要挑選品學兼優的翰林學士入值,南書房行走在清代前期不是一個法定的官職,而是一個差使,主要是與皇帝討論切磋古代典籍及學術文化,教授皇子們儒家經典,等等。康熙帝當初設置南書房表面上看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吸收漢族文化,實際上也是為了加強皇權的需要,挑選優秀的漢族知識分子為己所用。所以,入值南書房,一方面代表了皇帝對莊有恭人品學識的肯定;另一方面,也使得他比一般的朝臣有更多接近皇帝、參與政務的機會,成為皇帝身邊的近臣。乾隆七年(1742年),莊有恭的弟弟莊有信高中壬戌科二甲進士,被授予翰林庶吉士。兄弟二人一同請假返粵省親,一時間,莊家一門二進士,衣錦還鄉,榮耀非常。
由粵返京後不久,莊有恭被晉升為翰林院侍講學士,擢為光祿寺卿,位列九卿。乾隆九年(1744年),莊存齋逝世,莊有恭歸家守孝丁憂。丁憂歸朝後,被任命為兵部右侍郎。後轉任户部右侍郎,提督江蘇學政,主持江南鄉試考試。乾隆十六年(1751年),出任江蘇巡撫,成為出鎮一方的封疆大吏。 [2] 

莊有恭主要成就

莊有恭清勤惠民

從乾隆十六年莊有恭出任江蘇巡撫,直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卒於福建巡撫任上,前後十餘年,他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東南沿海一帶擔任督撫要職,先後出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江南河道總督、湖北巡撫、湖廣總督、浙江巡撫、閩浙總督、福建巡撫等地方最高軍政長官。莊有恭雖為一方之長,但卻絲毫未敢放鬆對自身的要求,“誓以清勤自勵”。擔任江蘇巡撫期間,“晝接見僚屬,夜治文書,或至漏盡不少休”。早上與同袍們商議政事,晚上則案牘纏身,時而通宵達旦處理政務,未敢有一絲鬆懈。
乾隆十八年(1753年),淮陽多地出現嚴重的洪澇災害,莊有恭親自前往受災地區撫卹慰問災民,並向朝廷申請下撥糧食一百二十萬石,帑銀五百萬兩,賑濟災民,使得災民可以度過難關。乾隆二十年(1755年),江南一帶再次受到洪澇的侵襲。莊有恭沒有急於推卸責任,或歸咎於天災,或歸因於下屬官吏救災不力,而是上疏自言“奉職無狀,數幹天和”,進行自我反省。同時,上疏解災救荒之策,一方面動用政府財政,“白金凡千餘萬”,發放給受災的百姓;另一方面,嚴格賑災款項的發放,派專人監督,將災款發放給最有需要的人,使得“胥役不得侵漁”,杜絕了各級官吏假借賑災之名,侵吞國家的救災款項,中飽私囊。洪災退後,常常伴隨着疾病的爆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夏,民間爆發疫病。莊有恭帶頭捐出俸銀,向患病民眾贈醫施藥,加以救治,對因病致死的百姓則加以安葬,使其入土為安,減少病源的滋長。 [2] 

莊有恭長於治水

乾隆十七年(1752年),莊有恭任兩江總督,主管江蘇、江西、安徽三省軍、政事務。乾隆非常重視水利建設,他認為:“自古致治以養民為本,而養民之道,必使興利防患,水旱無虞,方能使蓋藏充裕,緩急可資。”江浙地區是全國的財賦重心,但常受到海潮的衝擊。特別是從杭州到海寧一段,潮災最為嚴重。歷代對江浙地區的水利都很重視。明代及清康雍時期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海塘修築工作,乾隆亦認為“浙江海塘工程,為杭、嘉、湖、蘇、松、常、鎮七郡生民之保障”。當時在任的莊有恭,自然把興修海塘作為其工作的中心內容之一,他上書皇帝借庫銀1.6萬兩,修築太倉、鎮洋海堤,為當地人民消除潮災水患。 [3] 
1759年,莊有恭調往浙江任巡撫,上任伊始便考察了浙江水利。他發現紹興宋家樓為三江、二水交會處,又是海潮上漲的要衝,急需將海塘改為堤壩,便上書提出治水、設防、興修水利的建議。朝廷應允後,莊有恭組織百姓修建和修補了一批堤壩。此後,莊有恭又完成了海寧築塘工程,去除了乾隆皇帝的一塊心病,乾隆遂認為他“甚屬盡心,深可嘉予”,議加一級,調江蘇巡撫,加太子少保。但浙江海塘工程十分緊要,“莊有恭籌辦甚為盡心”,所以浙江塘工、賑務“仍聽莊有恭專司其事”。 [3] 
1762年春,皇上南巡,見到莊有恭,非常高興,特賜之以詩:“己未親為策士文,精掄蕊榜得超羣。起行不負坐言學,率屬偏能先己羣。鶴市舊聲猶眷眷,龍山新政更殷殷。海塘正是投艱處,磐石維安免奏勳。”對莊讚賞有加。9月,莊疏報海寧塘竣工。乾隆龍顏大悦,認為莊“甚屬盡心,深可嘉予”,議加一級,調江蘇巡撫,加太子少保。但浙江海塘工程十分緊要,“莊有恭籌辦甚為盡心”,所以浙江塘工、賑務,“仍聽莊有恭專司其事”,對莊極為信賴。11月,特免有恭學政內應罰未完銀6萬餘兩。1764年底,已被擢為刑部尚書的莊有恭疏請大修三江水利。次年,命協辦大學士,仍暫留巡撫任,乾隆再次南巡,復賜詩褒勉。
莊有恭是位非常難得的治水人才,他為官大部分時間基本是與水打交道,江浙地區很多海塘建設都留有他的足跡。他非常注重實地勘察,1762年秋,太湖水漲,久不退。他“親往嘉、湖察勘”,發現河道多淤,於是請修三江(即吳湘江、婁江、東江,為太湖水分泄這主要水道)水利,疏浚太湖。在水利建設過程中,他力圖避免因興修水利而給百姓增加負擔。他在上奏中多次“懇發帑興工,仍於各州縣分年按畝徵還,則民力既紓,工可速集”。這大概是他前述經濟問題的源頭吧。在治水過程中,他分工明確,如前述錢塘江水利工程中,他“設守備一員,千把外委十二員,分界防守,省民夫無算”。他還強調水利建設要一鼓作氣,“若陸續興修,又恐工程及半,遇伏秋大汛,不能抗拒,仍棄前功”。對於前人的成績經驗,他也認真汲取。如明代創造和發展的縱橫疊砌法的魚鱗大石塘,他積極應用,“照魚鱗作法,逐層整砌”。他的這些治水思想和方法現在仍具有借鑑意義。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在有恭墓銘中盛讚其治水功績:“水旱拯恤無因循,清波可活河轍鱗。築塘旱海上石堅,或編竹絡楗茭薪。”
作為清代廣州唯一的一個狀元,因其出眾的才華,引起“海內士夫識與不識,聞公名靡不歎羨”。他對家鄉的教育非常關注。在番禺縣學重建之際,他欣然作《重建番禺儒學記》以勉勵後生。有恭死後,人們將他與其祖、父均安葬於今黃埔區文衝村的飛鵝嶺山上,稱莊氏墓地山為狀元山狀元墳墓地廣約千畝,四周豎有“莊府墓睦”碑界,墓穴石鐫“皇清例贈中議大夫光祿寺卿顯考存齋府君莊公之墓”字樣。

莊有恭人物墓葬

11月1日,清代廣州唯一狀元墓——莊有恭狀元墓正式定案,而昔日發現的莊有恭狀元墓,原為“狀元之父”莊存齋之墓,而真正狀元墓就在莊存齋之墓50米處!之後,莊有恭墓究竟在哪裏成為一個謎。莊氏後人、文物專家在廣州尋遍了有“狀元”地名地方,找到了一些莊氏墓。莊氏後人莊文彬説,“白雲山滴水巖有一個莊氏墓,黃埔區內數處有狀元地名的地方我們也找過。”
發現“狀元墓”
在1999年廣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時,在黃埔區大沙鎮飛鵝嶺發現了“莊有恭狀元墓”。隨之,2000年3月《廣州文物補查成果彙編》對莊有恭狀元墓作了介紹:“位於大沙鎮飛鵝嶺,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墳冢佔地132平方米,墓園廣約200畝。墓為三級混凝土砌築,前有半橢圓形墓穴,正中嵌有巨大石碑,碑高16.7米,寬0.82米,兩邊框為龍戲珠紋飾浮雕,極為精美。碑文為:‘皇清例贈中議大夫光祿寺卿顯考存齋府君莊公之墓’。……墓之前方50米處有兩個石獅子,再往前矗立花崗石墓表,高約4.8米,表之頂端卧獅,遙遙相對,氣魄雄偉……”2002年7月8日,“莊有恭狀元墓”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專家看法
2003年,廣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全面鋪開。在普查過程中,黃埔區普查人員在上述墓地前發現了盜墓者丟棄在現場的 “皇清例贈中議大夫光祿寺卿顯考存齋府君莊公墓誌”。
其中,有專家提出自己看法,新發現的墓誌上有:“府君姓莊氏,諱承輔,字奕仁,後以字行。存齋,號也。”而據清代所寫刑部尚書莊有恭墓誌銘“公諱有恭,字容可,號滋圃……,父奕仁……”兩者正好吻合,説明了此墓主是莊有恭之父莊存齋無疑。
究竟真正的狀元墓在哪?文物專家繼續找,結果在荊棘佈滿、雜草叢生的莊存齋墓右側距約50米處,發現了另外一個墓。
發現真正狀元墓
經過文物專家考證,該墓為莊有恭墓。莊有恭墓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間,坐東南朝西北,為灰沙構築的抄手墓,由墳頭、山手、前後護嶺、平台、月池等組成。墓前後護嶺最長距離約19米,墓前平台最長距離約8.4米。墳頭正面嵌一花崗岩墓碑,高1.4米、寬0.8米、厚0.3米,正中刻“皇清誥授資政大夫、賜狀元及第福建巡撫、前太子少保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顯考滋圃府君莊公之墓”。墓碑兩側建築部分破損,墓碑前後及左側曾被挖掘,疑墓已被盜。
據瞭解,“莊有恭狀元墓”定案後,文化部門將對其進行保護,也有文物專家建議,將狀元墓、狀元之父墓聯合保護,將狀元山開發為公園。

莊有恭人物書法

莊有恭書法以顏真卿米芾為楷模,又學魏、晉,後遍臨歷代法帖,採集眾長。提倡“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他的書法以行書造詣最高,用筆精到,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風格蕭散自然,古雅平和,淡雅清新,生機盎然。翰墨軒收藏其行楷七言聯:“五更露結桃花實,二月春生燕子窩。”率真閒適,風華自足。張永霖收藏莊有恭行書對聯:“世事無窮做到老時學到老,人生有幾得寬懷處且寬懷。”輕捷自如,真氣橫溢。謝志鋒收藏其行書條幅,用筆老辣生拙,骨力練達,墨氣鮮潤,絕去甜俗。廣東省博物館收藏其行書條幅:“聽雨樓中也自涼,偶停筆研靜焚香。君來為煮嵇山茗,自洗冰甌仔細嘗。”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平淡自然,又含蓄靈秀,温厚中有精靈,用筆爽利,意味雋永,風流藴藉,有婉約之美、疏宕之雅,給人以超塵脱俗的感受。莊有恭書寫向皇帝奏事的滿漢合壁奏摺文書收藏在國家圖書館,滿文部分每面六行共六面,最後一面只四行,漢文部分也是六行一面,字數每面不等,是瘦細工整的楷書,通篇小心翼翼,謙卑中藏有剛毅,帶有顏真卿董其昌的筆意。據傳莊有恭中狀元后曾多次回蓬州,並出資修繕“含輝精舍”,親筆題贈“含輝精舍”楷書橫額及對聯“含蓬來紫氣,輝錦繡文章。”結構森然,雄健圓潤。
莊有恭書撰《乾隆温州府志》序文圖(共五幅) [1] 
《乾隆温州府志·序文》刻本,詳見:欣賞三篇 - 職業日誌 - 價值中國網 [1] 

莊有恭人物軼事

幼稱神童
原文: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於將軍署之內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進。將軍方與客弈,見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莊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將軍以其方之大而誇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應聲雲:“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註釋】①粵中:今廣東番禺市。②莊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書。③神格:神條與氣質。④曾屬對否:曾經學過對對子嗎?⑤廳事:指大堂。⑥火卒:軍中伙伕。
譯文:粵中部的莊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聲。(他的)家在鎮粵將軍署旁邊,有一次放風箏玩耍,(風箏)恰好落到將軍署的內院中,莊有恭直接進入要求歸還。所有衙役都認為他歲數小而忽略了他,沒有來得及阻擋他進入。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狀態與眾不同,急促喝問他説:“小孩從哪來的?”莊有恭實話回答。將軍説:“你讀書了沒有?可以對對子嗎?”莊有恭回答説:“對子,小意思了,那有什麼難的!” 將軍問:“能對幾個字的對子?”莊有恭回答:“一個字能對,一百個字也能對。”將軍認為他大氣誇獎他,於是就指着廳裏張貼的畫讓他做對子,説:“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有恭説:“就是這裏一盤棋,便可以對呀。”應聲對道:“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恩師楊纘緒
楊纘緒曾兩次出任書院山長,一次是在雍正十年至乾隆元年(1732—1736)期間,一次是在乾隆六年至乾隆七年春(1741—1742)。地點均為廣州的粵秀書院。他在主講書院過程中,對書院發展和人才培養用力甚勤。楊纘緒的兒子楊德基回憶父親的作為:“時初開書院,府君楷模後進,陶鑄英才,立書院條約,敦崇實行,雅尚清真。”效果也比較明顯,“二年內文風丕振,髦士蒸蒸,列賢書、登黃甲、居清要者,從此不一而足,其德業文望,為廣東士人所欽式”。
楊纘緒在教學過程中,“每課士,必先擬作,以示諸生”,並將所作例文編成《粵秀課藝》,作為學生學習練習的教材範文。因教學方法得當,他門下出了不少優秀的科舉人才,如狀元莊有恭、翰林史成修、翰林胡杰等人。因他被稱為“狀元之師”,他的家鄉大埔縣所在的潮州全郡都以他為榮,有“廣東最高學府粵秀書院第一任主講”的美譽。
楊纘緒致仕歸家後,不顧年邁體弱,受廣東肇慶府地方政府的邀請,曾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掌教於端溪書院,這時離他逝世的時間只剩下四年。可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他為了文教事業奮鬥至最後一息。 [4] 
榮登狀元榜 不拆鄰人房
公元1739年(乾隆四年)3月莊有恭上京赴考。4月1日,金榜題名欽點狀元,因交通不便,莊家尚未接到捷報,而當地村民先聞其金榜題名喜訊,於是燃放爆竹以示慶賀。片刻之後,又有不少村民哭泣。莊母上前詢問緣故,村民回答:“剛才有位路人經過時告誡我們不應歡喜,因為將來我們的住房可能會被拆了作狀元府的停馬場。”莊母聽完後即勸慰村民:“你們千萬別哭,如果我兒真的中了狀元,也不會拆你們的房屋作停馬場。”因莊有恭非常孝順母親,後來聽從母親的許諾,户第一直沒有擴建。
巧對乾隆對聯
乾隆年間,乾隆遊江南,回到京師後出了一個上聯給羣臣對。上聯是:“天上微雨、千針萬綠、遊了東之港、西之港、湖之港、遍遊諸港登羅浮,歷十八名峯、觀山、觀海、觀日月、宇宙一空。”眾大臣冥思苦想,無聯以對。莊有恭上前對一下聯:“地下書生,七孔八窮,中瞭解之元、會之元、狀之元、連中三元入翰林,點十八學士,為家、為國、為天下,功勳萬世。”
參考資料